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匿名使用者
五代後周趙匡胤在陳橋兵
變,諸將給他披上黃袍,擁立為
石青色,片金緣。上面繡有12個
團龍及日、月、星辰、山、龍、
華蟲(雉的異名)、宗彝(長尾
猴尊)、藻(墊玉的彩色板)、
火(物體燃燒時所發出的光和焰
)、粉(古代繡在衣上的白色或
有色粉末)、米(古代繡在衣上
的花紋)、黻(音府。古代禮服
上白與青相間的花紋)的
形象,其餘均為排列均勻的「如
意頭」、「蝙蝠」和象徵富貴的
字紋樣。龍袍上並繡有9條龍,間
以五色雲彩。領前後正龍各1條,
膝部左、右、前、後和交襟處行
龍各1條,袖端正龍各1條。下幅
八寶立水,襟左右開,以棉、袷
、紗、裘制,各惟其時。龍袍專
供皇帝穿著,其他**是不能穿
著的,只有得到皇帝親賜才能穿
著,但在穿著必須「挑去一抓」
,以示區別。在明朝,經改制後
的龍袍,稱為蟒袍,成為明朝職
官常服。
龍袍的色彩選用頗有研究,並十
分嚴格,古代人使用的色彩並非
單純是人的本性需要,同時又作
為一個種族或部落的標誌,在遠
古舊石器時代的山頂洞人穿用採
用赤鐵礦染色,到了夏代崇尚黑
色,周代崇尚紅色、到了漢朝推繹周崇尚紅、秦崇尚黑,漢滅秦後則崇尚黃,漢文帝劉恆
穿的龍袍第一次採用黃色。其後
長期以黃色為最高貴,它象徵中
央,因此,這種風氣一直延用下
來,直到封建社會結束。龍袍上
的字紋樣的顏色由淡月白色,品
月和普藍組成,「蝙蝠」有硃紅
、棗紅、絳色、香色、青銅色等
數種顏色。「如意頭」有明藍、
月白、藏青和水紅、桃紅、棗紅
、雪灰兩種顏色組成。
清代皇帝穿龍袍時,必須戴吉服
冠,束吉服帶及掛朝珠。龍袍以
明黃色為主,圓領,右大襟,馬
蹄袖,有扣絆。龍袍的做工有刺
繡、緙絲之分,其中緙絲工藝相
對複雜,工藝上稱為「連經斷緯
」。這種緙絲工藝在中國流傳已
久,宋代時多用於其他裝飾之上
,到清代多用於服飾,後因緙絲
工藝消耗工時過長,所以多用於
龍袍之上。
2樓:
周恭帝即位的時候,年紀太小,當時的軍權落在趙匡胤手裡。公元960年春節,後周朝廷正在舉行朝見大禮的時候,忽然接到邊境送來的緊急戰報,說北漢國主和遼朝聯合,出兵攻打後周邊境,朝廷派趙匡胤帶兵抵抗。大軍到了離開京城二十里的陳橋驛,趙匡胤假裝醉酒。
第二天早晨,幾個人把早已準備好的一件黃袍,七手八腳地被在趙匡胤身上。大夥跪倒在地上磕了幾個頭,高呼「萬歲」。
這就是黃袍加身。
成語「黃袍加身」涉及到的歷史人物及時間為
至善教育老師 a黃袍加身 hu ng p o ji sh n 黃袍 也稱龍袍,指古代皇帝的袍服。五代後周趙匡胤在陳橋兵變,諸將給他披上黃袍,擁立為帝。指登上帝位。成語典故 宋太祖趙匡胤在後周時期,任殿前都點檢,領宋州歸德軍節度使,掌握兵權。周世宗柴榮死後,他的七歲的兒子柴宗訓繼位。這時,趙匡胤看到奪...
陳橋兵變,黃袍加身到底是怎麼一回事
家裡養只小容景 定義 陳橋兵變,是趙匡胤發動的取代後周 建立宋朝的兵變事件,此典故又稱黃袍加身。經過 959年 後周顯德六年 後周世宗病死,子柴宗訓即位,年方7歲,主少國疑。殿前都點檢 歸德軍節度使趙匡撤與石守信 王審價等結義兄弟掌握了軍隊實權。公元960年正月初一,傳聞契丹兵將南下攻周,宰相範質等...
燈籠燈身怎麼製作?燈籠的製作步驟
燈籠是我國的傳統手工藝品,現在每逢過年過節每家每戶中都要懸掛大紅燈籠,這已經成為了中國的傳統習俗。燈籠不僅節日裡重要的裝飾品,在節日中還能為人們帶來更加歡樂的氛圍。將四雙筷子擺成一個正方形。同樣方法疊三層筷子。用502膠將連線點固定。用紅繩把四個角綁牢。這樣一個底座就完成了,同樣方法再做一個拿出一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