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匿名使用者
貞觀十五年,太宗問魏徵曰:「比來朝臣都不論事,何也?」徵對曰:
「陛下虛心採納,誠宜有言者。然古人云:『未信而諫,則以為謗己;信而不諫,則謂之尸祿。
』但人之才器各有不同,懦弱之人,懷忠直而不能言;疏遠之人,恐不信而不得言;懷祿之人,慮不便身而不敢言。所以相與緘默,俯仰過日。」太宗曰:
「誠如卿言。朕每思之,人臣欲諫,輒懼死亡之禍,與夫赴鼎鑊、冒白刃,亦何異哉?故忠貞之臣,非不欲竭誠。
竭誠者,乃是極難。所以禹拜昌言,豈不為此也!朕今開懷抱,納諫諍。
卿等無勞怖懼,遂不極言。」
貞觀十五年,唐太宗問魏徵:「近來朝臣都不議論政事,這是為什麼?」魏徵回答說:
「陛下虛心納諫,本來應當有話說。然而古人說過:『不被信任的人勸諫,會被認為是毀謗自己;已被信任而不勸諫,就叫做尸祿。
』但是人的才能氣度,各有不同:膽小怕事的人,心存忠直而不能進諫;被疏遠的人,怕不信任而無法進諫;貪戀祿位的人,怕不利於自身而不敢進諫。所以大家沉默不言,應付著混日子。
」太宗說:「這些現象確實像你所說。我常想,人臣要勸諫,動輒害怕有死亡之禍,這和赴鼎鑊被烹殺、冒刀劍被斬殺又有什麼兩樣?
因此忠貞的臣子,並非不想竭盡忠誠,竭盡忠誠實在太難了。所以夏禹聽了好的意見要拜謝,豈不就是因為這個緣故。我如今敞開胸懷,接受諫諍,你們無須因為害怕而不敢把想說的話說出口。」
2樓:晶姐你很美
有沒有文言文《貞觀政要》字詞翻譯
3樓:匿名使用者
貞觀四年,太宗對公卿說:「朕整天都不敢懈怠,不但憂念愛惜百姓,也想讓你們能夠長守富貴。天非不高,地非不厚,朕長久以來小心謹慎以敬畏天地。
你們如果能小心遵守法令,總是像朕敬畏天地那樣,這樣不但百姓安寧,自己也可常得快樂。古人云:『賢者多財損其志,愚者多財生其過。
』這話可以深以為戒。如果徇私**,不但是破壞國法,傷害百姓,即使事情沒有敗露,心中怎能不常懷恐懼呢?恐懼多了也有因此而導致死亡的。
大丈夫豈能為了貪求財物,而害了自己的身家性命,使子孫總是蒙受羞恥呢?你們應當深刻地思考這些話。」
4樓:也許不再恨
太多了吧 一本書也 選一篇吧
誰能幫我找貞觀政要的文言文翻譯
5樓:匿名使用者
貞觀十三年,魏徵恐太宗不能克終儉約,近歲頗好奢縱,上疏諫曰:
臣觀自古帝王受圖定鼎,皆欲傳之萬代,貽厥孫謀。故其垂拱巖廊,佈政天
下,其語道也必先淳樸而抑浮華,其論人也必貴忠良而鄙邪佞,言制度也則絕奢
靡而崇儉約,談物產也則重谷帛而賤珍奇。然受命之初,皆遵之以成治;稍安之
後,多反之而敗俗。其故何哉?豈不以居萬乘之尊,有四海之富,出言而莫己逆,
所為而人必從,公道溺於私情,禮節虧於嗜慾故也?語曰:「非知之難,行之惟
難;非行之難,終之斯難。」所言信矣。
伏惟陛下,年甫弱冠,大拯橫流,削平區宇,肇開帝業。貞觀之初,時方克
壯,抑損嗜慾,躬行節儉,內外康寧,遂臻至治。**則湯、武不足方;語德則
堯、舜未為遠。臣自擢居左右,十有餘年,每侍帷幄,屢奉明旨。常許仁義之道,
守之而不失;儉約之志,終始而不渝。一言興邦,斯之謂也。德音在耳,敢忘之
乎?而頃年已來,稍乖曩志,敦樸之理,漸不克終。謹以所聞,列之如左:
陛下貞觀之初,無為無慾,清靜之化,遠被遐荒。考之於今,其風漸墜,聽
言則遠超於上聖,論事則未逾於中主。何以言之?漢文、晉武俱非上哲,漢文辭
千里之馬,晉武焚雉頭之裘。今則求駿馬於萬里,市珍奇於域外,取怪於道路,
見輕於戎狄,此其漸不克終,一也。
昔子貢問理人於孔子,孔子曰:「懍乎若朽索之馭六馬。」子貢曰:「何其
畏哉?」子曰:「不以道遵之,則吾讎也,若何其無畏?」故《書》曰:「民惟
邦本,本固邦寧。」為人上者奈何不敬?陛下貞觀之始,視人如傷,恤其勤勞,
愛民猶子,每存簡約,無所營為。頃年已來,意在奢縱,忽忘卑儉,輕用人力,
乃雲:「百姓無事則驕逸,勞役則易使。」自古以來,未有由百姓逸樂而致傾敗
者也,何有逆畏其驕逸,而故欲勞役者哉?恐非興邦之至言,豈安人之長算?此
其漸不克終,二也。
陛下貞觀之初,損己以利物,至於今日,縱慾以勞人,卑儉之跡歲改,驕侈
之情日異。雖憂人之言不絕於口,而樂身之事實切於心。或時欲有所營,慮人致
諫,乃雲:「若不為此,不便我身。」人臣之情,何可復爭?此直意在杜諫者之
口,豈曰擇善而行者乎?此其漸不克終,三也。
文言文 <<貞觀政要>>中的至公之道的翻譯
6樓:閱讀與表達
【原文】
太宗初即位,中書令房玄齡奏言:「秦府舊左右未得官者,並怨前宮及齊府左右處分之先己。」太宗曰:
「古稱至公者,蓋謂平恕無私。丹朱、商均,子也,而堯、舜廢之①。管叔、蔡叔,兄弟也,而周公誅之②。
故知君人者,以天下為公,無私於物。昔諸葛孔明,小國之相,猶曰吾心如稱,不能為人作輕重,況我今理大國乎?朕與公等衣食出於百姓,此則人力已奉於上,而上恩未被於下,今所以擇賢才者,蓋為求安百姓也。
用人但問堪否,豈以新故異情?凡一面尚且相親,況舊人而頓忘也!才若不堪,亦豈以舊人而先用?
今不論其能不能,而直言其嗟怨,豈是至公之道耶?」
【註釋】
①丹朱、商均,子也,而堯、舜廢之:堯知道兒子丹朱不肖,不足授天下,所以將帝位傳給了舜。舜之子商均亦不肖,舜就將帝位傳給了禹。
②管叔、蔡叔,兄弟也,而周公誅之:管叔名鮮,蔡叔名度,都是文王的兒子。後因挾商紂之子武庚作亂,周公便殺了管叔,流放了蔡叔。
【譯文】
唐太宗剛即位時,中書令房玄齡上奏說:「秦王府的老部下沒有做上官的,他們都埋怨陛下,說前太子宮和齊王府的部下都比他們早先安排了官職。」太宗說:
「古時候所謂的大公無私,是指寬容公正而無私心。丹朱、商均是堯、舜的兒子,而堯、舜卻廢黜了他們,管叔、蔡叔是周公的兄弟,而周公卻把他們殺掉。由此可知,作為治理百姓的君主,要以天下為公,不存偏私之心。
從前諸葛孔明,只是蜀國的丞相,他還說『我的心就像秤那樣公平,不能因人而輕重有別』。何況我如今治理一個泱泱大國呢?我們的衣食都出自百姓,這就是說,百姓的人力已奉獻給了朝廷,而我們的恩澤卻沒有遍及民間,如今朝廷之所以要選擇賢才,就是要安撫百姓。
用人只問是否有能力勝任,怎能因親疏、新舊關係而區別對待呢?凡是見過一面的人尚且感到親近,何況是舊的下屬,怎會一下子就忘掉呢?如果才能不堪勝任,怎能因為是舊的下屬而先任用?
如今你們不談論他們能不能勝任,而只說他們有怨言,這難道是至公之道嗎?」
《刻舟求劍》文言文問題及答案,刻舟求劍文言文翻譯
橙子的大世界觀 原文 楚人有涉江者,其劍自舟中墜於水,遽 j 契 q 其舟,曰 是吾劍之所從墜.舟止,從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劍不行,求劍若此,不亦惑乎?以此故法為其國,與此同.時已徙矣,而法不徙,以此為治,豈不難哉 翻譯楚國有個渡江的人,他的劍從船上掉進了水裡.他急忙在船沿上刻上一個記號,...
幫幫忙,翻譯成文言文!翻譯這段文言文!
自則天薨,天下大亂,各諸侯爭皇割土,成東陵 西嶽 南湘 北祁四強國,以北祁最盛。大聖皇帝薨,四海紛爭,諸侯割據,遂為東陵,西嶽,南湘,北祁四國,尤以祁盛。帝皇薨而天下亂,番侯割據,逐鹿神器。東陵,西嶽,南湘,北祁四分天下,尤以祈盛。吾嘗忘攜眼罩行於道間,偶邂逅一玉樹臨風之年少,欣欣然感爾似曾相識,於...
文言文高手來,高手進來,文言文翻譯
參考譯文 韓延徽是幽州人,很有智謀,也很懂寫文章。劉守光的晚年非常衰困,曾派遣參軍韓延徽到契丹國去求援,契丹主對於他不行拜見禮十分生氣,於是就把韓延徽發配到野外牧馬。述律後對契丹主說 韓延徽能夠操守氣節而不屈服,是當今的賢者,怎麼能侮辱他而讓他去放馬呢?應當以禮相待而起用他。於是契丹主召見韓延徽,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