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動員竟技能力由什麼構成

時間 2021-08-30 11:09:51

1樓:qy紅桃圈

1 競技能力及其構成要素、影響因素

80年代以來,我國學者提出「運動成績、競技能力和訓練水平是3個不同的概念」,之後又提出「運動員所具有的參加競技比賽、創造運動成績的能力叫做競技能力,是運動員體能、技能、智慧及心理能力的綜合」(田麥久,1985)。顯然,這裡是把運動員的體能、技能、智慧及心理能力作為其競技能力的構成要素的。另外有些學者在討論競技能力的結構時也是如此,如劉大慶的「運動員競技能力非衡結構補償理論」(第五屆體育科學大會,2023年)等。

但在另一些場合一些學者也將運動員的體能、技能、智慧及心理能力等作為其競技能力的影響因素,如田麥久在體育學院通用教材《運動訓練學》(1990)中寫道:「運動員競技能力的高低受其形態、機能、素質、技術、戰術、智慧、心理等因素的影響」,張英波在「體能主導類快速力量型項群運動員競技能力狀態轉移的時空協同理論」(2000)中則將形態、機能、素質、技術、戰術、智慧、心理等因素作為影響運動員競技能力的「內空間因素」。另外大量的特定專案的運動員的競技能力的具體研究,則完全不區分構成要素和影響因素,直接對有關指標進行研究。

當然,將形態、機能、素質、技術、戰術、智慧、心理等作為構成要素和將其作為影響因素,從具體研究手段而言是相似的,但從研究的思想方法上來講,將其作為構成要素來研究,是直接對競技能力本身進行研究,應使用的是灰箱方法,研究重點應該是儘可能搞清楚競技能力的所有構成要素及其內部結構,使其向白箱靠攏,以徹底解決競技能力的評價、診斷問題。將其作為影響因素研究,則只是對競技能力進行間接研究,只能使用黑箱方法,研究的重點應該是這些因素對競技能力究竟有何影響、影響有多大、是如何影響的等。所以還是應該明確區分構成要素與影響因素,這也涉及到「競技能力」這一概念本身內涵的明確性。

2 競技能力的構成要素及結構

競技能力的構成要素,較早的提法是「體能、技能、智慧及心理能力」,以後又將其擴充套件成「形態、機能、素質、技術、戰術、智慧、心理」,稱為競技能力7要素模式理論,從各個具體專案的研究來看,這

7個要素的研究都有許多成果。

目前,競技能力研究中的分歧主要是在各要素間的關係問題上,一方是比較傳統的、日本學者根木勇提出的「競技能力木桶結構」模型,認為競技能力各構成要素間的關係是不可互相替代的,有一個要素狀態不好,就會形成瓶頸。要提高競技能力,必須各個構成要素的狀態都好,競技能力水平取決於狀態最差的一個要素。但20世紀90年代,我國學者田麥久所帶的博士生劉大慶,又提出了「運動員競技能力非衡結構補償理論」,認為「運動員競技能力的一般模型反映著事物的共性,呈現著均衡性特徵;運動員競技能力的個體模型反映著事物的特性,呈現著非衡性特徵。

」把「運動員競技能力構成因素中某種(些)較差的素質或能力為另一種(些)高度發展的素質或能力所彌補或代償的現象,稱之為競技能力非衡結構的補償。」同時認為「運動員競技能力非衡結構補償現象普遍存在於不同項群、不同水平、不同時期運動員競技能力個體結構之中。」並指出「運動員競技能力非衡結構補償有著多種途徑。

依競技能力非衡結構功能提高的方式,可分為非衡補償與平衡補償;依競技能力非衡結構中優勢能力所起的作用,可分為放大補償與輻射補償;依競技能力非衡結構中優勢能力的獲得途徑,可分為外源性補償與內源性補償。」(劉大慶,2023年第五屆全國體育科學大會、2023年《體育科學》第1期)

從實踐來看,競技能力非衡結構補償理論是有其道理的,一線的教練員大多有體會,運動員常常各有所長,雖然不能說一俊遮百醜,但有特長的運動員即使有弱點,也常常還是有其可用之處,這在需要綜合能力的專案中表現得尤為明顯。但也應該看到,競技能力非衡結構補償理論目前還只是一個定性的理論框架,離實際指導訓練還很遠,尤其是究竟什麼可以補償什麼、其機制是什麼等重要問題都未搞清楚。

競技能力各構成要素的具體診斷方面,各專案間呈現很大的差異,如目前我國游泳專案「主要集中在素質和技術兩個方面,對運動員的形態、機能、智力、心理、戰術方面診斷的研究相對較少」。(李仲明等,1998)而球類專案則戰術診斷較多,從第6屆體育科學大會的交流內容和近年來發表的有關成果來看,就所有專案整體而言,7要素的診斷研究都有不少。

3 競技能力的影響因素及結構

目前在研究競技能力的影響因素時,通常是把構成要素也作為影響因素,且較早的影響因素研究大多僅限於這7個要素之中,對訓練週期的研究雖然不少,但大多是作為一種訓練安排來研究,而不是將其作為影響因素來研究的。20世紀90年代以後,將「時間」作為一個影響因素來研究的情況明顯增多。如「高水平徑賽運動員賽前狀態焦慮的時間變化模式及賽前狀態焦慮與比賽成績的相關研究」(符明秋,第5屆體育科學大會)、「部分專案優秀運動員大賽前競技狀態調控的時間學規律研究」(徐本力,第5屆體育科學大會)、「體能主導類快速力量性項群運動員競技能力狀態轉移的時空協同理論」(張英波,第6屆體育科學大會、《體育科學》2023年第4期)等,其中有比較具體的研究,也有巨集觀的理論研究。

張英波把體能主導類快速力量性項群運動員競技能力狀態轉移的影響因素歸納為內空間因素、內時間因素、外空間因素和外時間因素四類,認為「運動員機體內部具有時空特徵的因素構成內時空結構。內時間因素主要包括素質發展敏感期、負荷適應和技能學習過程、生物節奏等因素,而內空間因素主要包括形態、機能、素質、技術、戰術、心理、智慧等因素;運動員機體外部具有時空特徵的因素構成外時空結構。外時間因素主要包括各種訓練週期、賽季差異和比賽時間等因素,而外空間因素主要包括練習手段、量和強度、恢復、規則、對手、裁判等因素。

」並用圖說明了各部分的關係(見圖1)。

如果你剛開始健美訓練,那就應立即制訂一個完全符合你的身體特點、工作性質和時間安排的訓練計劃。

為了計劃的準確制訂和正確實施,你首先要選擇一個好的健身房,好健身房的概念是:豆.充足和實用的裝置,2.專業健美教練。專業教練非常重要,他可以幫你制訂計劃,而且在你今後的訓練過程中可以給你正確的指導,從而避免走彎路。

如果你現在的教練是舉重教練或其他不具備健美專業知識的人,那就應另擇健身房,換一個教練。

制訂訓練計劃應遵循以下要點。

一、簡單至上

每個訓練者剛開始時都想找到能令肌肉快速發達的訓練祕訣,所以把明星的訓練方法奉為至寶。但明星的訓練方法大多都相當複雜,包含很多孤立練習,有些還是自創的動作,技術性很強,強度也很大。所以,明星們的訓練方法並非初練者要尋找的祕訣。

如果說健美訓

練有什麼祕訣的話,那就是科學——訓練的科學。對初練者而言,訓練的科學就是簡單的、基本的複合性訓練,如臥推、深蹲、硬拉等等。儘管這些簡單的動作很乏味,但效果卻不容置疑。

幾乎每個冠軍都是靠複合性訓練獲得了「超級大塊」。八屆奧林匹亞先生獲得者李·哈尼在奪得全美冠軍後才開始分部訓練,在此之前他的訓練計劃中差不多全部是複合性練習。

把基本的複合性訓練列為「主菜」,目的是增強基本素質,練出大肌肉塊,為將來的「精雕細琢」打下堅實基礎。

二、目標明確

你的訓練計劃最好用大紙、大字列出來,訓練目標應用紅筆寫在最醒目的位置。它越明確越好,比如「我要練出 60釐米圍度的大腿!「或「體重 70公斤十8塊腹肌!

」當你對枯燥的訓練感到厭煩時,當你想偷懶時,那些醒目的字會深深地刺激你,讓你為自己的惰**到無地自容。

三、持續性和漸進性

持續性和漸進性是制訂訓練計劃的的兩個重要原則。不堅持訓練,肌肉就得不到持續的、有規律的刺激,以致生長遲緩;訓練強度不增加,肌肉對所給予的刺激產生適應性,生長也會遲緩。一個有效的計劃除了保證訓練的持續性外,還要保證循序漸進地增加訓練強度,頻度、數量、強度是訓練計劃的三個要素。

這些要素的量和度都決定於是否能保持訓練的持續性和漸進性。所以,不要中斷訓練,不要錯過一節訓練課。反之,訓練不能過頻,訓練量不能過大,增加重量不能急於求成,否則會造成訓練過度,甚至會因負荷過大而受傷。

那樣你就不得不中斷訓練了。

四、頻度

頻度是指一星期練幾次。頻度的設定取決於你訓練後的恢復能力,恢復能力又取決於身體素質、睡眠和營養三個因素。另外,你的工作性質和家庭負擔對恢復能力的影響也不容忽視。

如果你的工作和家務每天都耗費很多體力和精力,那就會延緩你的恢復過程。一般來說,有工作有家庭的初級訓練者一星期進行兩個迴圈的重量練習比較合適。對學生而言,一週三個迴圈也可以。

每個迴圈的具體安排視時間和身體狀況而定,最好一個迴圈練兩天,一天練上身,一天練腿。 一週兩迴圈是基於人體的平均恢復能力而言的,保證充足而不拖沓的恢復時間既兼顧了訓練的持續性,也不會破壞訓練的漸進性。一星期進行兩個迴圈的重量練習能使時間比較寬鬆,體脂較大者還可在兩個迴圈之間的休息日安排3o40分鐘的有氧訓練。

但有氧訓練的強度不能太大,以訓練時心率120——140為宜。

五、數量

數量就是訓練量,練多少組、每組多少次以及組間休息時間的長短等。

首先,組數的安排不是固定的,但每個動作必須有一個熱身組。熱身組的作用是:互.加速代謝,進人訓練狀態;2.充分活動關節和韌帶,避免受傷。

其次,正式組以2—4組為宜,較少的組數有助於提高訓練效率。每個正式組的次數6——12次,熱身組不少於 20次。 然後,每組之間的間歇時間一般不多於2分鐘。

間歇時間視身體狀況而定,2分鐘以上也是允許的,但不允許在休息時聊天或做其它影響訓練的事情。否則不但拖延了訓練時間,而且降低了訓練效率,破壞了訓練的持續性。最後,每次訓練不要超過1小時,因為在無氧訓練40分鐘後,一些影響訓練的重要的內分泌激素就會大幅度減少,直到基本停止,以致造成肌肉損耗。

對初級訓練者而言,精簡時間、提高效率是必須養成的習慣。

六、強度

強度是指訓練中你所承受的負荷水平。負荷水平價高低取決於三個因素:重量,訓練間歇,力竭程度。

「高強度」是指在訓練間歇較短的前提下,每組都使用較大以重量訓練至接近力竭。「力竭」的概念是「無能力完成一次」。「高強度」的要點是達到力竭的邊緣,而不是力竭;因為力竭的時候肌肉無法完成一次完整的動作,肌肉收縮不充分肌纖維就得不到足夠刺激。

另外,力竭時肌肉對訓練重量失去控制,隨時都有受傷的危險。所以,完全力竭對初級訓練者來說不可取。瞭解「高強度」的概念和要點對如何增加重量是報重要的。

因為增加重量就要影響訓練次數和力竭程度剛入門的朋友要注意,增加重量不可操之過急。下面介紹一種行之有效的方法。剛開始訓練時,正式組使用的重量允許你完成的次初他就是練至力竭的次數.

例如,你的目標次數為8次,那麼所使用的重量應該允許你完成13次,而你完成8次就停下來。接下來的6-8周內,逐漸增加重量,直到所使用重量允許你完成的次數,而你仍是完成8次就停下來。保持這樣的強度訓練了一3周,然後改變目標次數為6次,使用力竭次數為11次的重量訓練。

接下來仍然用上述方法增加重量。

肌肉的生長決定於所受的刺激。經常改變重量、次數等可變因素,才能使肌肉對刺激保持敏感,不斷生長。

掌握以上六點可以幫助你制訂一個適合自己的訓練計劃,而真正的考驗是計劃能否嚴格實施。樹立了目標就要付諸行動,不要為了偷懶而找任何藉口。健美運動是強壯體格的運動,也是增強意志的運動。

懶惰就是懦弱,克服它。才會更強。

運動員禁藥是什麼,運動員禁藥是什麼

1992年巴塞羅那奧運會 中國女排主將巫丹就因服用含禁藥成分的止咳藥而被禁賽,之後在查明原由後並沒有遭受進一步懲罰。1994年廣島亞運會 中國游泳選手被查出服用了興奮劑,中國代表隊服藥運動員被沒收獎牌。2001年全國游泳冠軍賽 中國女泳名將吳豔豔涉嫌服用興奮劑。在濟南全國游泳冠軍賽暨奧運會達標賽後,...

運動員為什麼不吃豬肉,為什麼職業運動員都不吃豬肉?

因為豬肉的蛋白質很少,脂肪卻很多,很多喜歡吃豬肉的人比較容易發胖,會對運動員的成績有很大的影響。運動員這份職業是要求體質非常健康,不能肥胖的。所以如果運動員的體脂比較高就會影響他的運動機能,而且體重過大,那麼膝關節就會受到影響,從而會影響他的比賽成績。名詞由來 豬,繁體字 豬 異體字 瘃 古時也稱豚...

為什麼短跑運動員要下蹲起跑,短跑運動員為啥起跑都要下蹲?

在田徑賽上我們常常看到,短跑運動員在起跑前先要蹲下來兩腳一前一後,後腳用力蹬地,做預備姿勢,目的只有一個 跑得更快。為什麼要這樣呢?短跑運動員先蹲下來再起跑和彈簧壓縮的道理其實是一樣的。由於短跑比賽競爭比較激烈,分秒必爭,如果起跑時慢了一步,再追就已經遲了。所以運動員在起跑前先蹲好,聽到發令槍聲後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