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佛進入涅槃境界後還有追求麼

時間 2021-10-24 22:19:41

1樓:匿名使用者

佛的涅槃,是不生不滅的境界,與小乘阿羅漢的偏真涅槃不同,後者涅槃後就銷聲匿跡,雖然不再輪迴,但再也無法在世上度眾生了。

所以,佛的涅槃,是寂而常照,照而常寂。定中有動,動中有定,出汙泥而不染。

佛的定,就是沒有妄想心、分別心、執著心;佛的動,就是為眾生說法或示現10方佛土度化無量眾生。

簡單說,就是既能忙忙碌碌地做事,又能內心一塵不染。

2樓:南無蓮花尊豐佛

沒有。只是隨緣渡化眾生而已。

南無阿彌陀佛。祝大家吉祥如意

(大寶廣博樓閣善住祕密陀羅尼)

3樓:匿名使用者

無有所得,故無追求,不了色、受、想、行、識 與 虛假五蘊色身。

真理不從心外求,人不自識身與心,猶如猴子不識水中月。

佛告文殊師利。猶如日月不作是思惟。花當報我恩不報我恩。日月無心故。如來亦無心。何以故。如來無可取。既無可取云何當得報。

於是夜雖言我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道。我亦不說一字。何以故。

無可取故。如來不可取如來無得果。何以故。

離苦樂故。我先思惟是時得菩提。一切所求悉得。

亦無所得無形無相。佛說是祇夜。

大般涅槃經:

迦葉菩薩白佛言。世尊。如佛先說梵行品中。

菩薩知見得四無礙者。菩薩知見則無所得。亦無有心言無所得。

世尊。是菩薩摩訶薩實無所得。若使菩薩心有得者。

則非菩薩名為凡夫。云何如來說言菩薩而有所得。佛言。

善男子。善哉善哉。我將欲說而汝復問。

善男子。菩薩摩訶薩實無所得。無所得者名四無礙。

善男子。以何義故無所得者名為無礙。若有得者則名為礙。

有障礙者名四顛倒。善男子。菩薩摩訶薩無四倒故故得無礙。

是故菩薩名無所得。複次善男子。無所得者則名為慧。

菩薩摩訶薩得是慧故名無所得。有所得者名為無明。菩薩永斷無明闇故故無所得。

是故菩薩名無所得。複次善男子。無所得者名大涅槃。

菩薩摩訶薩安住如是大涅槃中。不見一切諸法性相。是故菩薩名無所得。

有所得者名二十五有。菩薩永斷二十五有得大涅槃。是故菩薩名無所得。

複次善男子。無所得者名為大乘。菩薩摩訶薩不住諸法故得大乘。

是故菩薩名無所得。有所得者名為聲聞辟支佛道。菩薩永斷二乘道故得於佛道。

是故菩薩名無所得。複次善男子。無所得者名方等經。

菩薩讀誦如是經故得大涅槃。是故菩薩名無所得。有所得者名十一部經。

菩薩不修純說方等大乘經典。是故菩薩名無所得。複次善男子。

無所得者名為虛空。世間無物名為虛空。菩薩得是虛空三昧無所見故。

是故菩薩名無所得。有所得者名生死輪。一切凡夫輪迴生死故有所見。

菩薩永斷一切生死。是故菩薩名無所得。複次善男子。

菩薩摩訶薩無所得者名常樂我淨。菩薩摩訶薩見佛性故得常樂我淨。是故菩薩名無所得。

有所得者名無常無樂無我無淨。菩薩摩訶薩斷是無常無樂無我無淨。是故菩薩名無所得。

複次善男子。無所得者名第一義空。菩薩摩訶薩觀第一義空悉無所見。

是故菩薩名無所得。有所得者名為五見。菩薩永斷是五見故得第一義空。

是故菩薩名無所得。複次善男子。無所得者名為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菩薩摩訶薩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時悉無所見。是故菩薩名無所得。有所得者名為聲聞緣覺菩提。

菩薩永斷二乘菩提。是故菩薩名無所得。

善男子。汝之所問亦無所得。我之所說亦無所得。若有所得是魔眷屬非我**。

4樓:高達天聖

成佛後的追求就是普度眾生了!!!!

成佛**涅槃就永遠無意識了嗎?

5樓:匿名使用者

羅漢有分別心,還活在二元對立中(比凡夫的二元對立心輕多了)。所以羅漢認為有生死,就有不生不死的涅槃,這個叫偏真涅槃,是二元對待的涅槃。不是佛和8地菩薩證到的大涅槃,超越二元對立的真涅槃。

所以,阿羅漢是取色滅空,色身徹底消失(相對於生死輪迴中的六道凡夫的色身),叫灰身泯智。

因為他認為只有色身徹底消失,才會不再輪迴六道,但這樣一來,他也再無法度眾生了。所以,大乘佛法教我們:寧墮地獄,不成羅漢。墮地獄還有出離的一天。

所以阿羅漢智慧不足,認為生死是相對的,不是死就是生。

大乘佛法告訴我們:淤泥方生紅蓮,煩惱本是菩提。故能寂而常照,照而常寂。

真正的禪定是靜中有定,定中有靜。禪定時,對外界清清楚楚,一念心性瞭然分明。而阿羅漢的禪定是要麼動,要麼靜。

靜了就不知動了。所以小乘聖人不度眾生的根本原因就在於此,不是他不度,而是沒法度。

大乘與小乘的根本區別在什麼地方? 根本區別不外乎三點:第一就是【行願】的不同。

地藏菩薩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普賢菩薩代眾生受苦;觀世音菩薩救苦救難三十二應等,無不顯示了大乘佛教的拯救精神、奉獻精神。我們每天在做功課的時候都要發四弘誓願,這是大乘佛教的根本願力,也是大乘佛教最具特色的巨集大的願力。《華嚴經 · 普賢菩薩行願品》裡講到 “ 不為自己求安樂,但願眾生得離苦 ” ,這是願力的體現,奉獻精神的體現。

在上座部佛教裡也有種種利他的教導,種種具體的實踐。他們以證阿羅漢果為最終目標。南傳佛教國家當然也有一些輝煌的建築,如緬甸的大金塔。

但大多數的寺廟都比較簡陋。從這些地方也能體現出願力的大小,修行的重點不同。南傳佛教重視的是每個人【個體的修行】,個人的寧靜和精神生活的充實。

中國的大乘佛教同樣是要追求自身的安寧、安祥、完善。【但是這種完善、安寧、安祥是要在奉獻當中來實踐】,在利生當中來實行,在行菩薩道的同時來實現。它的先後次第是有一些不同。

第二是【見地】不同。大乘佛教認為煩惱即菩提,生死即涅槃。它這個即並不是說不需要有一個淨化的過程,而是在超越的過程當中就實現了兩者之間的平等。

從四阿含乃至一切的大乘經典裡到處都充滿這樣的觀點。中國有一個成語叫 “ 見賢思齊 ” ,還有一個成語說 “ 比及丈夫我亦爾 ” ,中國古代人以堯舜作為做人的最高榜樣,所以又說 “ 人人皆可為堯舜 ”。這是見地的問題,有這種見地才有這樣的追求。

在禪宗裡面特別強調見地,強調見地與師齊減師半德,見過於師,方堪傳授。見什麼呢 ? 就是要當機立斷地【承認自己是佛】,你才能有斷煩惱破無明的勇氣,才能有去掉一切習氣毛病的勇氣。

如果我們認為自己離佛很遠,我們沒有成佛的希望,那麼他在修行上的【上進心】一定會受到影響。中國的傳統文化就告訴我們要立志高遠,所謂【見地就是立志】的問題,就是一個【直下承當】的問題。 

第三就是【歸宿】的問題。南傳佛教徒認為證得涅槃後,關於法身常住還是不常住的問題不加討論。佛涅槃了以後就是斷了生死之流,也可以說是斷了生命之流。

大乘佛教則認為,佛的法身是常住的。小乘佛教是證【無餘涅槃】,再沒有任何東西留下來,大乘佛教是要證【無住涅槃】---證了涅槃並不住在涅槃裡。涅槃是常樂我淨。

這是大乘佛教的一個非常重要的觀點。那麼不住涅槃住什麼呢 ? 佛有千百億化身,化身是為了度眾生,所以大乘佛教處處都以眾生為懷,佛以一大事因緣出現於世,是為令一切眾生開示悟入佛之知見。

他證得涅槃後還可能到眾生中去,甚至到餓鬼中去。所以佛菩薩隨類化身,眾生應以何身得度,即現何身而為說法。

6樓:廣學多聞又來

咯!酒醉時不是沒有意識,是意識不清醒,在佛法中屬於一種獨頭意識。

二乘人入涅槃不是無意識,是暫時壓伏住了意識,是不起動意識,是一種抑制住意識的涅槃。

意識是一種被侷限了的智慧,也就是用意識去看問題會永遠有侷限性。當把意識擴大到與智慧正好相等的程度,即正等正覺時,才能叫佛,用術語講就叫轉識成智!

二乘人的能力只處在壓伏意識的程度,因為想轉識成功就必需先要有伏住或叫掌控住意識的能力,否則意識就不會聽從於心願,有部分二乘人當修成能夠掌控意識的能力時,發現如果不使用意識那簡直是太幸福了,太清淨了,便就勢停在了這裡,這就是二乘所取的涅槃。

而我們普通人根本就是意識的奴隸,連意識是什麼都沒有體會,會的只有條件反射,並美名其曰:這叫本能!

部分二乘人之所以選擇不轉識成智,就是因為當在轉識的時候,不願意面對人們自稱的那個本能——習氣!而另一部分則選擇勇敢面對,努力把自己的不全面改正成全面,只要改正成功,就成就了佛果!

因此,釋迦牟尼佛可以來往這個世間八千次,而我們則是有來無回的!原因是我們的智慧是侷限的,叫意識,而釋迦牟尼佛的意識是全面的,叫智慧!

7樓:匿名使用者

能進而能出,才名為如來,進而不能出,只名為執空。此是二乘法,不是如來法。意識無所有,般若經已說,唯有分別性,痴人所不知。無分別性者,即是涅槃義。

8樓:匿名使用者

佛是正等正覺,我覺得已經不需要意識思量什麼了!因為什麼佛都知道,一清二楚!眾生要思考,但佛卻是直接知道世界所有最正確答案,是根本沒有疑惑,所以也不必思考什麼了!

9樓:煩惱即菩提

成佛後心不會滅,而且不會有輪迴。如果進入世間還是要通過投生。

10樓:匿名使用者

哈哈,這個問題我也是剛剛有一點覺悟,但是那種感覺是說不出來的,你是修煉的人應該知道。

佛是不生不滅永恆存在又是不存在一切時空裡的,當年釋迦摩尼佛涅槃只是表演給我們看的,當然我們是需要涅槃的,而佛菩薩不用。具足無量無邊圓滿智慧能力的感覺,就像是怎麼說呢。。。。你擁有一切,一切擁有你,你就是他,他就是你,你是萬法,萬法是你。

11樓:後學

涅槃境界非我們凡夫所測度,非思維所及

涅槃是證得不生不滅的境地,非生滅法所瞭解的。

找到我們自己那個不生不滅的了,發菩提心。。。。。可以趨於涅槃的

12樓:匿名使用者

意識是永遠存在,不過這個意識,究竟是什麼意識,這是問題的關鍵。個人觀點僅供參考。

13樓:匿名使用者

佛法學習

點我名字,再點空間,上面有個三慧禪房的連結,就都有了。 阿彌陀佛

14樓:南無蓮花尊豐佛

我們是學佛。不是學石頭。

難道要把自己的腦袋練成石頭腦袋不成。

學佛並不是為了獲得不起心不動念的狀態。

那樣的人與木石無異。

常念善法。常生慈悲心。才是佛法。才有佛陀出世。

-----------------------------------

南無阿彌陀佛。祝大家吉祥如意

(大寶廣博樓閣善住祕密陀羅尼)

15樓:唯梅子

成佛當然沒有意識了。轉變為妙觀察智了。

這是唯識宗的基本常識。

16樓:

阿彌陀佛!

心經雲:

【是故空中無色.無受想行識.無眼耳鼻舌身意.無色聲香味觸法.無眼界.乃至無【意識】界.

無無明.亦無無明盡.乃至無老死.亦無老死盡.無苦集滅道.無智亦無得.以無所得故.

菩提薩埵.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心無掛礙.無掛礙故.無有恐怖.遠離顛倒夢想.究竟涅盤.】

這就是涅盤之境。

釋迦牟尼涅槃後,屍體火化嗎,釋迦牟尼佛涅槃後去哪兒了

no 凡火不燃 看 釋迦如來應化事蹟 我以自身神通威力,自化三昧真火,煉化金剛身,得上萬舍利子。佛入涅槃 為示世人,無人可得,無有聖人,修佛之人,要得解脫,唯修自心,入於本質,歸於無相,離於有形,才能脫苦,若佛不走,住世留形,讓人以為,有佛可依,貪著色相,亦是虛妄,有違佛願,違背來意,讓諸眾生,難成...

本命佛可以當手機桌布嗎,是用本命佛菩薩做手機桌布好還是請本命佛菩薩吊墜好?

可以的,要用自己的生肖本命佛。本命佛 是佛教密宗通過佛教典籍 十二因緣 地 水 火 風 空 五大元素相生,推出的十二生肖者的八位本尊。眾生根器不同 因緣不同,也需以不同方式接引,本命佛 是與十二生肖者磁場最接近 感應力最強的佛,誠心信奉,本命佛的靈體自然旺盛,能使眾生逢凶化吉 事業順利 健康平安 家...

新人進入健身產業,是否要從當會籍顧問開始?

新人進入健身產業的話,不是要從會籍顧問開始學習,而是要先學習這個產業的知識以及對於這個產業的瞭解,加深自己的體驗,之後再去做會籍顧問,期待自己更多的知識,然後再一步一步的慢慢往上爬,通過更多的知識和閱歷,得到更加成功的結果。我覺得如果進入健身產業,其實會有更多的渠道,不見得非要從健身開始,我們可以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