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夢裡心落
意思:1、詳盡。《說文》:悉,詳盡也。
2、全都,全部。晉· 陶淵明《桃花源記》:悉如外人(全都和外面的人一樣)。
3、詳盡地敘述。漢· 司馬遷《報任安書》:書不能悉意(書中不能詳盡的敘述它的意思)。
4、盡其所有。《穀梁傳·宣公十五年》:以公之與民已悉矣(已經盡了全部的力量)。
組詞:1、悉心[xī xīn] 用盡所有的精力。
2、悉力[xī lì] 盡力;全力。
3、熟悉[shú xī] 〈動〉清楚的知道。
4、詳悉[xiáng xī] 詳細地知道。
5、悉數[xī shǔ] 全部數出;完全列舉。
6、知悉[zhī xī] 知道。
7、獲悉[huò xī] 書信、電文等用語。得到訊息;知道(某事或某情況)。
8、據悉[jù xī] 根據得到的訊息知道。
2樓:匿名使用者
①詳盡;詳細。《論積貯疏》:「古之治天下,到纖至悉也。」
譯文:古人治理天下,細緻到了極點。
②詳盡地表達。《柳毅傳》:「饗德懷恩,詞不悉心。」
譯文:感恩戴德,言語已經不能表達心意了。
③瞭解;熟悉。《世說新語·德行》:後大聞之,甚驚,曰:「吾本謂卿多,故求耳。」 對曰:「丈人不悉恭,恭作人無長物。」
譯文:後來王大聽說這件事,很吃驚,對王恭說:「我原來以為你有多餘的,所以問你要呢。」王恭回答說:「您不瞭解我,我為人處世,沒有多餘的東西。」
④盡;全部找出。《馮婉貞》:「悉吾村之眾,精技擊者不過百人。」
譯文:(把)我們村所有人都(加在一起),擅長搏擊技術的人(也)不過百人。
⑤全;都。《桃花源記》:「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
譯文:人們在田野裡來來往往耕種勞作,男女的穿戴,跟桃花源以外的世人完全一樣。
3樓:牛牛的天空下
〈形〉1.(會意.從心,從採.
採( biàn),辨別.心中加以辨別,很詳細.本義:
詳盡)2.又如:纖悉(詳細;詳盡);詳悉(詳細而全面);悉數(一一列舉)
〈副〉1.[一個個]全都,[一件件]全部2.又如:悉知底裡(對事情的內情底細完全清楚);悉皆(全都);悉備(齊備)
〈動〉1.詳盡地敘述書不能悉意2.詳盡的知道,瞭解 [3.又如:欣悉(高興地詳盡瞭解);洞悉(很清楚地知道);熟悉(知道得很清楚);來函敬悉;探悉;驚悉;詳悉(詳細知道)
4.盡其所有 5.又如:悉銳(盡其全部精銳);悉甲(盡其甲兵);悉索(盡其所有;蒐括)
4樓:匿名使用者
都,全部,盡數,相當於皆、盡、鹹、均
熟悉,認識,瞭解,清楚明白
古文中悉是什麼意思
5樓:匿名使用者
①《形》詳盡;詳細。《論積貯疏》:「古之治天下,到纖至悉也。」
譯文:古版人治理天下,細緻到了極點。權
②《動》詳盡地表達。《柳毅傳》:「饗德懷恩,詞不悉心。」
譯文:感恩戴德,言語已經不能表達心意了。
③《動》瞭解;熟悉。《世說新語·德行》:後大聞之,甚驚,曰:「吾本謂卿多,故求耳。」 對曰:「丈人不悉恭,恭作人無長物。」
譯文:後來王大聽說這件事,很吃驚,對王恭說:「我原來以為你有多餘的,所以問你要呢。」王恭回答說:「您不瞭解我,我為人處世,沒有多餘的東西。」
④《動》盡;全部找出。《馮婉貞》:「悉吾村之眾,精技擊者不過百人。」
譯文:(把)我們村所有人都(加在一起),擅長搏擊技術的人(也)不過百人。
⑤《副》全;都。《桃花源記》:「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
譯文:人們在田野裡來來往往耕種勞作,男女的穿戴,跟桃花源以外的世人完全一樣。
6樓:殿様愛
1.會意,從心
2.全都bai,全du部
悉如外人。——晉zhi
· 陶淵明《桃花源記》dao
譯文:全部都版和外面的人一樣。
悉以諮權之。——諸葛亮《出師表》
譯文:全部都可以詢問諸葛亮。
3.詳盡地敘述
書不能悉意。——漢· 司馬遷《報任安書》
譯文:報任安書不能詳盡的敘述我的意思。
4.詳盡的知道,瞭解
丞相亮其悉朕意。——《三國志·諸葛亮傳》
譯文:丞相諸葛亮瞭解我的意思。
5.盡其所有
擴充套件資料現代意思:
1.知道:洞悉(很清楚地知道)。盡悉。獲悉。來函敬悉。
2.盡,全:悉力。悉心。悉數。(完全列舉,如「不可悉悉」)。
「釆」意為「動物用爪子翻檢、辨別食物」。「釆」與「心」聯合起來表示「在心中仔細辨別事物」。最開始的本義:詳盡。
文言文中"以"的意思有哪幾種?
7樓:匿名使用者
以以五筆拆成c
以 1、因為,由於:例:
⑴此獨以跛之故,父子相保。
8樓:瀟河彎彎
以 1、因為,由於:例:
⑴此獨以跛之故,父子相保。
⑵臣是以無請也。
⑶惟三保勇而多藝,推為長。
⑷以其境過清,不可久居,乃記之而去。
⑸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⑹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⑺趙王豈以一璧之故欺秦邪?
⑻卒以吾郡這發憤一擊,不敢復有株治。
⑼不賂者以賂者喪。
⑽以心中有足樂者。且吾不以一眚掩大德。懷王以不知忠臣之分,故內惑於鄭袖,外欺於張儀。
2、而。例:
⑴有好事者船認入。
⑵留五百人鎮之,以斷洄曲及諸道橋樑。(以:以便)⑶吾騎馬挾矢以助戰。
⑷卷石底以出。
⑸而託於柑以諷耶?
⑹以齧人,無御之者。(以:這裡有如果的意思)⑺故為之說,以俟夫觀人風者得焉。
⑻屬予作文以記之。
⑼殺之以應陳涉。
⑽高祖因之以成帝業。
(11)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義,以塞忠諫之路也。
(12)請立太子為王,以絕秦望。
(13)餘與四人擁火以入。
(14)夫夷以近,則遊者眾。
(15)操悉浮以沿江。
(16)樊噲側其盾以撞。
(17)吾誠願與汝相守以死。
(18)忽魂悸以魄動。
(19)淫侈之俗日日以長。
(20)各各竦立以聽。
(21)以致天下之士。
(22)然而隱忍以行。
(23)若潛師以來,國可得也。
(24)孤違蹇叔,以辱二三子,孤之罪也。
(25)遂拔以擊荊河。
(26)遂自投汨羅以死。
(27)其責已也重以周。
(28)以一物以與物物爭。
3、把,拿,用。例:
⑴貧者自南海還,以告富者。(「以」後省略介詞賓語。)⑵以錢覆其口。
⑶屠懼,投以骨。
⑷具以情告。
⑸以縛即爐火,燒絕之。
⑹ 以檻車送元濟詣京師。
⑺何以為計?
⑻將以攻宋。
⑼必以長安君為質,兵乃出。
⑽故臨崩寄臣以大事也。
(11)寡人慾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
(12)以故法為其國與此同。
(13)願以十五城請易璧。
(14)操當以肅還付鄉黨。
(15)具告以事。
(16)士大夫終不肯以小舟夜泊絕璧之下。
(17)以我應他人。
(18)以虞待不虞者勝。
(19)國胡以相恤。
(20)將以釁鐘。
(21)悉以心誠之話倚托,千萬無渝。
4、以為,認為。例:
⑴我以日始出時去人近。
⑵臣以王之攻宋也,為與此同類。
⑶老臣以媼為長安君計短也。
⑷皆以美於徐公。
⑸而小儒規規焉以君臣之義無所逃於天地之間。
5、憑,靠。例:
⑴以我酌油知之。
⑵以君之力,曾不能損魁父之丘。
⑶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⑷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⑸以勇氣聞於諸侯。
⑹以攻則取。
⑺久之,能以足音辨人。
⑻皆好辭而以賦見稱。
6、按照,依照。例:
⑴策之不以其道。
⑵今以實校之。
⑶餘船以次俱進。
⑷何必更以多寡為差?
⑸蓋以律非故殺。
⑹以次進。
⑺則又 法從事。
7、根據。例:
⑴今以蔣氏觀之,猶信。(以:一說拿。)
⑵貴以近知遠。
8、通「已」,已經。例:
⑴固以怪之矣。
⑵日以盡矣。
9、作語助,表示時間、方位和範圍。例:
⑴受命以來,夙夜憂嘆。(以:表時間)
⑵指從此以往十五都予趙。(以:方位)
⑶自王侯以下莫不逾侈。(以:表範圍)
10、在。例:
⑴餘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師乘風雪,歷齊河、長清,穿泰山西北谷,越長城之限,至於泰安。
⑵以八月十三斬於市。
⑶以崇禎十七年夏,自京師徒步入華山為黃冠。
⑷果予以未時還家,而汝以辰時氣絕。
11、作語助,起調整音節作用。例:
逆以煎我懷。
12、為。例:
⑴如或知爾,則何以哉?(以:做)
⑵要以不能免。(以:是)
13、通「已」,止。例:
無以,則王乎?
14、任用。例:
忠不必用兮,賢不必以。
15、此,這。例:
以一物體與物物爭。(本義項指前一個「以」。)
古文裡「至」有幾種意思
9樓:原來是知恩
1、來到;到達。
戰國多人所作《趙威後問齊使》:「王無罪歲,斯天下之民至焉。」
譯:國王不要歸罪於年成好壞,這樣,天下的老百姓都會來歸順你了。
2、達到頂點。
漢代王充《訂鬼》:「二者用精至矣。」
譯:二者用精神達到了頂點。
3、周到。
明代宋濂《送東陽馬生序》:「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禮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復。」
譯:有時遇到他斥責,我的態度更加恭順,禮節更加周到,不敢說一句話辯解。
4、極;最。
先秦孟子《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寡助之至,親戚畔之。」
譯:支援幫助他的人少到了極點,連內外親屬也會背叛他
5、至於。
清代黃宗羲《原君》:「至桀、紂之暴,猶謂湯、武不當誅之。」
譯:至於夏桀、商紂的殘暴,還認為商湯、周武王不該殺了他。
【至如】至於,用於舉例或表示別提一事。
【至於】達到。達到……的結局。連詞,表示別提一事。
1、今義:
(1)到:至此。自始至終。從古至今。至於。以至。甚至。
(2)極、最:至少。至親。至交(最相好的朋友)。至誠。至高無上。至理名言。
2、常用片語:
(1)至此: 到此。你領著他們向前走,~停下
(2)至多:表示最大限度。他~三十歲
(3)至交:關係最密切的朋友。
(4)至理名言:最正確的道理,最精闢的言論。至:極,最。至理:最正確的道理;名言:精闢,有價值的話。
出處:清·李綠園:「俗語云'揭債要忍,還債要狠。'這兩句話不是聖經傳賢,卻是至理名言。」
釋義:俗話說「揭債要忍,還債要狠。」這兩句話不是神聖的經書傳達賢意,卻是最正確的道理。
10樓:牛牛的天空下
(1)〈動〉到來、到達(上古時期多用"至",中古時期多用"到")[arrive;reach]
至,鳥飛從高下至地也。--《說文》
鳳鳥不至。--《論語》
至,到也。--《字林》
至,到也。--《廣韻》
王朝至於商郊 牧野。--《書·牧誓》
我徵聿(yù)至。--《詩·豳風·東山》
遠道不至。--《墨子·辭過》
故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荀子·勸學》
至則行矣。--《論語·微子》
至則無可用。--唐· 柳宗元《三戒》
風雨驟至。--漢· 王粲《登樓賦》
民至老死不相往來。--《老子·小國寡民》
孝武帝時,至代相。--《史記·李將軍列傳》
至通州,幾以不納死。-- 宋· 文天祥《指南錄》後序》
公(袁可立)至,即盡收訟牒委各邑理之。--明 董其昌《節寰袁公行狀》
富者不能至。--清· 彭端淑《為學一首示子侄》
前狼又至。--《聊齋志異·狼三則》
至子之世。--清· 洪亮吉《治平篇》
又如:至旦(到天明);水流至足;至竟(到底;畢竟)至止(到達、到來。止,語氣詞);無微不至;自春至冬;由東至西;至於(到;達到);至乎(至於。
到;達到);至至(達到,道的最高境地);至到(指程度達到極點;到)
(2)〈動〉來;去 [come;go]
至,來也。--《玉篇》
君子是以知桓王之失 鄭也…己弗能有,而以與人;人之不至,不亦宜乎!--《左傳·僖公五年》
(3)〈形〉形容事物的盡善盡美。猶言最好、最高、最大 [perfect;best;first-rate]
至人無己。--《莊子·逍遙遊》
色愈恭,禮愈至。--明· 宋濂《送東陽馬生序》
吾愛汝至。--清· 林覺民《與妻書》
又如:至心(極為誠懇的心意):至駿(最好的駿馬);至意(極深遠的用意);至情(極其真實的思想感情);至理(極深的道理);至材(極佳的才能);至治(最完善的政治);至德(最高尚偉大的德性)
(4)〈形〉深 [deep]
日,君以驪姬為夫人,民之疾心固皆至矣!--《周語》。 韋昭注:"至,深也。"
又如:至慮(深思熟慮);至戒(猶深戒);至契(交情極深的朋友)
(5)〈形〉得當;恰當 [proper;suitable]
不知逆順之理、小大至不至之變者也,未可與及天下之大理者也。--《荀子·正論》。楊倞注:"至不至,猶言當不當也。"
(6)〈形〉親近 [close;intimate]
如:至戚(最親近的親屬)
(7)〈形〉真摯;誠摯 [honest]
唯天下至誠,為能盡其性。--《中庸》。朱熹注:"天下至誠謂聖人之德之至,天下莫能加也。"
又如:至誠;至友
(8)〈形〉周到 [con siderate;thoughtful]
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禮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復。--明· 宋濂《送東陽馬生序》
(9)〈副〉大 [great;maximum]
至哉坤元,萬物資生。--《易·坤》
又如:至賢(大賢。指極有賢德的人);至碭(極廣大)
(10)極;最 [very]
材之不逮至遠也。--漢· 賈誼《治安策》
陵見其至誠。--《漢書·李廣蘇建傳》
古之治天下,至纖至悉也。--賈誼《論積貯疏》
罪至重而罰至輕,庸人不知惡矣。--《荀子·正論》
又如:至公(最公正);至足(極充足);至大至剛(廣大無限而剛健不可屈撓);至大無外(大到極點,外無以加);至小無內(小到極點,內無餘隙);至公無私(公正到極點,絲毫沒有私心);至清(極其清澈)
(11)〈副〉一定;必 [certainly]
衡(匡衡)曰:"顧當得不耳,何至上書?"--《漢書·匡衡傳》
(12)〈副〉竟,竟然 [unexpectedly]
先生之巧,至能使木鳥飛。--《韓非子》
(13)〈名〉夏至、冬至的簡稱 [solstice]
凡分、至、啟、閉,必書雲物。--《左傳·僖公五年》
又如:至節(冬至或夏至);至日(指冬至日,夏至日。冬至晝最短,夏至晝最長)
(14)〈名〉至道。道家多以指最玄妙精深的道理 [very reason]
今背其本而求其末,釋其要而索其於祥,末可與言至也。--《淮南子·本經訓》
又如:至精(我國古代哲學家指一種極其精微神妙而不見形跡的存在)
(15)〈名〉道德高尚的人;聖人 [saint]
道者,聖之所吏也,至之所得也。--《鶡冠子》
又如:至人(道家指超凡脫俗,達到無我境界的人;思想或道德修養最高超的人)
(16)〈名〉準則 [standard;criterion]
民生而有習有常,以習為常,以常為慎…上賢而不窮,哀樂不謠,民知其至。--《逸周書》
(17)〈連〉乃;乃至;以至 [and even;down to;even]
時有所慮,至通夜不瞑。--曹丕《與吳質書》
(18)〈名〉至於,甚至於 [as far;as to]--用於說完一事時,又另外提出一事。轉折相連
故言九州山川,《尚書》近之矣。至《禹本紀》、《山海經》所有怪物,餘不敢言之也。--《史記》
(19)〈介〉到…時候 [till;to;untill]
至其時,西門豹往會之河上。-- 褚少孫《西門豹治鄴》
“已”的古文中有哪幾種解釋
奧瑞拉 1.止,罷了 學不可以 死而後 2.表示過去 經。事 至此。往。業 3.後來,過了一些時間,不多時 忽不見。4.太,過 不為 甚。5.古同 以 諸候國已,周代姒姓伯爵諸候國,是夏禹王之後。封地位於現河南省開封市雍丘縣。動 1.象形。象蛇形。一說原與 子 同字。本義 停止 2.同本義 ceas...
濟在古文中是什麼意思, 濟在古文中有幾種意思
曉龍修理 濟在古文中的意思是 過河,渡過。濟拼音 j j 部首 氵部,部外筆畫 6畫總筆畫 9畫五筆 iyjh,倉頡 eykl,鄭碼 vsnd,四角 30124結構 左右,電碼 3444,區位 2835,統一碼 6d4e筆順 丶丶一丶一 丶 丨 釋義 濟j 1 渡,過河 同舟共濟。2 對困苦的人加以...
之的古文翻譯有哪幾種,古文中的之有哪幾種解釋
1.助詞,表示領有 連屬關係 赤子 心。2.助詞,表示修飾關係 緩兵 計。不速 客。莫逆 交。3.用在主謂結構之間,使成為句子成分 大道 行也,天下為公 4.代詞,代替人或事物 置 度外。等閒視 5.代詞,這,那 二蟲,又何知 6.虛用,無所指 久而久 7.往,到 吾欲 南海 的語氣助詞,不譯代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