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ionic豪
樓主以及網上學人 身心吉祥!
簡單針對樓主的疑問做回答:
第一: 如來藏含藏種子是否與緣起矛盾?
略答: 正是因為有種子,才能現起萬法,讓萬法得以假藉緣份而出生,譬如樓主能見色的了知心,必須依賴眼根(即眼睛到大腦視覺區塊的這些器官)、色塵(即投影在視網膜的影像)、再加上這兩者相觸為緣,才能從如來藏中流注出眼識種子,於是眼識就出生在眼根與色塵相觸的處所,眼識出生以後,接著去觸色塵,就會因為緣於這些法,而出生了知性,因此能見青、紅、白、黃等色。耳、鼻、舌、身、意識也是如此。
這些法的現象都是緣起,依於如來藏心體以及含藏之種子,才能讓萬法藉緣生起。
因此含藏種子並無與緣起矛盾。
第二: 種子起現行,現行薰種子是否為死迴圈?
略答: 這個道理,其實也離不開如來藏性,也就是如來藏的七種性自性之中的集性自性,即是薰習的道理,譬如我們學數學,從小一開始,先從加減乘除學起,開始學習的過程中,從不懂到會運算,如果種子不是變異性、可薰染性的話,那一切人學習一切技能,全部都無可能學會。
再以學數學來舉例,數學這個法,從小學開始接觸時,先從加減乘除開始,開始剛薰習的時候,完全陌生,根本不知任何符號代表的意思,必須藉由不斷的反覆練習,才能將加減運算熟析,也就是每次的現行,讓我們透過六識與六塵的運作,不斷領納、了知、思維數學這個法--種子起現行,然後回薰以後、就會再度加強對於這個法--種子的薰陶--現行薰種子。
而這個迴圈過程,只有到佛地,才真的停止變異,也就是斷盡變異生死,因此也是有終的,不是無終。
第三: 無始無終的混淆?
略答: 無始無終並不是指任何一個現象、星球的出生、乃致人的出生都是有始有終的,無始無終,指的如來藏心體,此心體本來就有,不是被造出,也不是假藉緣分而出生,也因為此心體無始無終,才能夠執持一切種子而不落斷滅,譬如樓主每天睡著以後,在眠熟無夢期間,意識功能暫時中斷,如果不是如來藏含藏意識種子,就無可能讓我們每天繼續出生意識的功能,眼耳鼻舌身識也都是如此。
而我們三世輪迴的善惡報應,也是依於如來藏心體無始無終、不生不滅,依於如來藏含藏善惡種子的功能、才能讓一世又一世的生命出生、並償還善惡業果。
因此樓主說的有始有終是指現象界(佛法說的世間或蘊處界),佛法的無始無終是指如來藏--真心,然而這個心卻不是一般人所認知的意識。
2樓:加內沙
佛陀宣說‘諸法因緣起,諸法因緣滅’。這可不是無始無終哦。 不知道以上的問題是否全部來自您個人的瞭解,但能對真心為常時期的佛教論點有這樣的瞭解,也真不容易了。
真心為常主要有幾種詮釋作用。
1. 輪迴的主體。
2. 緣起的第一義。
3.清淨自性來詮釋‘心’。
但這些論點都是佛陀入滅之後所發展出來的論點。 並沒有任何證據證明這是符合佛陀教導的。
1.輪迴的主體,佛陀沒有說過。因此可以理解為輪迴是不需要主體的,因為‘因緣’而產生的。‘因緣’就是指業的聯絡。
2. 緣起的第一義可以理解為在客觀面上建立主觀面。在下以為這是不必要的。
3.清淨自性所指的‘真心’,這點佛陀從來沒有說過‘心’的本質是清淨(清淨自性)。
佛陀宣說一切法無我。在原始佛教記載中,並沒有找到萬法唯心造的字句。而在原始經典中的法句經,卻有一句這樣的記載。 心是諸(名)法的前導者,心是主,諸(名)法唯心造。
如果自身是主觀面的話,那麼外面的世界就是客觀面了。而自身的‘心’能創造出一個客觀面的世界?? 最多隻能說是從客觀面對自身‘心’的影響而產生種種地‘法’。
這裡的‘法’是指名法,也就是精神層面的東西。 也就是說‘心’是屬於精神層面上的主導,而精神層面上的主導也就只能產生對精神層面的影響。
3樓:t深深海底行
樓主以長篇責難如來藏正法,末學淺陋;略作辨正如下:
一 如來藏“非有作用,非無作用”
如來藏離見聞覺知,無分別性,故非有作用(沒有意識心的見聞覺知等作用,或者說它隨緣應物,和意識心等七轉識的作用不同)。
如來藏雖離見聞覺知、無分別性,而於熟眠、悶絕昏迷、無相心定、滅盡定等四位中皆能寂照不滅、任運隨緣,醒覺時亦同,故非無作用。若無作用——如阿賴耶識能執持色身,一切有情頓成死屍。
二 如來藏“本來而有”,非“依他起性”。
《金光明最勝王經(卷第三)》:
“法身攝藏一切諸法。一切諸法不攝法身”----故知“法身”不在“一切法”之內。
“一切諸法”在這裡是指與有情之六根,六塵,六識相應的“十八界生滅法”。聲聞阿羅漢未證如來藏,因而找不到任何一法能脫“成住壞空”。找不到任何一個“心”,任何一個“我”能“常住不壞”。
所以在觀行中實證“無我”,以“斷我見”為始,漸次修證,而能滅卻五蘊十八界一切法而取無餘涅盤。若聞“有如來藏常住不壞”而又無力觸證,必將退失而“執我”,反成“常見外道”。所以,經雲:
“空性(如來藏)隨應說,不演於非處;若演於非處,甘露即為毒”。這也是佛不為二乘人言說般若類經典的原因。“阿含諸經”因此而隱說如來藏而顯說“一切法空”。
然而,若離如來藏而說“一切法空”,同於“斷見外道”,非是佛法。
同經又云:
“不實之法。是從緣生。真實之法。不從緣起。如來法身。體是真實。名為涅盤。”----故知“法身”不是“虛妄不實”之緣起法,而是“真實”之法。
緣覺乘智慧深利,因而能觀行,推究十二因緣皆是“緣起性空”。(當代亦有名望大居士在其著作之中,認為本師釋迦牟尼佛在菩提樹下所證,即是“緣起性空”;將辟支佛所證代替佛所證;已成“謗佛”)。但是,緣覺辟支佛亦未證如來藏。
不知“緣起性空”之外,還有一法,非因緣生滅,而是“真實不壞”。
如上,如來藏甚深微妙之義,非二乘聖賢可知,何況生死凡夫?若以意識心知解,就會將此如來藏心,認為是與見聞覺知相應,能感知之法;以為是生滅變易的某種“事物”。這樣,就違背經教所說“如如不動”“遠離見聞覺知”“永不觸六塵”的體性。
若以世間“事物”來看待如來藏,當然就會問出:“造萬法的心又是由什麼所造的?”這樣的問題。如是推究,以至無窮;則成戲論。
三 如來藏“不生不滅”
一切諸法,皆因諸緣和合而生;因緣散壞則必然隨之壞滅(當代有名望大師說:“一切皆空,因果不空”,非是正說;何以故?因果也會在業報受盡之後而“空”。
而“一切皆空”一句,顯然忽視,乃至不知有“真實之法”永不生滅,其實,因其能生一切法之故,經中有時直接用“諸法”來表示如來藏;以此才說“一切法皆是佛法”。否則,若以為邪見也是佛法;修行邪法也能圓成佛道?豈有此理?
)那麼,如來藏是否“生滅法”?是否還有任何一法“不生不滅”?若答:
“無”。則等同於“斷見外道”,非是佛法。般若諸經,處處宣說“不生不滅”義。
何以故?我們知道:“能生之法,必將壞滅”“能得之法,必將失去”。
唯有“從來沒有出生”之法,才有可能“永不壞滅”;唯有“無所得”之法,才能“本自具足”。故說“不生不滅”“無智亦無得”。若有“增減”,豈可說“眾生平等”,“生佛不二”。
如實“般若中觀智”,唯有證悟者方能發起,方能現觀而如實宣說,其餘皆是“相似般若”;不懂這個道理而妄言“中觀”,常墜邪見。
四 如來藏“能生萬法”
未悟者,絕不能知如來藏出生萬法的微妙運作;最多聽聞聖教而信受。
然而,常有誤會之人,將此“真心”誤會為“妄心”,以為這個能知能覺的心具有“能生萬法”的功德。無非“心理暗示”
五 如來藏“不垢不淨”
如來藏能含藏此有情無始劫以來所集一切業種(此含藏性,即名“阿賴耶性”,阿賴耶識以此得名。);因此不可名“淨”。又因其自體永無汙染的可能,“本來自在清淨”。
故不可名“垢”。凡在因地,皆是此“阿賴耶性”,直到八地菩薩,改名為“庵摩羅識”,還是“不垢不淨”,唯有究竟佛地,才改為“無垢識”,不再“不垢不淨”;而是“常,樂,我,淨”。
“一切種子如瀑流”,沒有一分一秒停止過。種子的流注而生出一切萬法。這也是如來藏“能生萬法”的原因。
若是究竟清淨,種子停止流注,這是如來藏的“涅磐性”,比如阿羅漢取無餘涅盤之後,種子不再流注。所以絕無可能“度生”,僅是“自度”而已。
如上略說,無非信受佛之教誨;末學因樓主之猜測、妄度而不得不強作解說,而如來藏之無量功德;種種微妙。末學所說猶如一毫端之溼比之滄海。
諸位佛子當知:
如來藏正法,是佛法第一義諦;若妄做誹謗,即是誹謗佛法之根本。非同普通誹謗,諸如:“佛教是迷信”等言論。
何以故?否定如來藏即是挖去佛法根基之故。致使佛法不墜斷見即墜常見,淪為外道故。
令學人斷善根故。複次,否定如來藏,即是否定“法身佛”故,即是誹謗究竟義之“佛”故。
如是同時成就誹謗佛法之重罪,遠超“五逆十惡”。彌陀世尊之大願力亦不能攝受。一切學人慎之!
另:外道“神我”“梵我”,皆是能“起心動念”之意識心所攝。以為“永恆”,即是“常見”。豈可等同於“如如不動”之如來法身!
南無釋迦牟尼佛
南無佛法第一義
4樓:波曇
地上的水蒸發到天上,天上的水降落到地上,地水是天水的種子,天水是地水的種子。水是體,天水和地水是用。體上本一如,用上說種子。
不可以因為都是水,而將地水和天水混為一談。也不可以因為一個在天,一個在地,而否定二者關係。對立統一。
先有地水還是先有天水?沒有地水就沒有天水,沒有天水也無地水,因為兩者是互相轉化,所以無分先後;沒有先後,就無法判定時間。不像先進食後排洩,兩者無法互相裝換,所以有先後,自然體現出時間。
地水上天要受熱,天水下地要遇冷,對於水本身,冷和熱沒有意義,但對於天水和地水,又不得不談冷和熱作用。
單純作為天水或地水,由於環境侷限,無法全面審視自身,只有迴歸水,不偏不倚,才能發現,啊原來是h2o。
作為水,無所謂迴圈,緣取冷熱,才分天地。既然緣取,又說什麼超脫,只能繼續死迴圈。
平等不二,莫有偏執,假名中道,一乘萬乘。
5樓:匿名使用者
確實如上面一朋友所說的,對法的理解的不同才引起爭議。
簡單來說,萬法唯心,是指的法相,也就是說是事物的認識、概念、理解。心是覺知作用,就是認識事物、判斷事物的基礎。所以說萬法唯心所造。
其中,對“種子”一詞也不必做執著性的見解分別,為什麼不能理解為一種比喻呢?
什麼是三界唯心,萬法唯識,什麼叫「三界唯心,萬法唯識」
aaa 王 三界唯心,萬法唯識講述十方三世一切有漏無漏法,皆因八識心王而有而顯,八識心王復依第八識及無明而現於三界,無明業種及上煩惱隨眠復由各自第八識所持而藉緣變現色身及世界山河,唯依第八識心而有,依第八識心而現,以第八識為根本。 息滅貪瞋痴 三界和萬法是同一個概念,這兩個名詞是從不同角度區分的,都...
什麼是萬法唯心?方法唯心是什麼意思
零風舞亂 佛法的殊勝就是它說的 萬法唯心 這四個字看起來似乎是不難懂,其實真的沒有人懂得這一句話,禪家常講 若人識得心,大地無寸土 這都是真話。萬法唯心 這一句誰要是懂得了,他就開悟了,不是普通的開悟,明心見性,見性成佛,可見得懂得這四個字的意思的那就作佛了。我們一般凡夫看到這四個字是望文生義,生的...
佛教是唯物還是唯心,佛教是唯心的還是唯物的?
佛教既不唯物,也不唯心!其超越了世間的唯心唯物。佛教講究的是實證,即先去了解佛法的基本意義,選擇適當的法門身體力行修行,用你的證悟來判斷。否則光憑思維難以真正理解佛教。建議看看那些高僧大德等過來人的事蹟。還有很多的佛經釋義。來解答你的疑問。 看得見,摸得著的東西,可能是唯物的。看不見,摸不著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