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各朝的放假制度,列舉中國古代各朝的行政制度。

時間 2022-03-04 22:05:41

1樓:匿名使用者

每年7到8月是學生放暑假時間。現代學生除了放暑假還放寒假。其實,學生放假制度在我國源遠流長,早在漢武帝創立了官方正規的太學起,便有了太學生的休假制度。

到隋唐時代,才確立國子學(即太學,又稱國子監)學生的放假制度。據記載分為3類:第一類是常假,以十天為一旬,學生放假一天。

當時國子學設在京都,學生們大都住校就讀,所以放這種長假時,外地的學生一般不回家。第二類假是相當於今天的每年5月間,這時暑夏伊始,正是植物茂盛、田裡麥子成熟之際,故該假叫做「田假」,第三類假稱為「援衣假」,不言自明,這是由於天氣轉涼,需要新增衣衫而放的假,時間相當於現今陽曆的十月份,「田假」和「援衣假」都要放一個月左右的長假,在放這兩個假時,學校對家住京都200裡以外的異鄉學生,給予扣除用在探親趕路時所佔去時間的照顧。校方對國子學學生放假有著嚴格的紀律。

例如,有一條明確規定:「凡逾期返校者則開除學籍。」

唐末宋初,隨著國子學的發展變遷,這套學生放假制度也有了一些新的變化。在明朝時,國子學學生的放假,只安排在每年的朔望月一次,除此而外就不再放其它什麼假了。(

列舉中國古代各朝的行政制度。

中國古代各朝的行政制度有哪些?

中國古代什麼時候哪個朝代放假時間最長?

2樓:丈哥的網際網路生活

古代時候宋朝的放假時間最長,約三分之一時間可以休息。

古代的休假制度,主要針對的是公職人員,也就是公務員群體。它的存在有自己獨特的一面,橫向來看,可以分為節日和假日,基本上各朝各代的休假制度都是從這兩大方面找理由的;縱向來看,每一個朝代的休假制度都有或多或少的區別。

有史可考的最早的休假制度源於漢朝,當時的法律規定:吏五日得一下沐,言休息以洗沐也。也就是將六天化為一個週期,做五休一,並且為了保證工作的正常運轉,採用的是輪休制度,根據每個人的實際情況,靈活地決定休息時間。

再者,在夏至和冬至的時候各休息一天。總體來說,漢朝的休假和今天相比有些寒酸,並且這種寒酸的制度一直延續到唐朝。

古代人怎麼放假?古代有雙休和假期麼?

唐朝時,因為公務繁忙,朝廷改了規定,將做五休一改為了做十休一,也就是上、中、下旬各休一天,表面看上去勞累程度直線上升,簡直累死個人,其實卻是完全相反,因為在假日之外還有節日,規定是:春節和冬至各放七天假,再加上一些時日不等的小節日,一年下來可以休假110天,在唐朝做官,福利待遇沒的說。

再然後,到了宋朝。

宋朝基本上繼承了唐朝的休假制度,但是也有細微的調整,調整的方向是衝著「怎樣使大宋**幸福感爆棚」去的,它的一系列措施再一次拉低了休假制度的下限,除了一百多天的節假日外,再加上皇帝的忌日,整整劃出了半個月的假期。宋朝的公務員,一年下來有三分之一的時間是在休沐中的。

古代人怎麼放假?古代有雙休和假期麼?

到了元明清,好日子一去不回。

元朝保留了做十休一的傳統,但是節日假期卻是大大減少,全年的節假日加起來也就五十二天,和宋朝一比,待遇簡直是天壤之別;明朝繼承了元朝的傳統,但是更摳門了,每個月只能休息一天;清朝繼承了明朝的傳統,但是做的更絕,它把元旦、冬至和元宵的假期合在一起,至於那一天開始休,欽天監說了算。

從漢朝有記載以來,中國的休假制度可以劃出一條曲線,從低到高再到低,如果加上現代社會,又可以接續上一條向高處攀升的曲線。

中國古代**怎麼上班和休假?

3樓:雨女文亭

據《漢律》記載,早在西漢時就有明文規定:「吏員五日一休沐。」意思是公務人員上了4天班,第五天則放假洗澡更衣,修發刮臉。

到了東漢,這個制度又有了放寬。《史記·百萬君傳》載:「**每五日洗沐歸謁親。」它規定**不但可以洗澡更衣等,還可以回家看望老小、夫婦 團聚。

到了唐代,休假制度從5日休一天改為10日休一天,即在每月的上旬、中旬、下旬的最末一天休息。除此之外,每年的「清明」、「冬至」還放1至3天假,讓**回家祭祀祖宗,稱為「至日」。

宋朝公務人員的休假制度更加寬鬆。他們全年的實際休假達到98天。

明朝的休假制度較之宋朝有所改變。月假是3天,加上元旦、元宵、中元、冬至等節日可放假18天,每年休假只有50多天。

清朝的休假制度前期基本上沿襲明朝,後期開始變化。鴉片戰爭以後,西方人大量進入中國,他們每星期休假一天,時間一長,國人產生了認同感。到了2023年,清朝**在上層基本上實行了星期天為公休日製度。

4樓:匿名使用者

古代官僚是怎麼上班的?這實在是個有趣的問題,晚唐詩人李商隱有首著名的《無題》,詩云:「昨夜星辰昨夜風,畫樓西畔桂堂東。身無綵鳳雙飛翼,心有靈犀一

點通。隔坐送鉤春酒暖,分曹射覆蠟燈紅。嗟餘聽鼓應官去,走馬蘭臺類轉蓬。」最後兩句的意思其實就是:「當詩人沉浸於對昨夜良辰美景的回憶時,遠處傳來了

陣陣鼓聲,天要亮了,詩人又該上朝了。」所謂的「應官」便是應付官差。

實際上,唐代以後,**習慣上是上午或上、下午在官署裡,然後

回家。當然,如果是一個朝會的日子,京城裡的**會先在清早上朝,然後才到他們的官署。由於大部分的**和他們的家屬住在一起,因此沒有必要每五天作一次

短期的休假,而且,由於**留在官署的時間減少,削減例假日似乎也顯得很公平。

除了類似星期天的休假外,**的法令也規定了節慶的假

日。在唐、宋時期,有放假一天、三天、五天或七天的大小節慶。最長的是新年和冬至,各放七天。在唐代,據統計一年共有53天的節慶假日,包括皇帝的生辰放

假三天,佛誕和老子的誕辰各放假一天。宋代有54天這樣的假日,但只有18天被指定為「休務」,所以,可以想象其他的假日至少有一部分時間要照常辦公。宋

代不認為佛誕和老子誕辰是法定假日,這似乎反映了佛教、道教影響力的衰退。

元代規定有16天的節慶假日。明、清時期,節慶假日起初甚至比元代還少。**法令最初只規定了三個主要的節慶:新年、冬至,還有皇帝的生辰。實際上,端午節和中秋節也變得重要了。

不過明、清時期的主要改變是採用了長約一個月的新年假或寒假。欽天監的**會選擇十二月二十日左右的一天,作為全國**「封印」的日子。大約一個月之

後,又會宣佈另外一天來「開印」。在這一段期間,**仍要不時到他們的官署,但是司法案件完全停止處理。寒假可以看作是對例假日和節慶假日損失的補償。

當個人為了執行對家庭和宗族的責任時(例如,近親的婚喪),**的法令也規定有回家的休假和相類似的假期。最寬大的是唐代的規定,包括:

一、父母住在三千里外,每隔三年有三十日的定省假(不包括旅程);父母住在五百里外,每隔五年有十五日的定省假。

二、兒子行冠禮時,有三天假期;如果是親戚,則有一天。

三、兒女行婚禮時,有九天假期,不包括旅程;其他的近親行婚禮,則分別有五日、三日、一日的假期。

四、父母親去世,強迫解官三年;如果是軍職,則為一百天。

五、其他的近親去世,分別有三十日、二十日、十五日或七日的假期;如果是遠親,則分別是五日、三日或一日。

六、親身受業的老師去世,給假三天。

七、個人的忌日,給假一天。

八、在五月有十五天的田假,在九月有十五天的授衣假。

除了最後一項,這些規定大部分為宋代所遵循。明、清時期,許多這些假日或者完全取消,或者成為特殊的,必須等待皇帝的批准。唯一完全嚴格執行的規定是,

父母親去世之後強迫解官三年。這些改變似乎顯示了個人對皇帝及父母親責任的增加或不斷強調,相對的忽視了其他的社會關係——譬如對其他親戚和老師的責任。

這顯然是明、清時代道德的一個特色。

中國古代史上各個朝代重要制度有哪些

5樓:匿名使用者

夏代:王位抄世襲制

商代:襲內服與外服制度

周代:宗法制、分封制

秦代:郡縣制

漢代:推恩令

魏晉南北朝:九品中正制

隋代:科舉制、三省六部制

唐代:租庸調製

宋代:文官制

元代:行省制度

明代:內閣制、廠衛制、八股取士制

清代:八旗制、軍機處

6樓:黃鼠狼戰車

**集權制

三省六部制

丞相制科舉制

我國古代各個朝代的**行政制度是?

中國各朝代選官制度

7樓:匿名使用者

原始社會實行禪讓制;奴隸社會實行世襲制;秦朝時由皇帝直接任免;漢朝時以察舉製為主,此外還有皇帝徵如(徵辟制);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實行九品中正制;從隋朝開始後的各個朝代普遍實行科舉制來選拔官吏。

中國古代監察制度,中國古代監察制度的演變

有啊 錦衣衛嘛 就算沒有 也有刑司 等等 中國古代監察制度的演變 中國古代監察制度具體名稱表 1 春秋戰國 御史兼有監察的使命,但這個時期還沒有專職的監察機構。2 秦 建立御史大夫府為 監察機構,在地方設定監郡御史。3 漢 在 設御史府的同時,增設丞相司直和司隸校尉為 監察官,在地方設立十三部剌史,...

中國古代法律制度的等級性,中國古代法律制度的優缺點

100000000000集 中國古代法律制度的優缺點 古代法律的優點更注重民意的判斷,既更注重德治,例如整天遊手好閒的流氓痞子被見義勇為的人殺了的話能夠得到老百姓的支援,聯名上書就能免除這個見義勇為的人的罪行。現在制度崇尚法治,只要是主管故意殺人,不管動機如何,基本上就得償命。其中有缺點自己把握吧。...

中國古代各個朝代的都城稱作什麼,中國古代各個朝代的都城名字和現代的名稱

夏朝 公元前21世紀到公元前16世紀 都城在陽城,今河南登封東。商朝 公元前16世紀至公元前11世紀 都城在毫,今河南商丘北。公元前14世紀,商王盤庚遷都到殷,今河南安陽。西周 公元前11世紀至公元前771年 都城在鎬京,今陝西西安西。東周 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221年 都城在洛邑,今河南洛陽。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