文言文中的我與吾用法區別 十萬火急!急

時間 2021-07-13 04:23:53

1樓:匿名使用者

我和吾,在古漢語中均為第一人稱代詞。《說文》:我,施身自謂也。吾,我,自稱也。

但在上古時代(先秦),“吾”和“我”在語法上是有分別的。“我”既可以做主語,也可以做賓語,還可以做定語;而“吾”不用於動詞後面作賓語。即只能用作施動者“吾……”而不是“……吾”的格式。

可以看一下其字面意義和秦漢散文中的事例,如:

我,施身自謂也。——《說文》

觀我生。——《易·觀卦》

萬物皆備於我矣。——《孟子·盡心上》

又如:我見猶憐(形容女子容貌姿態美麗動人);我家(自己。我們家);我儂(方言。我)——按:三代以前,“吾”和“我”在語法上有明顯的分界。“吾”不用於動詞後面作為賓語

今者吾喪我。——《莊子》

又指自己一方如:敵我友;我曹(我們);我輩(我等,我們) 等。

所以,“吾”是古文中對自身的一般通用代詞,常和“餘”能互換且用法較單一,變化較少;而我則具備上文所說的多種用法,並有一種不成文的習慣——如與人交談中明確的自稱“我”,會被人當作“下里巴人”看待,正如現代人對“俺”的看法一樣。這裡單指的是,明確的自稱“我”,即指本人,或向他人介紹自己時自稱的唯一一種情況。

而將“我”作為常用的第一人稱代詞的是“魯迅”先生。自新文化運動以後,白話文得到推廣,“我”也在口語和書面中逐漸代替了“吾”而被更廣範地使用。

吾是古代文言文用字,我是近代文言文用字。

2樓:匿名使用者

吾是古代文言文用字,我是近代文言文用字。

急急急、十萬火急!會文言文的來!幫我翻譯一下這些該死的句子吧。

3樓:孟凡萌

1你是魯國的上卿,做過兩世君王的國相,你的妾不穿絲綢,馬不吃糧食,恐怕人家可能會以為你吝嗇,而且也不給國家帶來光彩!

2別人的父親與兄長吃得粗穿得差,而我卻使妾穿的好馬吃得好,恐怕這就不是國相該做的事吧!況且我聽說可用德行榮譽給國家增添光彩的,沒有聽說能用妾和馬來給國家增添光彩的。

3周厲王派芮伯率領軍隊攻打戎,得到一匹良馬,芮伯想把它獻給周厲王。

4不如捨棄這主意。大王貪慾無厭,而且又好聽信別人的讒言。

5你沒有東西應酬他們,他們就會在大王面前說你的壞話,大王必定相信他們的話。這樣做是招引禍患。

6你知道大王貪得無厭,卻又誘導他的貪慾,這就是芮伯的過錯啊

急求寫關於歐陽修與范仲淹的文言文!……十萬火急!

“相”在文言文裡有何解釋?急!!!

愛蓮說的中心思想!十萬火急!!!

4樓:滿月的

幫你查了一下:

全文託物言志,以蓮喻人,通過對蓮花的描寫和讚美,歌頌了君子“出淤泥而不染”的美德,表達了作者不與世俗同流合汙的高尚品格和對追逐名利的世態的鄙棄和厭惡

5樓:心六一快樂

答案是 全文託物言志,以蓮喻人,通過對蓮花的描寫和讚美,歌頌了君子“出淤泥而不染”的美德,表達了作者不與世俗同流合汙的高尚品格和對追逐名利的世態的鄙棄和厭惡

6樓:孤£單

出淤泥而不染那一句

說的是他潔身自愛,不願和世俗同流合汙

學了好幾年了,可能忘了,對了就給分啊

7樓:百度使用者

課文託物言志,在蓮的形象中寄寓作者不慕名利、潔身自好的生活態度,以愛蓮之情來表達對這種生活態度的讚賞,表達自己對追名逐利、趨炎附勢的惡濁世風的鄙棄。

文言文中「而」字的用法及舉例,怎麼區別文言文中而字的用法

捨生而取義 中的 而 表並列。從語法角度看,而 連線前後兩個動賓結構 捨生 取義 無輕重之分,更無遞進,轉折關係。捨生而取義 解釋為捨棄生命選擇道義。下面是 而 用法總結!而 1 第二人稱代詞,2 一般作定語某所,而母立於茲。2 副詞,譯為 就,才 然則何時而樂耶?3 連詞 並列關係,一般不譯。蟹六...

文言文中,「我吾予餘」有什麼不同用法嗎

一 所用場合不同。吾 和 我 多用於對話。餘 予 多用於文章自敘,其中 餘 予 相通 在 道德經 中,吾 和 我 不是同一個概念。老子把一個人分成 吾 和 我 吾 指代自我,凡我,為肉體之身 我 代表真我,是自我修煉的成果。二 語法區別 上古時代,吾 和 餘,予,我 在語法上有分別。都可做主語,但 ...

文言文中 而 的用法。。。。。

一 作連詞。1 表示並列關係。一般不譯,有時可譯為 又 2 表示遞進關係。可譯為 並且 或 而且 3 表示承接關係。可譯為 就 接著 或不譯。4 表示轉折關係。可譯為 但是 卻 5 表示假設關係。可譯為 如果 假如 6 表示修飾關係,連線狀語與中心語。相當於 著 地 等,可不譯。二 作代詞。同 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