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光和寇準是朝代不,司馬光和寇準是一個朝代不

時間 2022-04-09 15:40:39

1樓:匿名使用者

寇凖(961年—2023年10月24日),字平仲,漢族,華州下邽(今陝西渭南)人。北宋政治家﹑詩人。太平興國五年進士,授大理評事、知歸州巴東縣,改大名府成安縣。

累遷殿中丞、通判鄆州。召試學士院,授右正言、直史館,為三司度支推官、轉鹽鐵判官。歷同知樞密院事、參知政事。

後兩度入相,一任樞密使,出為使相。乾興元年(2023年)數被貶謫,終雷州司戶參軍,天聖元年 (2023年) 九月,病逝於雷州。

皇佑四年(2023年),宋仁宗詔翰林學士孫抃撰神道碑,諡「忠愍」,復爵「萊國公」,追贈中書令,仁宗親篆其首曰「旌忠」。故後人多稱「寇忠愍」或「寇萊公」。寇準善詩能文,七絕尤有韻味,有《寇忠愍詩集》三卷傳世。

與白居易、張仁願並稱渭南「三賢」。

司馬光(2023年11月17日-2023年),字君實,號迂叟,漢族,陝州夏縣(今山西夏縣)涑水鄉人,世稱涑水先生,北宋史學家、文學家。 是的都是北宋的

2樓:城風舊酒醉江南

司馬光是宋朝的,至於寇準,不知道是什麼朝代

司馬光和寇準是一個朝代不

3樓:匿名使用者

是一個朝代,都是北宋時期的人。。

司馬光(2023年11月17日-2023年),字君實,號迂叟,漢族,陝州夏縣(今山西夏縣)涑水鄉人[1] ,世稱涑水先生。北宋政治家、史學家、文學家。歷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卒贈太師、溫國公,諡文正,為人溫良謙恭、剛正不阿;做事用功刻苦、勤奮。

以「日力不足,繼之以夜」自詡,其人格堪稱儒學教化下的典範,歷來受人景仰。

宋仁宗時中進士,英宗時進龍圖閣直學士。宋神宗時,反對王安石施行變法,朝廷內外有許多人反對,司馬光就是其中之一。王安石變法以後,司馬光離開朝廷十五年,主持編纂了中國歷史上第一部編年體通史《資治通鑑》。

生平著作甚多,主要有史學鉅著《資治通鑑》、《溫國文正司馬公文集》、《稽古錄》、《涑水記聞》、《潛虛》等。

寇凖(961年—2023年10月24日),字平仲,漢族,華州下邽(今陝西渭南)人。北宋政治家﹑詩人。太平興國五年進士,授大理評事、知歸州巴東縣,改大名府成安縣。

累遷殿中丞、通判鄆州。召試學士院,授右正言、直史館,為三司度支推官、轉鹽鐵判官。歷同知樞密院事、參知政事。

後兩度入相,一任樞密使,出為使相。乾興元年(2023年)數被貶謫,終雷州司戶參軍,天聖元年 (2023年) 九月,病逝於雷州。

皇佑四年(2023年),宋仁宗詔翰林學士孫抃撰神道碑,諡「忠愍」,復爵「萊國公」,追贈中書令,仁宗親篆其首曰「旌忠」。故後人多稱「寇忠愍」或「寇萊公」。寇準善詩能文,七絕尤有韻味,有《寇忠愍詩集》三卷傳世。

與白居易、張仁願並稱渭南「三賢」。

4樓:情劍飛俠

是,都是北宋人。。。。。

宋朝 寇準是同八賢王 一個年代嗎

5樓:物理改變人生

八賢王趙德芳出生於959年

寇準出生於961年

是同一年代

6樓:小熊哇哇叫

歷史上其實沒有八賢王,德芳與德昭兩位太祖之子,都死的早

如果在戲劇裡面,那都是仁宗時期的

看下趙德芳的資料就知道了

7樓:武者的底線

1寇準(961年-2023年10月24日)

2趙元儼是北宋時期的宗室、趙德芳的第八子,宋真宗的八弟。他就是《包青天》故事裡宋仁宗時期的八賢王或八王叔。不過,故事裡有關八賢王的事蹟並不完全與他有關,而是跟他的父親有關。

8樓:【想】愛

寇準生於北宋961年 卒與宋仁宗天聖元年病死於雷州

八賢王趙德芳來 (981)病亡、當時才二十三歲 、所以可以推斷出他是生於(958)年、和楊家將楊延昭 同一年出生滴

所以是一個朝代 宋朝的 準備說的 北宋滴

9樓:匿名使用者

評書中寇準八賢王包青天.楊家將呼家將都同一時代

包拯和寇準是不是同一個朝代的?什麼官位?

10樓:熱愛健康生活的小米兔

包拯和寇準是屬於同一個朝代的人。

包拯(999年-2023年7月3日),登進士第,累遷監察御史,曾建議練兵選將、充實邊備。歷任三司戶部判官,京東、陝西、河北路轉運使。入朝擔任三司戶部副使,請求朝廷准許解鹽通商買賣。

改知諫院,多次論劾權貴。授龍圖閣直學士、河北都轉運使,移知瀛、揚諸州,再召入朝,歷權知開封府、權御史中丞、三司使等職。嘉祐六年(2023年),任樞密副使。

因曾任天章閣待制、龍圖閣直學士,故世稱「包待制」、「包龍圖」。

寇準(961年—2023年10月24日),太平興國五年(980年)進士,授大理評事及知巴東、成安二縣。為人剛直,因多次直諫,漸被太宗重用,三十二歲時拜樞密副使,旋即升任參知政事。真宗即位後,先後在工部、刑部、兵部任職,又任三司使。

景德元年(2023年),與參知政事畢士安一同出任宰相(同平章事)。景德三年(2023年),因王欽若等人排擠,辭去相位。天禧元年(2023年)又恢復宰相職務。

後因參與宮廷權力鬥爭,數被貶謫,終雷州司戶參軍。

擴充套件資料

包拯以其政績和品行為人愛戴,因而包拯去世的噩耗傳出時,朝野震驚,全城盡悼,「京師吏民,莫不感傷;嘆息之聲,聞於衢路」。現藏開封博物館的北宋《開封府題名記》碑,上刻一百八十三位開封知府的姓名和上任年月,而包拯的名字卻已磨去,據說這是因為人們在觀賞碑記時,由於敬仰包拯而經常用手撫摸指點其名,天長日久,竟將碑字磨去。

包拯在社會享有盛譽,因而人們廣泛傳誦他的事蹟,並加以理想化和藝術化,衍生出許多軼聞傳說。南宋時有以包拯為主題的故事和戲曲,元雜劇中更有大量的包公戲如《陳州糶米》。包拯是以龍圖閣直學士(後世訛為大學士)職名任權知開封府,包拯世稱包龍圖。

有**《三俠五義》(評書界叫《龍圖公案》)流行,遂成為一個家喻戶曉的傳奇人物。

景德元年(2023年)冬天,契丹南下犯宋,包圍了瀛洲等河北地區,朝野震驚;寇準反對南遷,力主真宗親征,從而穩定了軍心,使宋遼雙方訂立「澶淵之盟」。

澶淵之盟,對宋而言,一方面幽雲十六州的大部分土地未能收回,另一方面要輸金納絹以求遼朝不再南侵,此後遼更是不斷索取,以金錢換取和平使北宋不再居安思危。對遼國而言,卻是在不利的軍事情勢下佔了大便宜,得到了戰場上得不到的東西。

最重要的是,澶淵之盟以後,宋遼雙方大致保持了百年之和平,這對兩國之間的**關係、民間交往和各民族之間的融合是非常有利的。為中原與北部邊疆經濟文化的交流創造了條件。

11樓:匿名使用者

都是北宋人

包拯(999-1062)寇準(961-1023)寇準宋太宗太平興國五年 (980)進士。淳化二年(九九一),拜左諫議大夫,樞密副使,改同知樞密院事.淳化五年(994)為參知政事,

宋真宗時﹐遷工部侍郎,權知開封府。鹹平六年(一○○三),遷兵部侍郎,為三司使。曾任同中書門下平章事。

宋仁宗天聖元年病死於雷州

包拯宋景佑四年(1037),任天長(安徽天長)知縣,任滿後,調任知端州(廣東肇慶)。回京任監察御史裡行,又改監察御史

嘉佑元年(1056)年十二月,朝廷任包拯權知開封府宋嘉佑六年(1061),他官至樞密副使,次年五月病逝

12樓:匿名使用者

都是宋朝的,不過不是同時,包是開封府尹,寇準是宰相

寇準是什麼朝代的人

13樓:小劉

寇準生於961年七月十四日(8月27日),宋太宗太平興國五年(980)進士。為人剛直,因多次直諫,漸被皇帝重用。太宗時官至參知政事。

真宗即位後,先後在工部,刑部,兵部任職,又任三司使。景德元年(1004),與參知政事畢士安一同出任宰相(同平章事)。當年冬天,契丹南下犯宋,包圍了瀛洲等河北地區,朝野震驚;寇準力主真宗親征,反對南遷。

真宗抵達澶州(今河南濮陽)後,軍心漸漸穩定,後射殺遼軍先鋒撻覽,於是訂立了「澶淵之盟」。

景德二年,升任中書侍郎兼工部尚書。三年,因王欽若等人排擠,辭去相位。天禧元年(1017)又恢復宰相職務,後因參與宮廷權力鬥爭,被丁謂等人排擠。

貶至雷州(今廣東海康),衡州(今湖南衡陽)等地,2023年閏九月七日(10月24日)病死於當地。留有《寇萊公集》。

14樓:

寇準(961年-2023年10月24日),北宋名相。字平仲,華州下邽(今陝西渭南)人。

景德二年,升中書侍郎(加官,正三品)兼工部尚書(階官,正三品)。當時朝廷無事,寇準生活奢侈,「尤好夜宴劇飲,雖寢室亦燃燭達旦。」

寇準病死於雷州貶所,寇準過世後11年(2023年),恢復太子太傅官職,贈中書令(贈官,正二品)、萊國公,後又賜諡曰忠愍。

出生北宋

961年

華州下邽(今陝西渭南)

逝世2023年10月24日

雷州(今廣東雷州)

諡號忠愍

15樓:皓凌

寇準,字平仲,北宋政治家、詩人,與白居易、張仁願並稱「渭南三賢」,後人多稱其為寇忠愍或寇萊公。

寇準善詩能文,其七絕詩尤有韻味,有《寇忠愍詩集》三卷傳世。 寇準為人剛直,因多次直諫,漸被太宗重用,三十二歲時拜樞密副使,旋即升任參知政事。

寇準是那個朝代人?

16樓:永夜

宋朝寇準和楊家將一個年代的

17樓:匿名使用者

北宋時期的政治家﹑詩人。

18樓:錦生弦

北宋真宗年間的宰相,

宋真宗是宋太宗趙匡義的兒子,宋真宗的兒子就是著名的宋仁宗

在簽訂澶淵之盟時,真宗皇帝不敢過黃河,寇準鞭打皇帝御駕的進軍,迫使皇帝過河,從而簽訂了澶淵之盟。

寇準是什麼官

19樓:匿名使用者

中書侍郎兼吏部尚書、同平章事、景靈宮使

20樓:珏將往返

開始時是個小縣令,後來做到了宰相,就是他查的楊家將的案子,查辦的潘仁美。

21樓:仉秀雅

寇準(961-1023),宋代公文避其諱,文書省「十」作「準」。 北宋政治家、詩人,漢族。字平仲.。

北宋丞相。華州下邽(今陝西渭南)人。19歲時,宋太宗太平興國中,赴汴梁(開封)會試,進士及第。

授大理評事,知歸州巴東、大名府成安縣。累遷殿中丞、通判鄆州。召試學士院,授右正言、直史館,為三司度支推官,轉鹽鐵判官。

天禧元年,改山南東道節度使,再起為相(中書侍郎兼吏部尚書、同平章事、景靈宮使)。皇佑四年,詔翰林學士孫抃撰神道碑,帝為篆其首曰「旌忠」。 寇準生活比較奢侈,多有微議。

22樓:扯

寇準是 北宋政治家、詩人,漢族。

23樓:李

宰相唄。。。。。。。

24樓:夢冰含

北宋宰相

宋真宗景德元年(2023年),遼蕭太后與遼聖宗耶律隆緒以收復瓦橋關(今河北雄縣舊南關)為名,親率大軍深入宋境。蕭撻凜攻破遂城,生俘宋將王先知,力攻定州,俘虜的宋朝雲州觀察使王繼忠,宋軍憑守堅城。宋廷朝野震動,真宗畏敵,欲遷都南逃,王欽若主張遷都升州(今江蘇南京),陳堯叟主張遷都益州(今四川成都)。

因同平章事(宰相)寇準、畢士安堅持,無奈親至澶州(今河南濮陽)督戰。

【盟約訂立時間及代表:】

雙方於十二月初達成停戰協議,宋廷方面由曹利用負責與蕭太后談判。於次年初與遼訂立和約.

【盟約內容:】

一、遼宋為兄弟之國,遼聖宗年幼,稱宋真宗為兄,後世仍以世以齒論。

二、以白溝河為國界,雙方撤兵。(遼歸還宋遂城及瀛、莫二州。)此後凡有越界盜賊逃犯,彼此不得停匿。兩朝沿邊城池,一切如常,不得創築城隍。

三、宋方每年向遼提供「助軍旅之費」銀十萬兩,絹二十萬匹。至雄州交割。

四、雙方於邊境設定榷場,開展互市**。

盟約締結後,宋、遼之間百餘年間不再有大規模的戰事。因澶州又名澶淵,遂史稱「澶淵之盟」。

【影響與意義:】

澶淵之盟,當時除了極少數主戰派,滿朝上下都勸真宗要遷都避戰,最後依靠寇準無可匹敵的勇氣終於達成澶淵之盟,30萬的歲貢和遷都比起來,代價簡直不值一提.(當時宋年收入1萬萬以上,而宋當時一場中等規模的戰事所耗費的軍費就高達3000萬以上)而歷史走向證明一切,此戰之後,北宋邁向顛峰--仁宗朝就算稱為整個中國封建社會時期的顛峰,都不為過.遼國關南之地得而復失,但年三十萬歲貢再加上日後富弼允諾的二十萬,這些錢帛對於經濟拮据的契丹來講,無疑是天上掉的大餡餅.

不過契丹上下因此而與宋交好達百年之久,契丹鐵騎不再南下。此中弊利,一眼可明.

寇準在宋朝發展史上是有大功的人

寇準(961-1023),宋代公文避其諱,文書省「十」作「準」。 北宋政治家、詩人,漢族。字平仲.。

北宋丞相。華州下邽(今陝西渭南)人。19歲時,宋太宗太平興國中,赴汴梁(開封)會試,進士及第。

授大理評事,知歸州巴東、大名府成安縣。累遷殿中丞、通判鄆州。召試學士院,授右正言、直史館,為三司度支推官,轉鹽鐵判官。

天禧元年,改山南東道節度使,再起為相(中書侍郎兼吏部尚書、同平章事、景靈宮使)。皇佑四年,詔翰林學士孫抃撰神道碑,帝為篆其首曰「旌忠」。 寇準生活比較奢侈,多有微議。

司馬光砸缸全文,司馬光砸缸文言文

加爾基 全文如下 司馬光字君實,陝州夏縣人也。光生七歲,凜然如 聞講 左氏春秋 愛之,退為家人講,即了其大指。自是手不釋書,至不知飢渴寒暑。群兒戲於庭,一兒登甕,足跌沒水中,眾皆棄去,光持石擊甕破之,水迸,兒得活。出自元末文人阿魯圖的 宋史 譯文如下 司馬光七歲的時候穩重的就像一個大人,聽到老師講解...

司馬光的主要成就,司馬光偉大的成就有哪些

一 政治上 高太后一臨政,便拜司馬光為相,立即贏得了相當的人心。就連大宋的敵國契丹,聽說司馬光為宋朝宰相後,也大為敬畏,告誡己方的邊關守將不要輕易挑起爭端,要維持遼宋雙方友好關係。高太后垂簾後,以復祖宗法度為先務,盡行仁宗之政 儘量與民生息。她治下的九年,史稱 元祐之治 被認為是宋朝天下最太平 百姓...

聽了司馬光砸缸的故事用詞語來說說司馬光

柏林寺 1 急中生智 釋義 形容事態緊急的時候,突然想出辦法。出處 唐代白居易 和微之詩二十三首序 今足下果用所長,過蒙見窘,然敵則氣作,急則生智。2 聰明絕頂 釋義 有著無人能及的聰明才智。出處 清代無垢道人 八仙全傳 第五回 他本是夙根極好 聰明絕頂的人,當時都已領會。3 出類拔萃 釋義 多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