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最勝子
言思的對境是世俗諦,般若的對境是勝義諦,超越言思所及。
佛法的學習應該先從基本的四諦、十二因緣等開始,般若之類的不適合初學。
2樓:境界如夢
《入楞伽經》有云:「大慧!為令第一義隨順言語入聖境界故,有言語說第一義,非言語即第一義。」
言語是引入境界的,有語言來說第一義諦,去除言語的表相,才是般若境界。
又:「大慧!第一義者,聖智內證,非言語法是智境界,以言語能了彼境界。大慧!說第一義言語者,是生滅法念念不住,因緣和合有言語生。」
言語思維能瞭然般若境界。但言語思維是生滅法,是由因緣和合而來的。
不知道你看沒看明白,六祖有經典的一句話:「佛教諦理,非關文字」
什麼叫般若境界???
3樓:匿名使用者
離一切法相的智慧心,是般若境界。
何為離一切法相?即離一切境界相,沒有境界可得,名為般若境界。
4樓:維尼小生
大致上說,大智慧就叫做般若。所謂般若智慧不是普通的智慧,是指能夠了解道、悟道、修證、了脫生死、超凡入聖的這個智慧。這是屬於道體上根本的智慧,不是用思想得到的,而是身心兩方面整個投入求證到的智慧。
般若這個智慧包括五種,就是所謂的五般若。第一種是實相般若,第二種是境界般若,第三種是文字般若,第四種是方便般若,第五種是眷屬般若。五種的內涵就是金剛般若。
實相般若就是形而上的道體,是宇宙萬有的本源,也就是悟道、明心見性所悟的那個道體。悟道就是見到那個道體的空性,叫做實相般若,是屬於智慧的部分。真正的道體是不可以用我們普通的知識意識去思想、討論、研究的,這是修持求證的境界,不是思議的境界。
一個人修道,或者讀書,一步有一步的不同境界。修道人有一分的成就,境界就有一分的不同,有兩分的成就,就有兩分的不同。換句話說,人修持到了某一種境界,人生的境界就開朗到某一種程度。
至於我們沒有修道的人,有什麼境界呢?也有境界,就是一切眾生所有的苦惱境界。古人說:
「學佛乃大丈夫事,非帝王將相所能為。」因為他的境界、氣派、胸襟與眾不同。這種不同的境界從那裡來呢?
從實相般若而來,是道體上所產生的,自然而來的。因此,真悟道的人,智慧開發是無窮盡的,佛學上叫做無師智,也叫做自然智。自己本身的智慧倉庫開啟了,自己固有的智慧爆發了,天上地下,無所不知,這就是境界般若。
同樣的修道,有些只能夠成為修行人,而不能夠成佛,這與文字般若是絕對相關的。文字般若是在悟道以後自然發生,不是憑我們的聰明來的。悟道的時候,過去千萬世讀的書都會搬出來,就是因為般若智慧都出來了。
學問好的人記憶力強,一目十行,到老不衰。當然,這必須要定力,要般若的智慧才行,這就是文字般若。
一個有學問有道德的人,要教化別人,自然有他無師自通的方法,做人做事,也自然有他高度的藝術。譬如說看佛經,他能夠用特殊的一種方法,把難懂的立刻就懂進去,最難表達的東西,他用一種方式表達出來,別人一聽就懂了,這就屬於方便般若。
眷屬般若是跟著悟道的智慧而來的,佛學上叫行願,用我們現在的觀念來說,是屬於行為方面的。也就是說,自然發起道德行為,一個人自然就成為至善的人。般若的眷屬又是什麼呢?
我們都曉得佛學講的六度,就是佈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般若。一個修持的人,如何佈施,如何守戒,如何忍辱,如何做到禪定的修證功夫,然後才能大徹大悟而成佛。所以在般若的前面,就有這五個相關的眷屬,也就是五個行願,稱為眷屬般若。
5樓:匿名使用者
般若 境界
人和人之間的區別是因為般若。般若就是智慧。如果一個人沒有智慧的話,活在這個世界上會很痛苦。
越是沒有智慧的人,越是沒有般若。有智慧才能夠解決問題。我們要能夠解釋宇宙萬物的現象。
科學家是先得智,這種智慧是生出來就有的。
先得智是自己前世所修的因,所得到的智慧。這就是為什麼有些人生來就很聰明,而有些人生來就很笨。
很多聽眾會問:白話佛 法的究竟意義所在?白話佛 法就是用佛法的理論指導我們現實的日常生活,幫助我們解決日常生活中所面 臨的各種問題。
佛法要用在人們的現實生活當中,要學以致用。有些聽眾學佛已經很多年了,有一定的基礎。
而有些聽眾,則剛開始學佛、唸經。所以臺長選題時會由淺入深,有所兼顧的。
臺長首先給大家講講佛法對宇宙的理解。很多人以為信佛是年齡大的人的事情。其實信佛是宇宙間的一個大真 理。
從信佛到完全開悟,就是大覺圓 滿,也就是無上正等正覺,就是成為佛菩薩。學佛法就是要理解宇宙人生的真 相,理解了宇宙空間的運作之後,得到的就是智慧。有些聽眾問我:
「學佛法是為了什麼呢?」我告訴你們,學佛法,並不是單純的為了求平安、身 體好。學佛法的最終目的是要得到大智慧。
只有有了智慧,才能夠斷煩惱、破無明。
佛菩薩把我們人道稱為煩惱道。人從出生開始就有煩惱,比如身 體不好了,家裡錢不夠用了,孩子的教育培養等,各種煩惱會伴隨著人的一輩子。學佛法就是幫助我們開智慧、斷煩惱、破無明。
和尚和尼姑修的是出世法,臺長教的這個法 門就是讓大家把在人間的生活過得更好。要記住人類思維的最高境界就是智慧。
人和人之間的區別是因為般若。般若就是智慧。如果一個人沒有智慧的話,活在這個世界上會很痛苦。
越是沒有智慧的人,越是沒有般若。有智慧才能夠解決問題。我們要能夠解釋宇宙萬物的現象。
科學家是先得智,這種智慧是生出來就有的。先得智是自己前世所修的因,所得到的智慧。這就是為什麼有些人生來就很聰明,而有些人生來就很笨。
對宇宙空間的理解,要看萬有現象。什麼叫萬有現象?所有的現象已經存在了,只需要去理解而已。
比如說牛頓發現萬有引力定律之前,這個定律已經是存在的了。我們現在學佛,實際上,佛早就是存在的,只不過是把佛法的理論和我們的生活融合在一起,把佛法的理論運用在我們的生活中。
現在是末法時期,人必須學佛修行,修行才能解脫,唯有唸佛才能得 度眾生,才能得 度生死。唸佛和放生有關係。佛菩薩勸導我們要大慈大悲,大慈大悲名為佛性。
大慈大悲的人一定具有佛性。例如:當一個人 大慈大悲的時候,佛性才會出來。
當一個人很凶、做壞事時,就沒有佛性。當小孩子捉弄人、欺 騙人時,也是沒有佛性的。
慈即如來,如來即慈。每個人都有慈悲心,人之初,性本善,說的就是慈悲心。
佛菩薩在經 文中說到:慈悲心是一切安樂之因緣。多想想別人是好人,自己的心才能夠得到平安、快樂。
人活在世界上一定要有慈悲心。佛法以菩提心為正因,菩提心就是慈善心,所學的佛法有慈悲心時,才是正確的因果、正確的因緣。大家跟臺長學佛法,臺長總是教大家與人為善、大慈大悲,教大家放生、救 度眾生等。
這是何等的慈悲啊!
釋迦牟尼佛在菩提樹下打坐四十九年,悟出原來一切眾生皆具佛性。我們每個人都有一顆善良的心。良心就是人的本性,就是人的慈悲心。我們學佛的人要懂這個道理。
佛菩薩在經 文中說到:菩薩應生佛性孝順慈悲,常助一切人生福生樂。如果一個人具有善良的心、慈悲的心,這個人就是菩薩的化身。
要常生佛性,如孝順、慈悲等。慈是人的本性,悲憫眾生是根性。幫助別人、樂善好施可以得到幸福和快樂,即助人為樂。
佛心者,大慈悲是也。當我們的心是佛菩薩的心時,我們就是很慈悲的人。慈悲是緣,是無緣慈。我們學佛、學菩薩,不要說有緣慈,無緣慈悲才是真正偉大的大慈大悲。
佛經中說的「般若」是什麼意思? 20
6樓:人淡如菊
意為「終極智慧」、「辨識智慧」。佛法兩大分支「般若」、「禪法」中的一支。般若(bbanruo),梵語prajna的音譯。
又譯作「波若」、「鈸若」、「鈸羅若」、「班若」、「般羅若」、「般賴若」等。專指:如實認知一切事物和萬物本源的智慧。
在印度瑜伽經典《瑜伽(合一)經》中有明確定義:辨識智慧是消除見者和所見結合並引向解脫之道的方法,通過合一各分支的實踐,不純逐漸減少,知識之光將照亮辨識能力。合一的八個分支:
外律、內律、調身、調息、制感、凝神、入神、合神。這個辨識智慧通過七重分支,到達最後一重。
7樓:fly劃過的星空
智慧般若:智慧,指的是明見一切事物道理的高深的是智慧。
8樓:匿名使用者
般若 讀音 波惹。是智慧的意思,出世的智慧。世間的智慧是長時間累計的經驗習性。
而佛說的智慧是清淨的汙染的無為的。世間的智慧能讓我們繼續輪迴,佛說的智慧是出世間 不輪迴的。所以這個智慧是出世的大智慧。
般若是解脫的智慧,所以是六波羅蜜之首,因為沒有般若智慧,修行其他五波羅蜜都不是能到達無生滅彼岸的。般若講的是三輪體空,比如佈施,不見施者 受著 所施之物,三輪體空。簡單說吧,不執著於相的修行,無為的修行。
9樓:匿名使用者
般若是梵語prajna或巴利語panna的音譯。意思是智慧。更確切地說是出世智慧,也就是對於實相的體悟和認知。
這種智慧不是學習得來的,而是通過自己的觀照和體悟而親身得到的無礙智,比一般理解的「智」更加直接而強大。
玄奘法師在譯經時定下了五種不翻的原則,也就是說五種情況下采用音譯。其中一條是「生善故不翻」,在這裡他就以般若為例,認為「智慧」一詞淺薄,「般若」則讓人感覺美善而深奧,故選擇音譯。
10樓:匿名使用者
般若是梵語的音譯,你可理解為「大智慧」,這種智慧遠高於我們凡夫的智慧,因其內涵豐富,根據「多意不譯」的原則故音譯。
11樓:匿名使用者
「般若」是梵文的音譯,中文是智慧的意思。
12樓:匿名使用者
智慧,不是世俗的智慧哦。
是宇宙人生的真相。
13樓:
是智慧,但是這個智慧是出世間的智慧。
「心若無塵,般若自在」是什麼意思?
14樓:匿名使用者
1、心若無塵,般bai若自在的意du思是真心如果沒有塵zhi埃,dao
智慧就會現前,一切回自在無礙。答
2、出自《詩經》 「心若無塵,一花一世界,一鳥一天堂 ; 心若靜,已如涅磐,風聲物語,皆可成言。」
解釋: 若心無雜念,一朵鮮花的存在便彷彿擁有了整個世界,一隻小鳥的陪伴便彷彿置身於天堂。 若花木無葉,生命渺茫,對它來說一天就是一個世紀,一個夜晚就可能死去。
象徵意義:本著純潔、樂觀的心去看待生活,無論多小的事物都會讓你得到滿足、快樂。本著失落、陰鬱的心看待生活,你得到的只有黑暗和憂愁。
15樓:木繹
真心如果沒有塵埃,智慧就會現前,一切自在無礙。
16樓:
心若無煩惱,智慧(般若)自會從心中生起!
17樓:熾燃的燈
應該先說:
心如明鏡臺,萬物盡映來。身如菩提樹,如如本不動。
大家老是拿六版
祖的那句話來說,有點高了權,那是大乘佛法啊。可是現在人的根性多是小乘。拿大乘佛法來說事,恐怕你自己都不明白。
註解:心如鏡子,不管來好的還是壞的,鏡子始終不動。保持心靜。
身如菩提樹,保持精進的行動,不受外物干擾,縱使干擾了,也要會到原來的路上。
總之,唸佛,要保持身心平定,如如不動。
無可厚非什麼意思,「無可厚非」是什麼意思?
無可厚非,漢語拼音為w k h u f i,成語,表示沒有可過分責難的。指說話做事雖有缺點,但還有可取之處,應予諒解。出自東漢 班固 漢書 王莽傳中 莽怒,免英官。後頗覺悟,曰 英亦未可厚非。厚 重,過分。非 非難,責備。不可以過分指責,表示雖有缺點,但是可以原諒。也可說 未可厚非。成語解釋 厚 深...
生無可戀,是個什麼感覺,生無可戀是什麼意思呢?
昨夜星辰 行屍走肉唄。沒有留戀沒有什麼都沒有對生活絕望的狀態,才能叫做生無可戀。 其實生無可戀是件很痛苦的事情,就是在人生中沒有什麼可留戀可關心的。 哭泣的透明小熊 就好比有一條狗 身邊一大堆骨頭 但它卻嗅都不嗅一下 只是獨自蜷縮在角落裡 施詩 生無可戀的意思就是說活著沒有什麼可留戀的了,有點輕生的...
「無可救藥」是什麼意思,成語無藥可救是什麼意思
病情危急,無藥可治。常比喻人情事勢等敗壞到無法挽救。比喻壞到了無法挽救的地步 加分哦!不可救藥釋義 藥 病已重到無法用藥醫治的程度。比喻已經到了無法挽救的地步。不可救藥 拼音 b k ji y o 出處 詩經 大雅 板 多將熇熇 不可救藥。成語無藥可救是什麼意思?無藥可救 解說 病重到已無法救治,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