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秦魂始皇
沙漠是一種地貌,它的成因是在氣候條件、地質活動等諸多複雜因素下形成的,比如我國的沙漠基本上就是在第四紀的各個時期形成的,時間跨度非常大,它們的擴張和收縮受氣候影響較大,溼潤的時候收縮,乾旱的時候擴大。它分佈在乾旱區,它的面積廣大,地貌形態複雜。
土地是包含地球特定地域表面及其以上和以下的大氣、土壤與基礎地質、水文與植物,還包含這一地域範圍內過去和現在人類活動的種種結果,以及動物就人類目前和未來利用土地所施加的重要影響。中國地理學家普遍贊成土地是乙個綜合的自然地理概念。認為土地「是地表某一地段包括地質、地貌、氣候、水文、土壤、植被等多種自然要素在內的自然綜合體」。
沙漠地域大多是沙灘或沙丘,沙下岩石也經常出現。泥土很稀薄,植物也很少。有些沙漠是鹽灘,完全沒有草木,沙漠一般是風成地貌。
沙漠裡有時會有可貴的礦床,近代也發現了很多石油儲藏。因為沙漠少有居民,所以資源開發也比較容易。
沙漠氣候乾燥,但它卻是考古學家的樂居,因為在那裡可以找到很多人類的文物和更早的化石。
全球的沙漠佔陸地的百分比:全世界陸地面積為億平方千公尺,佔地球總面積的,其中約1/3(4800萬平方千公尺)是乾旱、半乾旱荒漠地區,而且每年以6萬平方千公尺的速度擴大著。
而沙漠面積已佔陸地總面積的10%,還有43%的土地正面臨著沙漠化的威脅。
2樓:帳號已登出
土地沙漠化。
包括氣候變異和人類活動在內的種種因素造成的乾旱、半乾旱和亞溼潤乾旱地區的土地退化。狹義的荒漠化(即:沙漠化)乃是指在脆弱的生態系統下,由於人為過度的經濟活動,破壞其平衡,使原非沙漠的地區出現了類似沙漠景觀的環境變化過程。
土地荒漠化。
指乾旱和半乾旱地區,由於自然因素和人類活動的影響而引起生態系統的破壞,使原來非沙漠地區出現了類似沙漠環境的變化。在乾旱和亞乾旱地區,在乾旱多風和具有疏鬆沙質地表的情況下,由於人類不合理的經濟活動,使原非沙質荒漠的地區,出現了以風沙活動、沙丘起伏為主要標誌的類似沙漠景觀的環境退化過程。
土地沙漠化和土地荒漠化差別不大,但荒漠化嚴重程度要高。
3樓:網友
土地是乙個概括性的詞語,包含了河流、湖泊、沙漠、草原、林地以及耕地等等,沙漠是土地經過多年的風化過程導致土壤砂礫化。
4樓:匿名使用者
土地沙漠化更嚴重,土地荒漠化沒那麼嚴重。土地沙漠化,土地基本都變成沙子了,地表零星有些植被,降雨少,蒸發大。土地荒漠化,土地變荒漠了,還沒變成沙子,植被。
沙地和沙漠的區別。
5樓:網友
沙地和沙漠的區別如下表:e69da5e887aa62616964757a686964616f31333366303762
沙地和沙漠的面積方面是無法比較的,面積有大有小,無從比較。而且沙漠是屬於沙地中的一類,在質地方面,兩者都是由大量的沙子構成。
沙地指表層為沙覆蓋、基本無植被的土地,包括沙漠,不包括水系中的沙灘。
沙地**:沙漠,主要是指地面完全被沙所覆蓋、植物非常稀少、雨水稀少、空氣乾燥的荒蕪地區。沙漠亦作「 沙幕 」,乾旱缺水,植物稀少的地區。
沙漠**:沙漠氣候的特點:
1)、降水量少而變率大:
北非撒哈拉沙漠中的亞斯文曾有連續多年無雨的記錄;而在南美智利北部沙漠的阿里卡,有連續十七年中僅下過三次可量出雨量的陣雨,而三次總量僅公釐,降水量極少。
同樣位於智利北部沙漠的伊基圭曾連續四年無雨,但第五年的一次陣雨就降了15公釐,在另一年的一次陣雨記錄竟達公釐,可見變率之大。
熱帶沙漠的降雨多為暴發性的陣雨,往往引起劇烈的水土流失。
2)、氣溫高、溫差大:
由於雲量少,日照強,又缺乏植被覆蓋,空氣溼度小,因此白天氣溫上公升極快。在北非曾有高達58℃的記錄,一般夏天的月均溫大都在30℃~35℃之間,而且高溫的時間很長。
如阿拉伯半島的亞丁,一年有五個月的月均溫在30℃之上。沙漠的夜間較涼,因為整夜無雲,地面輻射強,散熱快,夜間最低溫度一般在7℃~12℃之間,也有出現薄霜的日子。
3)、蒸發強、相對溼度小:
熱帶沙漠氣候因為經常無雲、風大、日照強、氣溫高、相對溼度小,因此蒸發力非常旺盛。可能蒸發散量約為降水量的二十倍以上,甚至達百倍。空氣中的相對溼度很小,在埃及撒哈拉沙漠常出現2%左右的相對溼度。
6樓:網友
沙地和沙bai漠相同點。
1、沙地du、沙漠區域內部環境均為可zhi利用土地面積逐漸dao喪失或不間斷地縮專。
小,土壤肥力呈屬下降趨勢,農牧業生產力效益低下,流動沙丘前移造成毀壞各種生活、生產設施和建設證工程,同時嚴重汙染環境。2、沙地、沙漠的地表組成物質,地貌形態特徵基本相同或相似(都是以石英顆粒為主要成分的鬆散聚積物,構成多種沙丘形態)。
沙漠土與沙質土壤的區別?
7樓:導航教研室
沙漠土與沙質土壤在某些特徵上具有相似性,但有明顯不同,最顯著的區別在於二者的劃分標準不同。
沙漠土是從發生學角度定義的土壤型別。發育於乾旱少雨、植被稀疏的荒漠地區的土壤。土壤基本上沒有明顯的腐殖質層,土質疏鬆,缺少水分,土壤剖面幾乎全是砂礫,碳酸鈣表聚、石膏和鹽分聚積多,土壤發育程度差。
沙質土壤是從土壤組成結構(土壤質地)角度講的,土壤學中稱為砂質土。
土壤質地是指土壤中各粒級所佔的相對比例或重量百分數,砂質土顆粒組成中粒徑的砂粒佔50%以上。
沙質土壤顆粒間孔隙大,小孔隙少,毛細管作用弱,土壤質地疏鬆,通透性好,由此導致沙質土壤保水性差、蓄水力弱,不耐韓,土溫變化較快,但耕作起來比較容易;沙質土壤中有機質分解快、積累下來的比較少,由此導致土壤保肥性差,各種養分都比較貧乏。
8樓:鞏文敏
沙漠土更確切一點你可能指的是風沙土,屬於初育土綱,是一種土壤的型別;沙質土則具體指土壤的質地,分為沙土、壤土和粘土。二者有一定的聯絡,你可以說風沙土的土壤質地為沙質土壤。
9樓:芳草地春天雷雨
沙漠土不是土壤,沙質土是土壤。
荒漠和沙漠的區別荒漠和沙漠怎麼區分
10樓:清念景辰
1、概念不同:荒漠通常指由於降水稀少或者蒸發量大而引起的氣候乾燥、植被貧乏、環境荒涼的地區。沙漠是指荒漠地區地表有大片沙丘覆蓋的區域,是荒漠的多種型別之一,也是分佈最多的一種荒漠型別。
2、環境不同:荒漠其地面溫度變化大,物理風化強烈,風力作用活躍,地表水則團鬥納顯塌沒得極端貧乏,大多數地方有鹽鹼土。沙漠的最大特徵是不僅環境荒涼,而且地表遍佈著沙丘。
3、組成不同:荒漠是乾旱區大型地貌組合,有巖漠、礫漠、沙漠和泥漠。後者即乾涸湖沼或龜裂地,規模一般銷孝較小。
沙漠,主要是指地面完全被沙所覆蓋、植物非常稀少、雨水稀少、空氣乾燥的荒蕪地區。
沙漠裡有土壤嗎,沙屬於土壤嗎
11樓:網友
沙漠種植植物,可以起到固沙作用。主要有:
1,植物紮根,可以固定沙塵。
2,植物腐爛,變成腐殖質,與沙子混合,逐步使沙漠的沙變成適宜植物生長的土壤(就是你說的「沙子變成土」)
3,大面積種植,可以改善氣候,增加降雨量,也促進「沙子變成土」。
當然這是乙個很漫長的過程。
沙地和沙漠有什麼 區別?是否和麵積有關?
12樓:聞濃赤欣豔
沙地定義:半乾旱或半溼潤地區地表被沙丘覆蓋,通常以固定或半固定沙丘為主。
詞義: 在半溼潤、半乾旱地區,由於受自然及人為因素的綜合影響和干擾,形成類似沙漠的地貌型別,稱為沙地。本段型別。
沙化土地的若干型別有: 1.流動沙地(丘):
指植被蓋度小於10%的沙地或者沙丘。 2.半固定沙地(丘):
指植被蓋度在10%~29%之間,而且分佈均勻,風沙流活動受阻,但流沙紋理依然普遍存在的沙丘或沙地。 3.固定沙地(丘):
指植被蓋度大於30%,風沙活動不明顯,地表穩定或者基本穩定的沙丘或沙地。
1.海濱河岸由泥沙淤積成的灘地。
2.含沙多的土地。
沙漠英文名稱:sandy desert;desert定義1:地球表面乾燥氣候的產物,一般是年平均降雨小於250mm,植被稀疏,地表徑流少,風力作用明顯,產生了獨特的地貌型態。
如各種沙丘,風蝕劣地等。
沙漠沙漠(shā mò)是指地面完全被沙所覆蓋、植物非常稀少、雨水稀少、空氣乾燥的荒蕪地區。沙漠亦作「 沙幕 」,指地面完全為沙所覆蓋,乾旱缺水,植物稀少的地區。
沙漠有什麼好處嗎,沙漠和戈壁有什麼區別?
大到風火雷電,小到蒼蠅小蟲,都有其存在的意義,都是生態平衡所需要的一份子。人類發展不能太過看重經濟利潤,更重要的自然法則不能視而不見,違反了自然定律,一定會後患無窮,得到懲罰。沙漠看起來是有點影響地球面貌,但是它一定有著維護自然平衡的職責。以我的淺見認為沙漠的降雨量少,蒸發量很大,蓄水能力不足,正因...
土地性質劃撥和出讓有什麼區別
1 出讓是 將國有土地的一段時間內的使用權有償轉讓出去的行為,劃撥一般是針對行政事業性單位,這些單位取得國家土地除繳納相關的稅費外,不再支付出讓金。當劃撥的土地要改變用途 經營性質的時候,需要補交出讓金,從而改土地證上的 劃撥 為 出讓 2 劃撥是 轉讓土地收益的一種方式,簡單點說就是用土地的一方沒...
美國土地制度和中國土地制度有什麼區別
美國土地制度和中國土地制度根本區別是 美國土地私有制,中國土地公有制。土地所有權是美國財產法上最基本 最重要的問題。依據所有權人可否取得土地的現實佔有,土地所有權被分為現實所有權和將來所有權。現實所有權又根據是否有主體 時間 條件的限制被分為絕對所有權和附條件的完全所有權 終生所有權 限定繼承所有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