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匿名使用者
德育教育已提升到學校教育的核心地位,而作為德育教育最基礎的內容——學生日常行為習慣養成教育越來越受到重視。《中國教育改革和發展綱要》強調學校「要重視對學生進行中國優秀文化傳統教育,對少先隊員還要注意進行文明行為的養成教育」。抓好日常生活與行為規範養成教育,是落實素質教育精神的時代要求,是重中之重。
著重進行有關小學生在學習、做事和做人等方面的良好行為習慣的研究與實踐,以使小學生在日常的學習和生活中養成一系列做人、做事和學習方面的良好行為習慣,為其健康人格的培育奠定基礎。
(1)創新方面。依據少年兒童的身心發展特點,遵循教育規律,努力構建創新養成教育途徑和模式,將養成教育貫穿到學生日常生活行為中,多層次、全方位的進行跟蹤教育,突出成長為主的教育理念。
(2)理論意義。立足於應用探索與實踐,在探索和實踐過程中總結寄宿制學校學生行為規範養成教育的規律,豐富素質教育理論和養成教育理論內涵
(3)應用價值。本課題著手與途徑和模式的實驗和探索,側重於應用實踐,具有較強的可操作性。努力培養全面發展的學生,讓每個學生都具有健康良好的生活行為習慣,促進他們的可持續發展。
主要途徑是:密切結合我校寄宿制辦學實際,通過個案研究以及一系列具體行為習慣養成的實驗研究,形成新的理論觀點和實踐方法。在操作層面上,提供相應的切實可行的方法和措施。
努力探索出寄宿制學校班級管理中少年兒童行為習慣養成的新觀點、新方法和新途徑
2樓:南初瑤
德育主要具有以下好處,而且具有很重要的意義:
第一,走進兒童的現實生活世界
課程標準中關注與學生生活相關的活生生的生活經驗,要成為學生生命歷程的重要組成部分。因為人始終生活在生活世界之中,人在生活世界中認識自然現象,理解與體驗社會的道德,是通過與他人的交往和自己的反思來提高自己的認識水平及思想道德水平。
德育的根本任務是教會學生學會做人。學會做人是立身之本,學習知識,掌握知識只是服務社會的手段。讓學生在社會環境的互動中獲得體驗,以此來完善、修補、發展自己的道德。
學生在與大自然的接觸中會產生許許多多的問號,從而產生進一步瞭解的慾望。如果教師僅僅照本宣科讀品德與生活課中的內容,而學生又缺乏認識與體驗,即便是學生背會了,那也是死知識,不會真正打動學生。
第二、面向社會生活實踐
課程內容要面向社會是指課程內容反映社會、科技的發展水平,學生生活在社會之中,並最終走向社會。讓高年級的學生了解社會的發展狀況,瞭解科技的發展狀況,對他們的現在和未來具有極其重要的作用。
第三、德育方法求新
學校是對未成年人進行思想道德教育的主渠道,必須按照黨的教育方針,把德育工作擺在素質教育的首要位置,貫穿於教育教學的各個環節。採用未成年人喜聞樂見、生動活潑的方式進行教學,把傳統知識同陶冶情操、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結合起來。
誰有德育開題報告**給篇啊!!急等!!
3樓:匿名使用者
開 題 報 告
通化興華教育集團第二中學
一、課題名稱:整體構建學校和諧德育途徑方法體系研究
二、課題提出的背景
在德育工作實踐中,我們認為:目前初中學校的德育工作還存在一些多年沒得到**的問題:首先,在德育目標上,具有不合實際的弊端,很少針對不同年齡學生的特點,將德育目標化作具體的、富有針對性的情感品質和思想道德要求。
其次,在德育內容上,習慣將德育定位於政治教育範疇,既忽略了對智、體、美、勞諸育中包含的德育資源的開發,又忽略了生理學科和心理科學的有效滲透。第三,在德育研究上,理論滯後於學生生活實際,對學生關注的、困惑的反面的社會問題缺少針對性的教育,讓學生乃至老師感到茫然。第四,在德育方式上,往往採取說教方式,不重視引導學生在德育活動中的主動參與、真切體驗,即具體德育活動的實踐磨鍊。
第五,在德育主體上,往往過分重視學校和教師的育人作用,而忽略對家庭、社會乃至整個育人環境以及學生自我教育功能的開發,甚至還將學校和教師置於與學生和整個環境對立的位置。第六,在德育時機上,學校德育常常是為響應號召、完成計劃而做,很少對學生個體思想行為的現狀和發展趨勢進行跟蹤性研究和**性分析,所以往往等到學生品行出現了嚴重問題,才匆忙應對。第七,在德育效果上,傳統德育往往較多追求轟動效應,講求立竿見影,所以對整體而言,有時重形式勝於重實質;對個體而言,較多采用懲戒處罰的壓服手段,不能潛移默化。
鑑於此,學校德育要取得真正意義上的成效,必須轉變思想觀念和工作思路,加強德育策略的研究,讓教育過程自然化、情境化和自主化;讓教育手段藝術化和技巧化;讓教育者與受教育者相互教育和自我教育,達到品行共進,讓學校德育工作最終達到潛移默化和長效化。
三、課題研究的理論依據
第一、以人為本:馬克思主義認為,社會發展的動力**於人自身,社會發展的目的是為了實現人的全面而自由的發展。新發展觀明確把以人為本作為發展的最**值取向,就是要尊重人、理解人、關心人,就是要把不斷滿足人的全面需求、促進人的全面發展,作為發展的根本出發點。
一句話,就是要把促進人的全面發展作為社會發展的根本目標。
第二、可持續發展理論:可持續發展指既滿足當代人發展的需要,又不對後代人滿足其需要的能力構成威脅和危害的發展。可持續發展作為一種新的發展觀,意味著在人與自然的關係和人與人的關係不斷優化的前提下,實現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的有機統一,從而使社會獲得持續永久性的發展。
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對當代德育發展提出了新要求。要求我們走出一條新型的發展道路。
第三、生活教育的相關理論:生活教育強調教育與生活的聯接,生活就是教育,就是教育的內容,教育因生活的變化而變化,提出在「生活裡找教育,為生活而教育」;「教學做」合一是生活教育的方**。
第四、道德學習論:道德轉化為個體品德的關鍵在於主體建構,從依從性、認同性最終向信奉性水平發展。在道德學習中,須重視情境感受、活動體驗、價值辨析和道德反思等模式,並基於各學科的特點發揮其優勢。
四、課題研究的意義
1、有利於開闢多種德育渠道齊抓共管,相互聯動,形成教育合力。
2、有利於增強德育工作針對性與實效性,使德育迴歸生活。
3、有利於推進素質教育,促進學生身心的健康發展。
4、有利於新課改的深入實施,突破應試教育模式。
五、課題相關概念解讀
1、什麼是和諧
和,樂之本也。如和平,平和;和氣,和睦。
諧,和也,配合得當。如諧調,諧音,諧趣。
《新華詞典》把和諧解釋為「配合得適當,協調。」
和諧是天底下最珍貴的價值,是人世間最美的狀態,也是人類幾千年來所追求的理想境界。
我們認為和諧在事物發展中有四大功能:
即多樣的統一;關係的協調;力量的平衡;功能的優化。
2、什麼是德育
德育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的社會要求,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地運用系統的德育內容,通過教育者和受教育者雙主體物件化的實踐活動,培養受教育者健康、完整品德的教育過程。
3、和諧德育的含義
和諧德育,指的是德育以滿足社會發展需要和受教育者個體發展需要的統一為出發點,在遵循受教育者身心發展規律的基礎上,調控構成德育體系諸要素之間的關係,使之發生和諧共振效應,從而促進學生思想品德全面和諧發展的一種德育模式。
六、課題研究的目標
1、學生線:通過對學生行為習慣養成途徑與方法的研究,培養學生具有正確的道德認識、健康積極的道德情感、堅強的道德意志和良好的道德行為習慣,從而形成健全的人格;本課題組認為一個具有健全人格的學生應該做到六講:講平安、講學習、講生態、講文明、講誠信、講感恩。
2、教師線:通過對教師良好師德形成過程的研究,改變教師的德育觀念,提高教師的德育實踐能力,形成良好的職業道德規範。
3、家長線:通過對家長家教水平能力的研究,增強家長與孩子的溝通能力,提高家庭教育效能。同時,改善教師與家長的關係,建立平等、尊重、理解、和諧的家校關係,為提高學校德育效果奠定基礎。
4、情感線:通過對情感線的研究,著力調整好以下五種教育關係的和諧程度:教師與教師、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教師與家長、家長與孩子之間的人際關係的和諧;學生與校園環境的和諧;學校教育、家庭教育、社會教育的和諧。
5、研究形成生活德育、興趣德育、活動德育和環境德育等五種德育模式的理論框架、目標、評價、內容和操作方式。
七、課題研究的形式和主要內容
根據學校實際,本課題研究的基本形式為「四線四育式」。
所謂「四線」是指學校德育工作應緊緊抓住四條生命線不放:既學生線中的行為規範、教師線中的師德規範、家長線中的家教培訓與家校交流、情感線中的五種關係;所謂「四育」是指學校德育應成為一種有效性的、無聲無息的但又能把德育做到孩子心裡的四種育人模式:生活德育、活動德育、興趣德育和環境德育。
(一)對德育工作的四條生命線的研究:
1、學生線:對照《中學生日常行為規範》,針對初中學生實際問題,研究制定適合初中學生心理的行為細則;搭建一個「天天5分鐘德育」平臺,真正讓行為習慣教育落到實處。
2、教師線:學生的行為規範能否走入學生的心裡,關鍵是教師的教育行為是否規範;據有關調查學生的許多不良行為不是天生就有,而是後天的教育不當造成的,比如師源性心理障礙問題等。本課題將開展德育導師隊伍建設的研究,同時開展一個「週週5分鐘師德論壇」活動的研究,通過這一平臺的實施,總結出提高教師育人規範及其效果的一些經驗。
3、家長線:家長在學生德育中和教師一樣佔據主導地位。但實際生活中,家長的家教水平制約著教育的效果。
所以,一方面,加強對家長培訓途徑、內容與方法的研究,提高家教水平;另一方面,要改善教師與家長之間的關係,建立平等、尊重、理解、和諧、互信的家校關係,暢通家校交流渠道,形成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的一致與合力。本課題將開展建立特殊學生家校聯絡本研究。每班級單親家庭的學生和品德、學習有問題的學生都要由班主任準備與家長的聯絡本。
由班主任或任課老師、學生本人、學生家長三方面填寫,每週填寫一次。主要目的在於溝通班主任、任課老師與家長之間的聯絡,讓老師老師多研究學生,充分了解學生,根據學生的特點開展教育工作;讓家長及時掌握孩子的在校表現和發展趨勢,讓學生正確看待自己的優點與不足。從而建立三者之間和諧相融的關係。
4、情感線:教師和學生的關係應該是民主、平等、和諧、相融共濟的。我們的教師要改變自己的角色,我們要帶著「為學生成長服務」的意識走進每一天的課堂。
而良好的師生關係是德育高效化的一個前提。為此我們開展三個方面的研究:首先開展「三個告訴」的研究,讓學生有困難告訴老師,有矛盾告訴老師,有疑惑告訴老師;其次是開展「愛校如愛家、愛生如愛子」活動的研究;什麼是真愛?
不同的教師同樣有不同的回答。本課題組提出的回答是:像熱愛自己的家庭一樣熱愛學校,恪盡職守,敬業奉獻;像熱愛自己的子女一樣熱愛學生,為人師表,身正為範。
如果每位教師能真正能用心去做教育,那麼教師所表現出的一切行為都是最真誠的、最感人的、也是最有實效的;再次是開展「天天5分鐘聊天」活動的研究,也就是普通教師每天應有計劃的找一位學生聊天5分鐘,讓師生充分體驗彼此的關係是朋友式、親情式、平等式的。
(二)對四種德育模式的研究:
1、生活德育模式:學校搭建「天天5分鐘德育」平臺;學校每天開設一堂5分鐘的德育課,內容涉及與學生生活相關的每一個專案(如兩操習慣;集隊習慣;衛生習慣;文明禮儀習慣;課堂內外習慣;以及好人好事等等)。通過生活德育,讓學生努力去做一個講文明的人。
2、興趣德育模式:本課題組認為培養學生興趣的過程就是對學生德育的過程,我校準備每年在學校開展興趣特長培養工程,讓每位學生在學校都能有兩技一能;通過興趣德育,讓學生更加地愛學校、愛學習,做一個講學習、有特長的人。
3、活動德育模式:本課題組認為學校開展活動過程也就是對學生德育的過程,我校每學年定期開展系列活動:如感動校園人物評選、主題德育月活動、班級籃球聯賽、讀書節、藝術節、科技節、體育節、平安節、班級風采展等;通過活動德育,讓學生覺得人要講平安、講誠信、講感恩。
4、環境德育模式:向教師與學生提供有力的環境支援,建立人文化的環境氛圍,會讓教師和學生精神愉悅,心情舒暢,快樂地工作、學習和生活。本課題組著重研究兩種環境對德育的作用及效果,一是對學校的外部環境對學生德育的研究,要讓我們的牆壁成為學生書法、繪畫等個人作品的展覽窗;讓學校的每一塊空地成為學生學習、生活、活動的遊樂場;二是學校的**這一大環境對學生德育的研究。
要通過開設校園電視臺、校園之聲廣播電臺、「歷史上的今天」欄目、展窗以及國旗下的講話的**氛圍,形成一個無聲與有聲相結合的育人環境。使學生認識到要講生態;講誠信、講感恩。
混凝土研究的意義,大體積混凝土施工相關課題背景及意義
滿意請採納喲 混凝土是土木工程中用途最廣 用量最大的一種建築材料。按預定效能設計和製作混凝土,研製輕質,高強度,多功能的混凝土新品種。利用現代新技術 大力發展新工藝 新裝置 廣泛利用工業廢渣作原材料等,都是今後需要不斷解決的課題。混凝土人才相對比較缺乏,並且配合混凝土英才網等招聘服務商填滿人才空缺。...
考核的目的和意義,考核的目的和意義是什麼
考核的目的不僅僅是獎懲,獎懲只是強化考核功能的手段 考核的目的不僅僅是調整員工的待遇,調整待遇是對員工價值的不斷開發和再確認 考核是為了不斷提高員工的職業能力和改進工作績效,提高員工在工作執行中的主動性和有效性。意義 1 通過考核,為單位提供總體人力資源質量優劣程度的確切情況,獲得員工晉升和發展潛力...
元旦的目的和意義,元旦的意義
你好!元旦的目的是一個讓們快樂的節日。元旦的意義是 元 有始之意,旦 指天明的時間,也通指白天。元旦便是一年開始的第一天。元元旦的意義 慶祝一年之始。元旦的目的 元旦屬於陽曆新年為了區別農曆和陽曆兩個新年,又鑑於農曆二十四節氣中的 春節 元旦新的一年的到來,人們習慣將這一天稱為元旦 俗稱陽曆年 元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