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暖憶江南
1、學前兒童科學教育是指學前兒童在教師的指導下,通過自身的活動,對周圍的自然界(包括人造自然)進行感知、觀察、操作、發現,以及提出問題、尋找答案的探索過程。
2、系統性原則是指選編的科學教育內容是按照由近及遠、由簡到繁、由具體到抽象、由已知到未知的認知規律編排。
3、技術 ①泛指根據生產實踐經驗和自然科學原理而發展成的各種工藝操作方法與技能。②除操作技能外,廣義的還包括相應的生產工具和其他物質裝置,以及生產的工藝過程或作業程式、方法。
4、學前兒童科學教育目標按其層次,從上到下一般可以分為四個層次。即可以分解為學前兒童科學教育的總目標、年齡階段目標、單元目標和活動目標等四個層次。並且分別闡述總目標、年齡階段目標、單元目標和活動目標等。
1、觀察法是指教師有目的、有計劃地組織和啟發學前兒童運用多種感官,去感知客觀世界的事物與現象,使之獲得具體的印象,並在此基礎上逐步形成概念的一種方法。
2、小實驗是在人為控制條件下,教師或學前兒童利用一些材料、儀器或裝置,通過簡單演示或操作,對周圍常見的科學現象加以驗證的一種方法。
3、科學小製作就是學前兒童在教師的指導下,用紙、布、泥或其他自然材料和無毒無害的廢舊材料製作各種簡單的玩具或陳列品,使兒童在這種動手動腦的活動中積累簡單的科學經驗,掌握一些粗淺的科技知識和操作技能。
4、分類亦稱「歸類」,是根據事物的異同,把事物集合成類的過程,即把一組物體按照特定的標準加以區分,抽取同類事物的共同特徵,進行概括的過程。
1、操作性問題。
2、學前兒童科學教育材料就是指輔助科學教育進行的,用來幫助兒童進行科學學習的各種工具。既包括教師向區角投放的供兒童自選活動的材料,也包括日常生活中兒童自由探索的材料,還包括在教師專門組織的科學教育活動中為兒童投放的材料。
3、集體教學活動就是教師根據學前兒童科學教育的目標和任務,有計劃、有目的地選擇課題,決定學習的內容、學習的方法和技能,並創設相應的環境,提供合適的材料,面向全體學前兒童開展的科學教育活動。簡單的說,是在教師指導下開展的集體性的科學教育活動。
幼兒園科學教育的內容有哪些
2樓:財會小助手
——激發幼兒的好奇心和**慾望,發展認識能力。
一)目標。1. 有好奇心,能發現周圍環境中有趣的事情;
2. 喜歡觀察、動手操作和實驗,積極尋求答案;
3. 初步理解事物的數量關係,能用比較、分類、測量等簡單方法**事物;
4. 願意與同伴共同**、互相交流、分享各自的發現;
5. 喜愛動植物,親近大自然,關心周圍的生活環境。
二)教育要求。
1. 引導幼兒接觸自然環境,使之感受自然界的美與奧妙,激發幼兒的好奇心和認識興趣;
2. 結合和利用生活經驗,幫助幼兒認識自然環境,初步瞭解自然與自己生活的關係;
3. 引導幼兒注意身邊常見的科學現象,感受科學技術給生活帶來的便利,萌發對科學的興趣;
4. 為幼兒提供觀察、操作、試驗的機會,支援、鼓勵幼兒動手動腦大膽探索;
5. 幫助幼兒認識和理解事物的形狀和數量關係,形成初步的數概念;
6. 引導幼兒利用身邊的物品和材料開展活動,發現物品和材料的多種特性和功能。
7. 鼓勵幼兒用語言和非語言等多種方式來反映自己的探索過程和結果,表達發現的愉快並與他人交流、分享。
三)指導要點。
1. 幼兒的科學教育是科學啟蒙教育,重在激發幼兒的認識興趣、**慾望,幫助幼兒學習運用觀察、比較、分析、推論等方法進行探索活動。
2. 學習科學的過程應該是幼兒主動探索的過程。教師要讓幼兒親自動手、動腦去發現問題、解決問題,鼓勵幼兒之間的合作,並積極參與幼兒的探索活動。
3. 幼兒的科學活動應密切聯絡幼兒的實際生活,教師應充分利用幼兒身邊的事物與現象作為科學探索的物件。
幼兒的科學教育有哪些內容
3樓:環球青藤
《綱要》中對「科學」教育提出了以下目標:
1. 幼兒應做到對周圍的事物、現象感興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慾;
2. 能運用各種感官,動手動腦,**問題;能用適當的方式表達、交流探索的過程和結果;能從生活和遊戲中感受事物的數量關係並體驗到數學的重要和有趣;
3. 愛護動植物,關心周圍環境,親近大自然,珍惜自然資源,有初步的環保意識。
在具體的教學實踐中,教師應做到以下幾點:
1.幼兒對身邊常見事物和現象的特點、變化規律一般都有興趣和**的慾望,教師要做的是合理引導幼兒;
2.教師要為幼兒的**活動創造寬鬆的環境,鼓勵他們大膽提出問題,發表不同意見,但是與此同時,也要學會尊重別人的觀點和經驗;
3.幼兒園為孩子們提供豐富的可操作的材料,為每個幼兒都能運用多種感官、多種方式進行探索提供活動的條件;通過引導幼兒積極參加小組討論、探索等方式,培養幼兒合作學習的意識和能力;
4.引導幼兒對周圍環境中的數、量、形、時間和空間等現象產生興趣,建構初步的數概念,並學習用簡單的數學方法解決生活和遊戲中某些簡單的問題;
5.從生活或**中幼兒熟悉的科技成果入手,引導幼兒感受科學技術對生活的影響,培養他們對科學的興趣和對科學家的崇敬;教師要在教學中幫助幼兒瞭解自然、環境與人類生活的關係。從身邊的小事入手,培養初步的環境意識和行為。
幼兒科學教育的實質是什麼
4樓:寶娟嗓子
幼兒科學教育的實質是學前兒童在教師不同程度指導下的科學探索過程。
幼兒教育是指對處於3至6歲年齡階段的幼兒所實施的教育,幼兒教育是學前教育的後半階段,前面與3歲之前的嬰兒教育銜接,後面與初等教育銜接,是乙個人教育與發展的重要而特殊的階段。
幼兒教育也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從廣義上說,凡是能夠在幼兒身體成長和認知、情感、性格等方面產生影響的活動都可被定義為幼兒教育,而狹義的幼兒教育則特指幼兒園和其他專門開設的幼兒教育機構的教育。教養機構根據一定的培養目標和幼兒的身心特點,對入小學前的幼兒所進行的有計劃的教育。
幼兒科學教育優點:
幼兒期是人生智力發展的關鍵期,抓緊早期教育,可以提高學習效果。例如有人認為,幼兒在2-3歲期間是學習圓虛口頭語言的最佳年齡;外語學習最遲也不能超過4-5歲,因為在這時幼兒學習外語不會與本國語言相混淆。
5-5歲半則是掌握數概念的最佳年齡;6歲是發展大小、方位知覺最佳年齡。美國芝加哥大學著名心理學家布魯姆1964年出版了《人類特性的穩定與變化》一書,提出了有名的智力發展的假設:5歲前是兒童智力發展最迅速的時期。
人的智力或心理是遺傳與環境互動作用的結果。日本學者木村久一認為,兒童的潛在能力遵循著一種遞減規律。即生下來具有100分潛在能握腔遊力的兒童如果一出生就進行理想的教育,就可以成為具有100分能力的人;若從5歲開始教育,即使是理想的教育,也只能成為具有80分能力的人;若從10歲開始段銷教育,就只能成為具有60分能力的人。
幼兒園教材哪種比較科學,幼兒園有哪些種類的教材,都有什麼特點 !
魔術賽恩斯科學寶箱由金安琪教育科技 北京 和韓國最具實力的幼教集團 童心教育株式會社,在韓國童心公司的幼兒教育科學寶箱基礎上,根據中國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 要求和國內幼兒園教學特點開發完成,2006年正式將該課程引入國內幼兒園。成為國內首項幼兒科學類動手課程產品。在韓國,該產品已有1900餘所幼兒園...
設計幼兒園集體科學教育活動的目標要考慮哪些問題
樊範氏 探索興趣 動手操作 語言交流 幼兒園集體教學活動的設計要考慮哪些方面 啥名字好呢呢 幼兒園集體教學活動是目前我國幼兒園中普遍採用的一種活動型別,而且在相當長版的一段時間裡都權會是一種不可替代的活動型別。因其普遍,故而存在的問題較多,表現在教學活動的重要環節 活動設計領域更為明顯。由於集體教學...
關於幼兒園科學教育中容易忽略的幾個問題的思考
幼兒園科學教育常見的幾個問題 作為一名幼兒教育專業畢業的男老師,筆者在北京市幾個知名幼兒園從事幼兒科學教育研究 教學已五年有餘。雖然自感尚未領悟幼兒自然科學教育之真諦,但多年的教學 輔導 研究體會,讓我從另外一個角度看到了現今幼兒園科學教育存在的諸多問題。本文將通過筆者設計的一個科學活動片段,對比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