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仲永讀後感600字,急啊
1樓:峰峰冪冪
讀了王安石先生的《傷仲永》,我的感觸很深,方仲永這個天才,竟然會最終變為乙個普通人,我們對他的遭遇僅僅只有惋惜和同情嗎?恐怕還應有一些對方仲永父親和縣人的批評吧,他們為了自己的一些小利益卻為社會損失了乙個人才。這對社會造成的危害,難道比自己的利益更重要嗎?
王安石寫這片文章的目的應當不只是這個,還有對天才的看法。
天才,顧名思義:從上天那裡得到了才華的人。天才,當然比普通人要優秀很多,只要稍加教育,學習,就能成為乙個社會難得的人才。
但為什麼方仲永最終成為了乙個普通人。甚至連普通人都不如呢?這是因為他沒有接受後天的教育,沒有進步,只是原地踏步,而別人卻都在努力奮鬥,不斷進步,最終他只有被超過。
天生的才能固然很重要,但後天的教育也是必不可少的,如果缺乏後天的教育,在好的才能也會被荒廢。反之,乙個普通人,經過自己的不斷努力,可能也會對社會做出很大貢獻。
要得到進步,就應當勤奮地學習。古人說:「業精於勤」。
勤學是成功之母。勤能補拙。近乎智,古今中外的成功者,哪乙個是不經歷勤奮的學習就得到成就,得到世人的讚揚和敬佩的呢?
王獻之「用盡三缸水,一點像羲之」,最終成為大書法家。法國文學家福樓拜的書房窗臨塞納河,因燈光徹夜透明,被船伕當作漁燈,他對天才的認識「天才無非是長久的忍耐,努力吧!」最終他成為了一代大文豪。
他們都並非是天生聰慧。他們的才能也不一定比方仲永優秀,他們的成功**與他們的耐心和勤奮。
天才在於日積月累,聰明在於勤學不輟。乙個人,天資再高,如果不勤奮學習,必幹不成大事業。甚至養活自己都很困難;乙個人,天資一般,如果能勤奮學習,刻苦用功,必出成果。
勤學是成功裡乙個不可缺少的內容。或許我們並不是天才,但讓我們現在做起,努力、勤奮地學習,必能幹出一番大事業。
作文傷仲永讀後感600字
2樓:網友
金溪平民方bai
仲永,世代以種田為du業。仲永長到五zhi歲時,dao不曾見過書寫工版具,忽然哭著要這些東權西。父親對此感到驚異,從鄰近人家借來給他,他當即寫了四句詩,並且自己題上自己的名字。
這首詩以贍養父母、團結同宗族的人作為內容,傳送給全鄉的秀才觀賞。從此有人指定事物叫他寫詩,他能立刻完成,詩的文采和道理都有值得欣賞的地方。同縣的人對他感到驚奇,漸漸地請他的父親去作客,有人用錢財和禮物求仲永寫詩。
他的父親認為那樣有利可圖,每天牽著方仲永四處拜訪同縣的人,不讓他學習。
我聽說這件事很久了。明道年間,跟隨先父回到家鄉,在舅舅家見到方仲永,他已經十二三歲了。叫他寫詩,已經不能與從前聽說的相稱了。
再過了七年,我從揚州回來,又到舅舅家,問起方仲永的情況,舅舅說:「他才能完全消失,普通人一樣了。」
先生說:仲永的通曉、領悟能力是天賦的。他的天資比一般有才能的人高得多。
他最終成為乙個平凡的人,是因為他沒有受到後天的教育。像他那樣天生聰明,如此有才智,沒有受到後天的教育,尚且要成為平凡的人;那麼,現在那些不是天生聰明,本來就平凡的人,又不接受後天的教育,想成為乙個平常的人恐怕都不能夠吧?
傷仲永原文
3樓:闕亭晚關甲
金溪民方仲永,世隸耕。仲永生五年,未嘗識書具,忽啼求之。父異焉,借旁近與之,即書詩四句,並自為其名。
其詩以養父母、收族為意,傳一鄉秀才觀之。自是指物作詩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觀者。邑人奇之,稍稍賓客其父,或以錢幣乞之。
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環謁於邑人,不使學。
餘聞之也久。明道中,從先人還家,於舅家見之,十二三矣。令作詩,不能稱前時之聞。又七年,還自楊州,復到舅家,問焉,曰「泯然眾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賢於材人遠矣。
卒之為眾人,則其受於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賢也,不受之人,且為眾人;今夫不受之天,固眾人,又不受之人,得為眾人而已耶?
傷仲永讀後感,讀《傷仲永》有感
傷仲永 這篇文章的主人公是在七歲就能指物為詩 才華出眾的神童 方仲永,因為自身很有天賦,所以創下了許多詩篇,而且在他們的地方也是名氣旺盛的,也有許多富貴人家用錢來請他寫詩,因此他的父親把他當成搖錢樹,不讓他學習,因為方仲永沒有接受後天的教育,所以他的才華一天一天的衰弱,日復一日,年復一年,最後他 姜...
傷仲永王安石「傷」仲永什麼?為什麼傷
表面是為失去天才而惋惜,實際是感嘆環境不好。隱含社會需要變革的意思,王安石自己就是個改革家。3種意義 1 作者為一個天資聰明的兒童最終淪為普通人而 傷 2 作者為仲永沒有遇到利於他成長環境而 傷 3 作者為一些本身沒有天賦的普通人還不肯學習而 傷 這篇文章講了仲永天賦好,卻因他的父親不讓他學習,而成...
傷仲永翻譯
原文 金溪民方仲永,世隸耕。仲永生五年,未嘗識書具,忽啼求之。父異焉,借旁近與之,即書詩四句,並自為其名。其詩以養父母 收族為意,傳一鄉秀才觀之。自是指物作詩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觀者。邑人奇之,稍稍賓客其父,或以錢幣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環謁於邑人,不使學。餘聞之也久。明道中,從先人還家,於舅家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