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小學品德與社會課的教學效果

時間 2021-08-31 05:04:17

1樓:匿名使用者

品德和社會課能促進小學生養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加強他們和社會的交流,要提高品德和社會課的教學效果,教師必須確立有針對性的教學目標,做好課前準備,並指導學生也做好課前準備,在授課的過程中教師要靈活地運用教材,採用各種豐富多彩的教學模式,同時在課後教師也必須不斷地提高自身的素養和教學水平,這樣才能夠更好地提高品德和社會課的教學成效

2樓:匿名使用者

小學品德與社會課程在促進學生德、智、體全面發展與培養學生良好的道德品質,培養學生的思想道德,提高學生情操,教育學生成為有責任心、有良好社會品德的人等方面有重要作用和意義。針對青少年的心理特徵,通過改變傳統的小學課程教學方法,能夠提高小學品德與社會教學效果,培養學生的思想道德,提高學生情操,教育學生成為有責任心、有良好社會品德的人。

一、小學品德與社會教學的現狀

傳統的小學品德與社會課程教學實施多年,但一直停留在脫離實際、侷限於理論與書本的基礎上,對於學生內心道德情操的培養與教育沒有起到真正意義上的作用。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拓寬品德與社會課程的教學內容,寓科學於生活、寓科學於樂趣之中,對於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修養和個人品質有重要作用。同時提高小學品德與社會課程的教學效果,能夠有效激發學生的潛能,使學生在開放的教學氛圍下,以愉快的心情接受品德與社會教學的薰陶。

二、提高小學品德與社會教學效果的路徑

1.科學制定品德與社會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的制定應當從情感、價值觀等方面。在進行課堂教學前,應當將目標準確定位,並通過課堂落實目標。重視在教學過程中對學生情感與綜合素養的培養。

教師在課前應當充分了解學生的實際情況,學生的品德與社會素養的基本情況決定了教學目標的實現過程與實現方法。教學目標制定過程中,必須依據學生的實際情況與素質,體現針對性和層次性。要針對不同的學生心理特點制定相應的教學目標和教學方法,基礎目標要求學生都掌握,差異性的教學目標要根據學生個體差異區別對待。

2.聯絡生活實際,提高品德與社會教學效果

教師在開展品德與社會教學時,應當密切聯絡生活實際,改變傳統品德與社會教學中的脫離實際、侷限於理論知識和書本知識的現狀。小學生的生活經驗較少,對周圍的事物比較感興趣,因此引導學生將知識面和眼光擴充套件到生活中的家庭、人、自然環境、物理現象、社會中去,使學生在生活中體驗品德與社會教學對品德、道德與心理素養的作用。例如,在小學中推行文明禮儀教育活動,提高學生的文明素養和養成禮貌習慣,並將推行文明禮儀活動貫穿於品德與社會教學之中,不僅提高了文明禮貌的教育效果,還能夠有效促進小學生品德與社會課程教學的效果。

總之,品德與社會就是要教學生怎麼做人。小學生的思想品德課,就是要能陶冶學生的情感,培養學生高尚的品質,讓他們長大了變成有理想、有抱負、懂禮儀的人。

如何提高小學品德與社會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3樓:徐天來

《品德與社會》課是小學中高年級開設的一門以兒童社會生活為基礎,促進學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會性發展的綜合課程。《品德與社會》課程將「促進學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會性發展,為學生認識社會、參與社會、適應社會,成為具有愛心、責任心、良好的行為習慣和個性品質的社會主義合格公民奠定基礎」作為總目標。可是,由於許多客觀和主觀的原因使農村小學《品德與社會》課的教學常常偏離和違背了這一教學的總目標。

在具體的執教過程中,教師應如何正確認識、把握小學品社課的教學呢?

一、小學《品德與社會》的教學,要源於現實生活,注重學生體驗。

小學生品德的形成,主要源於他們對生活的體驗、認識和感悟。只有源於學生現實生活的教學活動才能引發他們內心深處的而非表面的道德情感,真實而非虛假的道德體驗和道德認識,才能引發學生的共鳴。讓學生走進社會、體驗生活、學會做人是《品德與社會》課程的核心,因此,教師在教學活動中要巧妙地創設情境,讓學生去感受生活、體驗生活、領悟生活,培養他們積極的生活態度,促進他們健康、向上、積極的人格發展。

二、揪住問題,讓學生到生活中去體驗、實踐。

德育教育的核心是培養道德思維能力,促進學生自我教育能力和道德辨析能力水平的提高,這就要求教師在德育課堂教學中,在教學內容的選擇、方法的運用、問題的設計上都要重視和激發學生的創新思維。小學品社教師要深入觀察生活,挖掘生活中的閃光點,並結合教材資源,創設出貼近生活的教學情境,使學生真切感受到學習內容與生活的聯絡,從而幫助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活化知識,變事實性知識為解決問題的工具,完成對新知識的意義構建以及對原有知識經驗的改造和重組。如《平安回家》一課,就可以組織學生到校外去實地瞭解交通標誌、交通訊號、交通標線,走進生活的教學要比把學生關在教室裡死啃書本強得多。

小學生道德的形成,源於兒童社會的方方面面,沒有能與生活分離的道德,也沒有與社會脫離了的生活。小學生品德的形成取決於他們對生活的體驗、認識和感悟,只有源於兒童實際生活的教育活動才能引發學生的共鳴。

因此,良好的品德形成必須在兒童的生活過程之中,而非在生活之外進行。我們在實際教學中,應著力引導學生通過自己的行動,看到事情的真實部分,引發他們內心的真實感受,觸及他們的心靈,才能取得有效的教學效果。

三、課堂教學,要多方位多角度地。

農村小學在《品德與社會》課程教學過程中,往往均採用了單一的、古老的說教式教學模式。要改變以說教為主的教學模式,推行開放性的品社教學模式。開放性的品社教學模式就是以多方位多角度為理念,以開放的氛圍為前提,以開放的課堂為核心,以開放的實踐為渠道,以主體參與貫徹始終,以提高品社教學實效為根本,使學生養成良好的道德行為習慣為終極目標。

筆者認為開放性的品社教學模式應遵循以下兩個原則:

(1)情趣性原則

學生通過情趣性活動,調動起學習慾望,才會增強其學習的主動性,並積極把知識內化為操行。教師在創設品社教學情境時,應考慮學生的年齡特點,選用他們能夠接受的的形式進行,才能開啟學生的內心世界,讓所謂的枯燥「說教」,轉變成學生自覺學習的願景。

(2)開放性原則

讓學生在活動的參與中,自己去發現和創造,學生對事物的理解才是最深刻的,也是最容易把知識轉化為能力、習慣和操行的。這就要求小學教師創設品社情境,要具有博大的開放性,敢於挑戰學生的心理與課堂常態,引導學生從多角度提出問題、思考問題和解決問題。

四、採取先進的教學手段,啟用課堂。

心理學家布魯納曾經說過:「最好的學習動因是學生對所學教材有內在的興趣。」在小學品社課堂教學裡,教師和學生是一個整體的資訊場,教與學是心靈、情緒、資訊交換的一個過程。

教師利用現代**創設情境,能充分啟用學生多種感官,實現多渠道資訊傳遞,可提高其對品社知識的吸收率,並促進知識向道德能力的轉化。以「孝敬父母」為例,教學中,我安排學生們聽一段截至網上的錄音《給媽媽的一封信》。在時而深沉舒緩,時而高亢鏗鏘的鋼琴聲中,黎平對母親那深情的話語字字句句震人心絃:

媽媽,那記載著辛勤勞動的白髮和皺紋竟過早地爬上了你的頭和臉,而那討厭的病魔也終於纏上了你……。當錄音機中傳出《世上只有媽媽好》時,學生們也不由自主地跟著唱起來,課堂氣氛也推上了高潮。所以,發揮電教手段的作用,往往能激發學生向上的信心和力量,在有情趣的教學中,得到美的享受和精神滿足,對所學的事理能銘記不忘。

五、小學《品德與社會》教學要突出綜合性,強調活動性。

創設活動,使活動形式與實際情況相聯絡。學生的實際情況包括他們的年齡特徵、認知水平、興趣愛好等等,在教學中,我創設活動時,是從這幾方面著手進行的:1.

根據教學內容確定活動形式;2.根據學生的年齡特徵設計活動形式;3.根據學生的興趣愛好設計活動形式。

訓練習慣,使活動具有有效性。在教學中,大量活動的使用,對學生的要求首先就在於行為習慣的訓練上。活動給學生提供了動手、動口的廣闊空間,為他們施展才能提供了機會,如果不對學生進行行為習慣訓練,也許合作學習就變成自顧自的述說、表演。

在學生**活動中,我要求學生不僅要聽老師的講解,更要學會聽取同學的意見,從中找到與自己的想法一致與不一致的地方進行比較,發現同學的閃光點,彌補同學的不足,同時也完善自己的想法。按這樣的要求開展活動,取得了更好的效果。

總之,《品德與社會》是一門綜合性較強的課程。它主要將學生置身於社會生活中,認識瞭解社會,同時形成良好的習慣品質,激發學生熱愛生活的情感。《品德與社會》又是一門活動性極強的課程。

教師應該在活動中培養學生良好的道德品質,樂於**的科學態度,熱愛生活的進取精神,這才是本課程的真正目的所在。

4樓:匿名使用者

心理學來家布魯納曾源經說過:「最好的學習動因是學生對所學教材有內在的興趣。」在小學品社課堂教學裡,教師和學生是一個整體的資訊場,教與學是心靈、情緒、資訊交換的一個過程。

教師利用現代**創設情境,能充分啟用學生多種感官,實現多渠道資訊傳遞,可提高其對品社知識的吸收率,並促進知識向道德能力的轉化。以「孝敬父母」為例,教學中,我安排學生們聽一段截至網上的錄音《給媽媽的一封信》。在時而深沉舒緩,時而高亢鏗鏘的鋼琴聲中,黎平對母親那深情的話語字字句句震人心絃:

媽媽,那記載著辛勤勞動的白髮和皺紋竟過早地爬上了你的頭和臉,而那討厭的病魔也終於纏上了你……。當錄音機中傳出《世上只有媽媽好》時,學生們也不由自主地跟著唱起來,課堂氣氛也推上了高潮。所以,發揮電教手段的作用,往往能激發學生向上的信心和力量,在有情趣的教學中,得到美的享受和精神滿足,對所學的事理能銘記不忘。

5樓:百度文庫精選

內容來自使用者:孫如傑

試論如何提高小學品德與社會教學的有效性

6樓:匿名使用者

隨著經復濟的發展,我國教育產業制的規模也逐步擴大,對於小

bai學教學也提出了更du高的要求與標準。zhi尤其是在素質dao教育的影響下,小學品德與社會教學的重要性日益突出。但是,根據近年來的相關調查研究表明,小學品德與社會教學的過程中,仍然存在許多需要完善的地方。

因此,結合實踐經驗,對小學品德與社會教學存在的問題進行研究分析,並提出幾點針對性的建議,旨在促進小學品德與社會教學的有效性。

如何提高小學語文複習課的有效性,如何提高小學語文中高年級閱讀教學的有效性

文庫精選 內容來自使用者 fanchangyu111 如何進行小學語文複習才有效 一 單元複習,按照課本編排的順序,逐組課文地進行復習。採用這樣的方法進行復習,最重要的是要善於引導學生進行比較。不僅要明確編者選編這一組課文的意圖,而且要找出每篇課文在表達上的特點。在單元複習階段,具體可以從以下幾點複...

如何提高小學數學教學質量

菱子 摘 要 義務教育階段的小學數學課程,主要目的是為了促進學生全面 持續 和諧發展。它強調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使學生獲得數學知識,並提高自身的思維能力。如何讓小學生更好的接受數學教育。如何提高小學數學的教學質量是教師主要需要思考的問題。本文主要針對小學數學教學的特點,提出提高小學數學教學質量...

如何提高作文教學質量,怎樣提高小學作文教學質量

提高教學質量的方法如下 1 不斷提高自己的知識水平和業務水平有利於提高教學質量。一個合格的教師,只有在無盡的學習 知識 改變思想的工作中,才能儲備一桶鮮活的 生命之水 為學生服務,為每一朵花澆水。因此,如果要提高教學質量,作為教師,我們必須首先不斷提高自己的知識水平和專業水平。同時,在教學過程中,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