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山伯和祝英臺化成比翼鳥之後怎麼了

時間 2021-05-25 20:15:16

1樓:

樓主 我拜託一下ok??

梁山伯與祝英臺是化蝶~~~

化成蝴蝶 雙飛花間

化成比翼鳥是有句詩中體現的---白居易《長恨歌》裡面在天願做比翼鳥,在地願做連理枝.

比翼鳥誰變的沒聽說,更別說之後了,

連理枝倒是有在焦仲卿與劉蘭芝的孔雀東南飛裡有提及.

才貌雙全的劉蘭芝和廬江小吏焦仲卿真誠相愛。可婆婆焦母因種種原因對劉蘭芝百般刁難,蘭芝毅然請歸,仲卿向母求情無效,夫妻只得話別,雙雙「誓天不相負」。蘭芝回到孃家,慕名求婚者接踵而來,先是縣令替子求婚,後是太守譴丞為媒。

蘭芝因與仲卿有約,斷然拒絕。然而其兄惡言相向,蘭芝不得已應允太守家婚事。仲卿聞變趕來,夫妻約定「在天願作比翼鳥,在地願為連理枝」。

蘭芝出嫁的喜慶之日,劉焦二人雙雙命赴黃泉,成千古絕唱。 故事結尾與其它中國民間文學幾呼成千篇一律,充滿浪漫主義的理想色彩:兩人合葬,林中化鳥。

戀人們總愛用一句「在天願作比翼鳥,在地願為連理枝」的詩來訴衷腸。「在天願作比翼鳥,在地願為連理枝,天長地久有時盡,此恨綿綿無絕期」是我國古代文人歌頌忠貞不渝愛情的著名詩句,出自白居易的《長恨歌》。

2樓:快樂加加佳

不是化為比翼鳥,而是化作蝴蝶!

3樓:九方錦文

大哥,是化作蝴蝶,化作蝴蝶後呢,肯定是生了一堆毛毛蟲啦~

梁山伯與祝英臺為什麼化蝶不是比翼鳥

4樓:

可是王八就不能雙宿雙飛 了啊,應該是寓意在天願為比翼鳥吧

梁山伯與祝英臺為什麼化成蝴蝶,而不是其他

5樓:風生誰起

為什麼不化比翼鳥?因為那是別人的典故,都跟著化比翼鳥那麼梁祝也就不過只是一個複製模板的故事,化蝶的故事也就不會顯得那麼悽美流傳出來了。

梁祝為什麼畫的是蝶而不是比翼鳥

6樓:匿名使用者

「梁祝化蝶的故事裡,為什麼梁山伯與祝英臺會化成蝴蝶,而不是比翼鳥或者連理枝?」文綜的考卷上,一道「梁祝化蝶」考題讓考生們腦洞大開。吉林考生朱同學認為,「蝴蝶」普通人更熟悉一些,作為一個源自民間的故事,最終的結局顯然要回歸到民間百姓最熟悉的意象上。

江蘇省無錫一中的一位女生小劉在答案裡做了戲劇性的拔高,「梁祝的故事最後其實沒能大團圓,比翼鳥和連理枝都是大團圓的象徵,所以不能化成比翼鳥。」

對此,南京大學文學院副院長苗懷明教授認為,這道開放性考題並沒有標準答案,主要還是考查考生對於文化的理解,考生的回答能夠做到有依據,自圓其說就可以了。

《梁山伯與祝英臺》作者是誰,是什麼時寫的?

7樓:s皓月星辰

一、張恨水、趙清閣、顧志坤這三位作家寫過同名**《梁山伯與祝英臺》。

二、《梁山伯與祝英臺》是中國漢族民間四大愛情故事之一,其他三個是《白蛇傳》、《孟姜女哭長城》、《牛郎織女》。

其中,《梁祝傳說》是中國最具魅力的口頭傳承藝術及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也是唯一在世界上產生廣泛影響的中國民間傳說。

自西晉始,在民間流傳已有一千七百多年,可謂中國家喻戶曉,流傳深遠,被譽為愛情的千古絕唱。

三、史籍記載

1.唐初(公元705-732年)樑載言《十道四番志》記載:「義婦祝英臺與梁山伯同冢,即其事也」。

2.南朝梁元帝時(公元552-554年)《金樓子》一書中有記載。明代徐樹丕《識小錄》中記敘:「按,梁祝事異矣!《金樓子》及《會稽異聞》皆載之」。(二書已失傳)

3.晚唐(公元851年)張讀《宣室志》記載:「英臺,上虞縣祝氏女,偽為**遊學,與會稽梁山伯者同肄業,山伯,字處仁。……問知山伯墓,祝登號慟,地忍自裂陷,祝氏遂並埋焉。

晉丞相謝安表其墓曰『義婦冢』」。

4.北宋徽宗大觀年間(公元1107-2023年)明州(今寧波)郡守李茂城寫的《義忠王廟記》記載:「神喟然嘆曰:『生當封候,死當廟食,區區何足論也。

』後簡文帝舉賢,郡以神應君,詔為鄮令。」

5.南宋乾道五年(公元2023年),張津《乾道四明圖經》稱:「義婦冢,即為梁山伯祝英臺同葬之地也。在縣西十里接待院之後,有廟存焉。

……按《十道四蕃志》雲:『義婦祝英臺與梁山伯同冢』,即其事也。」

6.南朝齊武帝時(公元483-493年)《善卷崇記》:「齊武帝贖英臺舊產建寺」

7.唐初(公元705-732年)樑載言《十道志》記載:「善權山南,上有石刻曰『祝英臺讀書處』。」

8.北宋鹹淳四年(公元2023年)《鹹淳毗陵志》記載:「祝英臺讀書處,號『碧鮮庵』。皆有詩云:

『蝴蝶滿園飛不見,碧鮮空有讀書壇。』俗傳英臺本女子,幼與梁山伯共學,後化為蝶。然考《寺記》,謂齊武帝贖英臺舊產建,意必有人第,恐非女子耳」。

9.明代作家馮夢龍(公元1574-2023年)《古今**》記載:祝英臺為宜興人,梁山伯為蘇州人。並說祝英臺是哥嫂將其許於馬家,文中還有地裂、入墳、化蝶之說。

10.明朝著名文學家張岱(浙江紹興人)在其著作集《陶庵夢憶》第二卷《孔廟檜》一文中寫道:「己巳,至曲阜謁孔廟,買門者門以入。宮牆上有樓聳出,匾曰『梁山伯祝英臺讀書處』,駭異之。

」據濟寧市文物局副局長、著名的梁祝文化研究專家樊存常先生考證:梁祝二人在濟寧市鄒縣嶧山讀書,曾慕名而至濟寧市曲阜孔廟拜祭過孔子,並參閱過孔廟的**藏書,後梁祝二人因相互思戀而死,驚天動地,曲阜孔廟為了表彰紀念他們忠義精神,特地於二人在曲阜孔廟讀書的地方標以牌匾,以示紀念。

8樓:匿名使用者

作者不詳,是個民間戲劇

梁山伯與祝英臺的故事在民間流傳已久,事見《梁山伯寶卷》、《華山畿》樂府及《訪友記》、《同窗記》傳奇,又名《雙蝴蝶》,諸多的戲曲劇種都搬演過這一經典的愛情名劇,其中以越劇的《梁祝》和川劇的《柳蔭記》最為知名,京劇也有不同的版本在不同的時期推出:如建國初期瀋陽京劇院秦友梅等主演的《梁山伯與祝英臺》、京劇大師程硯秋整理的《英臺抗婚》、葉少蘭和杜近芳據川劇移植的《柳蔭記》以及近年來遲小秋和朱強創排的新版《梁祝》等。

該劇的大意是:東晉時,祝英臺女扮**前往杭州(川劇為尼山)求學,路遇梁山伯,因志同道合而結為兄弟並同窗三載。後,祝英臺歸家,行前託媒師母許婚梁山伯。

十八相送,祝英臺以「妹」相許。梁山伯知情,往祝家求婚,此時,祝父公遠已將女許婚馬太守之子馬文才。梁祝二人樓臺相會,之後,梁山伯抱病歸家,病亡。

祝英臺新婚之時,花轎繞道至梁山伯墳前祭奠,驚雷裂墓,英臺入墳。梁祝化蝶雙舞。

關於梁山伯與祝英臺這兩個人,筆者曾看到過有資料這樣記載:樑是明代人,祝是南北朝人,兩者相隔千年。祝本是俠女,劫富濟貧,曾三去馬太守家盜銀,最後中馬之子馬文才埋伏死於亂刀之下。

百姓將其厚葬並在墳前立碑,正面刻「祝英臺女俠之墓」,背面詳記其事。年久,該碑下沉於地下。樑為浙江寧波府銀縣縣官,清正廉潔,中年喪妻,無子,死後入葬時刨出祝之墓碑,眾惋惜之餘又不忍拆除祝墓,可是,為樑擇地而葬又似不妥,故合葬,立碑,黑者為樑,紅者為祝……從此敷衍出動人的傳說。

9樓:匿名使用者

梁祝為我國四大民間傳說之一:

詳情見:

10樓:匿名使用者

《宣室志》 (晚唐)張讀撰

英臺,上虞祝氏女,偽為**遊學,與會稽梁山伯者同肄業。山伯,字處仁。祝先歸。

二年,山伯訪之,方知其為女子,悵然如有所失。告其父母求聘,而祝已字馬氏子矣。山伯後為鄞令,病死,葬貿阝城西。

祝適馬氏,舟過墓所,風濤不能進。問知山伯墓,祝登號慟,地忽自裂陷,祝氏遂並埋焉。晉丞相謝安奏表其墓曰'義婦冢'。

11樓:妃裳

是民間藝人集體創作的,最開始可能有個原形,但在表演的過程中不斷有大量的藝人進行修改才有今天的劇本!

12樓:天津綱絲

明間傳說而已,並不能考證它的出處!

梁山伯和祝英臺,梁山伯與祝英臺的故事

童話故事 梁山伯與祝英臺 歷史上真實的梁山伯與祝英臺是怎麼回事 梁山伯和祝英臺在歷史上確實有其人。但兩人的故事卻是後人寫出來的 歷史資料顯示,內 梁山伯與祝英容臺 壓根不是一個時代的人,梁山伯是明代人。祝英臺是南北朝人。兩個朝代相隔千年,他們倆又怎能相知相守呢?傳說祝英臺是南北朝時期的一代女俠。當時...

歌曲梁山伯與祝英臺,梁山伯與祝英臺歌曲

化蝶,曲是梁祝歐,詞是閻肅老人填上的。梁山伯與祝英臺歌曲 快樂人兒梁小冰。親愛的愛人黃靖弦。錦繡陽關道羅密歐。夢幻組合。學鴛鴦1攜手。2小哥乖乖。3我的大笨牛。4拜訪我的愛羅密歐。5新十要。6心事用歌唱。7你要把握。8朵啦朵啦並蒂蓮。9我不囉嗦。其實你在酷狗 輸入 少年梁祝就有全部歌曲了注 我本人也...

梁山伯與祝英臺故事,梁山伯與祝英臺故事的縮寫

百舟渡海 上虞祝家莊才女祝英臺,女扮 赴杭求學,途中邂逅同時到杭州求學的會稽書生梁山伯,於是雙雙結伴到杭州遊學,期間同窗三載,形影不離,結下深厚情義。祝英臺學成先歸,二年後梁山伯到虞尋訪祝英臺時,真相大白,方知祝英臺是女兒身,遂回家告知父母,意欲娶其為妻,不料此時祝英臺已由父母之命許配馬家,梁山伯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