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徐天來
中庸這個思想並不是孔子所提出的,不過孔子曾闡述過類似的思想,論語中記載孔子曾說過:不得中行而與之,必也狂狷乎.所謂中行與中庸同意.
中庸作為儒家四書之一,其本身與大學一樣是從禮記中摘中的一章,傳說中庸此章是孔子的孫子子思所作,三字經有云:作中庸,子思筆,中不偏,庸不易.儒家所謂執兩用中,就是說在處理一件事情時,要深入研究事物的兩方面的情況,然而採用最妥當的方法,避免過和不及的情況.
所謂過猶不及,過和不及都不是理想的,而執兩用中,才能不偏不倚.庸的意思是常,不是我們現在所理解的平庸,所謂常就是不變的意思,「庸不易」,也就是說庸是不變的意思.凡人遇事之時,要避免左或右兩端的偏頗,尋找最恰當的解決方式,這就中庸的意思.
中庸絕不是不辯好壞糊里糊塗的老好人之謂.
你怎樣看待孔子的中庸之道?
2樓:匿名使用者
在《論語》中,孔子把在「中庸」看成是一個最高的道德標準,也是他解決一切問題的最高智慧。其含義大致有三: 執中守正 就是 恪守中道,堅持原則,不偏不倚,無過無不及。
折中致和 就是 執兩用中 和而不同。 因時制宜 就是 與時俱進 通權達變 隨機應變 所以綜合起來,中庸,就是恪守中道,堅持原則,不偏不倚,無過無不及。在處理矛盾時善於執兩用中,折中致和,追求中正、中和、穩定、和諧。
並且隨時以處中,因時制宜,與時俱進。中庸的中心思想是儒學中的中庸之道,它的主要內容並非現代人所普遍理解的中立、平庸,其主旨在於修養人性。其中包括學習的方式:
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也包括儒家做人的規範如「五達道」(君臣也,父子也,夫婦也,兄弟也,朋友之交也)和「三達德」(智、仁、勇)等。中庸所追求的修養的最高境界是至誠或稱至德。
中庸之道的主題思想是教育人們自覺地進行自我修養、自我監督、自我教育、自我完善,把自己培養成為具有理想人格,達到至善、至仁、至誠、至道、至德、至聖、合外內之道的理想人物,共創「致中和天地位焉萬物育焉」的「太平和合」境界。 孔子的中庸之道,包涵了人的道德最高準則,無愧於千古聖人。而如今所說的儒家的侷限,大多是朱熹等理學家後來新增的,以至於使孔子的儒家慢慢的就變味了
3樓:匿名使用者
年輕的時候覺得他好戳,現在自己成長了覺得還是中庸點好,很多事情,不要太過,
如何評價孔子的中庸之道
4樓:蕭碧若
中庸這個思想並不是孔子所提出的,不過孔子曾闡述過類似的思想,論語中記載孔子曾說過:不得中行而與之,必也狂狷乎。所謂中行與中庸同意。
中庸作為儒家四書之一,其本身與大學一樣是從禮記中摘中的一章,傳說中庸此章是孔子的孫子子思所作,三字經有云:作中庸,子思筆,中不偏,庸不易。儒家所謂執兩用中,就是說在處理一件事情時,要深入研究事物的兩方面的情況,然而採用最妥當的方法,避免過和不及的情況。
所謂過猶不及,過和不及都不是理想的,而執兩用中,才能不偏不倚。庸的意思是常,不是我們現在所理解的平庸,所謂常就是不變的意思,「庸不易」,也就是說庸是不變的意思。凡人遇事之時,要避免左或右兩端的偏頗,尋找最恰當的解決方式,這就中庸的意思。
中庸絕不是不辯好壞糊里糊塗的老好人之謂。
5樓:逝去青春的神
中國人長時間養成的惰性和缺乏勇氣的變現有直接關係
中國進百年的苦難就是最直接的後果
一退再退 一忍再忍
6樓:匿名使用者
中庸這個思想是很不錯的。不是庸俗,中庸是讓人懂得更好的為人處事,更好地處理人際關係。什麼時候該忍,什麼時候該勇猛,要懂得識大體。中庸之道實在是珍貴的文化遺產,一輩子受用的東西。
怎樣正確認識孔子提出的中庸之道
7樓:雲南萬通汽車學校
中庸之道[zhōng yōng zhī dào],指不偏不倚,折中調和的處世態度。《論語·庸也》:「中庸之為德也,其至矣乎。」
中庸之道的三層理論:
中庸之道是中國古代唯心主義哲學觀點論,出自儒家文化的《中庸》。中庸之道是人生的大道,事業成功、生活與健康的根本理論,基本包含三層理論:
第一層理論:中不偏,庸不易。是指人生不偏離,不變換自己的目標和主張。這就是一個持之以恆的成功之道。孔子有曰:「中庸之為德也,其至矣乎!民鮮久矣。」
第二層理論:指中正、平和。人需要保持中正平和,如果失去中正、平和一定是喜、怒、哀、樂太過,治怒唯有樂,治過喜莫過禮,守禮的方法在於敬。
所以月牙山人說:只要保持一顆敬重或者敬畏的心,中正、平和就得以長存,人的健康就得以保障。
第三層理論:中指好的意思,庸同用,中用的意思。指人要擁有一技之長,做一個有用的人才;又指人要堅守自己的崗位,要在其位謀其職。
中庸之為德也,其至矣乎!民鮮久矣。中庸是說人的道德如果能達到中庸,就是最高的道德,百姓一直在努力追求。
中庸不是不能實現,而是很難實現。為什麼?因為中庸沒有量化的標準,只能靠我們自己來感悟。
如果將中庸進行量化處理,那中庸就容易實現了。
談中庸,必須要談道,道離不開目標,沒有目標的生活就失去了意義。中國聖人的目標: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談中庸要談到讓大家可以實踐為好,也就是現代的接地氣。
再就是,庸的基本詞義是需求,是追求目標過程中的需求,是人和人(或物)之間互動過程中所獲得的量與所付出的量。比如吃飯要七成飽,就是人和食物之間的互動的量。比如要寬容,就是人與人互動中情緒的表現量在中度。
沒有情緒是不可能的,但將情緒控制在一個度裡還是可以修煉的。
8樓:匿名使用者
中庸——儒家的一種主張,意思是「執兩用中」,「中」不是中間的意思,不是在兩個極端中間找到中
間的那一個,而是找到最適合的那一個,中庸之意其實就是在處理問題時不要走極端,而是要找到處理問題最適合的方法。孔子有曰:「中庸之為德也,其至矣乎!
民鮮久矣。」「天下國家可均也,爵祿可辭也,白刃可蹈也,中庸不可能也。」其中庸即為適合,也可以解釋為完美。
《中庸》原是《小戴禮記》中的一篇。作者為孔子後裔子思,後經秦代學者修改整理。《中庸》是被宋代學人提到突出地位上來的,宋一代探索中庸之道的文章不下百篇,北宋程顥、程頤極力尊崇《中庸》。
南宋朱熹又作《中庸章句》,並把《中庸》和《大學》、《論語》、《孟子》並列稱為「四書」。宋、元以後,《中庸》成為學校官定的教科書和科舉考試的必讀書,對古代教育產生了極大的影響。中庸就是即不善也不惡的人的本性。
從人性來講,就是人性的本原,人的根本智慧本性。實質上用現代文字表述就是「臨界點」,這就是難以把握的「中庸之道」。子程子曰,「不偏之謂中;不易之謂庸。
」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
國學大師潘守宇說:中庸——是中國最高的思維觀念與行為準則。事物若臻至完美,若保住完善狀態;它的執行就必須在恰當地位,恰當的時間,恰當的限度,即最佳、最好、最合適。
也就是適度把握,追求最佳狀態,就是天人合一,和諧!宗白華說:「中庸不是庸俗一流,並不是依違兩可,苟且的折中,乃是一種不偏不倚的毅力;綜合的意志,力求取法乎上,圓滿地實現個性中一切而得和諧。
」儒家文化講——水止於平而止;道至於中庸而止。所以君子尊德性而道問學;致廣大而盡精微,極高明而道中庸。
怎樣正確認識孔子提出的中庸之道
9樓:不雨亦瀟瀟
中庸之道[zhōng yōng zhī dào],指不偏不倚,折中調和的處世態度。《論語·庸也》:「中庸之為德也,其至矣乎。」
中庸之道的三層理論:
中庸之道是中國古代唯心主義哲學觀點論,出自儒家文化的《中庸》。中庸之道是人生的大道,事業成功、生活與健康的根本理論,基本包含三層理論:
第一層理論:中不偏,庸不易。是指人生不偏離,不變換自己的目標和主張。這就是一個持之以恆的成功之道。孔子有曰:「中庸之為德也,其至矣乎!民鮮久矣。」
第二層理論:指中正、平和。人需要保持中正平和,如果失去中正、平和一定是喜、怒、哀、樂太過,治怒唯有樂,治過喜莫過禮,守禮的方法在於敬。
所以月牙山人說:只要保持一顆敬重或者敬畏的心,中正、平和就得以長存,人的健康就得以保障。
第三層理論:中指好的意思,庸同用,中用的意思。指人要擁有一技之長,做一個有用的人才;又指人要堅守自己的崗位,要在其位謀其職。
中庸之為德也,其至矣乎!民鮮久矣。中庸是說人的道德如果能達到中庸,就是最高的道德,百姓一直在努力追求。
中庸不是不能實現,而是很難實現。為什麼?因為中庸沒有量化的標準,只能靠我們自己來感悟。
如果將中庸進行量化處理,那中庸就容易實現了。
談中庸,必須要談道,道離不開目標,沒有目標的生活就失去了意義。中國聖人的目標: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談中庸要談到讓大家可以實踐為好,也就是現代的接地氣。
再就是,庸的基本詞義是需求,是追求目標過程中的需求,是人和人(或物)之間互動過程中所獲得的量與所付出的量。比如吃飯要七成飽,就是人和食物之間的互動的量。比如要寬容,就是人與人互動中情緒的表現量在中度。
沒有情緒是不可能的,但將情緒控制在一個度裡還是可以修煉的。
孔子的中庸之道
10樓:匿名使用者
孔子一生推行仁政和德政,用仁、義、禮、智、信教化民眾,追求天下大同,主張「和而不同」。他的思想基礎和世界觀就是「中庸」,也就是後來人們常說的「中庸之道」。
何謂「中庸」?「不偏之謂中,不易之謂道。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中」是不偏不倚,中正,無過不及。中者天下之正道。庸不易謂之庸,不偏離正常。
孔子在強調個人修養方面也特別注重行中庸之道。子曰:「喜怒哀樂之末發,謂之中;發而皆中節,謂之和。
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達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萬物育焉。」人都有喜怒哀樂的情緒,當這些情緒未發洩時,我們的情緒就處於心平氣靜,中庸平穩:
但有時因發生了異常的變故,人就會有情緒的變化和波動,只要是適當、有節制,不過度與激烈的發洩,就是溫和平和。這意思是說,人與人相處,行中庸,遇事心平氣和,包容共濟,相互謙讓,文明處世,禮貌待人,人們就會減少摩擦與爭鬥,化解社會矛盾,實現人們的和諧相處。
《中庸》孔子怎麼解釋中庸之道不能被世人們所實行的原因是什麼
11樓:彼岸的暗夜
孔子的中庸思想**於他的天道宇宙觀,是將其宇宙觀應用於人類社會中所衍生出的「不偏不倚」、「時中」、「合宜」的方法和準則。換句話說,中庸思想是孔子天道觀在人道中的應用。
「子曰:『天何言哉?四時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
「子曰:『大哉,堯之為君也。巍巍乎,唯天為大,唯堯則之』」
「堯曰:『諮,爾舜。天之歷數在爾躬,允執厥中。』」
「子曰:『舜其大知也與!舜好問而好察邇言,隱惡而揚善,執其兩端,用其中於民,其斯以為舜乎!』」
「堯曰」的一段話明確地將「天」與「中」聯絡起來,也可以說是將天道觀與中庸觀聯絡起來。堯所法則、所遵循的就是「天道尚中」的特質。
想知道如何評價孔子?如何評價孔子?
孔子評價如下 1 近代思想史家杜國庠 孔子不但是儒家的開山祖,同時也是中國教育史上第一位公開教學的教育家,最先把古代氏族貴族所專有的詩 書 禮 樂這類學問,普及給民間,不問來學者出身貴賤,實行 有教無類 把官學變成私學。2 近代歷史學家柳詒徵 孔子者,中國文化之中心也。無孔子則無中國文化。自孔子以前...
如何評價孔子的「大同理想,如何評價孔子關於大同社會的思想意義
為正義而奮鬥者 對於先賢思想的評價,始終應該堅持辯證的觀點通話記錄背景看。孔子的 大同 理想是建立一個合理的社會以消除現實社會中黑暗現象和不合理的因素,這決不是倒退,而是一種具有積極意義的崇高目標,兩千多年來一直激勵著仁人志士為之奮鬥。當然,這樣的理想也是從維護階級統治的根本出發的,有其侷限性。 楚...
孔子的中庸之道,這個中庸指的什麼
和藹的瞬間永恆 中庸之道是指做事張弛有度,懂得掌握分寸,過猶不及,這就是中庸之道的核心。1 何為中庸之道?2 中庸之道的概念 中庸之道,教會了我們做人做事的道理。在做人時,要謙卑 恭敬,與人相處要平和對待,保持一定的安全距離。在做事時,要張弛有度,掌握分寸,做事認真且不要得罪人,能達成自己的既定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