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
正手發力空間大,力量足,容易打透;反手返利空間小,力量弱,借力和過度為主。所以,正手用粘性套膠,主要是為了出更轉的球,因為力量速度都不缺了。但反手不行,反手本來在力量速度上就收到限制,如果再用粘性套膠,還會進一步損失速度。
所以選擇反手套膠的原則,就是「輕,軟,彈」。剛好,大部分澀性套膠都更容易滿足這些特徵,所以大部分人都選擇反手澀性套膠。但並不是說反手一定要用澀性套膠。
2樓:娜豆不一樣
在體育運動中,中國人的優勢專案是乒乓球、羽毛球、跳水、體操,無一不以技巧為重;而西方人熱愛籃球、足球、橄欖球、田徑,講究身體的強烈對抗,力量的衝勁暴發,肌肉與身體素質最為重要,技巧反在其次。
談到身體素質與技巧的側重不同,對比最為鮮明的並不是各項體育運動,而是伴隨著人類歷史長河,經過千年發展與完善的格鬥技擊之術。
搏擊這一人類的生物本能,在東西方形成了兩條完全不同的發展道路:中國形成了以巧克力的武術,而西方則產生了以力破巧的拳擊。兩者的差別不僅僅是表現形式與側重點的不同,更多體現的是運動理念的差異,歸根結底,東西方文化的差異才是導致產生這種差異的根本原因。
西方的騎士精神與東方的孫子兵法,為東西方文化差異做出了註解:騎士精神講究英勇、公正,在決鬥中以實力堂堂正正的擊敗對手;而孫子兵法有云:「兵者,詭道也」,利用計謀和頭腦達到不戰而屈人之兵才是最高境界。
無論是搏擊還是乒乓,都很好的體現了這一文化差異,若只談乒乓,歐洲人的中臺弧圈球就像拳擊一樣,以力量見長,以實力取勝,堂堂正正一決雌雄;中國人的近臺快攻就像中國功夫一樣,以速度見長,以技巧制敵,四兩之力可撥千斤。
七十年代的中國隊,並不是沒有試用過澀性膠皮,也曾耗費人力物力通過種種渠道購買過國外的澀性膠皮與軟彈海綿進行使用,但最終普遍反映澀性膠皮的效能並不理想。
之所以不適應澀性膠皮,與中國隊的打法不無關係,中國的近臺快攻打法,技術風格突出一個「快」字,站位近臺,身體協調發力為主,動作幅度小而緊湊,擊打時出球乾脆,製造旋轉時摩擦極薄卻又十分充分,因此,澀性膠皮依靠海綿製造旋轉的方式並不符合國人習慣。
黏性膠皮之所以能夠得到中國隊選手的認可,是因為其物理效能與國人的擊球動作完美契合:當球接觸球拍時,膠皮的強黏效能夠將球牢牢「抓」住,同時由於硬質海綿在擊球時的形變相對較小,能夠給予膠皮強大的阻力,也可以稱之為海綿的支撐力,使膠皮與球的摩擦更加充分。高硬度海綿帶來的強勁支撐力不僅能使膠皮與球的摩擦更加充分,而且較小的海綿形變使得出球更加乾脆利落,如此一來,直板快攻打法的選手稍加適應便可以改為反膠弧圈型打法。
在中國隊尚未壟斷乒壇的年代,我國選手普遍站位離臺較近,弧圈球以轉為主、以快為輔,結合了轉與快的特點,在弧圈球技術的發展方面融合了快攻打法的精髓,力求在技術全面、沒有明顯的失誤的基礎上突出技術特長,當所有人都在適應歐洲人的大力弧圈球時,一種旋轉更強、弧線更加詭異的「中國式」弧圈球悄悄興起。
中國歷史上第一位直板反膠世界冠軍郗恩庭,就是由正膠改為反膠,並在在黏性膠皮出現之後不到一年的世界裡,奪得了第32屆世乒賽男子單打比賽的冠軍獎盃。
二十世紀九十年代,運海海綿與有機膠水這對完美搭檔的誕生,使中國運動員的弧圈球動作漸漸發生了改變,由小動作的純摩擦,漸漸發展為「打磨結合」的撞擊式弧圈。
拉球時,撞擊的成分越來越多,拉出的球力量也越來越大,質量越來越高,雖然狂飈套膠在本質上與其他國產硬海綿黏性套膠並不太大差異,但在灌飽了有機膠水之後,效能上的巨大優勢開始顯現。
膠皮的黏性首先保證了套膠的持球能力,灌膠後的海綿變得柔和通透,彈性與容錯效能也得到了極大的提升,似乎「吃飽喝足」之後,運海海綿搖身變為軟彈的進口海綿。在這「軟彈」之中,似乎還有著一絲絲硬質海綿的厚重感,厚底皮與粗顆粒的設計使得出球勢大力沉,中臺的表現與威力絲毫不遜於國外的澀性套膠,甚至在「底勁」上更勝一籌,有著綿綿不斷的強大動力。
得益於狂飈套膠的優異效能,無論是發球搶攻的質量,還是中遠臺的對拉,從小球到相持的能力已經遠遠超過國外選手,在世界一流選手中,馬琳和王勵勤便是代表,近幾年勢頭正盛的馬龍、許昕、張繼科更是如此。最為重要的是,由於灌膠後海綿的容錯效能大大提升,拉球動作中撞擊成分越來越多,因此,拉球時的莫名失誤越來越少,中國人的正手弧圈在之後的十幾年裡稱霸乒壇,風頭無兩。
無論古今,不論水平,中國人對於二跳弧線的追求始終如一,黏性膠皮之所以能夠得到國人的認可,最大的原因便是符合孫子兵法中的「兵者,詭道也」,易於製造旋轉且第二弧線下扎強烈的特點正中國人下懷,在德系內能套膠已經發展到第五代的今天,在蝴蝶tenergy系列套膠稱王稱霸的今天,中國乒乓球隊的選手們,依然選擇狂飈套膠作為正手的不二選擇。
澀性膠皮用在正手怎麼用
3樓:
四個字,先打後磨。澀套表面沒有粘性,球與膠面的壓力足夠才會有摩擦,這時候的摩擦甚至會比粘套好。要先把球吃進去再加摩擦,多體會就懂得
4樓:匿名使用者
方法如下:
1、澀套拉球必須要小臂收縮得好,先用大臂迎球,然後小臂發力摩擦。
2、動作不管是薄摩擦還是打磨其實都可以,但是薄要足夠薄,打磨要小臂製作旋轉。
3、要發力在先,讓板吃上球再做旋轉。
5樓:匿名使用者
哈哈,朋友,你好我就是打的澀性膠,我認為澀性套膠主要是發力,你必需要先發力以後才能製造旋轉,就是用力在先,打逶膠讓板吃上球再做旋轉,剛開始我也不明白,不過練了一年,我才有感覺,一開始,我真想在換回粘性膠,不過經過練習後,我覺得澀性膠打球更好更過癮,我想你如果經過練習保證能有感受,特別是對球的控制,我早先打球打的非常好,可是每到比賽我的控球水平就不行,經過改練澀性膠以後,因為發力在先,所以改變了,我以前製造旋而後發力的習慣,將控制發力與球的落點相結合,這樣我的控球也進步很大.....打澀性膠要先發力,你必須要保持良好的擊球拍形,這一點十分重要,希望你通過苦練,球藝大增,球友更多.....
為什麼反手要用澀性套膠?
6樓:匿名使用者
用澀性套膠合適不合適取決於你對乒乓球運動的理解,不僅限於反手。
首先,由於生理結構原因,反手拉球動作小,力量差,因此要選用能量損失小的澀性膠面以保持更高的球速。
然後,現代乒乓球運動中的兩面弧圈球技術起源於歐洲,講求的是通過自身發力客服來球的速度、力量、旋轉做功以實現回擊,因此需要使得打磨結合更加充分,更多依靠海綿持球製造越網弧線,這樣的動力結構擊球能量損失小,出手威脅性大。
但以中國為代表的亞洲反膠打法,尤其是直板反膠打法,都是從直板正膠打法發展演變出來的,講求的是動作小、速度快、連續性好、靈活多變,很少進行大力量拉球訓練,多是以速度為主,採用硬底板配軟膠皮,更容易充分借力,為在小的發力下克服下旋球阻力,多采用粘性膠面,使得起下旋更多依賴於器材的表面摩擦效能,而非更多依靠運動員的自身發力來解決,還是沒有跑出打借力球多的大框去,這樣的拉球質量和威脅性相比歐洲選手相差懸殊。中國反膠打法在上世紀80~90年代也一度低迷,難以跟世界一流運動員相抗衡,隨著乒乓球運動的發展,中國人已經充分認識並逐步解決了這個問題,今天的橫板雙反膠國手發力幾乎全都採用歐式弧圈動作結構,並融入了中國傳統直板快攻的指導思想與技術特點,尤其反手普遍都用澀性套膠。
7樓:匿名使用者
反手與正手相比靈活但動作幅度小、力量小,所以打澀性的膠皮更省力,出球更快,更有殺傷力。
澀性膠皮也很好拉球,不比粘套差,主要還是看你技術(澀套還是打進口的好,國產的打過幾塊,手感比粘套還差很多)
8樓:小李飛刀
正手力量大 動作打 主動發力多 所以用粘性膠皮 反手用澀性膠皮主要是控制和相持 澀性膠皮不大吃轉 主要是對付上旋的上升期 在反手快速相持中 反手一般無法主動發力 即使你能發力 正反手轉換必然要慢 反手動作範圍小 澀性膠皮弧線要好一點
為什麼反手都喜歡用澀性的膠皮
9樓:
國人的手感是,正手喜歡粘性,而且大部分人正手都能拉兩板弧圈球,粘性膠皮放在正手有助於增加摩擦;而反手受到身體結構限制,發力有限,很難拉弧圈,尤其是業餘的,基本沒有。所以反手主要還是以借力為主,要去膠皮輕軟彈。外套剛好符合這個特點。
推薦幾款乒乓球拍正手用的澀性套膠!!!
10樓:麠巆
澀性的話還是729套膠吧……tiga s5 也是可以接受的,這兩種都不貴。當然你要是土豪的話,蝴蝶t系也可以考慮。
11樓:上清橋邊
t05非常好400元左右,驕猛西格瑪200多都很好
銳煞我用在反手過,在正手法力時支撐力還是差點。很不錯的膠皮但說接近t系類很誤導人,根本不是一個感覺的。
12樓:搞撒麼事啊
你不想刷膠水,國產的就別想了
極力推薦andro的銳煞(綠殼裝)。這款膠皮德國造,但其效能更接近日本的蝴蝶t系。膠面潤澤適合弧圈,可控制,手感清晰,擊打幹脆,遠臺不發虛,是近年來德系套膠中的上品。
**是蝴蝶的一半,價效比非常高
世界盃有中國球員嗎,世界盃為什麼沒有中國?
只有中國球童和中國的球迷,因為足球還有需要追求的運動。北京時間6月28日凌晨02 30舉行的8強爭奪戰 阿根廷對墨西哥 中,麥當勞中國 2010fifa南非世界盃球童選拔活動 中脫穎而出的6名中國球童終於圓夢世界盃,成為此次南非世界盃上獨特的中國元素。作為江蘇首位參加世界盃的球童,來自南京中山東路小...
為什麼中國球員球踢得那麼臭還能掙那麼多的錢
希詩苼 我就不信 中國十三億人,就挑不出個羅納爾多,跳不出個貝利,奶奶的,這些臭腳,裡面肯定有貓膩,說中國人體質不行,那是放屁,關鍵還是那些球員,除了吃喝嫖賭抽,坑蒙拐騙偷,不知他們還會什麼。中國女足怎麼就行,那些男足,不知進取,說他們臭腳,抬舉他們了。 因為,中國足協要撈錢,上樑不正下樑歪。足協領...
中國現在為什麼不用榻榻米
逍遙九少 現在還有很多地方有榻榻米。榻榻米為日語音譯,上古時期其生活方式稱之為席居制 筵席制。榻榻米起源於中國,但榻榻米起源時間無可考證。跡象表明 堯舜以下皆是以席居 榻榻米 為主要生活方式。兩漢時期是席居 榻榻米 發展的巔峰。漢至唐400年間,凳子及高腳床盛行,榻榻米逐漸在中國衰落。盛唐時期傳播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