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夫茶怎麼理解,功夫茶的由來

時間 2021-11-04 04:53:17

1樓:叉裝車設計者

功夫茶,凸顯的是「功夫」,即:茶葉要講究,要回甘效果、口感、味道,茶具要功夫,有蓋杯、茶杯、茶漏、杯託等等,燒水要功夫,睡得質量要功夫,泡茶的方法要功夫!

2樓:匿名使用者

從沖茶到喝茶過程中需要一定步驟。

3樓:小小小馬過河

「功夫茶」是訛傳,「工夫茶」才是正解。潮州話「工夫」意為做事細緻講究,一絲不苟,這正是潮州工夫茶的特點。引用一段論述以為詳解:

潮州工夫茶對茶具、茶葉、用水、衝法、品味都有一整套講究。**時期潮人翁輝東所著《潮州茶經·工夫茶》敘述詳細:「凡烹茗,以茶為根,以水為本,火候佐之。」這裡作簡單介紹。

選茶:選用上等烏龍茶,如福建安溪鐵觀音、**桂、武夷巖茶、鳳凰單叢茶、臺灣烏龍等,其它茶類如紅茶或綠茶都不合適沖泡工夫茶。

選水:陸羽《茶經》雲:「山水為上,江水為中,井水其下」,即泡茶用的水,以清冽甘醇的山泉水為最佳;其次是河水,但要遠離家居無汙染;井水較差,因含礦物質多,影響沖泡效果。

茶具:工夫茶「四寶」即宜興紫砂壺,景德鎮若琛杯,楓溪砂銚,潮陽紅泥爐。茶具要求「一式多件」,茶壺、茶杯、蓋甌、茶盤、茶洗、茶墊、茶巾、竹夾等。

茶壺要「小、淺、齊、老」,以孟臣、鐵畫軒、秋圃、萼圃、小山、袁熙生等製造的最為上乘珍貴。壺宜小不宜大,宜淺不宜深,「小則香氣氤氳,大則易於散燙」;杯亦求「小、淺、薄、白」,小則一啜而盡,淺則水不留底,質薄如紙以使起香,白如玉以襯托茶色。

燃器:潮陽紅泥爐(俗稱「風爐仔」),楓溪砂銚(俗稱衝罐、茶鍋仔),潮陽顏家錫罐,挑火鉗炭鐵鉗,潮安陳氏羽扇。羽扇用以煽火,煽火時既須用勁,又不可煽過爐門左右,這樣才能保持一定火候,也表示尊敬客人。

燃料以橄欖核炭為最佳,絞枳炭次之,以之燒茶,焰活火勻而不緊不慢;乾柴、鬆炭、雜炭和煤炭燃燒時生雜味,不宜採用。

配套:主要包括擺設茶具的茶几,裝茶葉的錫罐,裝水的水缽,裝茶渣的茶桶,外出時裝茶具的茶擔等。

隨著社會發展,人們生活節奏加快,潮州工夫茶的演變也符合科學發展觀,緊隨時代潮流,與時俱進。在選材用料方面,保留其精華,拋棄其繁瑣複雜。潮人獨鍾烏龍茶,尤其是烏龍品種的極品——以「形美、色翠、香郁、味甘」四絕著稱的鳳凰單叢茶。

選鳳凰茶要選擇符合綠色食品的生產要求、純天然製作、不新增佐料、保持獨特自然花香、無公害的生態有機茶葉。選水可用優質礦泉水,如採自花崗岩層、經過淨化處理、味道甘醇的潮寶礦泉水,效果比山泉水更佳;而一般家用自來水因含有漂白粉或氯氣味,不宜用來沖泡工夫茶。器具上,用酒精燈、電熱壺或電磁爐代替傳統的紅泥火爐,用玻璃鍋或鋼鍋代替原來的砂銚,溫度可調節,使用起來方便快捷;茶盤與茶洗也合二為一;孟臣壺和若琛杯早已成為古董,陶壺宜選宜興或楓溪名師手拉壺,陶製茶壺保溫性好,吸水力強,使用時間越長,泡出來的茶越醇厚,具有較高的珍藏價值,但納茶倒渣不方便,現在較少人用;蓋甌、茶杯和茶盤(茶洗)基本都是楓溪瓷廠仿古制作,瓷製茶具對茶不會發生化學反應,能使茶獲得較好的色香味,而且造型美觀,表面繪有山水、人物、文字,又是一件極具欣賞價值的工藝品。

翁輝東《潮州茶經》稱:「工夫茶之特別處,不在茶之本質,而在茶具器皿之配備精良,以及閒情逸志之烹製法。」操作流程是工夫茶的關鍵環節,其中奧妙精深,節節是法,流傳至今,基本不變。

一、燒水:燒水要大火急沸,不可文火慢煮,以剛燒沸起泡為宜,要求水面浮珠,聲若松濤,俗稱「蝦湫水」;未沸之水太稚,茶中的芳香物質泡不出來,香味太淡;煮得太久,溶於水中的二氧化碳揮發殆盡,茶香味大為遜色。

二、洗杯:用沸水將蓋甌、茶杯清洗一次。

三、納茶:將茶葉放入蓋甌,先放碎末填底,粗茶放上面,不能折斷茶枝;約

六、七成滿,不可十足飽滿或太少,太多則味帶苦澀,太少則香氣淡薄、力度不夠。

四、衝點:也稱「頭衝」,將沸水沿蓋甌四周圍衝入,當水剛浸過茶葉即可,然後用蓋颳去泡沫,隨即將茶湯傾倒掉。「頭衝」的茶湯含雜質較多,不宜食用。

五、燙杯:將沸水衝入茶杯,以中指抵杯腳,拇指按杯沿,將杯放入另一隻盛有沸水的杯裡轉動燙熱,也可用竹夾操作,然後擺放整齊。

六、沖泡:沖泡最有講究,要「高衝低行」,提高衝罐將沸水衝入蓋甌時應從一尺高處衝下,使茶葉翻滾散香,以水剛浸過茶葉為宜,蓋上蓋約候一分鐘方可茶;隨著沖泡次數增多,候湯的時間逐漸延長,稱「回韻」。斟茶不可直衝,以防止香氣飄散或泡沫叢生,而要低注,將茶湯迴圈注入各個茶杯,稱「關公巡城」,即要做到各杯茶湯的容量、顏色、香味相同;斟至湯盡,夾緊甌蓋,將蓋甌稍加抖動,使甌中被茶葉吸附的部分濃湯逐滴注入各個茶杯,稱「韓信點兵」,意為「淋漓盡致,多多益善。

」七、品茶:即欣賞、品飲茶葉,一般由專業的茶藝師或熟練者操作,茶客以三至四人為宜,人各一杯。先聞茶香,趁熱一啜而盡,再嗅杯底餘韻,細細品來,韻味十足,其樂無窮,妙不可言,確是一種高雅的精神享受。

最後由茶客們評價鑑定茶葉的產地、品種、香型、山韻、檔次等,整個程式操作完畢方能算是品茶。如果是大眾場合飲茶,茶客太多,則先敬客人和長輩,然後分批輪飲,客人稱讚或感謝主人的熱情款待,對茶質一般不必評鑑。

潮汕人熱情好客,精明能幹,善於經營,生意遍佈世界各地,與潮州工夫茶文化有著深厚的淵源。潮汕人家,來客必以工夫茶相待;新客到,主人須換上新茶葉,否則即是怠慢;賓主之間要形成一種高尚的精神和典雅、休閒、和諧的儀態,操作者斟茶時要熟練有序、從容不迫、灑脫自然,茶客上口時的舉止要文明優雅。喝茶的順序也有約定,「先客後主,司爐最末」。

客人要回敬以表謝意,若是長輩,用中指在茶几上輕彈兩下;若是小輩或平輩,則用食指中指在茶几上輕彈兩下。

潮州工夫茶集茶理、人理、情理於一體,通過泡茶、敬茶、品茶,增進友誼、協調人際、陶冶情操、完善人格。無論遠方來客、生意往來還是矛盾衝突,一杯熱茶、一聲問候起了滑潤劑的作用,在無形之中拉近了彼此距離。潮汕人提倡尊賢敬老,無論是專業的「工夫茶座」還是民間的「閒間茶座」,年輕人沖茶敬長輩,長輩也常在品茶過程中借題發揮,對年輕人進行點拔啟發;在這和諧愉快的氛圍中年輕人較易接受。

同時,遍佈鄉里的民間「閒間茶座」是蒐集資訊、傳播知識的場所;常光顧可與眾人交流思想、培養感情,也增長見知。工夫茶提倡用料精細,每一件茶具都是能工巧匠精工製作,其本身就是一件極具欣賞價值的藝術品;沖茶的每一道工序都非常講究,力求完美;工夫茶座講究環境古樸清靜、格調高雅。

總之,以茶會友,品茶論道,修心養性,追求「以和為本」的超然脫俗的境界,就是潮州工夫茶的核心理念。

功夫茶的由來

4樓:羽幻於和暖

工夫茶起源於宋代,在福建大部分地區和廣東的潮州府(今潮汕地區)一帶最為盛行,乃唐、宋以來品茶藝術的承襲和深入發展,如今更成為中國茶藝的代表。蘇轍有詩曰:「閩中茶品天下高,傾身事茶不知勞。

」工夫茶操作起來需要一定的工夫,此工夫,乃為沏泡的學問,品飲的功夫。工夫二字,要在水、火、衝工三者中求之。水、火都講究一個活字,活水活火,是煮茶要訣。

《茶經》說:「山水為上,江水為中,井水其下。」那個時候還沒有自來水,陸羽自然沒有加以論列,自來水不宜於煮茶,這已經是一個常識。

不過像香港地方,一聲制水,萬眾惶然,「自來」尚不可求,不用自來水又用什麼呢?

《茶經》又說:「山頂泉輕清,山下泉重濁,石中泉清甘,沙中泉清冽,土中泉渾厚,流動者良,負陰者勝,山削泉寡,山秀泉神,溪水無味。」這就已講究得微乎其微了。

至於水還有天泉、天水、秋雨、梅雨、露水、敲冰之別,這些都是屬於講究的範圍的,不過這些講究實際上也很難做到,像《紅樓夢》中的妙玉用鬼臉青藏著梅花萼上的雪水用以煮茶,那也只有她才能有此閒情逸致,我輩豈有如是工夫哉。煮茶要訣,「水常先求,火亦不後」。蘇東坡詩云:

「活水仍須活火烹」。活火,就是炭有焰,其勢生猛之謂也。潮汕人煮茶用的叫做「絞積炭」,「絞積」是一種很堅碩的樹木,燒成炭後,絕無煙臭,敲之有聲,碎之瑩黑,是最上乘的燃料。

還有用烏欖核作炭的,火焰淺藍,焰活火勻,更是特別。品工夫茶是閩南地區、潮汕地區很出名的風俗之一,在潮汕本地,家家戶戶都有工夫茶具,每天必定要喝上幾輪。即使喬居外地或移民海外的閩南人、潮汕人,也仍然儲存著品工夫茶這個風俗。

可以說,有潮汕人的地方,便有工夫茶的影子。工夫茶以濃度高著稱,初喝似嫌其苦,習慣後則嫌其他茶不夠滋味了。喝工夫茶多采用的是烏龍茶葉,如嶺頭單叢、白葉單叢和鳳凰單叢。

烏龍茶介乎紅、綠茶之間,為半發酵茶,只有這類茶才能衝出功夫茶所要求的色香味。嶺頭單叢,白葉單叢均產自潮州市饒平縣嶺頭村,茶湯鮮黃明亮,呈金黃色,蜜色油潤,蜜香極好,茶水甘甜滋潤,回甘持久等特點,素有白葉仙子之美譽,曾是***及釣魚臺國賓館招待外賓專用茶;是潮汕工夫茶最具特色的代表。鳳凰單叢產自潮州鳳凰山區,茶湯色澤微褐,茶葉條索緊、葉質厚實,很耐沖泡,一般可衝20次左右。

其可分為桂花、茉莉、蜂蜜等風味,是繼嶺頭單叢茶之後又一潮汕工夫茶代表之一。

5樓:匿名使用者

烏龍茶的簡述 綠茶和烏龍茶是由同一種茶樹所生產出來的。最大的差別在於有沒有經過發酵這個過程。因為茶葉中的兒茶素會隨著發酵溫度的升高而相互結合,致使茶的顏色變深,但因此茶的澀味也會減少。

這種兒茶素相互結合所形成的成分就是烏龍茶的多酚類。多酚類和具有抗氧化作用的兒茶素,都能夠影響各種酵素在我們體內的活性化。茶葉中所含有的兒茶素大約有一半會轉化為烏龍茶的多酚類。

因此,在兒茶素的抗氧化作用和烏龍茶多酚類的雙重作用之下,烏龍茶就顯現出綠茶所沒有的各種功效了。 雖然西方一直對「茶的**功效」持懷疑態度,但中國醫學研究者日前宣告,烏龍茶確實有分解脂肪、**健美等妙效。本屆「宋慶齡兒科醫學獎」獲獎人郭錫熔認為,烏龍茶含有較多的茶多酶,會有效減少皮下脂肪。

烏龍茶名字的由來 烏龍茶,亦稱青茶、半發酵茶,以本茶的創始人而得名。其最負盛名的要數福建和廣東二地產的。其中福建的「武夷巖茶」屈指可數。

烏龍茶是我國幾大茶類中,獨具鮮明特色的茶葉品類。烏龍茶的產生,還有些傳奇的色彩,據《福建之茶》、《福建茶葉民間傳說》載清朝雍正年間,在福建省安溪縣西坪鄉南巖村裡有一個茶農,也是打獵能手,姓蘇名龍,因他長得黝黑健壯,鄉親們都叫他「烏龍」一年春天,烏龍腰掛茶簍,身背獵槍上山採茶,採到中午,一頭山獐突然從身邊溜過,烏龍舉槍射擊但負傷的山獐拼命逃向山林中,烏龍也隨後緊追不捨, 終於捕獲了獵物,當把山獐背到家時已是掌燈時分,烏龍和全家人忙於宰殺、品嚐野味,已將製茶的事全然忘記了。翌日清晨全家人才忙著炒制昨天採回的「茶青」。

沒有想到放置了一夜的鮮葉,已鑲上了紅邊了,並散發出陣陣清香,當茶葉制好時,滋味格外清香濃厚,全無往日的苦澀之味,並經心琢磨與反覆試驗,經過萎雕、搖青、半發酵、烘焙等工序,終於製出了品質優異的茶類新品----烏龍茶。安溪也遂之成了烏龍茶的著名茶鄉了。 烏龍茶的製法 烏龍茶綜合了綠茶和紅茶的製法,其品質介於綠茶和紅茶之間,既有紅茶濃鮮味,又有綠茶清芬香並有「綠葉紅鑲邊」的美譽。

品嚐後齒頰留香,回味甘鮮。烏龍茶的藥理作用,突出表現在分解脂肪、**健美等方面。在日本被稱之為「美容茶」、「 健美茶」。

形成烏龍茶的優異品質,首先是選擇優良品種茶樹鮮葉作原料,嚴格掌握採摘標準;其次是極其精細的製作工藝。烏龍茶因其做青的方式不同,分為「跳動做青」、「搖動做青」、「做手做青」三個亞類。商業上習慣根據其產區不同分為:

閩北烏龍、閩南烏龍、廣東烏龍、臺灣烏龍等亞類。烏龍茶為我國特有的茶類,主要產於福建的閩北、閩南及廣東、臺灣三個省。近年來四川、湖南等省也有少量生產。

烏龍是茶由宋代貢茶龍團、鳳餅演變而來,創制於2023年(清雍正年間)前後。據福建《安溪縣誌》記載:「安溪人於清雍正三年首先發明烏龍茶做法,以後傳入閩北和臺灣。

」另據史料考證,2023年福州即設有經營烏龍茶的茶棧,2023年臺灣烏龍茶開始外銷。現在烏龍茶除了內銷廣東、福建等省外,主要出口日本、東南亞和港澳地區。

功夫茶是什麼型別的茶啊,什麼是功夫茶

樓主真是很幽默。所謂功夫茶,並非是一種茶葉或茶類的名字,而是一種泡茶的技法。之所以叫功夫茶,是因為泡茶的方式極為講究,操作起來需要一定的功夫,所以稱功夫茶。功夫茶起源於宋代,品功夫茶是潮汕地區很出名的風俗之一。功夫茶初喝會嫌其苦,喝習慣就會好了。 紫月碧海 什麼是工夫茶?清代的蔡爽 字伯龍,生平事略...

什麼是功夫茶

所謂功夫茶,並非一種茶葉或茶類的名字。而是一種泡茶的技法。之所以叫功夫茶,是因為這種泡茶的方式極為講究。操作起來需要一定的功夫,此功夫,乃為沏泡的學問,品飲的功夫。功夫茶起源於宋代,在廣東的潮州府 今潮汕地區 及福建的漳州 泉州一帶最為盛行,乃唐 宋以來品茶藝術的承襲和深入發展。蘇轍有詩曰 閩中茶品...

功夫茶的茶文化,和禮貌禮儀,功夫茶的茶文化,和禮貌禮儀

中國茶德 廉 美 和 敬 和韓國的茶禮一樣,中國的茶道精神也有不同的提法。中國雖然自古就有道,但宗教色彩不濃,而是將儒 道 佛三家的思想溶在一起,給人們留下了選擇和發揮的餘地,各層面的人可以從不同角度根據自己的情況和愛好選擇不同的茶藝形式和思想內容,不斷加以發揮創造,因而也就沒有嚴格的組織形式和清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