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中庸之道」,怎麼理解,如何理解中庸之道?

時間 2022-02-18 03:00:17

1樓:浮淑蘭空畫

中庸之道不是如何模糊是非,中庸之道是修行的一種境界,是儒家思想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中庸之道不是故意模糊是非地進行平衡,中庸之道是人處事修行的一種天人合一的融合境界!萬萬不可混同於平庸和平衡!

2樓:

不算違反中庸之道,中庸的意思是這樣的:中是指中正不偏,合適。庸是用的意思。

中庸的方法就是合適的方法正確的方法。「君子之中庸,君子而時中。」強調時中。

考試為時,那考高分就是中。樓主的觀點不是中國儒家的正統中庸思想,而是摻雜了西方亞里士多德的中道觀。

3樓:

中庸不是中間,中不偏,庸不易,因此中庸實則很難,就其為唯一合適舉止之尺度而言,它乃是極端.

4樓:

中庸的觀點是講究符合中道。不偏之謂中;不易之謂庸。

考試如果自己的努力得來的好成績,那就符合中庸的精神,當然越高越好。

因為中庸還有提到這點有

「弗學,學之弗能,弗措也。」

同樣的道理運用在商業上也是一樣的。

只要符合正道,越是努力上進,就越體現中庸的精神。

5樓:

凡人根本就不知道聰明反被聰明誤.考試分數再高、錢賺得再多有什麼用.

擁有平常心才是正道.人的慾望(虛榮心)是一切災難的根本.

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舍利子,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識,亦復如是。舍利子,是諸法空相,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

是故空中無色,無受想行識,無眼耳鼻舌身意,無色聲香味觸法,無眼界,乃至無意識界,無無明,亦無無明盡,乃至無老死,亦無老死盡。無苦集滅道,無智亦無得。以無所得故。

菩提薩埵,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心無掛礙。無掛礙故,無有恐怖,遠離顛倒夢想,究竟涅盤

如何理解中庸之道?

6樓:專業典藏

「中庸之道」,通俗地講,就是不偏不倚,恰到好處。中庸思想源於孔子,是孔子哲學思想的基礎,也是孔子處世的基本原則。

中庸之道,道理簡單,但實踐起來,卻並不那麼容易做到。還是舉些具體的例子來說明吧。

比如最簡單的吃飯問題。吃得過少會餓,吃得過多會撐。吃得簡單寒酸,吃得複雜奢侈。除此還外,還涉及到食物的營養搭配是否適當問題、烹飪是否適當問題及是否有利於健康問題。

再比如睡覺問題,睡得時間過短休息不好,睡得時間過長頭昏腦脹,也要掌握適度問題。

再比如飲酒問題。遇有婚嫁、喬遷、提升、聚會等事情和場合,總要擺酒慶賀,喝少了不盡興,喝多了狀況百出。把握起來不容易做到恰到好處。

所以,酒宴場合,會出現冷場狀況,或者出現醉酒現象。

這是日常生活中的問題,容易處理,出現偏差,也不會造成嚴重後果。

舉一些其他方面的例子。

在商業領域,關於利潤問題,也有一個適中問題。比如開超市,就涉及到超市的規模大小是否適中問題,僱傭員工人數多少合適問題,員工工資、績效數額問題,產品定價高低是否合適問題。總之,每個環節都會有一個「中間點」在那兒,一但偏離就會出問題。

在政治上,國際交往中,也存在中庸之道問題。比如,有些小國家,為了維護自己國家的利益,往往需要在大國之間走平衡路線,這種平衡實質上就是一種中庸之道。

7樓:匿名使用者

我覺得中庸之道的核心就是做事不要極端,適可而止。

愛情方面的中庸之道的真諦在於給對方保留一定的私人空間。也就是我們常說的不要愛的太滿。

兩個人在一起是因為相愛不是為了佔有。真正幸福的情侶一定不是靠提心吊膽的監視來維繫的。真正愛你的人會給你足夠的安全感,不會讓你敏感多疑。

想要和你愛的人長久的在一起,就要尊重他,就算是夫妻也有保護自己的隱私的權利,時刻記著,無論什麼事都是過猶不及。

手裡的沙子,握的越緊,流逝的就越多。不要因為一些莫須有的敏感,把你愛的人親手推離你的身邊。

在工作中的中庸就是努力但不搶功。工作中大家都是存在於一個整體之中,有了工作大家一起完成,會分配給每個人不同的任務,你只需要認真完成你的部分就好。

不要去搶別人的工作來顯示自己的能力。你只需做好你的分內之事,你如果優秀自然會有人看到,不需要通過搶別人的功勞來成全自己。這樣的人可能會小有成就但絕對幹不了大事。

在友情方面的中庸就是要處理好朋友之間的關係。

當你們一群好朋友中有兩個人出現了矛盾,你需要做的就是兩邊調和,不要偏向任何一邊,因為那樣對另一方都是不公平的。

更不要兩邊都挑撥離間,那樣你可能會失去這兩個朋友。你把她們的矛盾解開,三個人愉快的做朋友才是最好的結果。

8樓:小花豹

很多時候 出世也好 入世也好 最難的就是 以出世之心 經營入世的生活 最難的就是 入世的做事 出世地處事 所以最難的是 在兩者之間 達成一條中道 在兩者當中 保持一種平衡

9樓:儒學不錯

中庸,就是「合道」。中庸,不可能完全不偏不倚,是一個允許變化的範圍,就是合乎道的變化範圍。為什麼要合乎道?

為了得,為了對別人有益(別人得到好處),為了讓自己得到別人的尊重(甚至崇拜、服從。)。——具體是個什麼概念?

兩層意思:1.立場公正,2.

結果共贏(都要趨向「不善不惡」的中間狀態,因為過猶不及)。表現出來就是:低階狀態是,喜怒哀樂之未發(自己先做到「不善不惡」,因為如果自己水平不夠,是不能準確判斷自己付諸行動了,合不合乎「不善不惡」的標準的,所以,寧願不發。

);高階狀態是,喜怒哀樂發而皆中節,自己的喜怒哀樂都是「時間點」,「轉過頭」就能「忘記了」,為什麼喜怒哀樂?是為了「愛人」,為了「惡不仁」。——如何才能做得到?

首在慎獨。人前人後一個樣。然後,還是學思行。

10樓:1978青雲平步

人人皆孔子,人人無勞作,人人無創造,人人讀死書,人人皆乞討。

11樓:大火驢與小鯉魚

3分鐘理解孔子的「中庸之道」

中庸之道是什麼意思?詳細的

12樓:匿名使用者

中庸之道:儒家的一種主張。指不偏不倚的折衷的原則和態度。中:折中;庸:平常。

成語拼音:zhōng yōng zhī dào成語出處:先秦 孔子《論語 雍也》:「中庸之為德也,其至矣乎。」

擴充套件資料成語用法:中庸之道偏正式;作主語、賓語;含貶義。

成語結構:偏正式成語

成語年代:古代成語

成語正音:中,不能讀作「zhònɡ」。

成語辨形:庸,不能寫作「傭」。

近義詞:不偏不倚

反義詞:厚此薄彼、偏聽偏信

成語例子:他一面想,這既無閉關自守之操切,也沒有開放門戶之不安:是很合於「中庸之道」的。(魯迅《彷徨 幸福的家庭》

13樓:小花豹

很多時候 出世也好 入世也好 最難的就是 以出世之心 經營入世的生活 最難的就是 入世的做事 出世地處事 所以最難的是 在兩者之間 達成一條中道 在兩者當中 保持一種平衡

14樓:黑之境界

= =簡略的 就是說 適度 什麼都要適度

何謂中庸之道?

15樓:吳田田

所謂中庸之道就是孔子提倡、子思闡發的提高人的基本道德素質達到太平和合的一整套理論與方法。 中庸之道的主題思想是教育人們自覺地進行自我修養、自我監督、自我教育、自我完善,把自己培養成具有理想人格,達到至善、至仁、至誠、至道、至德、至聖、合外內之道的理想人物,共創致中和天地位焉萬物育焉」的太平和合」境界;理論基礎是天人合一;具體內容五達道、三達德、九經等;主要原則慎獨自修、忠恕寬容、至誠至性;檢驗標準抽象標準和具體標準;知行方法是知行合一;主要途徑是禮教;中庸之道的現代意義主要體現在促進家庭美德、職業道德、社會公德的建設等方面. 中庸之道的理論基礎是天人合一。

通常人們講天人合一主要是從哲學上講,大都從《孟子》的盡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則知天矣」(《盡心》)講起,而忽略中庸之道的天人合一,更忽視了天人合一的真實含義。天人合一的真實含義是合一於至誠、至善,達到致中和,天地位焉,萬物育焉」、唯天下至誠,為能盡其性。能盡其性則能盡人之性;能盡人之性,則能盡物之性;能盡物之性,則可以贊天地之化育;可以贊天地之化育,則可以與天地參矣」的境界。

與天地參」是天人合一。這才是《中庸》天人合一的真實含義。因而《中庸》始於天命之謂性,率性之謂道,修道之謂教」而終於『上天之載,無聲無臭。

』至矣」。這就是聖人所要達到的最高境界,這才是真正意義上的天人合一。天人合一的天是善良美好的天,天人合一的人是像善良美好的天那樣善良美好的人,天人合一就是人們自覺修養所達到像美好善良的天一樣造福於人類和自然理想境界。

16樓:小花豹

很多時候 出世也好 入世也好 最難的就是 以出世之心 經營入世的生活 最難的就是 入世的做事 出世地處事 所以最難的是 在兩者之間 達成一條中道 在兩者當中 保持一種平衡

17樓:人文魚

3分鐘理解孔子的「中庸之道」

如何解釋「中庸之道」??

中庸是什麼?中庸之道是什麼?「中庸」在生活中要怎麼應用

迷途老狗 中庸之道是現在全世界最重視的合理主義。中庸之道就是儒家的核心理念,個人認為孔子的 敬鬼神而遠之 的觀點很典型地體現了儒家的中庸之道。就全世界範圍而言,中國人對於宗教的態度是最寬容的。這種傳統的形成就是直接受益於孔子的這一重要思想。以至於後來的傳教士初到中國時都為中國人對於不同宗教的包容性而...

如何評價孔子的中庸之道簡答題,你怎樣看待孔子的中庸之道?

徐天來 中庸這個思想並不是孔子所提出的,不過孔子曾闡述過類似的思想,論語中記載孔子曾說過 不得中行而與之,必也狂狷乎.所謂中行與中庸同意.中庸作為儒家四書之一,其本身與大學一樣是從禮記中摘中的一章,傳說中庸此章是孔子的孫子子思所作,三字經有云 作中庸,子思筆,中不偏,庸不易.儒家所謂執兩用中,就是說...

幸福如何理解,幸福怎麼理解?

知足者常樂!幸福並不遙遠,就看你怎麼理解,記注一點,要生在福中知道福。就可以了。平淡就是幸福,只要自己開心酸甜苦辣都是幸福!幸福就是得到自己想要的事物!幸福是一種感覺,它不取決於人們的生活狀態,而取決於人的心態,幸福的特徵就是心靈的平靜,所謂知足者常樂就是這個道理。幸福就是人們的渴求在被得到滿足或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