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112333束脩
(檢索結果 不代表個人觀點)
近年來,社會上對“國學熱”、“兒童讀經”一直是議論紛紛,爭論不休,相持不下,莫衷一是。
這是好現象。表明人們在關心我國經濟建設的同時,也很關心文化建設;反映我們國家寬鬆的學術民主氣氛,有利於繁榮文化事業。應當相信,真理越辯越明,認識越論越深。
說我國出現了“國學熱”、“兒童讀經熱”,這種說法我不敢苟同。我認為,目前尚未形成“蓬勃發展、熱火超天”的燎原之勢,還遠遠沒有達到**所說的出現“熱潮”的程度。只不過是由於一些民辦“國學班”、“兒童讀經班”為了自我“炒作”而搞的師生頭戴古帽、腳登古鞋、身著古裝,一副很另類的“裝束噱頭”非常醒目,著實抓人眼球罷了。
但是,發展勢頭不減,值得期待。
一、歷史的經驗值得注意
任何社會文化現象出現都不是偶然的。學術界倡導的“重振國學”和“兒童讀經”作為一種文化現象,在改革開放二三十年以後出現,也是歷史發展的必然。
我們國家現在正處於從計劃經濟到市場經濟的社會轉型期,從封閉走向開放,社會正在發生急劇而深刻的變革,這是一個特殊的歷史時期。傳統文化受到衝擊,新的文化體系還沒有建立起來;外國的文化剛剛傳入中國,人們還沒有很好地消化。在這個時候,人們很容易產生思想偏差,應當引起重視。
一個國家,一個地區,長期封閉,由於眼界狹窄,孤陋寡聞,人們往往是“坐井觀天,夜郎自大”,唯我獨尊,妄自尊大,自以為是,自我陶醉,盲目地認為自己的一切都高於四鄰。而社會一旦突然開放,開啟人們的眼界,接觸到了見所未見、聞所未聞的新事物,又往往會從一個極端走向另外一個極端,產生民族虛無、崇洋媚外的思想情緒,無視自己的文化傳統,認為自己一無是處,事事不如人。
歷史的經驗值得注意。比如,日本的“明治維新”是全面西化與現代化的改革,是從閉關鎖國的封建社會走向開放的資本主義的歷史時期。日本當時對外實行“鎖國政策”,禁止製造適於遠洋航行的船隻,禁止外國傳教士、商人與平民進入日本,甚至也不允許在國外的日本人回國。
“明治維新”運動開始以後,日本從封閉走向開放,社會各界人的思想便從“坐井觀天,夜郎自大”,一下子轉變為“民族虛無、崇洋媚外”,有些人的思想甚至走向了極端。比如,據記載,當時日本的文部省大臣森有禮就認為日語太落後,極力主張用英語取代日語為日本的國語;甚至認為日本的人種不行,主張日本的姑娘都嫁給外國人借優質人種等。這種思想在日本社會產生了很大的影響
歷史上往往有極為相似的社會現象。無獨有偶,在中國,2023年鴉片戰爭是英國用武力開啟中國大門的侵略戰爭,中國第一次對外開放。特別是“戊戌變法”和“洋務運動”開始後,大量翻譯西書,辦報紙發表介紹西方的文章,排遣留學生,向西方學習。
當時的中國也出現了類似於日本“明治維新”時期那種過激的社會思潮。這種社會現象很引人深思。
二、“兒童讀經”的現象出現是一種歷史的必然
當前,我們國家正處在改革開放的歷史時期,社會上出現的一些情況也應該引起關注。
有些人,一談起我們自己的國家,就透著有那麼一股兒自卑的味道兒:什麼科學技術落後,思想觀念陳舊,服裝用品土氣,食品飲料乏味……認為我們國家事事不如人,樣樣落後,一無所長,簡直是一無是處。而談起了外國,卻“如數家珍”,處處完美,事事先進,讚不絕口,推崇至極。
甚至有人覺得好像連我們中國人的長相都不如外國人,在誇讚中國的小孩子長得漂亮時,往往不是說這孩子哪兒好看,哪兒端正,而是說:“這孩子長得真漂亮,就像個小洋人兒似的!”
這種思想情緒不能不對孩子也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一位幼兒園的老師問大班的小朋友:“你們長大了都想幹什麼呢?
”有的說要當解放軍,有的說要當運動健將,有的說要當歌星,也有的說要當大學教授……有一個孩子站起來說:“老師,我長大了要當外國人!”
小孩子的話,難免有他的偶然性和隨意性,不能給他“猛上綱”。但是,孩子的這種想法,必然是事出有因,恐怕和我們大人平時的言行、社會的**有直接的關係。
外國的文化,我們不能拒絕借鑑,拒絕借鑑那是狹隘。要大膽引進,虛心學習。但也不能妄自菲薄,無視傳統。
學習借鑑時,要認真咀嚼、消化、吸收,不要囫圇吞棗,食而不化。生吞活剝會“消化不良”,生搬硬套也會“水土不服”。因為中外文化背景存在很大的差異,不能盲目照抄照搬。
要根據中國的國情和需要,有所選擇、取捨,不卑不亢地借鑑;並努力使之“本土化”,使之適合中國的國情,以便融入中國文化,豐富中國文化。
外國的文化是有很優秀的東西,值得學習借鑑。但無論多麼美的東西,當日久天長、司空見慣了,總會有產生“審美疲勞”的一天。到了一定的時候,人們會不由自主地要回過頭來,重新審視自己的傳統文化,看看是不是真的“一無是處”,哪些文化傳統在今天還仍舊具有生命力,可以“古為今用”。
現在的“重振國學”和“兒童讀經”,可以說是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對傳統文化的重新檢視。
我們是要發展市場經濟,建設四個現代化。但“市場經濟”和“四個現代化”都必須是“具有中國特色”。在學習、借鑑外國文化、面向世界的同時,必須要保持民族文化的主體性,增強民族意識的自覺性,建設具有中國特色的現代新文化。
這就不能不瞭解中國的文化傳統。不然的話,建設一箇中不中、西不西的現代化,中國人不見得有多高的幸福感。
特別是當前社會上已經出現的崇洋媚外的思想苗頭,數典忘祖,“言必稱希臘”,引人注目。在這個時候,重新提倡國學,是有必要的。出現“兒童讀經”的現象也是一種歷史的必然。
三、對“兒童讀經”要加強引導
中國過去,歷來重視利用兒童啟蒙讀物對兒童進行教育。像《三字經》、《百家姓》、《千字文》、《**規》、《增廣賢文》等兒童讀物,承擔著教兒童識字、生活常識、歷史知識、行為規範和道德品質教育的任務,歷來是家喻戶曉,老幼皆知。
現代兒童重新閱讀這些啟蒙讀物,可以瞭解當時的社會心態、文化心理、生活習俗、道德風貌、民眾性情等,甚至從中還可以窺見當代中國社會某些社會心態、文化心理、社會風尚,以及國民性格的形成、演進的若干蛛絲馬跡,對增強兒童主體文化的認同感是大有裨益的。
這些兒童啟蒙讀物一般都文字簡練、壓韻合轍、朗朗上口、易背易記,內容淺顯易懂、形象具體、生動活潑、引人入勝,通篇是典型人物、歷史故事、民間諺語、流行成語。從形式到內容,都適合兒童的年齡特徵。兒童閱讀啟蒙讀物可以開闊眼界,增長知識,提高文化素養,還能豐富、活躍孩子課外文化生活。
對兒童進行基本的“國學“教育,引導兒童閱讀古代啟蒙讀物,有利於保護中華民族優秀傳統,學習做人的基本道理,增強年輕一代的民族自豪感,還是很有積極意義的。
古代這些兒童啟蒙讀物雖然承載了傳統文化,但畢竟是那個時代的產物,是那個時代的行為規範,不可能沒有歷史的侷限性;而現在,畢竟是事過境遷,物是人非了。有的東西是有生命力的,今天還有積極意義;隨著時間的推移,有的則顯得陳舊了,落後了,過時了。在過去的歷史條件下是積極的,在現代社就不一定還都是積極的,這是歷史發展新陳代謝的“自然現象”。
因此,在引導兒童閱讀古代啟蒙讀物時,要保持清醒的頭腦,要有所選擇、取捨,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批判地繼承,不能全盤照搬。
有人對兒童學習傳統文化“要有選擇取捨”的觀點提出了不同的看法,認為這會“枝解“傳統文化,有斷章取義之嫌。必須明白,兒童畢竟是兒童,他們還不到系統學習傳統文化的年齡階段。兒童學習傳統文化,只能是粗淺地瞭解,沒有必要,也不可能是系統的學習。
有選擇地引導兒童閱讀、背誦一些古代啟蒙讀物,就是讓兒童初步地接觸,進行一些傳統文化的薰陶,僅此而已。就是成年人學習國學,也沒有必要人人都修煉成為“國學專家”,更何況是兒童。
幼兒園的孩子,畢竟還是未成年人,涉世不深,尚缺乏生活經驗和分辨是非、善惡、美醜的能力。他們對新奇的資訊感受能力很強,但篩選、取捨資訊的能力很差,面對積極的、消極的資訊,往往會兼收幷蓄,難免受到消極的影響,成年人有責任、也有能力對兒童讀經提供必要的指導,儘量給孩子閱讀有益無害的東西,以把消極影響減少到最低限度。這是歷史賦予我們教師和家長的責任,不可推卸。
鑑於此,對於不久前山東省教育廳對學生學習傳統文化加強指導的態度,我是很贊成的。他們的態度是實事求是的,是科學的,是負責任的。
四、“兒童讀經”不要走極端
引導兒童閱讀、背誦古代啟蒙讀物,要分清主次。應當是在以學習現代文化為主,在學好現代文化的基礎之上,不能本末倒置。孩子們離開學校、家庭要進入的是現代社會,必須首先學好現代科學文化知識和行為規範。
不然的話,會與現代社會格格不入,很難融入、適應現代社會生活。
現在,社會上一些民辦文化教育機構,在經濟利益的驅動之下,任意誇大傳統文化的價值,主張“以學習傳統文化為主,以學習現代科學文化知識和行為規範為輔”,甚至出現以“國學”教育代替現代教育的傾向。這是本末倒置,是不可取的,教育行政部門有責任予以干預。
長期以來,由於對於傳統文化的宣傳教育、推廣普及的忽視,許多人對傳統文化很陌生。特別是年輕一代人,有的甚至一無所知,出現了一些“黃皮其外,白瓤其內”類似的“香蕉人”,這是不正常的,不利於他們健康成長。現在,有的地區出現了“國學熱”,“兒童讀經熱”,是“矯枉過正”現象,這很難完全避免;但隨著人們對重振國學的理性思考,不會一直持續下去,不必過於擔心。
至於現在有的民辦文化教育機構開辦“兒童國學班”,組織學齡前兒童背誦、學習“四書五經”,我很不以為然。
民辦學校教師對傳統文化知之甚少,很難有勝任國學教學任務的,只能是裝腔作勢,也就是“組織”孩子搖頭晃腦地誦讀,囫圇吞棗,機械記憶。只是佈置古代私塾教室,用古裝作為“行頭”全面包裝師生,也就是製造了一種場景和氛圍而已。孩子獲得的至多也就是一鍋嚼不爛、咽不下的“夾生飯”,我非常擔心會誤人子弟、傷害孩子,給以後學習傳統文化和身心健康製造麻煩。
現在許多家庭只有一個孩子,為什麼會有家長“大義凜然”地不惜重金讓絕無僅有的一個孩子去做“實驗品”,我實在是搞不明白。
幼兒教師如何培養幼兒愛國
一 將愛國主義教育滲透到良好環境的建設中以良好的環境感染人,是學校德育教育的重要手段,在幼兒園尤其如此。在構建有利於愛國主義教育的環境方面,我們幼兒園的主要做法是 首先,在幼兒園建立升旗臺,堅持每週一舉行升旗儀式,從而對幼兒形成一種長期性的環境影響,使其在莊重而嚴肅的氛圍中受到教育,懂得尊重國旗 愛...
你如何看待幼兒教師是吃青春飯的問題
努力奮鬥的少女 在很多中小學校挑大樑的一般都是30歲上下的年輕教師,他們既有精力,又不乏能力,加之思維活躍 接受新事物較快,受到 重用 自然順理成章。40來歲的教師則逐漸 邊緣化 多從事教學輔助或後勤服務工作,仍然奮鬥在教學一線的屈指可數。超過50歲的教師則日趨 自由化 學校領導予以多方面照顧,考勤...
江幼兒教師事業編如何考,江蘇幼兒教師事業編如何考?誰考過那?
中公教育 幼兒園老師考試主要有以下內容。1 筆試 1 筆試科目為 專業知識 和 綜合知識 兩科,滿分均為100分。專業知識 內容為教育學 心理學 教學方法等 綜合知識 內容為語文 數學 英語 政治 歷史 地理方面知識。幼兒園 專業知識 內容為學前教育內容。2 教育教學基本素質和能力測試 面試 測試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