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要概括中國古代封建土地制度的形成過程

時間 2023-04-25 05:03:09

1樓:匿名使用者

1、先秦:西周實行井田制,是奴隸社會的經濟基礎,是一種土地國有制(實際上是周天子土地私有),它規定:一切土地周王所有;受田諸侯世代享用,不得轉讓買賣;要向周王交納貢賦;奴隸在井田上集體耕種。

春秋時期,齊國的「相地而衰徵」指根據土地多少和田質好壞徵收賦稅,魯國的「初稅畝」實行按畝收稅,它們不再區分公田、私田,都促使土地由國有制向私有制轉化。

戰國時秦國的商鞅變法,重農抑商,獎勵耕織;廢除井田制,以法律形式確立土地私有。

2、秦漢:秦朝開始實行土地私有制,按畝納稅;當時土地兼併嚴重,農民承擔的徭役繁重、賦稅沉重。西漢實行編戶制度,正式編入**戶籍的百姓(編戶齊民)依據資產多少承擔賦稅、徭役、兵役;

3、隋唐:實行均田制(僅按人口分配國家掌握的土地),它是府兵制和租庸調製的經濟基礎。隋和唐朝前期實行租庸調製。

隋朝農民年滿五十,可納絹代役。唐朝時,「租」指成年男子向官府交穀物,「庸」指納絹或布代役,「調」指每年繳納定量的絹或布。

唐朝後期由於土地兼併盛行,均田制無法推行,租庸調製無法維持,國家財政收大為減少,唐德宗時實行兩稅法,即兩種徵稅標準(資產、田畝)和兩個交稅時間(夏、秋兩季)。其意義在於:稅制得到統一,保證國家財政;改變人丁為主,放鬆人身控制;擴大稅源,增加收入,減輕負擔;是封建賦稅制度的重大改革。

缺陷是:土地兼併日益嚴重;賦稅轉嫁農民身上;加派許多苛捐雜稅。

4、宋元:北宋初在各路設轉運使,規定地方賦稅大部分轉運**,消除了地方割據的物質基礎;**設三司使管理財政收入。北宋「不抑兼併」,土地兼併嚴重;王安石變法的理財措施包括:

青苗法、募役法(納錢代役)、方田均稅法、農田水利法和市易法。

5、明清:明初,地方設布政司,統管地方民政和財政。明神宗時推行「一條鞭法」:

多稅合一,折成銀兩,役銀分攤,人田分擔。意義:減輕農民負擔,松馳依附關係;適應商品經濟,有利農商資萌。

清初,康熙帝實行「更名田」並固定人丁數,雍正帝推行「攤丁入畝」,徵收統一的地丁銀。意義:人頭稅已全廢除,人身控制更松馳;促進農業發展。

2樓:網友無需回覆

原始社會時期,社會生產力低下,我國境內的遠古居民在同自然界的艱苦鬥爭中不斷改進生產工具,發展了原始農業、畜牧業,經濟發展推動了社會組織的演變;原始社會後期,隨著生產力的發展,產品有了剩餘,私有制產生,貧富分化,階級逐漸形成,原始社會向奴隸社會過渡。奴隸制的確立適應了社會經濟的發展,商朝的農業和畜牧業發展,青銅冶煉技術有較高水平;西周發展了井田制,奴隸制經濟高度發展;春秋時期鐵器的使用和牛耕的出現使生產力迅速發展,私田增多,井田制逐漸瓦解,封建剝削方式產生。

戰國時期封建制度的確立促進了封建經濟的發展,秦朝統一度量衡、貨幣和文字,有利各民族各地區的經濟文化發展;西漢前期的統治者接受秦亡教訓,採取休養生息政策,經濟恢**展,國力強盛,開闢絲綢之路,促進了中國同西亞和歐洲的**發展;東漢時期豪強地主莊園經濟發展。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民族大融合,北方農業和畜牧業技術交流,北魏實行均田制和租庸調製,北方經濟恢**展,北方勞動人民大量南遷,促進了江南經濟的發展。隋朝統一,經濟一度繁榮起來。

唐朝前期統治者調整統治政策,沿用均田制、租庸調製,農業、手工業、城市商業發展,帶動了少數民族地區經濟的發展,對外**空前發達,「中華文化圈」形成;唐朝後期兩稅法的實行改變了以人丁為主的徵稅標準。五代十國遼宋夏金元時期民族融合進一步發展,封建經濟繼續發展,封建生產方式逐步向邊疆地區擴散;北宋時商品經濟空前繁榮,南宋時南方經濟開始超過北方,對外**發達,棉紡織業成為產棉區的主要農村副業;元朝棉紡織業、造船業進步,中外交通發展,漕運和海運保證大都的糧食**,海外**空前發達。明清時期,農業、手工業超過前代,商品經濟繁榮,資本主義生產關係萌芽產生並緩慢發展,封建制度走向衰落,中國逐漸落後於歐洲資本主義國家。

我國古代土地制度經歷了怎樣的演變過程?

3樓:希識而

1、春秋初稅畝:從春秋末齊國管仲的「相地而衰徵」 、魯國開始實行「初稅畝」。

2、戰國秦漢時期:商鞅變法,地主土地私有制確立,相繼出現了貴族地主、軍功地主和商人地主。

2、王田制(王莽時期),把全國的土地更名為「王田」,歸國家所有,禁止自由買賣。

3、東漢魏晉南北朝時期:九品中正制度,使以大地主莊園經濟為特徵的士族門閥地主土地所有制得到充分發展。

4、屯田制(曹魏時期),國家用強制手段要求士兵或農民墾種荒地、生產軍糧或徵收田租的土地制度。

5、隋唐五代時期。門閥士族地主土地所有制向以純粹租佃關係為特徵的庶民地主土地所有制經濟轉型。

6、均田制(北魏至唐朝前期)均田制是在不觸動原私有土地的基礎上,把國家掌握的無主荒地分配給無地或少地農民耕種,農民繳納租稅並服徭役和兵役的一種土地制度。

7、宋元明清時期。以純粹租佃製為特徵的地主土地所有制完全確立。

封建土地制度給當時的中國帶來了什麼影響?

4樓:

摘要。影響:明清時代,封建土地制度已變成阻礙農業生產發展的嚴重桎梏,而封建土地制度的某些變化,諸如租佃制度的變化,封建依附關係的鬆解及農民小土地所有制的發展等,卻在一定程度上能適應農業生產的發展。

封建土地制度給當時的中國帶來了什麼影響?

影響:明清時代,封建土地制度已變成阻礙農業生產發展的嚴重桎梏,而封建土地制度的某些變化,諸如租佃制度的變化,封建依附關係的鬆解及農民小土地所有制的發展等,卻在一定程度上能適應農業生產的發展。

從東漢末年起,豪強地主乃至士族地主集團的勢力不斷膨脹,擁有所有權的地主與行使使用權的農民之間存在著比較嚴重的人身依附關係。明清時期,封建租佃關係中的地主與佃農之間的人身依附關係不斷走向衰落,土地所有權與使用權相分離有了新的發展。

如我的對您有所幫助請給個贊哦

祝您生活愉快身體健康哦

屬於我國古代重要的土地制度的是

中國古代土地制度的演變

中國古代土地制度的演變

5樓:新特公司1組

中國古代土地制度的演變如下:井田制、魯國初稅畝和管仲改革、王莽改革、均田制、租庸調扮碧納制和兩稅法、一條鞭法廳沒、攤丁入畝。

井田制、魯國初稅畝和管仲改革、王莽改革、均田制、租庸調扮碧納制和兩稅法、一條鞭法廳沒、攤丁入畝。原始社會的氏族公社土地公有制;奴隸社會的土地國有制;封建社會的封建土地所有制。土地制度是我國古代生產關係的基礎與核心。

歷代統治者都不斷調整慧羨土地制度以適應不斷髮展的生產力。

土地制度是我國古代生產關係的基礎與核心:

歷代統治者都不斷調整土地制度以適應不斷髮展的生產力。中國古代土地制度的。演變概括起廳沒來主要有三種:

原始社會慧羨的氏族公社土地公有制;奴隸社會的土地國有制;封建社會扮碧納的封建土地所有制。封建土地所有制又包括國家土地所有制、地主土地所有制、農民土地所有制。

中國土地制度變遷歷史:

適應資源稟賦條件、歷史文化背景和經濟社會發展水平,古今中外世界各國形成了各具特色、形式多樣的土地制度。站在全球的視角,用歷史的眼光,審視各種典型的土地制度安排,有助於科學、系統、全面地認識中國土地制度。

中國土地制度演進中的典型形態。從古到今,中國土地制度大致經歷了共有制、井田制、私有制、均田制、公有制等多種典型形態。可以說,一部土地制度的變遷史,就是一部朝代更替史,更是一部社會經濟發展史。

中國古代的土地制度,中國土地制度歷史變遷(只要主要流程)

文庫精選 內容來自使用者 微力設計 篇一 中國古代土地制度 中國古代的土地制度 摘要 中國古代的所有制關係主要是指土地所有制,它是一定生產力水平的產物,其產生 發展 衰落均與生產力發展變化密切相關。從本質上講,我國奴隸社會和封建社會的土地制度都是私有制。關鍵字 土地制度發展演變土地兼併 正文 一 我...

中國古代監察制度,中國古代監察制度的演變

有啊 錦衣衛嘛 就算沒有 也有刑司 等等 中國古代監察制度的演變 中國古代監察制度具體名稱表 1 春秋戰國 御史兼有監察的使命,但這個時期還沒有專職的監察機構。2 秦 建立御史大夫府為 監察機構,在地方設定監郡御史。3 漢 在 設御史府的同時,增設丞相司直和司隸校尉為 監察官,在地方設立十三部剌史,...

中國古代封建社會祕書制度與現代祕書制度的比較

半闕相思 1 吏 戶 禮 兵 刑 工各部統稱六部。2 吏部為管理文職 的機關,掌品秩銓選之制,考課黜陟之方,封授策賞之典,定籍終制之法 3 戶部掌全國疆土 田地 戶籍 賦稅 俸餉及一切財政事宜。4 禮部掌典禮事務與學校 科舉之事。考吉 嘉 軍 賓 凶五禮之用 管理全國學校事務及科舉考試及藩屬和外國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