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行合一,誰說的, 知行合一 最初出自哪裡?由誰提出及其確切意義

時間 2022-04-11 19:10:19

1樓:

知行關係,是中國哲學史上討論的一個焦點問題。心學集大成者王守仁在貴陽陽明書院講學,首次提出知行合一說。所謂「知行合一」,不是一般的認識和實踐的關係。

「知」,主要指人的道德意識和思想意念。「行」,主要指人的道德踐履和實際行動。因此,知行關係,也就是指的道德意識和道德踐履的關係,也包括一些思想意念和實際行動的關係。

王守仁的「知行合一」思想包括以下兩層意思:一、知中有行,行中有知。王守仁認為知行是一回事,不能分為「兩截」。

他說:「知行原是兩個字,說一個工夫。」從道德教育上看,他極力反對道德教育上的知行脫節及「知而不行」。

在王守仁看來,道德意識和道德行為是密不可分的,二者互為表裡,不可分離。知必然要表現為行,不行不能算真知。道德認識和道德意識必然表現為道德行為,如果不去行動,不能算是真知。

由此,王守仁得出結論:良知,無不行;而自覺的行,也就是知。二、以知為行,知決定行。

王守仁說:「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工夫;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他的意思是說,道德觀念是人行為的指導思想,按照道德意識的要求去行動是達到「良知」的工夫。

在道德意識指導下產生的意念活動是行為的開始,符合道德規範要求的行為則是「良知」的完成。王守仁的知行合一主要是針對朱熹的理學的,與朱熹的思想相對立。程朱理學包括陸九淵都主張「知先行後」,將知行分為兩截,認為必先了解知然後才能踐行。

王守仁提倡知行合一正是為了糾朱學之偏。

2樓:匿名使用者

是明朝思想家王守仁。

"知行合一"最初出自**?由誰提出及其確切意義

3樓:

出自王守仁講學,由王守仁提出及其確切意義。

明武宗正德四年(1509) ,心學集大成者王守仁在貴陽文明書院講學,首次提出知行合一說。所謂 「知行合一」,不是一般的認識和實踐的關係。

「知」,主要指人的道德意識和思想意念。「行」,主要指人的道德踐履和實際行動。因此,知行關係,也就是指的道德意識和道德踐履的關係,也包括一些思想意念和實際行動的關係。

王守仁的「知行合一」思想包括以下兩層意思。

4樓:匿名使用者

明武宗正德三年(1508),心學集大成者王守仁在貴陽文明書院講學,首次提出知行合一說。所謂 「知行合一」,不是一般的認識和實踐的關係。「知」,主要指人的道德意識和思想意念。

「行」,主要指人的道德踐履和實際行動。因此,知行關係,也就是指的道德意識和道德踐履的關係,也包括一些思想意念和實際行動的關係。王守仁的「知行合一」思想包括以下兩層意思。

1、知中有行,行中有知。王守仁認為知行是一回事,不能分為「兩截」。「知行原是兩個字,說一個工夫」。

從道德教育上看,王守仁極力反對道德教育上的知行脫節及「知而不行」,突出地把一切道德歸之於個體的自覺行動,這是有積極意義的。因為從道德教育上看,道德意識離不開道德行為,道德行為也離不開道德意識。二者互為表裡,不可分離。

知必然要表現為行,不行不能算真知。道德認識和道德意識必然表現為道德行為,如果不去行動,不能算是真知。王守仁認為:

良知,無不行,而自覺的行,也就是知。這無疑是有其深刻之處的。

2、以知為行,知決定行。王守仁說:「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工夫;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

意思是說,道德是人行為的指導思想,按照道德的要求去行動是達到"良知"的工夫。在道德指導下產生的意念活動是行為的開始,符合道德規範要求的行為是 「良知」的完成。

王守仁的知行合一學說既針對朱熹,也不同於陸九淵。朱陸都主張知先行後。王守仁反對將知行分作兩截,主張求理於吾心。

他說:「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功夫;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只說一個知,已自有行在;只說一個行,已自有知在」。

知行是一個功夫的兩面,知中有行,行中有知,二者不能分離,也沒有先後。與行相分離的知,不是真知,而是妄想;與知相分離的行,不是篤行,而是冥行。他提出知行合一,一方面強調道德意識的自覺性,要求人在內在精神上下功夫;另一方面也重視道德的實踐性,指出人要在事上磨練,要言行一致,表裡一致。

但他強調意識作用的結果,認為一念發動處即是行,混淆了意識活動同實踐活動的界限。他提倡知行合一的根本目的,是為了克服「一念不善」,這是他的「立言宗旨」。

王守仁的知行合一說主要是一種講內心「省察克治」的唯心主義道德修養學說。他所謂不曾被私意隔斷的知行本體,就是指「見父自然知孝,見兄自然知弟,見孺子入井自然知惻隱」的良知,認為「致吾心之良知於事事物物」就是行。他的「致良知」即知行合一,就是「去惡為善」、「去人慾,存天理」的工夫。

他宣告:「我今說個知行合一,正要人曉得一念發動處便即是行了,發動處有不善,就將這不善的念克倒了,須要徹根徹底,不使那一念不善潛伏在胸中,此是我立言宗旨」。

知行合一是誰說的,出自何處?

5樓:匿名使用者

明武宗正德三年(1508),心學集大成者王守仁 在貴陽文明書院講學,首次提出知行合一說。所謂 「知行合一」,不是一般的認識和實踐的關係。「知」,主要指人的道德意識和思想意念。

「行」,主要指人的道德踐履和實際行動。因此,知行關係,也就是指的道德意識和道德踐履的關係,也包括一些思想意念和實際行動的關係。

知行合一是誰提出的?

6樓:悖影

是為明朝思bai想家王守仁,也du就是我們常說的王zhi陽明dao提出,字伯安,號陽明子,專世稱陽明屬先生。明武宗正德三年(2023年),心學集大成者王守仁在貴陽文明書院講學,首次提出知行合一說。

「知」主要指人的道德意識和思想意念。「行」主要指人的道德踐履和實際行動。

【悖影】

知行合一是誰提出來的?

7樓:雲南萬通汽車學校

是為明朝思想家王守仁,也就是我們常說的王陽明提出,字伯安,號陽明子,世稱陽明先生。

明武宗正德三年(2023年),心學集大成者王守仁在貴陽文明書院講學,首次提出知行合一說。

「知」主要指人的道德意識和思想意念。「行」主要指人的道德踐履和實際行動。

希望採納喲

8樓:匿名使用者

「知行合一」是明朝的大思想家王守仁(世稱陽明先生)提出來的.

王陽明主張「凡謂之行者,只是著實去做這件事.若著實做學問思辯工夫,則學問思辯亦便是行矣.學是學做這件事,問是問做這件事,思辯是思辯做這件事,則行亦便是學問辯矣.

」王陽明把《中庸》裡「知」的四個側面「學、問、思、辯,」合四為一即知行合一了.

9樓:越愛越強的白白

明代思想家王守仁,也稱為王陽明。

10樓:長天的娛樂時光

是明朝思想家王守仁,提出的。

也就是我們常說的王陽明提出,字伯安,號陽明子,世稱陽明先生.

11樓:匿名使用者

王陽明,明代心學的創始人。

知行合一是誰說的

12樓:匿名使用者

是明朝思想家王守仁提出來的。

知行合一,是指客體順應主體,知是指良知,行是指人的實踐,知與行的合一,既不是以知來吞併行,認為知便是行,也不是以行來吞併知,認為行便是知。謂認識事物的道理與在現實中運用此道理,是密不可分的一回事。是指中國古代哲學中認識論和實踐論的命題,主要是關於道德修養、道德實踐方面的。

中國古代哲學家認為,不僅要認識(「知」),尤其應當實踐(「行」),只有把「知」和「行」統一起來,才能稱得上「善」。致良知,知行合一。是陽明文化的核心。

先有致良知,而後有知行合一。

13樓:夜之明月

是為明朝思想家王守仁,也就是我們常說的王陽明提出,字伯安,號陽明子,世稱陽明先生.

明武宗正德三年(2023年),心學集大成者王守仁在貴陽文明書院講學,首次提出知行合一說.

「知」主要指人的道德意識和思想意念.「行」主要指人的道德踐履和實際行動.

知行合一的意思是什麼?是誰提出來的?

14樓:風摧之木

知行合一,是指客體順應主體,知是指科學知識,行是指人的實踐,知與行的合一,既不是以知來吞併行,認為知便是行,也不是以行來吞併知,認為行便是知。是明朝思想家王守仁提出來的。謂認識事物的道理與在現實中運用此道理,是密不可分的一回事。

是指中國古代哲學中認識論和實踐論的命題,主要是關於道德修養、道德實踐方面的。中國古代哲學家認為,不僅要認識(「知」),尤其應當實踐(「行」),只有把「知」和「行」統一起來,才能稱得上「善」。

王守仁(1472-1529),漢族,浙江餘姚人。字伯安,因他曾在餘姚陽明洞天結廬,自號陽明子,故被學者稱為陽明先生,後世現在一般都稱他為王陽明,其學說世稱「陽明學」。中國明代最著名的思想家、哲學家、文學家和軍事家。

陸王心學之集大成者,非但精通儒家、佛家、道家,而且能夠統軍征戰,是中國歷史上罕見的全能大儒。封「先儒」,奉祀孔廟東廡第58位。

王陽明生於明朝中葉,此時政治腐敗、社會動盪、學術頹敗,陽明子試圖力挽狂瀾,拯救人心,乃發明「身心之學」,倡良知之教,修萬物一體之仁。陽明子不僅是宋明心學的集大成者,一生事功也是赫赫,故稱之為「真三不朽」。其學術思想在中國、日本、朝鮮半島以及東南亞國家乃至全球都有重要而深遠的影響。

15樓:手機使用者

李耳雲:「吾言甚易知,甚易行,言有宗,事有君。」莊周將此發揮為「知行觀」五個層次

李耳說:「希言自然也,然知者希,則我貴矣!」——「天下莫不知而莫能行」:知道易,勿言難,行者希。

說白了就是「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嘛~

知行合一是誰提出的, 知行合一 最初出自哪裡?由誰提出及其確切意義

知行合一 是明朝的大思想家王守仁 世稱陽明先生 提出來的。王陽明主張 凡謂之行者,只是著實去做這件事。若著實做學問思辯工夫,則學問思辯亦便是行矣。學是學做這件事,問是問做這件事,思辯是思辯做這件事,則行亦便是學問辯矣。王陽明把 中庸 裡 知 的四個側面 學 問 思 辯,合四為一即知行合一了。知行合一...

什麼是「知行合一」,知行合一是什麼意思

要解釋什麼是 知行合一 讓我們先來看看另一個司空見慣的片語 道路 現代辭典對 道路 有二個基本的釋義,一是供人馬車輛通行的路,或兩地之間的通道。二是比喻事物發展或為人處世所遵循的途徑。也就是說,道路 一詞的詞意有實指和虛指二種含義。實指的含義是指從某一地點到達另一地點的路徑,也就是我們平常所走的路。...

「知行合一」是什麼意思,知行合一是什麼意思呢?

鯨娛文化 是指客體順應主體,知是指良知,行是指人的實踐,知與行的合一。這是由明朝思想家王陽明提出來的 快樂權御天下 知行原是兩個字,說一個工夫 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功夫 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只說一個知,已自有行在 只說一個行,已自有知在 他明明白白地表達 知 行是一個功夫,知中有行,行中有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