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法中的「平等」怎麼理解,佛教中的平等心怎麼修

時間 2021-08-16 10:15:12

1樓:因緣法

佛法中的平等,不同於政治上的平等。

佛法中的平等,指一切現象在共性或空性、唯識性、心真如性等上沒有差別,稱為平等。

新華嚴經卷五十三離世間品舉出菩薩具有十種平等,即:一切眾生平等、一切法平等、一切剎平等、一切深心平等、一切善根平等、一切菩薩平等、一切願平等、一切波羅蜜平等、一切行平等、一切佛平等,菩薩若安住此法,則得一切諸佛無上平等之法。

2樓:莫文靈雲南

「平等」指的是諸法在性上是平等的,都不離緣起,都不離性空,都不離大光明,所以說是平等。真正做到平等就要見性。在佛經裡有一個比喻:

在金洲裡,只有金子,找不到其他東西。一樣,在最終的境界中是平等的,都是清淨圓滿的。

我們以語言來描述那個境界的時候,只能以「好」這些詞彙來表達。其實這個「好」也不存在。為什麼?

因為好和不好是相對立的,沒有不好也沒有好,沒有分別取捨,是這樣一個不可言、不可喻的境界。我們現在用語言,根本無法表達,只有通過修行,最後才能領悟。在那個境界中,沒有好也沒有壞,沒有舍也沒有得,一切平等,這個時候患得患失等分別念或妄念才會徹底消失。

佛教中的平等心怎麼修

3樓:

對萬法不搞對立,就平等了。對任何眾生和事,心裡總有善惡,好壞,多少,高低,美醜等對立之分,就永遠不會有平淡心。

【科】辛四四十

七、聞名得忍願。

【經】清淨歡喜,得平等住,修菩薩行,具足德本,應時不獲

一、二、三忍。

**會集的就到此地,這是第四十七願——「聞名得忍願」。

我們看念老的註解:

【解】第四十七,聞名得忍願。清淨者,無染、無著之本然。

這兩個字很重要,在這部經上說得非常多,念老會集眾經來解釋,也引用得非常多,什麼叫「清淨」?無染,無著。「染」是影響;「著」是執著,比染更嚴重。

雖染,沒有執著,這個輕,這個都是過失,這都是不善業,算是惡業。染,輕;著,罪就重了。清淨呢?

沒有染,眼見色、耳聞聲沒有被染汙,沒有執著就是沒有放在心上,這就是真心。清淨心是真心,本來就是清淨,無染、無著是它的本相、真相、實相。

【解】歡喜者,適悅在心,寂滅為樂也。

這些境界對我們來說,有一定的難度,為什麼?我們沒有辦法理解,從來沒有過,至少這是阿羅漢的境界、辟支佛的境界,菩薩懂得,菩薩知道。

【解】平等者,淺言之,則為離諸高下、深淺、大小、親疏、智愚、迷悟種種差別,曰「平等」。

這就是不分別。不分別就平等,有分別就不平等。像這裡所引用的,高下不平等、淺深不平等、大小不平等。

到**去找平等?清淨、歡喜才得平等。我們歡喜,不是清淨,是染汙,所以平等心得不到。

平等,比清淨高。「清淨、平等、覺」被寫在經題上,這個經題有修因、有證果、有因果,「清淨、平等、覺」是因。

我們修淨土,真正能得受用是清淨心現前,得小受用;平等心現前,得大受用。「清淨心」現前生凡聖同居士;「平等心」現前生方便有餘土;「覺」,覺而不迷生實報莊嚴土。不一樣!

這是說我們自己修行,憑著自己的功夫往生到極樂世界。清淨難,不容易得到。怎樣才得清淨?

眼見色,無論你是喜歡還是討厭,都被染汙了,就不清淨了。

佛教為什麼說眾生平等

4樓:匿名使用者

「眾生平等」這句話也被很多人誤解。世界上一切眾生之間、男女之間、甚至每一個兄弟姐妹之間,何曾平等過?有人窮,有人富,有人高高在上,有人卑賤如螻蟻。

佛法中所謂的眾生平等,是指眾生法性平等,對眾生的慈悲喜捨心平等,在因果規律面前,眾生平等,而非說眾生的際遇平等,地位平等。眾生的差別,站在因果這個大環境下,而且來得自然,也能讓人心服口服。眾生的不平等,是因為大家從無始以來,造的善業、惡業不平等引起的。

有人行善多,有人行善少,有人作惡多,有人作惡少。沒有理由要求不論作惡行善,轉世為人之後就要得到相同的待遇。

實際上,佛**四種也是有地位等級的,比如優婆塞、優婆夷(也就是我們所謂的居士)見到比丘、比丘尼就要行禮,但比丘、比丘尼不用對優婆塞、優婆夷行禮,比丘尼見到比丘要行禮等等。這並不是什麼等級制度,而是人文環境、境地差別,相當於晚輩向長輩行禮,後進向先進行禮一樣。

5樓:引經據典正法

此需分五段解之:

一、眾生平等,是說本性上、生命上、改惡向善上、超凡入聖上,皆是平等。並非在眾生造業上皁白不分,受報上苦樂不辨。彼造業千差萬別,受報亦是千差萬別。

此皆自作自受,如是因如是果,非是佛示賞罰。雖眾生造業不同,六道受報不同,然在本性等條件上,仍無不同。今以人喻,有**、院部長官、軍、農、工、商等身份;有富翁、乞丐、囚犯等享受。

但總稱是人,不得稱為非人,此平等之義。且其初生時,赤條條不將一物來;其死時,兩手空空,不帶一物去。自始至終,亦無不平等也。

二、苦從何來?種豆得豆,種瓜得瓜,殺人償命,欠債還錢,是其來處。

三、苦之標準:生、老、病、死、愛別離、怨憎會、求不得、水、火、刀兵、飢寒、災害,皆是苦之標準。

四、如不能達物之情,自然不明物之感想。其實此亦無甚難體會處,鳥獸見人而飛避,是恐怖苦;鼠遭機械蚊遭擊拍而斃命,是飢餓苦;雞鴨豬羊之被宰殺,哀鳴不止,是畏懼疼痛苦;而曰彼不知苦,是未居其地也。如曰其平時不知苦,此正是愚迷不醒,渾渾噩噩之可憫處,如能醒悟則思解脫矣。

五、人不如畜,其在享受上或有此現象,如洋人之狗食牛肉麵包,中國饑民食糠食野菜。此亦偶然,並非多數,決不能全稱肯定,謂『無論哪方面』皆勝於人也。

6樓:aaa**王

那個是後人自己理解的 原文不是這樣的

複次,佛子!如來智慧無處不至。何以故?無一眾生而不具有如來智慧,但以妄想顛倒執著而不證得;若離妄想,一切智、自然智、無礙智則得現前。——《華嚴經》

7樓:匿名使用者

佛說眾生平等,是佛證悟宇宙人生的真相後,站在眾生一體、無二無別的一真法界,從生命的本質這個角度上講的。它是指法界的一切生命(眾生),無論是在結構上,還是在功用上,都無二無別。

事實上,從事相上看,法界眾生,無論是在結構上,還是在功用上,並非表現為絕對一致的完全相同。這是否就意味著佛說的「眾生平等」是虛妄不實的呢?否!

非也。這些並不能否定佛說眾生平等的正確性。

那麼,眾生之間的差別又是由什麼造成的呢?

宇宙生命(眾生)之間的差別,主要表現在宇宙生命心靈的純潔度,即思想的差異,品質的差異,精神的差異,境界的差異。眾生各自不同、迥然相異的思想、品質和精神境界,使眾生們產生了互不相同的語言和行為,眾生們互不相同的思想、語言和行為,在宇宙人生原理和規律的作用下,隨之而產生了一系列與之相應的結果(也叫後效應,或連帶效應),這便表現為眾生各異的互不相同精神面貌和命運。

不明真相的眾生們,也就因此而否定佛說眾生平等的正確性。

真是可笑之至。

佛說眾生平等,還表現在宇宙人生的基本原理和規律對眾生的作用上。在宇宙的懷抱中,任何生命都無法逃脫宇宙人生的基本原理和規律對生命的規定和制約,連佛也不例外。在這裡,是絕對平等的,一致的。

(老子曰:天道無親,常與善人。老子又說:天網恢恢,疏而不漏。正此意也。)

因此,從本上看,天下的一切學問,都是相通的,也都是相同的。所不同的,是人對宇宙人生真相的認識和理解。

眾生之所以無法證悟宇宙人生的真相,成佛做主,主要是因為眾生有多生多劫習染的、與生俱來的貪慾和執著,眾生若能徹底放下一切執著(放下對一切「非我」的貪戀與執著),當即就可進入理事圓融的一真法界,成佛做主。

可悲,可嘆的是,眾生認假為真,執空為有,顛倒黑白,混淆是非,想當然的抹殺善與惡之間的界限,故意扭曲善惡的標準,並以此擾亂視聽,遺禍人間。

這不能不引起我們每一個有心人,高度的警惕和關注。

8樓:匿名使用者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

萬物因道生。我們人類雖然面貌形狀不同,心態各異,性格千差萬別,但是我們的**是相同的,都是這個「道」。

佛教換個名詞叫做自性,就是自己的本來性質,也叫本來面目。佛經也常稱作「如來」,「佛」。

因為世間所有一切萬物根源都是相同的,無二無別,雖然現在心念,習慣不同,但是隻要大家改過遷善,漸漸都能夠離道不遠,最終都能夠體悟到,原來我們都是一模一樣的,都可以是最最清淨自在的。

真相就是本來大家就是一體(必須生出平等心),所以做事做人能夠時常想到別人,就是道德,只想到自己,總傷害別人,那麼其實你是傷害了你的自性,自性裡面的念頭都是互相殘殺的,所以離清淨自在越來越遠。所以為別人著想其實才是真的為自己的自性著想,同時也是道德,總做有道德的事情,就會漸漸得「道」。得道就是認識了自己的自性,其實就是認識了宇宙人生的真相。

9樓:匿名使用者

1、首先,我要告訴你什麼是真正的佛教。佛教並不是單單一門宗教 ,真正的佛教是積極的。

因為佛教的思想,是教人行善,積德,而且也可以修身養性,學習佛教不單單可以讓我們這一生與人友好相處,懂得待人接物,經濟財富穩定,家庭、事業、工作等等更加美好,不僅對來世一定有幫助,今生也會令自己有一種快樂之感。即使你沒有發財、事業上不成功,也不會像沒學佛的人那樣一蹶不振,而始終都會有一種滿足感。同時也可以認識到整個人生、世界,乃至是整個宇宙的真理、真相。

2、學佛最大的優點是什麼?就是對生老病死有所準備,一旦出現疾病、死亡,不會覺得特別不幸,反而有勇氣從容面對。

3、為什麼眾生平等呢?

人和人平等,不是因為大家都長著一個頭、兩隻手就平等,也不是因為都穿衣服就平等,而是因為我們都想求樂避苦:你希求快樂,我也希求;你不想痛苦,我也不想。人人如此,沒有例外。

說人和動物平等,也是基於這一點。這是人人都需要的價值理念,很關鍵。

佛教在講授菩提心時,有三大修法:自他平等、自他相換、自輕他重。修習這些,就是為了讓我們認識並實踐這種平等理念,對世界上任何人、民族乃至任何眾生都平等相待,進而讓對方感受到其自身所具有的尊貴价值。

要知道,世間所有不平等都是以自我為中心導致的,國家對國家的侵略、人對人的欺凌,都是因為這個。而今天的人們想要實現大大小小的友好和睦,最好修修自他平等。

10樓:岱宗山人

釋迦牟尼佛給眾生留下了解脫生老病死的方法-戒、定、慧,但佛陀也講過「成、住、壞、滅」和因果迴圈的法理。說他的法在末法時代不能使人得度,到時將有彌樂佛轉輪度世。

我理解:眾生在求得生命解脫上是平等的,依自身所做,種什麼因,得什麼果。但在個人福報上是,表現在當世是不一樣的,德大的人有大福報,反之也是一樣。

如何理解佛教宣揚的」眾生平等」,在佛教中,眾生平等的含義,是什麼?

眾生的平等是平等在我們眾生的終結本原 識心 上,而不是我們這個世界的外相上 關於 識心 可以給你六點認識 1,宇宙的一切均產生於識心,識心是宇宙一切的終極本原 2,識心是不生不滅,無始無終,沒有時間概念的 3,識心是不增不減,無大無小,沒有空間概念的 為了便於理解我們可以認為識心是一個四維空間的物體...

佛學中的緣如何解釋如何理解,佛法中的緣指的是什麼??

我覺得在在佛學裡,緣 這個字您可以理解為 淵 即 淵源 的意思。這個說法是完全建立在 因果 理論上的。我理解為 善緣即是已種下福報的種子,所以結的是善緣的果,反則即是冤親債主等類的惡緣。釋迦如來及眾大德都曾說過,眾生看見的 聽見的 遇見的無論好壞 即 福報與惡報 皆是以前 以前 是指或前世,或累劫累...

如何理解平凡的世界中孫少平最後的選擇

無法理解,如果硬要理解,只能說是作者的一廂情願吧!孫少平被作者強加的選擇了作者認為的幸福,或者說承擔了作者認為應該承擔的責任!看到好多人拿孫少平和保爾作比較,我認為是無法比較的,保爾是為了理想和信仰而戰鬥而拼搏的,但是從孫少平身上我看不出這樣的精神,他是被命運踩在地上摩擦的人,而在還擊命運蹂躪的時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