魚我所欲也 由是 怎麼翻譯,《魚我所欲也》的英文全文是什麼?

時間 2022-04-01 08:25:25

1樓:匿名使用者

它的前一句話是「如使人之所欲莫甚於生,則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惡莫甚於死者,則凡可以闢患者何不為也!」翻譯為「如果人們所追求的東西沒有超過生命的,那麼凡是能夠用來求得生存的手段,有什麼手段不能採用的呢?

如果人們所厭惡的事情沒有比死亡更可怕的,那麼凡是能夠用來逃避災禍的,有什麼方法不能採用的呢?」由此可知,下文的關係應該是錶轉折,所以不能翻譯成「既然這樣」,這句應翻譯為「採取某種手段就能活命,可是有的人卻不採用,採取某種手段就可以躲避災難,可是有的人卻不採用」翻譯成「既然這樣」就沒有主語了,所以應翻譯成「採用某種手段」

2樓:說芮費莫慧雲

應該根據上下問的意思判斷還有每個字本身的意思判斷,由是的確是採用某種手段的意思,通篇翻譯應該是,採用某種手段就可以生存然而有的人不用,採用某種手段就可以免除禍患而有的人不做,這是為什麼呢,是因為……

3樓:匿名使用者

都是這麼講的,考試就要這麼寫,我也想過這問題,可沒辦法

4樓:匿名使用者

採用某種手段 或這樣看來

《魚我所欲也》的英文全文是什麼?

5樓:多肉

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魚而取熊掌者也。

英文翻譯

fish is what i want. so is bear paw. but if i cannot get both, so i would take bear paw instead of fish.

《魚我所欲也》翻譯

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魚而取熊掌者也。(熊掌:熊的腳掌。

兼:同時得到。)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捨生而取義者也。

(生:生命。義:

大義)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於生者,故不為苟得也;死亦我所惡,所惡有甚於死者,故患有所不闢也。(不為苟得:不做苟且偷生的事。

苟得:苟且取得。這裡是「苟且偷生」的意思。

患有所不闢:有的殺身之禍不躲避。患:

禍害,災難。闢:通「避」,躲避。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於生,則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惡莫甚於死者,則凡可以闢患者何不為也?由是則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則可以闢患而有不為也。

(何不用也:什麼手段不採用呢?何:

什麼、怎麼。大意是為了求生,沒有不肯做的事。)是故所欲有甚於生者;所惡有甚於死者。

非獨賢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賢者能勿喪耳。(非獨:不但,不僅。

勿喪:不丟掉,不遺失。)

[譯:魚是我所喜愛的,熊掌也是我所喜愛的;如果這兩樣東西不能同時得到的話,那麼我就只好放棄魚而選擇熊掌。生命是我所喜愛的,大義也是我所喜愛的;如果這兩樣東西有能同時都具有的話,那麼我就只好犧牲生命而選取大義了。

生命也是我所喜愛的,但我所喜愛的還有勝過生命的東西,所以我不作苟且偷生的事;死亡是我所厭惡的,但我所厭惡的還有超過死亡的事,所以有的災禍我不躲避。如果人們所喜愛的東西沒有超過生命的,那麼凡是能夠用來求得生存的手段,哪一樣不可以採用呢?

如果人們所厭惡的事情沒有超過死亡的,那麼凡是能夠用來逃避災禍的壞事,哪一樁不可以幹呢?採用某種手段就能夠活命,可是有的人卻不肯採用,採用某種辦法就能夠躲避災禍,可是有的人也不肯採用。由此可見,他們所喜愛的有比生命更寶貴的東西(那就是「義」);他們所厭惡的,有比死亡更嚴重的事(那就是不義)。

不只賢人有這種想法(大義比生命更可貴,不義比死亡更可惡),人人都有,不過賢人能夠不喪失罷了。]

魚我所欲也翻譯

6樓:縱橫豎屏

白話譯文:

魚是我所想要的,熊掌也是我所想要的,如果這兩種東西不能同時得到,那麼我寧願捨棄魚而選取熊掌。

生命是我所想要的,正義也是我所想要的,如果這兩樣東西不能同時得到,那麼我寧願犧牲生命而選取大義。

生命是我所想要的,但我所想要的還有勝過生命的,所以我不做苟且偷生的事;死亡是我所厭惡的,但我所厭惡的還有超過死亡的事,所以有的災禍我不躲避。

如果人們所想要的東西沒有比生命更重要的,那麼凡是一切可以保全生命的方法,又有什麼手段不可用呢?如果人們所厭惡的事情沒有超過死亡的,那麼凡是能夠用來逃避災禍的壞事,哪一樁不可以幹呢?

採用某種手段就能夠活命,可是有的人卻不肯採用;採用某種辦法就能夠躲避災禍,可是有的人也不肯採用。

由此可見,他們所喜愛的有比生命更寶貴的東西(那就是「義」);他們所厭惡的,有比死亡更嚴重的事(那就是「不義」)。不僅賢人有這種思想,人人都有,只不過是賢人能夠不丟掉罷了。

一碗飯,一碗湯,吃了就能活下去,不吃就會餓死。可是呵叱著給別人吃,過路的饑民也不肯接受;用腳踢著給別人吃,乞丐也不願意接受。

(可是有的人)見了優厚俸祿卻不辨是否合乎禮義就接受了。這樣,優厚的俸祿對我有什麼好處呢?是為了住所的華麗、妻妾的侍奉和熟識的窮人感激我嗎?

從前(有人)為了(道義)(寧願)死也不願接受(別人的施捨),如今(有人)卻為了住宅的華美而接受了;從前(有人)為了(道義)(寧願)死也不願接受(別人的施捨),如今(有人)卻為了得到妻妾的侍奉而接受了;

從前(有人)為了(道義)(寧願)死也不願接受(別人的施捨),如今(有人)卻為了讓所認識窮困貧乏的人感激他們的恩德而接受了它。這種(行為)難道不可以停止嗎?這就叫做喪失了人的天性(指羞惡廉恥之心)。

7樓:匿名使用者

魚,是我所想要的,熊掌,也是我所想要的,如果這兩種東西不能同時都得到的話,我就會放棄魚而選取熊掌。生命也是我所想要的,大義也是我所想要的,這兩樣東西不能同時都具有的話,我就會捨棄生命而選取正義。生命也是我所想要的,但想要的還有勝過生命的東西,所以不做苟且偷生的事。

死亡也是我所厭惡的,但所厭惡的還有超過死亡的事,所以有的災禍不躲避。如果人們所想要的東西沒有能超過生命的,那麼可以憑藉來保全生命的做法為什麼不用呢?如果人們所厭惡的事情沒有超過死亡的,那麼一切可以躲避災禍的事情為什麼不做呢?

那麼有辦法求生但是卻有人不採用這個做法,那麼可以藉此來躲避災禍卻有人不這樣做。因此,所想要的有比生命更寶貴的東西,所厭惡的有比死亡更嚴重的東西。不僅僅有才能的人有這種思想,每個人都有這種思想,只不過賢人能夠不丟掉它罷了。

  一碗飯,一碗湯,得到它便可以活下去,失去它就要死亡。如果吆喝著給他吃,過路饑民都不會接受;如果用腳踢著給別人吃,乞丐也輕視它。   不管是否符合禮與義就接受優厚的俸祿,這高位俸祿對我有什麼增益呢?

是為了住宅的華美,得到妻妾的侍奉,讓我所認識的窮困貧苦的人感激我的恩德嗎?從前為了道義寧願身死也不接受別人的施捨,如今卻為了住宅的華美而接受了;從前為了道義寧願身死也不接受別人的施捨,如今卻為了得到妻妾的侍奉而接受了;從前為了道義寧願身死也不接受別人的施捨,如今卻為了讓我所認識的窮困貧苦的人感激而接受了它。這種行為難道不可以停止嗎?

這就叫做喪失了本性。

8樓:紫堇無常

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魚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捨生而取義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於生者,故不為(wéi)苟(gǒu)得也;死亦我所惡(wù),所惡(wù)有甚於死者,故患有所不闢(bì)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於生,則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使人之所惡(wù)莫甚於死者,則凡可以闢(bì)患者何不為(wéi)也?由是則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則可以闢(bì)患而有不為(wéi)也。是故所欲有甚於生者,所惡(wù)有甚於死者。

非獨賢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賢者能勿喪耳。

一簞(dān)食(shi),一豆羹(gēng),得之則生,弗(fú)得則死。呼爾而與之,行道之人弗受;蹴(cù)爾而與之,乞人不屑(xiè)也。

萬鍾則不辯禮義而受之,萬鍾於我何加焉!為(wèi)宮室之美,妻妾(qiè)之奉,所識窮乏者得(dé)我與(yú)?鄉(xiàng)為身死而不受,今為(wèi)宮室之美為(wéi)之;鄉(xiàng)為身死而不受,今為妻妾(qiè)之奉為(wéi)之;鄉(xiàng)為身死而不受,今為(wéi)所識窮乏者得(dé)我而為(wéi)之;是亦不可以已乎?

此之謂失其本心。

註釋  1.熊掌:熊的腳掌,古人認為是珍貴的食品。

2.得兼:同時獲得。得:獲得。

3.舍魚而取熊掌者也:捨棄魚肉而選擇熊掌的人。取:選取。

捨生而取義者也:捨棄生命而選擇正義的人。取:求取。

4.所欲有甚於生者:所想要的有比生命更重更要的。甚:超過; 於:比。

5.苟得:苟且取得。這裡是「苟且偷生」的意思;或者是隻為求利益,不擇手段。

6.所惡:討厭的(事物)。惡,憎恨,討厭。

7.患:禍患,災難。

8.闢:通「避」,躲避。下同。

9. 如使:假如,假使,下文「使」同義。

10. 凡可以得生者:一切可以得到生存的辦法。者:……的辦法。

11. 何不用也:什麼手段不可用呢?

12.不為:不願意這樣做。

13.由是則生而有不用也:通過某種方法就可以得到生存,但是有人卻不用它。由是,按照這種方法。是,指示代詞,指某種辦法。

14.非獨:不單,不僅。獨:只,僅僅。

15是:這、這樣。

16.勿喪:不丟掉。喪:喪失,丟失。

17.簞:古代盛食物用的圓竹器。可譯為「竹籃」。

18.豆:古代盛飯用的器具。一種食器,高足,上呈圓盤形。有木製,陶製等,用來盛肉或其它食品。

19.呼爾而與之:意思是沒有禮貌地吆喝著給人吃。

爾:語氣助詞。《禮記·檀弓》記載,有一年齊國大饑荒,黔敖在路上施捨粥。

有一個飢餓的人用衣袖遮面而來,黔敖吆喝著讓他吃粥。他說,我就是不肯吃嗟來之食才落到這般地步的。這人始終拒絕侮辱性的施捨,後來餓死了。

呼:吆喝、輕蔑地,對人不尊重。而,連詞表修飾。

20.蹴(cù):用腳踢。 與:給。

21.不屑:認為不值得,這裡是不願意接受的意思。

22.萬鍾則不辯禮義而受之:如果不辨別它是否合乎禮與義就接受豐厚的俸祿。則,連詞,這裡表假設。「辯」通「辨」,辨別。

23萬鍾,這裡指優厚的俸祿。鍾,古代的一種量器,六斛四鬥為一鍾。

24. 何加:有什麼益處。加:好處。

25.為:為了。下文「鄉為」「今為」的「為」都念「wèi」。

26.奉:侍奉。

27. 所識窮乏者得我與:所認識的窮困貧苦的人感激我嗎?得我:得於我,感激我的恩惠。得,通「德」,恩惠,這裡是感激的意思。與,通『歟』,語氣助詞,相當於嗎。

28.鄉為身死而不受:從前(為了「禮義」),寧願死也不接受(施捨)。鄉通「向」(舊寫作「向」),原先,從前,先前。

29.今為宮室之美為之:今,現在。為,為了。 為(第二個),接受。

30. 已:停止,放棄。

31. 本心:天性,天良。本來的思想,即指「義」。

譯文魚,是我所想要的;熊掌,也是我所想要的。兩種東西不能同時得到,捨棄魚而選取熊掌。生命也是我所想要的;道義也是我所想要的。

兩樣東西不能同時得到,捨棄生命而選取道義。生命是我所想要的,但我所想要的還有比生命更重要的東西,因此我不做為了生而不擇手段的事情。死亡是我所厭惡的,但我所厭惡的還有比死亡更厲害的,因此(即使)有禍患我也不躲避。

如果人們所想要的東西沒有能比生命更重要的,那麼凡是可以得到生命的辦法什麼不可以用呢?如果人們所厭惡的事情沒有比死亡更厲害的,那麼凡是可以躲避禍患的辦法什麼不可以做的呢?由於這個原因有可以獲得生存手段然而不用的人,由於這個原因有可以躲避禍患手段而不採用。

因為這個緣故,人們想要的東西有比生命更重要的,所厭惡的東西有比死亡更厲害的。不僅僅是賢人有這種思想感情,每個人都有這種思想感情,只不過賢人能夠不喪失罷了。

一籃食物,一碗湯,得到就能活下去,得不到就會餓死。如果盛氣凌人地吆喝著給他吃,路上的飢餓的行人也不會接受;用腳踐踏著給他吃,就連乞丐也不願意接受。 如果有豐厚的俸祿卻不辨別是否合乎禮義就接受它,這樣,優厚的俸祿為我帶來什麼好處呢?

是為了美麗的房子、妻妾的侍奉和熟識的走投無路的窮人感激我的恩德嗎?從前即使死也不願接受,現在為了宮室的美麗卻接受了;先前寧肯死也不願接受,現在為了妻妾的侍奉卻接受了;先前寧肯死也不願接受,現在為了熟識的窮人感激自己卻接受了。這種做法不也是可以停止不做嗎?

這就叫做喪失了(自己的)天性。

編輯本段特殊用法一詞多義

1.而呼爾而與之。連線兩個動作,承接連詞(或表修飾)

由是則生而有不用也。轉折連詞,卻

2.於所欲有甚於生者,比

萬鍾於我何加焉, 對

3.是非獨賢者有是心也, 這種

是亦不可以已乎。這種做法

4. 得

二者不可得兼 得,得到,擁有

所識窮乏者得我與。通「德」,感激

故不為苟得也 取得

5.為鄉為身死而不受。情願

今為宮室之美為之 第一個「為」:為了,表目的。第二個「為」:接受。

則凡可以闢患者何不為也:採用

6. 之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於生 定語中心語之間結構助詞 的

人皆有之 代詞 它 文中指羞惡的本心

得之則生 代詞 它 文中指一簞食一豆羹

呼爾而與之 代詞 它 文中指行道之人 乞人

萬鍾則不辯禮義而受之代詞 它 文中指萬鐘的俸祿

今為所識窮乏者得我而為之 代詞 它 文中指接受俸祿的行為

此之謂失其本心 結構助詞 它,指不辨禮義而受之的行為

7. 生

捨生而取義者也 生命

由是則生而有不用也 獲得生命

8.與所識窮乏者得我與與通「歟」,語氣詞

呼爾而與之 給

9.加萬鍾於我何加焉 增加,這裡指帶來的好處

犧牲玉帛,弗敢加也 虛報

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 增加

10莫.使人之所惡莫甚於死者 沒有什麼

宮婦左右莫不私王 沒有誰

11.故

故患有所不闢也 所以

是故所欲有甚於生者 因

12.則

則凡可以闢患者何不為也 那麼

得之則生 就

萬鍾則不辯禮儀而受之 連詞,這裡表假設

13.凡

則凡可以闢患者何不為也 凡是;只要是

通假字1.「得」通「德」,恩惠,這裡是感謝的意思。例句:「今為所識窮乏者得我而為之」。

2.「鄉」通「向」,從前。例句:「相為身死而不受」。

3.「與」通「歟」,語氣助詞,相當於「嗎」。例句:「所識貧乏者得我與」。

4. 「闢」通「避」,躲避。例句:「故患有所不闢也」。

5. 「辯」通「辨」,辨別。例句:「萬鍾則不辯禮義而受之」。

古今異義

1.可以

古:能夠用來

今:能夠

2.是古:這 指示代詞

今:判斷動詞

3.豆古:古代盛食物的器具

今:豆子

4.鍾古:古代的量器

今:計時器具

5.加古:益處

今:兩個或兩個以上的東西或數目合在一起

特殊句式

1.判斷句

例句:魚,我所欲也。「也」,判斷句標誌。 譯文:魚,是我所喜愛的東西。

2.省略句

例句:鄉為身死而不受。「為」後面省略了介詞的賓語「禮義」,「受」後面省略了賓語「施捨」,全句省略了主語「我」。譯文:從前我為了「禮義」寧願死也不接受施捨。

捨生而取義者也。省略主語「我」。

詞類活用

名詞作動詞 得:恩惠,這裡是感激的意思。

例句:所識窮乏者得我與 。

動詞作名詞 生:可以獲得生存的手段。

例句:由是則生而有不用也。

魚我所欲也的翻譯,魚我所欲也翻譯

魚我所欲也,是中國春秋戰國時代的一篇古文。作者是孟子。該文出自 孟子 告子上 翻譯為 魚,是我所想要的.魚,是我所想要的 熊掌,也是我所想要的。如果這兩種東西不能同時得到的話,那麼我就會捨棄魚而選取熊掌。生命也是我所想要的 道義也是我所喜愛的。如果這兩樣東西不能同時得到的話,那麼我就會捨棄生命而選取...

魚我所欲也,《魚我所欲也》原文及翻譯

魚我所欲也 出自 孟子 告子上 作者很可能是孟子。魚我所欲也 是孟子以他的性善論為依據,對人的生死觀進行深入討論的一篇代表作。強調 正義 比 生命 更重要,主張捨生取義。呵呵,革命人士一大堆,一例如劉胡蘭。魚我所欲也 原文及翻譯 魚我所欲也 原文及翻譯 魚我所欲也 直接開啟瀏覽器去搜尋魚,我所欲原文...

魚我所欲也原文,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全文的意思

魚是我所想要的,熊掌也是我所想要的,如果 這兩種東西不能同時得到,我寧願 捨棄魚而選取熊掌。生命也是我所想要的,道義也是我所想要的,如果 這兩種東西不能同時得到,我寧願 捨棄生命而選取道義。生命是我所喜愛的,但我所喜愛的還有勝過生命的東西,所以我不做苟且偷生的事 死亡是我所厭惡的,但我所厭惡的還有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