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古代寓言故事(文言文)的原文、譯文、寓意? 原文在150字以內!
1樓:得書文化
執竿入城 魯有執長竿入城門者,初豎執之,不可入,橫執之,亦不可入,計無所出。俄有老父至曰:「吾非聖人,但見事多矣,何不以鋸中截而入?」遂依而截之。
魯國有個拿著長長的竿子進入城門的人,起初豎立起來拿著它,不能進入城門,橫過來拿著它,也不能進入城門,實在想不出辦法來了。一會兒,有個老人來到這裡說:「我並不是聖賢,只不過是見到的事情多了,為什麼不用鋸子將長竿從中截斷後進入城門呢?
那個魯國人於是依從了老人的辦法將長竿子截斷了。
鄭人買履 鄭人有且置履者,先自度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歸取之。及反,市罷,遂不得履。
人曰:「何不試之以足?」曰:「寧信度,無自信也。」
鄭人買履 鄭國有個人想去買雙鞋,他先比量了一下自己的腳,然後把量好的尺碼於在座位上。他匆忙去到集市上,忘了帶那尺碼。他已經拿到鞋子,卻說:
我忘記帶尺碼來了。」又轉回家去取。等到他趕回來,集市已散,他終於沒有買到鞋。
有人問他說:「你為什麼不用自己的腳試一試鞋子的大小呢?」他說:「我寧可相信尺碼,也不相信自己的腳!」
自 相 矛 盾。
楚人有賣盾與矛者,譽之曰:「吾盾之堅,物莫能陷也。」又譽其矛曰:
吾矛之利,於物無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
其人弗能應也。夫不可陷之盾與無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自相矛盾 楚國有個既賣盾又賣矛的人。(他)稱讚他自己(的盾)說:「我這盾牌的堅固,沒有東西能使它被刺穿。
他)又稱讚他的矛說:「我這矛的鋒利,對於任何東西沒有不能被它刺穿的。」有人說:
用你的矛,去刺你的盾牌,會怎麼樣?」這個賣東西的人不能夠回應了。那不能被刺穿的盾牌和沒有不能刺穿的矛,是不可能同時存在的。
古代文言文寓言原文及翻譯
2樓:網友
曾子殺彘。
1【原文】曾子之妻之市①,其子隨之而泣。其母曰:「女還,顧反為女殺彘②。
妻適市來③,曾子欲捕彘殺之。妻止之曰:「特④與嬰兒戲耳⑤。
曾子曰:「嬰兒非與戲也⑥。嬰兒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學者也⑦,聽父母之教。
今子欺之⑧,是教子欺也。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⑨,非所以成教也⑩。」遂烹彘⑾也。
選自《韓非子·外儲說左上》)
2【譯文】曾子的夫人到集市上去,他的兒子哭著鬧著要跟著去。他的母親對他說:「你先回家待著,待會兒我回來殺豬給你吃。
她剛從集市上回來,曾子就想要捉小豬去殺。她就勸止說:「只不過是跟孩子開玩笑罷了。
曾子說:「妻子,可不能跟他開玩笑啊!小孩子沒有思考和判斷能力,要向父母親學習,聽從父母親給予的正確的教導。
現在你欺騙他,這是教孩子騙人啊!母親欺騙兒子,兒子就不再相信自己的母親了,這不是現實教育的方法。」 於是曾子就殺豬煮肉給孩子吃。
3【賞析】:曾子為了不失信於小孩,競真的把豬殺了煮給孩子吃,目的在於用誠實守信的人生態度去教育後代、影響後代。但這不見得是韓非此則寓言的原意,韓非子的原意不過是宣揚他的重法守信的法制思想,要統治者制定嚴酷的法律,然後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執法必嚴。
4諸子寓言它往住敘述乙個小故事,而又於具體的情節中,隱含著一種更深刻的思想,常語帶雙關,藉以闡發哲理,印證觀念,而在春秋戰國時期,這樣的敘述方式就常被先秦諸子及史傳使用,以作為陳說辭理的手段。
3樓:豬哥社會人
昨夕有意耐紛紛 今宵無情好淡淡。
文言文寓言故事及寓意
4樓:網友
【原文】
齊宣王使人吹竽①,必三百人。南郭處士②請為王吹竽。宣王悅之,廩③食以數百人。宣王死,閔王立。好一一聽之,處士逃。
註釋】竽:一種樂器的名稱,很象現在的笙。
處士:沒有官職的普通知識分子。
廩:糧食倉庫。
濫竽充數」這句成語往往被當成貶義詞,比喻沒有真才實學,卻混在行家裡頭,謀得乙個職位混日 子;或是拿不好的東西混在好的裡面充數。有時候,也有人用這句成語形容自己,表示謙虛。
乙個人如果像不會吹竽的南郭先生那樣,沒有真本事,只靠裝樣子嚇喝人,在別人還不瞭解真相的時 候,能夠矇混一陣子,但是總有真相大白的一天。這個典故里,南郭先生就是乙個濫竽。
5樓:網友
啊。。。眾皆驚!奔走驚呼,咣!一石破缸,水出,孩生。
司馬光砸缸。
見機行事 從容淡定。
文言文西湖的翻譯及原文
西湖遊記二則 之晚遊六橋待月記 文 袁巨集道 西湖最盛,為春為月。一日之盛為朝煙,為夕嵐。今歲春雪甚盛,梅花為寒所勒。與杏桃相次開發,尤為奇觀。石簣數為餘言 傅金吾園中梅,張功甫家故物也,急往觀之。餘時為桃花所戀,竟不忍去湖上。由斷橋至蘇堤一帶,綠煙紅霧,瀰漫二十餘里。歌吹為風,粉汗為雨,羅紈之盛,...
高中語文文言文翻譯,高中文言文翻譯及原文
王溫舒是陽陵人。年輕時做盜墓等壞事。不久,當了縣裡的亭長,屢次被免職。後來當了小官,因善於處理案件升為廷史。服事張湯,升為御史。他督捕盜賊,殺傷的人很多,逐漸升為廣平都尉。他選擇郡中豪放勇敢的十餘人當屬官,讓他們做得力幫手,掌握他們每個人的隱祕的重大罪行,從而放手讓他們去督捕盜賊。如果誰捕獲盜賊使王...
南轅北轍 原文 譯文,南轅北轍文言文翻譯及註釋
南轅北轍文言文翻譯及註釋如下 翻譯 從前有一個人,從魏國到楚國去。他帶上很多的盤纏,僱了上好的車,駕上駿馬,請了駕車技術精湛的車伕,就上路了。楚國在魏國的南面,可這個人不問青紅皂白讓駕車人趕著馬車一直向北走去。路上有人問他的車是要往哪兒去,他大聲說 去楚國!路人告訴他說 到楚國去應往南方走,你這是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