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茆玉巧盧女
●達摩血脈論第6問∶【佛即是道,道即是禪。】
*何謂佛?
佛是梵語佛陀的簡稱,譯為覺者。是由迷而悟,自凡而聖;一種極其尊貴的稱呼。為了便於說明起見,請問什麼叫乾淨?
當然是說用肥皂和水洗去某種物體上的塵垢,使它恢復本來的形狀和色彩,就叫做乾淨。那麼,用佛法懺除我們思想上的貪、瞋、痴等業垢以後的清淨理體,是謂之佛!
金剛經說:「修一切善法,即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佛)。」因此再用數學的方法,加以補助說明。佛譬喻是零,各種數字表示無明和業力,惡業用加法,善業用減法,如下式:
l+l=2
即無明加惡業等於眾生。
但眾生必須修善業,才能成佛,而所修的善業,一定要倍於惡業,才能減去惡業和無明而歸零。如下式:
2-2=0
即善業減惡業減無明等於佛。
佛說:「一切眾生皆有佛性。」因此只要能「見善如不及,見惡如探湯」似的依教修行,到了惡盡善滿,福悲具足時,你也是佛,人人如此,人人是佛。
以前有人問我:「假使一切眾生都成了佛,那怎麼辦?」我說:
「很好辦,絕對不會吵架,因為佛是無質礙的理體,好像燭光一樣,一燭光充滿一室,多燭光還是充滿一室,光與光是調和的,對房子的空間毫無影響,只是更光亮些。但一佛與多佛,是眾生的分別心所造成的,其實一佛即是多佛,多佛即是一佛,如果你體會不到這個道理而說我糊塗,真是冤枉!」
剛才說佛是覺者。其實覺的能力每個眾生都有,只是使用的方法不同而已。佛覺是「空」——「實相」(離一切相);眾生覺是「有」——「假相」,對這假相有所執著,貪戀不捨,則成不覺。
而佛覺雖空,並不否認物質現象的存在,而是說它的存在,是緣生的、生滅的、短暫的、是不究竟的。所以金剛經說:「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
」但眾生不明此理,而認為是實有,於是就產生了人、我、是、非、利、害、得、失的各種感受,這就是生死和痛苦的根源。我們要想離苦得樂,必須學佛的所覺。如能把世間的一切當成公共的交通工具,需要時就利用一下,到達目的地以後,毫不貪戀的而予以捨棄,這樣就可把人生的痛苦,減少到最低限度了。
關伊子說:「知物之偽,不必去物,譬如見土牛木馬,雖情存牛馬之名,而心忘牛馬之實。」這也是告訴我們不要執著的幾句老實話。
*何謂道?
道:大道無形,大道無名(情,明),身無其身,形無其形,無所在,無所不在。動靜,剛柔,陰陽合一即為道。
知道:知道方法原理。
修道:加以訓練。
得道:精生藥產,非空無之短暫的快樂。要結合身心,心息相依,神氣合一。亦即從得到後天中先天氣到得到先天中先天氣之過程。
2樓:匿名使用者
時,文殊師利菩薩白佛言:“世尊,佛今令我說何等法?”
佛言:“童子,汝今應說諸佛境界。”
文殊師利菩薩言:“世尊。佛境界者,非眼境界、非色境界;非耳境界、非聲境界;非鼻境界、非香境界;非舌境界、非味境界;非身境界、非觸境界;非意境界、非法境界。
無如是等差別境界,是乃名為諸佛境界。世尊,善男子、善女人,有欲入於佛境界者,以‘無所入’而為方便,乃能悟入。”
爾時,文殊師利菩薩白佛言:“世尊,如來於何等境界,而得菩提?”
佛言:“童子,我於‘空境界’得菩提,諸見平等故;‘無相境界’得菩提,諸相平等故;‘無願境界’得菩提,三界平等故;‘無作境界’得菩提,諸行平等故。童子,我於‘無生無起無為境界’得菩提,一切有為平等故。
”文殊師利所說不思議【佛境界】經
時,文殊師利菩薩復白佛言:“世尊,‘無為’者是何境界?”
佛言:“童子,無為者,非思量境界。”
文殊師利菩薩言:“世尊,非思量境界者,是佛境界。何以故?非思量境界中,無有文字,無文字故無所辯說,無所辯說故絕諸言論,絕諸言論者,是佛境界也。”
爾時,世尊問文殊師利菩薩言:“童子,諸佛境界當於何求?”
文殊師利菩薩言:“世尊,諸佛境界,當於一切眾生煩惱中求。所以者何?若正了知眾生煩惱,即是諸佛境界故。此正了知眾生煩惱,是佛境界,非是一切聲聞、辟支佛所行之處。”
爾時,世尊復語文殊師利菩薩言:“童子,若佛境界即‘於一切眾生煩惱中求’者,諸佛境界有去來乎?”
文殊師利菩薩言:“不也,世尊,諸佛境界無來無去。”
佛言:“童子,若諸佛境界無來無去者,云何而言:若正了知眾生煩惱,即是諸佛境界耶?”
文殊師利菩薩言:“世尊,如諸佛境界無來無去,諸煩惱自性亦復如是無來無去。”
佛言童子:“何者是諸煩惱自性?”
文殊師利菩薩言:“世尊,佛境界自性,即是諸煩惱自性。世尊,若佛境界自性,異諸煩惱自性者,如來則非‘平等正覺’;以不異故,於一切法平等正覺,說名如來。”
3樓:羅知祭美曼
很簡單,佛是“大寂滅”的境界。而我們所說的高僧圓寂,則是到了“大圓滿”的境界。
4樓:ni爸
這個 沒看到的人應該不知道。只有證果的聖人才知道。
什麼是佛的境界?
5樓:__逆天睚
一切障礙,即究竟覺;得念失念,無非解脫;成法破法,皆名涅槃;智慧愚痴,通為般若;菩薩外道所成就法,同是菩提;無明真如,無異境界;諸戒定慧及淫怒痴,俱是梵行;眾生國土,同一法性;地獄天宮,皆為淨土;有性無性,齊成佛道;一切煩惱,畢竟解脫;法界海慧,照了諸相,猶如虛空。此名如來隨順覺性。
----《圓覺經》
當心靈得到了徹底的解放之後,一切虛妄的執著和偏見,都銷聲匿跡,不見蹤影。取而代之的是身心世界的真實受用。即所謂“從來真是妄,今日妄皆真。
”這是何等奇妙的境界啊?本來看到的這些都是五蘊、六入、十二處、十八界等等,緣起緣滅的虛妄之法,而今卻成為了生命中究竟真實的完美體現。本來是顛倒分別的痛苦執著,而今卻成為了微妙觀察的智慧和喜悅。
本來是侷限隔閡的凌亂的知識結構,而今卻成為了圓滿廣大的剔透明亮的灑脫自在。
此時,世間一切法也就不再是無常苦空的展現了,而是“是法住法位,世間相常住”的一真法界。動亂的身心世界也不再是無可奈何的輪迴,而是“諸法從本來,常自寂滅相”的如如不動。世出世間一切諸法,都是佛性的顯現,妙用無邊,自在無礙。
心靈的解放,到此究竟圓滿。
---達照法師《究竟覺與淨土》
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如如不動,不取於相,這就是佛的境界。
我們今天要認識佛,其實不困難,困難是因為我們都是用想象的去了解這個如如不動,而不是真正的大徹大悟,去體會到那一種大智慧的如如不動,我們現在所講的如如不動,我們會認為不要起心不要動念,聖人這樣講對,凡夫這樣講不對,難就難在這個地方,因為它是真實境,不是觀念境。
什麼叫如如不動,因為它透視一切緣起,如夢幻泡影,自然地不執著,妙性天然的本身不執著,不是說我刻意的不要去想,刻意的去保持一個如如不動,若用任何的一個造作之心,“我要忍耐”就不對了,“我要如如不動”就不對了,如如不動不是這樣子,如如不動是眼見一切相,當下就透視一切,無一法可得,這種真正的智慧跟境界,全部都是一如,這樣叫做真正的如如不動。
將心無心,心卻成有,拿這個心,要去如如不動,去無心,這個心又變成有了。所以這個心性絕對不是凡夫所想像的那麼的容易,那麼的簡單,要真正的開悟,真正的體認到我們的本來面目,那麼他講如如不動,就是真實境。
凡夫也可以講“凡所有相皆是虛妄”,我們的心如如不動不取於相,每一個人都會講,都會背,問題是他的如如不動是生滅的如如不動,是刻意的如如不動,是造作的如如不動,那是生滅的如如不動。
釋迦摩尼佛講的如如不動,是真正的體用一如,行相一如,是真正的大般涅槃,是神通妙用的如如不動,是活活潑的如如不動,一切的動態裡面靜態裡面的如如不動,是透過真正的本性的大智慧的如如不動。所以,悟跟不悟,講的名詞都可以一樣,但是心境千差萬別,大不相同。---慧律法師《永嘉證道歌注》
佛的最高境界是什麼,佛教的最高境界是什麼
五通仙人問佛 你有六種神通,我有五種神通,另一種神通何在?佛各呼五通仙人之名,仙人皆應諾。佛說 那一通,還用問?不存在的那個人,就是佛的第六神通,就是空性,一切外道皆畏空性,貪於假身,故不能證得無身境界,不能證得空,不能與空間融為一體,成就無盡大身 第六通,其實就是空之境界,如來獨有的無身境界,與太...
做到“心中無佛”是什麼境界了。是什麼意思
如果你進了神聖的佛堂寺廟等地,見到什麼觀音如來佛祖的相能不磕頭即是心中無佛,沒有那麼大堆道理的 心中無佛,即四大皆空,修行圓滿,即成佛。 南無蓮花尊豐佛 就是說不貪住於佛與眾生的差別。我。人。眾生。皆是空性。不一不異。不但是人。事物。法界。也是一樣。所以說法無高下。眾生平等。就是這麼來的。這麼說的目...
當佛進入涅槃境界後還有追求麼
佛的涅槃,是不生不滅的境界,與小乘阿羅漢的偏真涅槃不同,後者涅槃後就銷聲匿跡,雖然不再輪迴,但再也無法在世上度眾生了。所以,佛的涅槃,是寂而常照,照而常寂。定中有動,動中有定,出汙泥而不染。佛的定,就是沒有妄想心 分別心 執著心 佛的動,就是為眾生說法或示現10方佛土度化無量眾生。簡單說,就是既能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