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鼠情深文言文翻譯,文言文 黠鼠賦 翻譯和原文

時間 2021-09-15 00:34:07

1樓:城市秋天

一、譯文

楊天一說:曾看見兩隻老鼠出洞,一隻被蛇吞下,另一隻瞪著眼睛如同花椒粒,非常怒恨,但它只是遠遠地盯著不敢向前。蛇吃飽了肚子,就蜿蜒地向洞內爬去;剛爬進一半,那隻老鼠猛地撲來,狠狠地死咬住蛇的尾部。

蛇怒,急忙退出洞來。老鼠本來就非常機靈敏捷,便飛快地跑了。

蛇追不上,又入洞。老鼠又跑回來和上次一樣咬住不放。就這樣蛇入鼠咬,蛇出鼠跑,像這樣反覆了好多次。

最後,蛇爬出洞來把吞下的死鼠吐在地上,那隻老鼠才作罷。它用鼻子嗅著自己的同伴,吱吱叫著悲鳴痛悼。繼而,用嘴銜著死鼠去了。

我的朋友張歷友為此寫了一篇《義鼠行》。

二、原文

楊天一言:見二鼠出,其一為蛇所吞;其一瞪目如椒,似甚恨怒,然遙望不敢前。蛇果腹,蜿蜒入穴;方將過半,鼠奔來,力嚼其尾。

蛇怒,退身出。鼠故便捷,欻然遁去。蛇追不及而返。

及入穴,鼠又來,嚼如前狀。蛇入則來,蛇出則往,如是者久。蛇出,吐死鼠於地上。

鼠來嗅之,啾啾如悼息,銜之而去。友人張歷友為作《義鼠行》。

三、出處

《聊齋志異》

擴充套件資料

一、創作背景

蒲松齡出生於書香世家,他早年也曾想借助科舉入仕,可惜屢試不第,只能以教書為生。他自幼便對民間的鬼神故事興致濃厚。據說,蒲松齡曾為了蒐集素材,在家門口開了一家茶館,來喝茶的人可以用一個故事代替茶錢。

藉助這個方法,蒲松齡蒐集了大量離奇的故事,經過整理、加工過後,他都將其收錄到了《聊齋志異》中。

二、作品賞析

《聊齋志異》一書揭露了當時社會的黑暗。政治腐敗、官貪吏虐、豪強橫行、生靈塗炭,都在《聊齋志異》中有所反映,揭示了人民痛苦生活的原因主要來自**汙吏。

三、作者簡介

蒲松齡(1640—1715),清文學家。字留仙,一字劍臣,號柳泉,世稱聊齋先生,淄川(今山東淄博)人。早年即有文名,但始終未中舉,直至七十一歲才援例為貢生。

長期為塾師、幕友,鬱郁不得志,所著文言短篇**集《聊齋志異》在中國文學史上有重要地位。亦工詩文,著作有《聊齋文集》《聊齋詩集》。

2樓:匿名使用者

天一言:見二鼠出,其一為蛇所吞;其一瞪目如椒,似甚恨怒,然遙望不敢前。蛇果腹,蜿蜒入穴;方將過半,鼠奔來,力嚼其尾。

蛇怒,退身出。鼠故便捷,【炎欠】然遁去。蛇追不及而返。

及入穴,鼠又來,嚼如前狀。蛇入則來,蛇出則往,如是者久。蛇出,吐死鼠於地上。

鼠來嗅之,啾啾如悼息,銜之而去。友人張歷友為作《義鼠行》。 楊天一說:

看見兩隻老鼠出來,其中一隻被蛇吞吃;其中(另)一隻眼睛瞪得象花椒的果實般大,好像十分憤怒,但遠遠望著不敢上前。蛇吃飽肚子,蜿蜒曲折地進洞;剛剛將蛇身經過了一半,另一隻老鼠跑來,用力咬嚼蛇的尾巴。蛇發了怒,退回身子出了洞。

老鼠本來就敏捷,很快就逃離。蛇追不到而回。等蛇想進洞時,老鼠又來了,如以前那樣去咬嚼。

蛇想進洞鼠就來,蛇岀洞就跑開,如此反覆好長一段時間。蛇只好出來,在地上吐岀死鼠。另一隻鼠馬上過來嗅嗅死鼠,啾啾地悲鳴著好像在哀悼嘆息,用口銜著死鼠而離去了。

朋友張歷友為這事作了一篇《義鼠行》的文章。

文言文<黠鼠賦>翻譯和原文

3樓:柳淑愛

蘇子在夜裡坐著,有隻老鼠在咬(東西)。蘇子拍擊床板,聲音就停止了,停止了又響起一次。(蘇子)命令童子拿蠟燭照床下,有一個空的箱型器具,老鼠咬東西的聲音從裡面發出。

童子說「啊,這隻老鼠被關住就不能離開了。」(童子)開啟箱子來看裡面,空空的一無所有。(童子)舉起蠟燭來搜尋,箱子中有一隻死老鼠,童子驚訝地說:

「老鼠剛才是在叫的,怎麼會突然死

了呢?以前是什麼聲音,難道是鬼嗎?」(童子)把箱子翻過來倒出老鼠,老鼠一落地就逃走了。就是再敏捷的人也措手不及。

蘇子嘆了口氣說:「怪了,這是老鼠的狡猾!(老鼠)被關在箱子裡,箱子是堅硬的、老鼠不能夠鑽透的。

所以(老鼠)是在不能夠咬的時候咬(箱子),用聲音來招致人來;在沒有死的時候裝死,憑藉裝死的外表求得逃脫。我聽說生物中沒有比人更有智慧的了。(人)能馴化神龍、捉住蛟龍,能用龜殼占卜、狩獵麒麟,役使世界上所有的東西然後主宰他們,突然被一隻老鼠利用。

陷入這隻老鼠的計謀中,吃驚於老鼠從極靜到極動的變化中,人的智慧在**呢?」 (我)坐下來,閉眼打盹,自己在心裡想這件事的原因。好像有人對我說「你只是多學而記住一點知識,但還是離『道』很遠。

你自己心裡不專心,又受了外界事物的干擾、左右,所以一隻老鼠發出叫聲就能招引你受它支配,幫它改變困境。人能夠在打破價值千金的碧玉時不動聲色,而在打破一口鍋時失聲尖叫;人能夠搏取猛虎,可見到蜂蠍時不免變色,這是不專一的結果。這是你早說過的話,忘記了嗎?

」我俯下身子笑了,仰起身子又醒悟了。(我)於是命令童子拿著筆,記下了我的文章

文言文翻譯

4樓:遠巨集在路上

翻譯:

因為士人讀書,第一要有志向,第二要有認識,第三要持之以恆。有志向就不甘心為下游;有見識就知道學無止境,不敢一得到自我滿足,如河伯的看到的海門,如井底之蛙的看天,都沒有認識的人了;一般的人就沒有不成功的事。這三者缺一不可。

5樓:匿名使用者

譯文:士人讀書,第一要有志向,第二要有見識,第三要有恆心。有志向則自己不甘心為下流;有見識則知道學無止境,不敢稍有心得就自滿自足,像河伯觀海,井蛙觀天,這都是沒有見識的人;有恆心則沒有成不了的事情。

這三件缺一不可。

原文出自《曾文正公全集》

6樓:碧根裹

出自曾鞏的 與王介甫第二書

古之人有行此者,人皆悅而恐不得歸之。

古時候的賢人有這樣的操行的,

老百姓都心悅誠服,唯恐不能歸附於他。

其政已熄而人皆思,而恨不得見之,而豈至於謗且怒哉!

即使賢人的政事已經終止,人們都還會懷念他,並且因為見不到而深以為憾,

又怎麼會遷怒而去毀謗他呢?

比懶作書,既離南康,相見尚遠,故因書及此,足下以為如何?

我一向懶得寫信,既然已經離開了南康,

相見還遠,因此就寫到這了,您認為怎樣?

7樓:c調隨語

《素書》安禮章:見已失者,慎將生;惡其跡者,預避之。

【張氏注曰】已失者,見而去之也;將失者,慎而消之也。惡其跡者,急履而惡鏱,不若廢履而無行。妄動而惡知,不若絀動而無為。

原文的意思是:見到損失,要警惕再次發生,見到(之前的)劣跡,應該預先(採取措施)去避免。

你這段話是後人對《素書》的註解。看到已經失去的,見到(損失)就讓它過去吧。而對於將要損失的,(應該)警惕並且消除(隱患)。

厭惡前人的事蹟,急著前行而犯錯,不如停下腳步不前行。輕舉妄動不如笨拙的(探索著)行動,即使沒有什麼成果。

我感覺這後人的註解太過複雜,畢竟讀書都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文中惡鏱,因為鏱字沒有具體釋義所以是猜測翻譯的,希望有幫到你。

8樓:我是老夫子

文言文中的「耳」是什麼意思?

①《名》耳朵.《鄒忌諷齊王納諫》:「聞寡人之耳者,受下賞.」《陋室銘》:「無絲竹之亂耳.」《石鐘山記》:「事不目見耳聞,而臆斷其有無,可乎?」

②《名》形狀像耳朵的東西.如「木耳」、「銀耳」

③《動》聽說;耳聞.《漢書·外戚傳》:「又耳曩者所夢日符.」

④兼詞,相當於「而已」,譯作「罷了」.《莊暴見孟子》:「寡人非能好先王之樂也,直好世俗之樂耳.」《赤壁之戰》:「荊州之民附操者,逼兵勢耳,非心服也.」

⑤《助》表示肯定.《察今》:「古今一也,人與我同耳.」《赤壁之戰》:「田橫,齊之壯士耳.」

⑥《形》位置在兩旁的.「耳門」、「耳房」.

翻譯文言文,翻譯文言文

新自然學派 謝太傅寒雪日內集,與兒女講 義.俄而雪驟,公欣然曰 白雪紛紛何所似?兄子胡兒曰 撒鹽空中差可擬.兄女曰 未若柳絮因風起.公大笑樂.即公大兄無奕女,左將軍王凝之妻也.1 編輯本段 註釋譯文 1 謝太傅 即謝安 320 385 字安石,晉朝陳郡陽夏 現在河南太康 人.做過吳興太守 侍中 史部...

文言文翻譯,文言文翻譯

碧雲文樂 孔子離開魯國14年後又返回魯國。孔子教學詩書禮樂等,跟隨他學習的人有三千多,六藝都通的有七十二人。像顏濁鄒這樣,略微接受過學業的就更多了。 zjc 座 原文 琰訪知盜殺,卒辭不食 譯文大意 崔琰訪知此乃是盜殺,終究推辭不吃 原文 年餘耳順,而孝思彌篤 譯文大意 過完年以後就六十歲了,而孝親...

翻譯文言文赤壁賦,文言文《赤壁賦》全文的翻譯

吳田田 壬戌年冬天,七月十六日,我和客人蕩著船兒,在赤壁下游玩。清風緩緩吹來,水面波浪不興。舉起酒杯,勸客人同飲,朗誦 月出 詩,吟唱 窈窕 一章。一會兒,月亮從東邊山上升起,徘徊在鬥宿 牛宿之間。白濛濛的霧氣籠罩江面,水光一片,與天相連。任憑水船兒自由漂流,越過一望無際白茫茫的江面。江在曠遠啊,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