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仲永讀後感,讀《傷仲永》有感

時間 2023-04-26 17:39:07

1樓:網友

《傷仲永》這篇文章的主人公是在七歲就能指物為詩、才華出眾的神童——方仲永,因為自身很有天賦,所以創下了許多詩篇,而且在他們的地方也是名氣旺盛的,也有許多富貴人家用錢來請他寫詩,因此他的父親把他當成搖錢樹,不讓他學習,因為方仲永沒有接受後天的教育,所以他的才華一天一天的衰弱,日復一日,年復一年,最後他「姜郎才盡」,變成了個普通人。

方仲永變成了普通人,責任全在他的父親,因為他不讓方仲永接受後天的教育,這樣,儘管方仲永的天賦是多麼的高,他所掌握的知識只不過是那麼點,而他不再更新這些知識,不再新增,當人們聽多了,對他的知識透徹了,他也就變成普通人了。相反,那些天賦很差,不是神童的人,經過刻苦的學習,比別人多的付出,一定會從不是神童的人,變成神童。所以說,天才來自於勤奮學習!

神童由於後天不好好學習而淪落成普通人,而本來不是神童、天才,但由於堅持不懈地、奮發努力,就能成為舉世聞名的科學家、發明家。牛頓不是神童,但他終身勤奮學習,終於取得了令世人矚目的成就。愛因斯坦不是神童,大學考了兩次才被錄取,畢業後到一家專利局當了7年的職員,他在艱苦的條件下頑強的學習和工作,終於打下了相對論的基礎,所以,只要我們堅持不懈的學習,就一定能取得成就。

2樓:網友

古代一童方仲永,天資聰穎揚美名。

五歲賦詩人仰慕,指物作詩秀才驚。

錢幣乞之人絡繹,名利雙收財漸豐。

父利其然不使學,環謁邑人求虛榮。

不思進取荒學業,泯然眾人留笑柄。

勸君莫信神童事,後天勤奮不可輕。

3樓:匿名使用者

小時候才華橫溢的方仲永,不到二十歲就「泯然眾人」了!

讀罷此文,我不禁為之而「傷」。

我「傷」愚昧無知、貪圖蠅頭小利的方父。由於他的「不使學」,間接地扼殺了一個英才。

我「傷」隨波逐流、整日「環謁邑人」的仲永。由於他「不受之人」,直接斷送了自己的大好前程。

文中所寫的方仲永五歲時的表現,儼然是一個神童,但他後來才能喪失,令人惋惜,令人警醒。俗話說,「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會落後」。道理再明白不過了———即使一個人先天的條件再好,後天不琢不學不勤不練,也會成為一事無成的凡夫俗子,方仲永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

如果方仲永立場堅定地變「不使學」為「我要學」,那就是另一番景象了,人們不是「傷仲永」,而是「贊仲永」「學仲永」……

我想,假如我是方仲永,我一定會充分發揮自己得天獨厚的先天優勢,不斷充實自己,厚積薄發,使自己有「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知識,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

假如我是方仲永,我會深知「業精於勤,荒於嬉」的道理,把「天才=99%的汗水+1%的靈感」當作座右銘,時刻提醒自己。即便小有成就,也不沾沾自喜,自我滿足,而是更加努力地學習,使自己能「更上一層樓」。

讀完《傷仲永》這篇課文之後,我明白了一個道理:即使一個人先天的條件再好,後天不琢不學不勤不練,也會成為一事無成的凡夫俗子。

4樓:夏依晴★逸

金溪平民方仲永,世代以種田為業。仲永長到五歲時,不曾見過書寫工具,忽然哭著要這些東西。父親對此感到驚異,從鄰近人家借來給他,他當即寫了四句詩,並且自己題上自己的名字。

這首詩以贍養父母、團結同宗族的人作為內容,傳送給全鄉的秀才觀賞。從此有人指定事物叫他寫詩,他能立刻完成,詩的文采和道理都有值得欣賞的地方。同縣的人對他感到驚奇,漸漸地請他的父親去作客,有人用錢財和禮物求仲永寫詩。

他的父親認為那樣有利可圖,每天牽著方仲永四處拜訪同縣的人,不讓他學習。

我聽說這件事很久了。明道年間,跟隨先父回到家鄉,在舅舅家見到方仲永,他已經十二三歲了。叫他寫詩,已經不能與從前聽說的相稱了。

再過了七年,我從揚州回來,又到舅舅家,問起方仲永的情況,舅舅說:「他才能完全消失,普通人一樣了。」

王先生說:仲永的通曉、領悟能力是天賦的。他的天資比一般有才能的人高得多。

他最終成為一個平凡的人,是因為他沒有受到後天的教育。像他那樣天生聰明,如此有才智的人,沒有受到後天自寺教育。尚且要成為平凡的人;那麼,現在那些不是天生聰明,本來就平凡的人.又不接受後天的教育,想成為一個平常的人恐怕都不能夠吧?

讀《傷仲永》有感

5樓:帥帥沒看見

讀完《傷仲永》這篇文章後,的確讓我感到有些「傷」。仲永天生聰明、有才智,年紀小小就能作詩,但最後卻得到「泯然眾人」的結果。像方仲永那樣的神童,如果從小就努力勤奮地學習,將來一定會成為舉世聞名的才子,成為國家的棟樑。

方仲永是天才,但即使是天才,也離不開後天的努力。否則,早晚都會出現「江郎才盡」的那一天。

天才方仲永為什麼不能取得重大的成就呢?我覺得這是方仲永父親的錯,方仲永最終「泯然眾人」,他要承擔主要的責任。仲永的父親貪圖財富,在仲永年小的時候,每天帶著他四處拜訪,尋求利益,而不讓他去學習,耽誤了他學習的機會,白白荒廢了一個天才的一生。

這也告訴我們,作為父母的應該給子女最好的教育,而不應該著重與眼前的利益。

人們常說:「成功的人,往往不是最聰明的,而是勤奮的。」我們現在有這麼好的學習條件,老師和家長對我們的學習又是那麼重視,因此,我們沒有任何理由不勤奮學習。

6樓:駱駝凱子

宋朝末年的中國,出了一個叫方仲永的神童,從小就能歌善舞,並且具有很強的寫作天賦,能寫詩作對聯,五歲時,他的父親叫他當眾作了一首詩,那首詩還非常值得欣賞,反應出他的天賦並不是虛假的。可惜的是,他的父親很愚蠢,帶著神童方仲永到處拜訪,實際上是顯耀,認為既然是神童,就不必要讓他再學習。又過了幾年,仲永已十二三歲,著名詩人王安石又去看望仲永,並叫他當場作一首詩,卻發現文采與辭藻都已經大不如前。

又過七年後,仲永已經變得與和普通人一樣了。 再有天賦的人,不努力,不學習,是不可能有所作為的。有句話是這樣說的;「天才等於百分之一的天賦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

不管是有天賦的人,還是一般的普通人,都要努力學習和更新知識,才會有成就。 人與人之間,都是平等的。腦筋遲鈍的人,經過不懈努力,也能做成不平凡的成就;而天賦很好的人,如果僅僅靠自己的小聰明作為資本去顯耀,甚至看不起反應稍慢一點而正在努力拼搏的人,從此停滯不前,那麼,她也將浪費掉寶貴的光陰,最終一事無成!

科學家曾經對愛因斯坦的大腦進行過驗證,證明他的大腦和別人沒有什麼不同,反而還有些遲鈍,小時候同學和老師總是欺負他,父母甚至擔心他今後的生活都會成問題。但愛因斯坦不在乎這一切,在人生路上不懈地努力著,不斷學習和創造,終於成了一名偉大的科學家。 著名畫家達·芬奇曾經說過:

人的智慧不用就會枯萎。」同樣,人的知識不更新,也肯定會枯竭,方仲永的父親不讓他學習,才使他最終成了一個普通的人,浪費了上天賞賜給他的智慧,不然,憑著方仲永天生的聰明才智,再加上後來的努力,他一定會成為對社會有用的棟樑之才。這說明:

鐘不鼓不鳴,人不學不靈。」這句名言是多麼正確。 現在,我們擁有了非常難得的學習機會,沒有誰會阻止我們去學習,反而家庭和社會都在花大力氣支援我們去學習。

我們沒有理由不珍惜這種大好時機。經過自己的努力,我們的人生路上也一定能劃出一道耀眼奪目的光彩。

7樓:拓跋安

讀《傷仲永》有感。

傷仲永》是王安石的一篇文章,它講述了一個天才兒童因為不去學習,而淪落成一個凡人的故事。我認為這篇文章非常引人深思,特別是對於學生和家長而言。

首先是對於學生來說。從文中可以看出,方仲永的確是個極有天賦的兒童。他五歲時就可以指物立詩,並且這些詩都很有文理,令人稱奇。

可是擁有天賦並不表示擁有永遠的優秀與成功。方仲永雖然有非凡天資,但他沒有去學習,去提高,所以最後成為了普通人。如此聰明的人不努力會淪為普通人,那麼沒有很高天賦的人不努力,結果會怎樣呢?

這是一個非常可怕的結果。所以說,我們更應該加倍地努力進取。

如果我們把這個故事改一下:設想方仲永是一個天賦不高的孩子,但他十分要求上進,日夜都在刻苦地學習。那麼這個故事的結局會怎樣呢?

我估計這個後天不斷努力的方仲永一定能成為國家的棟樑!許多人都認為後天的努力比先天的天賦更重要。沒錯,因為「天才是百分之一的靈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血汗」,所以現實與想象中的兩個方仲永有著不同的天賦,不同的努力程度,同時也有不同的結果。

這正如大文學家茅盾所說:「天分高的人如果懶惰成性,亦即不自努力以發展他的才能,則其成就也不會很大,有時反會不如天分比他低些的人。」因此得到,後天自身的努力是相當重要的。

其次該深思的是家長。方仲永那麼聰穎的孩子,最終竟會淪為普通人,主要的責任是在他父親身上。方仲永的父親發覺了兒子的天賦,很是高興。

但他沒有及時把孩子送去讀書,讓孩子進一步提高,而是每天帶著孩子到處拜訪,以孩子的天賦換取別人對他的賓客禮節和錢財。方仲永的父親就這樣,貪圖自己所得的一點蠅頭小利,而毀了孩子的一生的美好前程。這不僅僅是方家的損失,更是社會人才的損失!

所以作為家長,應該對孩子負起責任,不可為了自己,而摧毀充滿希望的明天。

方仲永的教訓告訴人們:家長必須給孩子創造條件,而孩子應該努力學習,不斷進步,不能辜負了自己、家長和社會。

有幫助請點好評或者採納。

祝你新的一學期學習進步!

讀《傷仲永》有感

8樓:匿名使用者

青銅峽市五中一(7)班 王青青。

指導教師 劉娟。

傷仲永》是唐宋八大家之一的王安石寫的,文中主要講的是仲永由神童變為普通人的經過。

仲永五歲那年,就能「指物作詩立就」,可見他的天資比一般孩子高得多,但後來卻「不能稱前時之聞」,以致七年後,仲永竟「泯然眾人矣」。導致最終結果的原因,王安石認為「受之天」固重要,但「受於人」 更重要,如沒有「受之天」又沒「受於人」,那樣的人連普通人都不如。

學了這篇課文,我十分贊同王安石的觀點,俗語說「玉不琢不成器」,就算是再好的一塊玉,也許會有人把它當石頭一樣的扔了,可經過雕琢,它就是一件精美的藝術品。兒時的仲永就如「玉」,而導致「不成器」的根本原因就是後天沒有受到教育,而罪魁禍首就是仲永的父親,因為他只圖眼前利益,不為兒子的將來著想。

聯想到現今社會中,這樣的家長還不少,自以為孩子天資聰慧,便不讓孩子從基本知識學起,最終既荒廢了孩子的學業,又耽誤了孩子的一生。我以為「受之天」是不確定的,它不可能為我們鋪就一生的路,而「受於人」是決性的,正如受迪生說過的「天才是1%的靈感加99%的汗水」。

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仲永沒有好好把握自己的優勢,使自己最終成了一個無用的人,雖然我們的天資不及仲永,但我相信,汗水最終會勝過天賦的,我們即使是「石頭」,經過精心的雕琢,也會像金子一樣發光。

讀傷仲永有感想到

生而知者之是不存在的,天才 也是不存在的。人們的才能雖有差別,但主要來自於勤奮學習。傷仲永 一文給我的啟示是 一個人即使有很高的天賦,但如果不努力學習,也很難取得真正的成就。仲永的故事是這樣的 並非書香子弟的方仲永5歲時便能 指物作詩,立就 並 自為其名 且 文理皆有可觀者 因而揚名邑中。到了十二三...

傷仲永王安石「傷」仲永什麼?為什麼傷

表面是為失去天才而惋惜,實際是感嘆環境不好。隱含社會需要變革的意思,王安石自己就是個改革家。3種意義 1 作者為一個天資聰明的兒童最終淪為普通人而 傷 2 作者為仲永沒有遇到利於他成長環境而 傷 3 作者為一些本身沒有天賦的普通人還不肯學習而 傷 這篇文章講了仲永天賦好,卻因他的父親不讓他學習,而成...

傷仲永翻譯

原文 金溪民方仲永,世隸耕。仲永生五年,未嘗識書具,忽啼求之。父異焉,借旁近與之,即書詩四句,並自為其名。其詩以養父母 收族為意,傳一鄉秀才觀之。自是指物作詩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觀者。邑人奇之,稍稍賓客其父,或以錢幣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環謁於邑人,不使學。餘聞之也久。明道中,從先人還家,於舅家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