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百度文庫精選
內容來自使用者:易發表網
愛因斯坦曾經說過「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疑問是思維的導火索。質疑的過程是積極思維的過程,是提出問題,發現問題的過程。
質疑可使學生改變學習中的被動地位,使他們變得積極主動,激起探求新知的慾望,迸發出創造的思維火花。那麼,作為教師我們應該怎樣培養學生的質疑能力呢?
1.敢問,質疑的起點。課堂是屬於孩子們的,教師只有創設民主、平等的課堂氣氛,充分愛護和尊重學生的問題意識,學生才會積極提出自己的疑問。
所以在工作中,對於學生的提問,不管好與壞,對與錯,均應給予肯定和稱讚,讓孩子敢問。在每次初讀過課文後,總是讓學生提出自己不理解或者有疑問的地方,進行談論交流,對於敢於提問的同學,予以表揚和鼓勵,以此帶動更多的同學學會提出心中的疑惑。
記得學習《從現在開始》一課時,我讓同學們初讀課文,把自己不理解的地方畫出來,學生紛紛拿起筆讀起課文來。我在學生中巡視,發現居然大部分學生只是拿著筆做樣子,根本沒在書上作任何記號。5分鐘之後,我說:
「現在請你們把自己不理解的問題提出來。」學生們都茫然地望著我,沒有一個人敢舉手。我鼓勵他們說:
「沒有關係,只要提出自己不明白的問題就行。
2樓:銀城教育
一、建立和諧的師生關係,使學生敢質疑
二、創設問題情境,激發學生質疑。
三、掌握方法,讓學生善於質疑。
.從課題上質疑
教材中許多課文的課題都有畫龍點睛的作用。引導學生針對課題提出問題,既有利於對文章的理解,又能培養學生的質疑能力。如教《狼牙山五壯士》,出示課題後,引導學生質疑。
學生問:五壯士指的都有誰?為什麼稱他們是壯士?
題目改為「狼牙山五戰士」行嗎?這些問題,直觸中心,為更好地理解課文做了鋪墊。
2.從課文遣詞造句的妙處質疑 引導學生在自讀課文時,找出文中精彩的語句或感受最深的地方,從中去尋找問題。如《頤和園》一課有一句:「遊船、畫肪在湖面慢慢地滑過,幾乎不留一點痕跡。
」學生質疑:我們常說船在水面上「劃過」,這裡為什麼用「滑過」?老師指導學生通過聯絡上文解答了這一疑問,同時讓學生體會到作者用詞的準確性、形象性,既訓練了學生的語感,又發展了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
3.從課文的重點。難點處質疑
對課文重點、難點句段質疑,既有利於學生深入理解課文,同時,也有助於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圍繞這一線索進行教學。如教《跳水》一課,一個學生提到:「一頂小小的帽子,孩子回家後買一頂不就行了,何必冒著生命危險去追呢?
」其他學生聽後鬨堂大笑,當我反問他們怎麼解釋時,他們卻啞口無言。其實,這個看似簡單的問題提得很有價值。通過這個問題的解決,學生可以更形象地感知事物之間的聯絡。
4.從矛盾之處質疑
有些課文中有看似矛盾之處,那正是作者匠心獨具所在。引導學生讀書前後聯絡起來,找出矛盾的地方,從此處質疑,從而悟出道理,提高認識。如《給顏黎民的信》一課。
信的開頭稱呼是「顏黎民君」,可見這封信是寫給黎民的,在結尾魯迅先生卻寫道:「祝你們好」,這是為什麼?這個問題正揭示了課文中心,表現了魯迅先生對青年一代的真誠關懷。
5.從寫作手法上質疑
課文是學生寫作的最好範文。引導學生從寫作手法上質疑,找出課文的寫法和自己作文的寫法有哪些不一樣的地方,對學生寫作水平的提高能起到潛移默化的作用。如《那片綠綠的爬山虎》一課,初讀後學生髮現,這是一篇寫人記事的文章,為什麼以「那片綠綠的爬山虎」來定題呢?
通過讀、思、議,學生明白了作者正是借那片綠綠的爬山虎來表達自己對葉老的無限懷念之情,課題點明瞭文章中心,這樣就學到了一種含蓄的、新穎的定題方法。
如何在語文閱讀課中培養學生的質疑能力
3樓:匿名使用者
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們不遺餘力地通過字、詞、句、篇章的教學,發展學生聽、說、讀、寫的能力;教師們既抓雙基,又著重發展學生智力、思維、思想認識水平。老師們在這些方面已有許多卓有成效的實踐。在此我僅從課堂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質疑能力,從而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發展思維,學會自學的角度談談我在實際操作中嘗試著運用的一些方法:
1、調整質疑心態,鼓勵質疑。
要培養學生的質疑能力,首先要掃除學生在質疑方面的心理障礙,調整他們的心態。有的學生習慣於聽老師講,滿足於一知半解,不願深入思考,不主動尋疑。對於這種學生,應使他們瞭解質疑的重要性,鼓勵他們要學也要問,要多問幾個為什麼,必要時教師要多對他們問難,使他們明白自己學習上的欠缺,引起他們的適度焦慮,從而養成他們不但求知其然,更求知其所以然的學習習慣,學習質 疑。
有的學生有疑,但怕提出的疑問不得要領,受老師責怪、被同學恥笑。對於他們,我熱情地鼓勵,肯定他們質疑的勇氣。還有的學生,把握不住學習要點,對所學內容不知所云,提不出問題。
老師就要多指點,引導他們去找疑問,從字、詞等難度較小的方面入手,學會質疑。只要學生開始問了,便會越問越多,越問越難,進而越學越深。
2、教給方法,使學生尋疑有方。
培養學生質疑能力要教給學生自學的方法,學會質疑的方法。質疑的方法很多,我嘗試的是引導學生在閱讀過程中對三處、三點進行三個層次質疑。這三處為:
⑴不理解、不明白的地方要質疑;⑵似懂非懂的問題要質疑;⑶容易混淆、容易忽略的細節要質疑。這三點為:⑴對題目要質疑;⑵對篇章結構要質疑;⑶對寫法要質疑。
這三個層次為:設問性質疑、推敲性質疑和疑難性質疑。其中設問性質疑也就是自問自答式質疑,這類疑問實質上是學生自己選定自學的方向,通過自學解決。
例如,初讀課文時,對字詞、課文內容的疏通性質疑。推敲性質疑就是學生對上文所提到的三處、三點的 自學研究,此時學生往往會在所讀文章中做出記號,並試**疑,形成自己的觀點,其中有一部分疑問將會因自己無法解答而成為疑難性質疑。需要指出的是,這三次質疑中的前兩次提出的疑問並不一定是學生不懂的,而是要求學生自我設疑、存疑,學習在似乎無疑之處產生疑問。
經過這一番尋疑之後提出的疑,大多是有價值的、是教師課堂教學的重點和難點。學生找到了這些解不開的疑,心理上就產生了適度的焦慮,上課時就能更好地聽老師講解,這尋疑的過程事實上也就是學生自能讀書的實踐活動,尋疑有方,無疑是語文學習能力提高的標誌。比如:
我教《跳水》一課時,安排學生在課堂中進行預習性嘗試閱讀,學生先後提出下列問題:為什麼船長用槍逼著兒子跳水、課文中;他是船長的兒子一句,為什麼要用括號、文章最後一段『四十秒鐘』後面為什麼要用破折號、課文寫孩子氣急了,為什麼一處用『急』,一處用『極』、文章為什麼以《跳水》為題從這些問題中,我們可以看出學 生的學習水平。其中第一問對於有些語文能力強的同學來說,屬於設問性問題,已在自學中能解決了;第四問可歸於推敲性疑問,只要稍加點撥學生也能解答;其餘幾句,則在精讀課文時,老師要注意講解。
只要堅持訓練學生進行三處、三點、三次質疑,學生定會在實踐中學會尋疑的方法,掌握開啟知識大門的鑰匙。
3、巧妙設問,導疑有法。
在實際課堂教學中,教師巧妙地設疑問難,引導學生去思考、去尋疑,對發展學生的質疑能力也很重要。教師教每篇課文,總要提出很多問題,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內容、讀懂文章,教師的提問,實際是教師給學生設疑,讓學生按照這些疑去學習、思考,看課文作者是怎樣把每個問題寫具體的。教師的提問要準確、恰當、有規律可循,因為學生不但通過老師的設疑解決了知識,也從老師設疑的示範作用中學到了怎樣去設疑。
我在教學中發現,課題猜謎可引導學生對課文內容進行設問性質疑。例如:《做風車的故事》的課題猜謎中,學生就提出了是誰做風車、為什麼要做風車、怎樣做風車、做風車的故事說明了什麼等一些引導學生認真讀課文的疑。
詞語辨析引出了推敲性的疑;文中探寶更引出了有助於推敲詞句、理解精彩段落、欣賞文章神妙之筆與精巧佈局的疑,使學生在找寶、析寶的過程中不斷生疑、思疑、釋疑,提高理解分析能力。例如《白楊》一文,語言含蓄、言簡意賅、立意深遠,是構思縝密、充滿詩情畫意的優美散文,表面寫白楊,實際上寫人。作者用比喻和象徵的手法勾畫了一幅抗風暴雨雪、鬥乾旱灌水的白楊挺秀圖;以樸實無華的語言抒寫了一首借物寓意、託物言志的清麗小詩;以豪邁飽滿的深情譜寫了一曲建設者紮根邊疆的頌歌。
真是看的是一幅 美麗的畫,聽到的是一首讚美的詩,心底唱的是一曲動聽的歌。
該不該培養學生的質疑能力
人非聖賢熟以無過?聖賢也有錯時,偉人也有犯大錯誤的時候,誰能跟 偉大,他也有三分錯誤,老師們都比 聰明嗎?有錯誤不允許人指出來,以後還會犯錯誤,知錯能改善莫焉,老師應該帶頭知錯就改,這樣就更能提高老師的威信。俗話說,學問學問,一學二問,只學不問,怎能長進。古代學者指出 前輩謂學貴知疑,小疑則小進,大...
語文教學如何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
1,講課留下空白,讓學生思考 2,讓學生積極提問,保護積極性 3,組織學生討論,相互啟發 不懂先生 學好語文,最基本的要學會聽課,掌握老師要求的知識點。同時,學習要有計劃,計劃主要是為了提高學習的有效性,同時也有利於要成一個好的學習習慣。如果寫作能力差,就一週寫一篇作文,如果閱讀差就一天練習一篇閱讀...
如何培養學生學習生物的能力,如何培養學生的生物學探究能力
一 發掘學生思考潛能,提高 思維能力。學起于思,思源於疑。這是我國古代教育學家的精闢論述。心理學認為 思,最容易引起定向 反射。宋代張陸說過 為學患無疑,疑則有進。學生強烈的釋疑解惑的慾望是他們積極思考的潛在動力,由存在疑問到解釋疑問的過程,其實就是學生進行認真思考 深入 綜合分析 嚴謹推理,運用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