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
華譯為智慧,唸作bo re。但這個智慧,不是世間凡夫的聰明智慧,而是如來的大覺。
詳細的可以去看《心經》、《金剛經》。
2樓:
“般若”梵語,讀音:波月
最簡單解釋:就是斷除一切妄想、煩惱、執著的智慧!
3樓:鈔慧麗卞雍
所謂般若智慧不是普通的智慧,是指能夠了解道、悟道、修證、了脫生死、超凡入聖的這個智慧。這不是普通的聰明,這是屬於道體上根本的智慧。所謂根本的智慧,也是一個名稱,拿現在觀念來講,就是超越一般聰明與普通的智慧,而瞭解到形而上生命的本源、本性。
這不是用思想得到的,而是身心兩方面整個投入求證到的智慧。這個智慧才是般若。所以「智慧」兩個字,不能代表般若的整個含義。
4樓:受時芳庫甲
是佛教詞語.“般若”是梵文prajna的音譯,意為‘智慧’。但不是我們日常所說的"聰明智慧"的意思,是指超越一切的大智慧.
"般"字要讀為"bo
"(陰平).但是更嚴格的照原來梵文讀起來則又不然:
“般若:查字典注音為班若或缽惹,實際上應該讀成缽瑞。這種發音是不是很標準呢?
也不然,因為唐朝時代「般若波羅蜜多」的讀音是「巴尼亞巴拉咪達」,這個音譯跟梵文的原音是相吻合的。懂得梵文的人,他不會念缽瑞,而是念「巴尼亞」。”
般若的基本含意是智慧,其所以不翻譯,是因為它雖然可以翻為智慧,但跟我們通常所謂的智慧,在程度上是有差距的。我們說某人很有智慧,那僅只是指他那六塵所積的表層意識。這裡的般若並不僅是指表層意識,而是指心的原態與共相。
既然找不到適當的中國文字來表達,乾脆就不翻譯了。
一般法會中大多念「摩訶般若波羅蜜多」,為何「般若波羅蜜多心經」不加上「摩訶」
兩個字?因為摩訶般若是全稱,只用般若是簡稱,只要提到般若,就一定是摩訶般若。摩訶般若即是大智慧,大到什麼程度?
它是一切世間智慧的本源和實性。世間的智慧,是否離開了般若呢?它雖然已經不是般若的原態,但卻也離不開般若,因為「煩惱即菩提」,當我們感受到煩惱的時候,就證明我們有生命、有覺性(菩提)。
如果是沒有知覺的植物人,還會有煩惱嗎?為什麼不用「摩訶」,表示它是略稱,而「摩訶般若」就是具稱,就像我們講電視機是television,如果只說t.v.
,別人也懂。
般若妙用,只是在一切,著不得一點,一著就落住了。如上面“離一切諸相,即名諸佛”兩句,細細研究,說“離一切相即佛”,有六個字,就夠了,但何以上句要加個諸字呢?是言連離的相也要離去,不許著一點。
諸字,連離相也在內的。下一句又加上名諸兩個字,恐人又執取了佛,又受了佛縛,要使你知道佛亦性空,不過是個假名,沒有實體,切莫上當,自生法相,全經中往往有三句,如佛說般若波羅蜜,即非般若波羅蜜,是名般若波羅蜜。佛說,是不得已而說,不是佛的執有;即非,是言本來性空,不是要你取著;是名,是因為不可斷滅了去,一切原不過是個名而已。
你想世界上一切一切,哪一處哪一點,能離了名字?總是個名在那裡布弄,世上千千萬萬的我見我執,人事紛紜,都是自己上名的當。明明說是名,明明虛幻不實,但愚人總跳不出這圈子去,因此苦無盡期。
佛要我們深悟般若無住的妙用,把所有一切一切,如世間法出世法,輕輕用是名兩個字,一刀斬卻,直截痛快,一了百了,前不落空,中不落有,後不斷滅,如鳥飛空中,雖有來去諸相,卻無跡可覓。這是金剛般若經的妙用,世人能用在人事上,就無一事不圓滿了。
5樓:單隻小豬
般若般若 智慧智慧智慧 純真是一定會有的。神仙也純真 純熟完美也純真 返璞歸真 返璞歸真 返和歸可不是指倒著往回連現在都不如 而是更全面更智慧更完美了。
更全面也不是指侵犯了什麼說你被侵犯了以前你沒被侵略過所以你更全面了。別人很好你把別人弄不好說別人全面了 更不是你在弄別人之前或之後或什麼時候去問別人覺得好不好 然後證明是別人不好你再弄的 這就an件了。當然賊喊捉賊設局混淆推脫的話,天地間必留痕的。
異族間這種事情更要標記警戒。
忘我不是失憶不是健忘不是缺失空白,更不是因為失憶健忘忘記出問題沒問題而自由自在。更不是記憶或什麼模糊缺失健忘忘憂。是更多思考,更智慧理解明悟。
空也不是失憶不是健忘不是透明,雖然水載物水透明,透明有力但透明不是放空放棄。雖然總會是會順天意心意,但空不是讓出和隨便,而是更智慧看待問題,解決狹隘狀態的侷限性困惑,更智慧而有所思悟,困惑煩惱被解決而輕鬆而明晰。空不是放空不是放棄不是忘了什麼更不是忘了自己。
出離不是離開不是出去不是放棄。看透不是看白了而什麼都不要了。看透是更智慧有所思悟,有智慧方向心得思悟,而更清楚,趨向於更智慧和明晰。
無我不是指沒有我不是指忘記我,是不再狹隘執著陷於狹隘無明困惑。我執即無明執。不我執不是指失憶不是指忘記自己不是指讓出自己不是指放棄自己不是指沒有自己。
是更智慧看待問題看待自己。處理困惑積累知識所知所思所悟,更智慧。 無常不是指隨便。
是隨緣。無常是流動時間流動。無常不是侵略侵犯侵害告之無常。
不是傷害掠奪瓜分告知之無常。更不是做什麼然後說因為要無常哦!無常只能自己想正常說。
常態下可以聊。敏感關係特殊關係談都不可以!不合適!
無常不能當理由藉口條款做導向做事情做是非的哦!以前無常這個詞摻雜了法術界異族怪獸怪陰謀被做出一些是非麻煩。特此說明並警戒。
我是天使系光明使者系咩咩小洋人!
什麼是般若?佛教的般若到底是什麼意思?
6樓:匿名使用者
般若是佛法兩大分支“般若”、“禪法”中的一支。
般若(bōrě),梵語prajna的音譯。又譯作“波若”、“鈸若”、“鈸羅若”、“班若”、“般羅若”、“般賴若”等 ,意為“終極智慧”、“辨識智慧”。專指:
如實認知一切事物和萬物本源的智慧。
般若一詞出自印度瑜伽,意為辨識智慧。在印度瑜伽經典《瑜伽(合一)經》中有明確定義:
辨識智慧是消除見者和所見結合並引向解脫之道的方法,通過合一各分支的實踐,不純逐漸減少,知識之光將照亮辨識能力。
般若種類
以種類而言,般若有二種、三種、六種之別,二種般若有如下之三者:
一、共般若與不共般若。共般若,即為聲聞、緣覺、菩薩共通而說之般若;不共般若,則僅為菩薩所說之般若。
二、實相般若與觀照般若。實相般若,即以般若智慧所觀照一切對境之真實絕對者;此雖非般若,但可起般若之根源,故稱般若;觀照般若,即能觀照一切法真實絕對實相之智慧。
三、世間般若與出世間般若。世間般若,即世俗的、相對的般若;出世間般若,即超世俗的、絕對的般若。又實相般若與觀照般若,若加上方便般若或文字般若則稱三般若。
六般若般若這個智慧包含六種,就是所謂的六般若,第一種是實相般若,第二種是境界般若,第三種是文字般若,第四種是方便般若,第五種是眷屬般若,第六種是觀照般若。六種的內涵就是金剛般若。
般若即宇宙之道法,視為最吻合世界本源面目的最微妙量子組合,般若可以於無形中而認知,亦可以於有形中認知,此有形以量子狀態呈現,構成世間和宇宙的一切真知。
體會方法
六般若是一而六,六而一,無非是回到當下,請大家仔細看佛陀聖像手中的金婆羅華:
①文字般若:“現在請大家仔細看佛陀聖像手中的金婆羅華”這句話是文字般若;
②方便般若:大家仔細看佛陀聖像手中的金婆羅華這個行為是契入般若境界的方便,是方便般若;
③觀照般若:您仔細看金婆羅華的時候行為就是觀照般若,妄想皆無,這時已經遠離了分別意識,就是觀照般若;
④實相般若:這時候您的心靈境界就是實相般若;
⑤眷屬般若:這時候您已經成就了佈施度、持戒度、忍辱度、精進度、禪定度,所以,其它五度當下成了般若的眷屬,宇宙萬法當下成了般若的眷屬,所以是眷屬般若;
⑥境界般若:這時候您的自心一方面沒有妄想,一方面明明白白清清楚楚,同時具備這兩點的現前一念、當下一念就是佛境界,所以是境界般若。
7樓:匿名使用者
般若(bōrě),梵語prajna的音譯。又譯作“波若”、“鈸若”、“鈸羅若”、“班若”、“般羅若”、“般賴若”等 ,意為“終極智慧”、“辨識智慧”。專指:
如實認知一切事物和萬物本源的智慧。
般若,全稱“般若波羅蜜多”,是根據梵語音譯的佛教術語,讀作bō rě,意為智慧,為三無漏學、六度之一。
般若一詞最早出現於東漢高僧支婁迦讖所譯的《道行般若經》,距今已經兩千年了。般若在中國沒有相當的名詞可以代替,所以譯經家不直接漢譯為“智慧”,而以音譯。
佛教徒認為,般若是經由內觀所產生的正見,是深刻地體驗真理所得到的特殊智慧,代表了一種與常人不同的世界觀;般若是解脫世間煩惱、了生死的大智慧。佛教認為,為了生活上的需要,或者為了達到某種實用目的的智慧,是方便智。世俗的方便智是不究竟的、不完滿的,甚至一般的哲學家、科學家的智慧仍然侷限於方便智。
8樓:親愛的濃眉先生
般若的全稱是“般若波羅蜜多”或者“般若波羅蜜”。在印度瑜伽經典《瑜伽(合一)經》中有明確定義:辨識智慧是消除見者和所見結合並引向解脫之道的方法,通過合一各分支的實踐,不純逐漸減少,知識之光將照亮辨識能力。
合一的八個分支:外律、內律、調身、調息、制感、凝神、入神、合神。這個辨識智慧通過七重分支,到達最後一重。
擴充套件資料:
一、求聲聞智慧有三種:學、無學、非學非無學。
1、非學非無學智慧 非學非無學智慧者,如干慧地、不淨觀、安那般那、欲界系、四念處、暖法、頂法、忍法、世第一法等。
2、學智 學智者,苦法忍慧,乃至阿羅漢第九無間中金剛三昧慧。
3、無學智 無學智者,阿羅漢第九解脫智,從是已後,一切無學無盡智,無生智等。是為聲聞智慧。
二、求辟支佛智慧亦如是
但以是人無漏善根純熟,雖生無佛之世,不從他聞,自然覺悟得禪定,三界漏盡。所得三明六通等,為德小勝聲聞,是為辟支佛智慧。又以觀十二因緣智慧深利,能侵除習氣,勝於聲聞,從四諦觀門斷結,此為異也。
三、求佛道智慧者
菩薩從初發心已來,行六波羅密,破魔軍眾,及諸煩惱,得一切智,成佛道,乃至入無餘涅槃。隨本願力,從是中間,所有智慧,總相別相,一切盡知,是為佛智。若菩薩以質直清淨心,修此三種智慧,故名為般若。
‘波羅密’波羅密者,翻名如前。若菩薩隨所修智慧中,能具足五種心者,是時般若名波羅密也。何等五?
一者了知智慧實相,非境非智,心無所得,而能遍學三乘智慧,及一切世間知見。餘四心如檀中分別。
菩薩能如是,於所修智慧中,具此五心者,隨所得智慧,因中說果,皆具三義。是以菩薩所修智慧,皆名行般若波羅密。若至無上菩提道果,方是般若波羅密具足成就。
無可言思般若境是什麼意思,什麼叫般若境界???
言思的對境是世俗諦,般若的對境是勝義諦,超越言思所及。佛法的學習應該先從基本的四諦 十二因緣等開始,般若之類的不適合初學。入楞伽經 有云 大慧!為令第一義隨順言語入聖境界故,有言語說第一義,非言語即第一義。言語是引入境界的,有語言來說第一義諦,去除言語的表相,才是般若境界。又 大慧!第一義者,聖智內...
王菲朗誦的佛說般若波羅蜜多心經與般若波羅蜜多心經有什麼區別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2008 06 03 16 59 唐三藏法師玄奘譯 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舍利子,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識亦復如是。舍利子,是諸法空相,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是故空中,無色,無受想行識,無眼耳鼻舌身意,無色聲香味觸法...
佛教鬱郁黃花無非般若,青青翠竹皆是法身,這是無情有性觀,具體解釋一下
三界唯心,萬法唯識。心外求法是外道法。有情即解動,有情即不動。有情無情皆是你心中妄想,不是草木的妄想,如何說是草木有性觀?若草木有你這樣的妄想,則可以說無情有性觀。付費內容限時免費檢視 回答鬱郁黃花,無非般若 青青翠竹,盡是法身。意思是所有的有相的東西,都是自性中的妄念所變現出來的,本質還是自性。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