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德的哲學觀點,康德的主要哲學思想是什麼

時間 2021-10-14 23:46:22

1樓:燕燕知識百科

伊曼努爾·康德提出了三大批判,即《純粹理性批判》、《實踐理性批判》和《判斷力批判》。

《純粹理性批判》要回答的問題是:我們能知道什麼?康德的回答是:

我們只能知道自然科學讓我們認識到的東西,哲學除了能幫助我們澄清使知識成為可能的必要條件,就沒有什麼更多的用處了,自從柏拉圖以來的康德把這個問題徹底給顛倒了。在此之前,人們讓認識向外部事物看齊,而康德說,如果我們顛倒一下,讓事物向我們的認識看齊,該會如何?康德把這一思維方法與哥白尼的「日心說」相比較:

哥白尼以前,人們認為一切星球圍著我們地球轉,哥白尼卻說,我們地球是在圍著其它星球轉。

《實踐理性批判》是康德的前一部著作《純粹理性批判》的歸宿和目的。所謂「實踐理性」,是指實踐主體的意志,對於實踐理性的「批判」,就是要考察那規定道德行為的「意志」的本質以及它們遵循的原則。全書包括「純粹實踐理性的原理論」和「純粹實踐理性的方**」兩大部分。

該書的重要理論意義在於,它把人的主體性問題突出出來,強調了人格的尊嚴與崇高,表現了強烈的人本主義精神。

《判斷力批判》要回答的問題是:我們可以抱有什麼希望?康德給出的答案是:

如果要真正能做到有道德,我就必須假設有上帝的存在,假設生命結束後並不是一切都結束了。「判斷力批判」中,康德關心的問題還有人類精神活動的目的、意義和作用方式,包括人的美學鑑賞能力和幻想能力。

康德帶來了哲學上的哥白尼式轉變。他說,不是事物在影響人,而是人在影響事物。是我們人在構造現實世界,在認識事物的過程中,人比事物本身更重要。

康德甚至認為,我們其實根本不可能認識到事物的真性,我們只能認識事物的表象。康德的著名論斷就是:人是萬物的尺度。

他的這一論斷與現代量子力學有著共同之處:事物的特性與觀察者有關。

2樓:小李談心

德國古典哲學概述

德國古典哲學是西歐近代哲學歷史中一個新的更高的發展階段。

1、德國古典唯心主義是在18世紀法國唯物主義取得的兩個最大成就的基礎上生長起來的。

(1)法國的無神論使哲學徹底地擺脫了神學的羈絆,使哲學的基本問題必須在發展理論思維的基礎上由理性來闡明和解決。

(2)法國唯物主義對於一切知識的內容都**於感覺經驗和外部世界的論證,給德國古典哲學唯心主義提供了必要的基礎和條件,是它有可能從知識的內容和形式兩個方面來**思維和存在的同一性問題。

2、德國古典哲學的產生與休謨不可知論的出現及其同法國唯物主義可知論的對立有密切聯絡。德國古典哲學為了否定休謨的不可知論,推進了對思維和存在的同一性作出更完整、更深刻的論證。

3、17和18世紀笛卡兒、斯賓諾莎到萊布尼茨的唯理論哲學,是德國古典哲學的一個重要淵源。

4、在經驗論和唯理論長達一個多世紀的反覆鬥爭過程中,兩派各自的片面性及其惡果都充分地暴露出來了。這作為歷史經驗,為德國古典唯心主義奠定了必要的思想基礎,使它後來在解決人類知識問題是力求避開兩派所走過的片面性的老路,而試圖另闢新徑,以便把認識中的各個側面有機地統一起來。二、康德的生平活動伊曼努爾 · 康德(immanuel kant)、2023年—2023年。

普通的一個人,他的一生愛過、恨過、幸福過、也痛苦過。可是康德,他的一生可以說既沒愛過、也沒恨過;談不上幸福,也談不上痛苦。他的生活甚至可以說得上「幾十年如一日」,平淡得象一杯白開水。

對康德的人生也可以這麼說,他的看似平淡的一生,卻尤如滿滿一袋的金子裝在一隻普通的纖維袋一般。康德生平的平淡使黑格爾在他的哲學史書上對他只有寥寥數語的表述: 「伊曼努爾 · 康德2023年生於哥尼斯堡,起初在那裡的大學裡研究神學,於2023年開始作大學講師,2023年任邏輯學的教授,2023年2月12日死於哥尼斯堡,活了差不多80歲。

他從來沒有離開過哥尼斯堡。」

康德的教授生涯在生活上有兩個特點:一是極其簡單,二是極有規律。其中最著名的是他一定在下午3點30分開始散步,以致他的鄰居都以這來校正手錶,幾十年中只有個一次他沒有出來散步,那是因為讀盧梭的《愛彌爾》太入迷了。

康德的主要著作:《宇宙發展史概論》(2023年)、《論感性世界和知性世界的形式和原則》(**、2023年)、《純粹理性批判》(2023年)、《實踐理性批判》(2023年)、《判斷力批判》(2023年)、《未來形而上學導論》(2023年)、《道德形而上學基礎》(2023年)、《完全在理性範圍內的宗教》(2023年)、《道德形而上學》(2023年)三、康德的前批判時期的思想2023年是康德哲學思想的分界線,之前是「前批判時期」,之後是「批判時期」。總的來說,「前批判時期」的康德在哲學信念上是一個萊布尼茨—沃爾夫派的唯心主義者,但作為一個理論自然科學家又是站在自然科學的唯物主義和自然辯證法的立場上的,對萊布尼茨—沃爾夫派的唯心主義和牛頓的形而上學思想進行了批判。

康德在「前批判時期」主要的思想成果是他提出了近代第一個有科學根據的宇宙自然發生、發展的學說——關於太陽系起源的「星雲假說」。

3樓:船帆煇

1、宗教方面

在宗教問題上,康德承認無論是經驗還是理性都無法證明上帝的存在。但是他認為,為了維護道德的緣故,我們必須假設上帝與靈魂的存在。他把這些信仰稱為「實踐的設準」,即一個無法證明的假設,但為了實踐的緣故該假設必須成立。

2、倫理學方面

康德否定意志受外因支配的說法,而是認為意志為自己立法,人類辨別是非的能力是與生俱來的,而不是從後天獲得。這套自然法則是無上命令,適用於所有情況,是普遍性的道德準則。康德認為真正的道德行為是純粹基於義務而做的行為,而為實現某一個個人功利目的而做事情就不能被認為是道德的行為。

因此康德認為,一個行為是否符合道德規範並不取決於行為的後果,而是採取該行為的動機。康德還認為,只有當我們遵守道德法則時,我們才是自由的,因為我們遵守的是我們自己制定的道德準則,而如果只是因為自己想做而做,則沒有自由可言,因為你就成為各種事物的奴隸。

3、天文學方面

2023年,康德發表了**《論地球自轉是否變化和地球是否要衰老》,對「宇宙不變論」大膽提出懷疑。

2023年,康德發表《自然通史和天體論》一書,首先提出太陽系起源星雲說。康德在書中指出:太陽系是由一團星雲演變來的。

這團星雲由大小不等的固體微粒組成,「天體在吸引力最強的地方開始形成」,引力使微粒相互接近,大微粒吸引小微粒形成較大的團塊,團塊越來越大,引力最強的中心部分吸引的微粒最多,首先形成太陽。外面微粒的運動在太陽吸引下向中心體下落是於其他微粒碰撞而改變方向,成為繞太陽的圓周運動,這些繞太陽運轉的微粒逐漸形成幾個引力中心,最後凝聚成繞太陽運轉的行星。衛星的形成過程與行星相似。

康德的星雲說發表後並沒有引起人們的注意,直到拉普拉斯的星雲說發表以後,人們才想起了康德的星雲說。

4樓:羊肉果子

在康德所處的時代,歐洲哲學思想主要有兩種重要理論:由洛克、休謨等人發展出來的經驗主義,以及笛卡兒等人的理性主義。經驗主義者認為人類對世界的認識與知識**於人的經驗,而理性主義者則認為人類的知識來自於人自身的理性。

而康德則在一定程度上接合了兩者的觀點。康德認為知識是人類同時透過感官與理性得到的。經驗對知識的產生是必要的,但不是唯一的要素。

把經驗轉換為知識,就需要理性(康德與亞里士多德一樣,將這種理性稱為「範疇」),而理性則是天賦的。人類通過範疇的框架來獲得外界的經驗,沒有範疇就無法感知世界。因此範疇與經驗一樣,是獲得知識的必要條件。

但人類的範疇中也有一些可以改變人類對世界的觀念的因素,他意識到,事物本身與人所看到的事物是不同的,人永遠無法確知事物的真正面貌。在《純粹理性批判》一書中康德指出,沒有人可以相象一個存在於沒有時間與空間的世界中的物體,因此他強調沒有時間與空間,經驗就是不可能的,這兩者先於一切。此外康德也認為經驗必需來自於心靈以外。

也就是說,一個人可以感知、理解他周圍的世界,但永遠無法感知、理解自己本身,因為知識的產生需要時間、空間與範疇三個要件。

在因果律方面,康德也推翻了休謨的觀點。休謨認為因果律並不存在,人類只是由於習慣才認為兩個現象之間有關聯。也就是說,我們只能感知白球與黑球的運動,但卻無法感知白球導致黑球移動的肇因。

正是因為我們無法感知因果律本身,所以休謨認為我們無法證明因果律的存在。但是康德認為因果律是人類理性的結果,康德贊同休謨認為因果律不來自於經驗,但他相信可以證明自然法則,因為自然法則就是人類認知的法則。因果律其實就是人類理性的表現。

倫理學方面,康德否定意志受外因支配的說法,而是認為意志為自己立法,人類辨別是非的能力是與生俱來的,而不是從後天獲得。這套自然法則是無上命令,適用於所有情況,是普遍性的道德準則。康德認為真正的道德行為是純粹基於義務而做的行為,而為實現某一個個人功利目的而做事情就不能被認為是道德的行為。

因此康德認為,一個行為是否符合道德規範並不取決於行為的後果,而是採取該行為的動機。康德還認為,只有當我們遵守道德法則時,我們才是自由的,因為我們遵守的是我們自己制定的道德準則,而如果只是因為自己想做而做,則沒有自由可言,因為你就成為各種事物的奴隸。

5樓:小播講哲學

康德寫過一本小書:《道德形而上學基礎》這本書出版於2023年,是康德在完成《純粹理性批判》和《實踐理性批判》之間寫成的小冊子。

康德的主要哲學思想是什麼

6樓:匿名使用者

康德哲學思想綜述

在康德所處的時代,歐洲哲學思想主要有兩種重要理論:由洛克、休謨等人發展出來的經驗主義,以及笛卡兒等人的理性主義。經驗主義者認為人類對世界的認識與知識**於人的經驗,而理性主義者則認為人類的知識來自於人自身的理性。

而康德則在一定程度上接合了兩者的觀點。康德認為知識是人類同時透過感官與理性得到的。經驗對知識的產生是必要的,但不是唯一的要素。

把經驗轉換為知識,就需要理性(康德與亞里士多德一樣,將這種理性稱為「範疇」),而理性則是天賦的。人類通過範疇的框架來獲得外界的經驗,沒有範疇就無法感知世界。因此範疇與經驗一樣,是獲得知識的必要條件。

但人類的範疇中也有一些可以改變人類對世界的觀念的因素,他意識到,事物本身與人所看到的事物是不同的,人永遠無法確知事物的真正面貌。在《純粹理性批判》一書中康德指出,沒有人可以相象一個存在於沒有時間與空間的世界中的物體,因此他強調沒有時間與空間,經驗就是不可能的,這兩者先於一切。此外康德也認為經驗必需來自於心靈以外。

也就是說,一個人可以感知、理解他周圍的世界,但永遠無法感知、理解自己本身,因為知識的產生需要時間、空間與範疇三個要件。

在因果律方面,康德也推翻了休謨的觀點。休謨認為因果律並不存在,人類只是由於習慣才認為兩個現象之間有關聯。也就是說,我們只能感知白球與黑球的運動,但卻無法感知白球導致黑球移動的肇因。

正是因為我們無法感知因果律本身,所以休謨認為我們無法證明因果律的存在。但是康德認為因果律是人類理性的結果,康德贊同休謨認為因果律不來自於經驗,但他相信可以證明自然法則,因為自然法則就是人類認知的法則。因果律其實就是人類理性的表現。

倫理學方面,康德否定意志受外因支配的說法,而是認為意志為自己立法,人類辨別是非的能力是與生俱來的,而不是從後天獲得。這套自然法則是無上命令,適用於所有情況,是普遍性的道德準則。康德認為真正的道德行為是純粹基於義務而做的行為,而為實現某一個個人功利目的而做事情就不能被認為是道德的行為。

因此康德認為,一個行為是否符合道德規範並不取決於行為的後果,而是採取該行為的動機。康德還認為,只有當我們遵守道德法則時,我們才是自由的,因為我們遵守的是我們自己制定的道德準則,而如果只是因為自己想做而做,則沒有自由可言,因為你就成為各種事物的奴隸。

康德的哲學觀點,康德的主要哲學思想是什麼

燕燕知識百科 伊曼努爾 康德提出了三大批判,即 純粹理性批判 實踐理性批判 和 判斷力批判 純粹理性批判 要回答的問題是 我們能知道什麼?康德的回答是 我們只能知道自然科學讓我們認識到的東西,哲學除了能幫助我們澄清使知識成為可能的必要條件,就沒有什麼更多的用處了,自從柏拉圖以來的康德把這個問題徹底給...

康德哲學的主要思想,康德主張的是什麼?主要思想

妃子皶 康德的一生對知識的探索可以以1770年為標誌分為前期和後期兩個階段,前期主要研究自然科學,後期則主要研究哲學。前期的主要成果有1755年發表的 自然通史和天體論 其中提出了太陽系起源的星雲假說。在後期從1781年開始的9年裡,康德出版了一系列涉及領域廣闊 有獨創性的偉大著作,給當時的哲學思想...

誰能簡略的談談康德的哲學思想

首先,勸告你一下,不要指望通過別人的介紹瞭解康德,如果你對康德有興趣,就應該先找本哲學史來讀,然後比較細緻地學習一下大陸理性主義與英國經驗主義哲學家,如笛卡爾 洛克 休謨的著作,然後讀康德的 三大批判 和 導論 不過,還是貼一點資料給你 康德哲學思想綜述 在康德所處的時代,歐洲哲學思想主要有兩種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