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後之舞
道德上不許可,但法律上是許可的,如民事權利如債權的訴訟時效規定,過了規定的訴訟時效債權人就失去了勝訴權,法院不會判決其勝訴。從道德上講,欠債還錢,天經地義,應該得到實現。這個範圍,可以理解為你所問的中間地帶。
法律和道德都是調整人們社會生活的行為規範,道德許可的,法律也可能不許可,如復仇;
總的來說,道德所禁止或許可的,也為法律所禁止或許可。如殺人、盜竊、欺詐等。
2樓:匿名使用者
不存在,法律是道德最低底線,這樣也可以理解為道德其實是包括法律的,一個包含關係的兩者怎麼可以有中間地帶呢?
3樓:匿名使用者
祝你明天考好(我來騙分的)
4樓:匿名使用者
當然有,法律是對人的行為最基本的要求,而道德的要求層次高得多,比如說,見死不救,你可以說他道德淪喪,但只要他不構成不作為(即沒有義務),就不犯法。。。
5樓:匿名使用者
就是不僅要收法律制裁 還要受道德譴責
6樓:匿名使用者
存在啊,盜亦有道,但盜了就犯法
7樓:愛哭的老王
悲劇啊。地大的曾和平啊
8樓:匿名使用者
哈哈,曾哥的題目就是牛逼
9樓:王佳盛夏穎
相信大家現在都在查。。。
10樓:風湮月寂
原來大家都在找 哈哈
11樓:凌
建邦童鞋...這個得自己慢慢領悟。。到一定程度就ok啦
12樓:阿萊西斯科
問曾和平 絕對正解 給分!!!!!!!
13樓:匿名使用者
曾和平 我們的曾哥?曾叔?曾大爺?
14樓:
地大曾和平.................
15樓:張寶
怎麼說呢。。我也在考慮啊
道德上的譴責 法律上得到支援嗎?。
16樓:匿名使用者
不支援道德和法律管的內容是完全不同的。
17樓:一線口語
道德的問題還是要靠道德來管。
法律是不插足之中的。
倫理道德與法律之間的關係?
18樓:
法律**於倫理,應該是先有倫理後有道德,最後統治這利用倫理所形成的道德理念再加上統治者的利益因素形成最後的法律。
19樓:河南孫建設
這是一個法學界爭論不休的話題
我國法律與道德之間的關係是什麼?
20樓:皮蛋憨子粥
法律與道德存在三種基本關係:
一是道德的法律化。
即通過立法把國家中大多數的政治道德、經濟道德、社會道德和家庭倫理道德的普遍要求法律化,使之轉變為國家意志,成為國家強制力保證實施的具有普遍約束力的社會行為規範。
一般來講,道德是法律正當性、合理性的基礎,道德所要求或者禁止的,往往是法律做出相關規定的重要依據,因此,大多數調整社會關係和規範社會行為的立法,都是道德法律化的結果。
在我國,社會主義道德是法律的源泉,是制定法律的重要依據,是評價法律善惡的重要標準。改革開放以來,我們黨和國家高度重視立法工作,不斷加強民主科學立法,經過30多年的努力,我國形成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
在這個法律體系中,許多法律規定的內容,都體現了社會主義道德的內在要求,是社會主義道德法律化的積極成果。例如,我國法律規定誠實守信、贍養父母、撫養子女、尊重和保障人權、民族團結、社會穩定等等,總體上都反映或者體現了社會主義道德的價值取向和基本要求。
二是道德的非法律化。
道德與法律畢竟是兩種不同的社會行為規範,在一個國家或者一個社會的大多數道德已經或可以法律化的同時,也必須承認少數或者某些道德是不能法律化的。
例如,男女之間的戀愛關係、同事之間的友愛關係、上下級之間的關愛關係、孝敬父母的倫理要求以及公而忘私、捨己為人、扶危濟困等道德追求,一般是很難納入法律調整和強制規範的範疇而使之法律化的。在某些道德不能或不宜法律化的情況下,不要隨意使這些道德問題成為法律問題。
三是某些道德要求既可以法律化也可以非法律化。
目前,有的地方出現的見利忘義、不講信用、欺騙欺詐等現象,從一定意義上說明我國法律對於促進和保障社會主義道德建設存在一定程度上的滯後。法律對道德的促進和保障作用,主要是通過立法方式來實現某些道德的法律化,通過法律來確認和強化社會主義道德的價值訴求和規範實施。
對於需要法律禁止和懲罰的不道德行為,對於需要法律褒獎和支援的美德善德行為,都應當通過立法予以必要體現。當務之急,應當進一步加強有關社會主義道德建設方面的立法,完善現行法律法規,堵塞立法漏洞。
當然,對背離社會主義道德的行為,能否用法律介入以及用什麼法律、在何時、怎樣介入等問題,還需要進行深入研究才能做出科學結論。
擴充套件資料:
法律與道德的關係,是法理學中一個歷久彌新的問題,許多法理學教科書均有專章討論這一問題。在古代,古希臘哲學中就有正義與美德之爭,我國先秦時期也有德治與法治之爭。這些爭論其實都與這一問題有關。
對於一個社會、一個國家來說,提升人們的道德修養十分重要,制定法律規則同樣重要。法律與道德二者各有各的邊界,道德是道德,法律是法律,它們有各自發揮作用的範圍,是完全不同的兩個範疇,不能簡單偏重於某一個方面。
而道德更多涉及個人內心的自我修為,它可以高標特立,但只能針對自己,不能強迫他人。因此,法律以公共利益為指標,道德以效法聖賢為理想;法律講求的是底線正義,道德追求的是高尚人格。
同時,法律與道德又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絡。法律能夠為社會道德的生成提供有益制度構架,為個人道德培育提供良好生活環境。法律固然不是道德,但能夠淨化人們的內心,讓人們激濁揚清、去惡存善。
因此,雖然法律規則不等同於道德良知,但可以培育和激發人們的道德良知。一個社會,如果人人都講規則,都按照法律規則處事,那麼,這個社會就是一個不壞的社會,雖然可能還不是一個美好的社會。而法律要深入人心、發揮作用,也必須符合社會的道德追求。
換言之,法律規則要有道德性。這個道德性不是法律規則自身生長出來的,而是法律規則吸收了道德理念,從而彰顯一個社會的道德價值。
與此同時,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個人品德的提升,可以使人們強化規則意識和契約精神,弘揚社會公序良俗,自覺遵守法律。另外,實踐中被廣泛認同、較為成熟、操作性強的道德要求,也可能上升為法律規則。
可見,對於法律與道德的關係,我們不能簡單地分割或統合。使二者絕緣甚至截然對立起來肯定不行,但混同亂用的做法也行不通。
應當明確,依靠法律所建立的正義秩序,是任何一個社會都離不開的基礎。今天,我們既要讚美道德,更要信奉法律。法律並不排斥道德,相反,它可以促成道德生長。
這個促成不是代替,而是為道德提供一個制度環境。
一個法治昌明的社會,才有望成為一個道德純淨的社會。就像是一片良莠不齊的草地,法治猶如一個農夫,用獵槍抵禦強權的侵奪,用鐮刀去除蔓生的雜草。這樣,美麗的道德之花才會芬芳開放。
人民網:法律與道德不可偏廢
人民網:法律與道德的三種基本關係
21樓:匿名使用者
我國法律和社
會主義道德互相配合,互相足進,互相補充。凡法律所禁止的行為,都是社會主義道德所譴責的行為;有許多法律上的義務,同時就是社會主義道德的要求。我們積極實施法律所提倡和鼓勵的行為,有利於弘揚社會主義道德,足進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
22樓:匿名使用者
社會主義法律和社會主義道德有密切關係,它們相互聯絡、相互滲透、相互
補充、相互作用、相輔相成。一方面,社會主義法律在培養人們的社會主義道德中具有重要作用。社會主義法律滲透著社會主義道德的精神,可以培養人們的社會主義道德品質和高尚的情操,以自己的規範作用培養人們遵守道德規範的責任感。
例如,我國憲法和某些法律對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婚姻家庭道德等等,都作出了一系列規定,把某些社會主義道德規範變成社會主義法律規範。對於違反這些道德規範,同時也是違反法律的行為,予以法律制裁。另一方面,社會主義道德是健全法制、履行法治的重要因素。
立法者制定法律、法規時,必然要考慮社會主義道德規範和道德要求,把社會主義道德精神滲透在法律規範中。同時,社會主義道德水平的提高可以促使人們自覺守法,促使國家機關工作人員嚴格和嚴肅執法。
23樓:洪遠茅盼翠
相同點:都是調整人們行為的一種社會規範;都是維護統治者自己的利益。
不同點:法律是由一定製定機關經過一定程式制定出來的,法律有強制執行力,法律調整範圍比道德要小。
24樓:匿名使用者
一個是主菜 一個是點心
法律與道德的關係是什麼?
25樓:匿名使用者
道德與法律是相互聯絡的。它們都屬於上層建築,都是為一定的經濟基礎服務的。它們是兩種重要的社會調控手段,自人類進入文明社會以來,任何社會在建立與維持秩序時,都不能不同時藉助於這兩種手段,只不過有所偏重罷了。
兩者是相輔相成、相互促益、相互推動的。其關係具體表現在:
1、法律是傳播道德的有效手段。道德可分為兩類:第一類是社會有序化要求的道德,即一社會要維繫下去所必不可少的「最低限度的道德」,如不得暴力傷害他人、不得用欺詐手段謀取權益、不得危害公共安全等;第二類包括那些有助於提高生活質量、增進人與人之間緊密關係的原則,如博愛、無私等。
2、道德是法律的評價標準和推動力量,是法律的有益補充。第一,法律應包含最低限度的道德。沒有道德基礎的法律,是一種「惡法」,是無法獲得人們的尊重和自覺遵守的。
第二,道德對法的實施有保障作用。「徒善不足以為政,徒法不足以自行」。執法者的職業道德的提高,守法者的法律意識、道德觀念的加強,都對法的實施起著積極的作用。
第三,道德對法有補充作用。有些不宜由法律調整的,或本應由法律調整但因立法的滯後而尚「無法可依」的,道德調整就起了補充作用。
3、道德和法律在某些情況下會相互轉化。一些道德,隨社會的發展,逐漸凸現出來,被認為對社會是非常重要的並有被經常違反的危險,立法者就有可能將之納入法律的範疇。反之,某些過去曾被視為不道德的因而需用法律加以禁止的行為,則有可能退出法律領域而轉為道德調整。
總之,法律與道德是相互區別的,不能相互替代、混為一談,也不可偏廢,所以單一的法治模式或單一的德治模式不免有缺陷;同時,法律與道德又是相互聯絡的,在功能上是互補的,都是社會調控的重要手段,這就使得德法並治模式有了可能。
綜上所述,思想道德與法律基礎有這辨證統一的關係,他們相互依存又相互制約,不可分割。
26樓:匿名使用者
法律與道德都是人類社會特定關係的產物,法律屬於社會制度範疇,道德屬於意識形態範疇;法律是由國家制定並強制實施的行為規範,道德是依靠人們的內心信念、傳統習慣和思想教育調整行為的規範。兩者都是調控社會關係和人們行為的重要機制,既相互區別,又相互滲透、相互支援、相互轉化、相輔相成。法律與道德的有機結合、協調發展,推動人類社會進步。
法律和道德有啥衝突
y神級第六人 道德與法律是相互聯絡的。它們都屬於上層建築,都是為一定的經濟基礎服務的。它們是兩種重要的社會調控手段,自人類進入文明社會以來,任何社會在建立與維持秩序時,都不能不同時藉助於這兩種手段,只不過有所偏重罷了。兩者是相輔相成 相互促益 相互推動的。其關係具體表現在 1 法律是傳播道德的有效手...
法律是為了維護公平還是社會,法律和道德哪個更能維護社會秩序?
法律是人制定了,當然為了管理社會用的了,但是法律追求的是公平,越公平社會就越穩定,管理者就越方便管理! 我沒有學習過法律,只能站在一個普通人的角度回答你的問題.法律是為了約束大家的行為,無論好人壞人,法律可以做到部分的公平,但不能完全.原因我個人總結,一是法律不完善,但又有誰可以做到百分百的完備?美...
法律規則和法律原則之間的關係
草莓味的菠蘿豬 法律規則和法律原則之間的關係是 法律規則是採取一定的結構形式具體規定人們的法律權利 法律義務以及相應的法律後果的行為規範。法律原則是指在一定的法律體系中作為法律規則的指導思想 基礎或本源的 綜合的 穩定的原理和準則。法律原則是法律制度 法律規範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可以協調法律體系中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