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李吳傑
1.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學而》
譯文:孔子說:「學習並時常溫習,不是很愉快嗎?有志同道合的人從遠方來,不是很令人從心裡感到高興嗎?即使人家不瞭解我,我也不怨恨、惱怒,不也是君子的作風嗎?」
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學而》
譯文:曾子說:「我每天多次反省我自己:替人家謀慮是不是不夠盡心?和朋友交往是不是不夠誠信?老師傳授的知識是不是自己還不精通熟練呢?」
3、子曰:「吾十有五而志於學。
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
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為政》
譯文:孔子說:「我十五歲就有志於做學問;三十歲能自立於世;四十歲能通達事理;五十歲的時候我懂得自然的規律和命運;六十歲時對各種言論能辨別是非真假,也能聽之泰然;七十歲能隨心所欲,卻不逾越法度的規矩。
4、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為政》
譯文:孔子說:「溫習舊的知識,進而懂得新的知識,這樣的人可以做老師了。
5、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為政》譯文:孔子說:「讀書如果不深入思考,就會越學越糊塗;思考不讀書,就無所得。」
6、子曰∶「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雍也》
譯文:孔子說∶「賢德啊,顏回。
吃的是一小筐飯,喝的是一瓢水,住在窮陋的小房中,別人都受不了這種貧苦,顏回卻仍然不改變向道的樂趣。賢德啊,顏回!」
《論語十二章》前五章翻譯
2樓:順心還婉順的君子蘭
1. 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型沒臘?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乎?」《學而》
翻譯:孔子說:「學了,然後按一定的時間去複習它,不也是很愉快嗎?
有志同道合的人從遠方來,不也快樂嗎?人家不瞭解我,我卻不怨恨,不也是道德上有修養的人嗎?」 2.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
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學而》 翻譯:
曾子說:「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別人辦事是否盡心竭力了呢?
同朋友交往是否誠實呢?老師傳授給我的知識是否複習了呢?」 3.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於學。
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
六察跡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為政》
翻譯:孔子說:「我十五歲立志學習,三十歲立足於社會,四十掌握了知識而不致迷惑,五十歲瞭解並順應了自然規律,六十歲聽到別人說話就能明辨是非真假,七十歲可以隨心所卜滑欲,又不超出規矩」 4.
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為政》 翻譯:
孔子說:"在溫習舊知識後,能有新體會,新發現,這樣的人是可以當老師的。" 5.
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為政》 翻譯:孔子說:"唯讀書卻不思考,就會迷惑而無所適從;只是空想卻不讀書,就會有害。
《論語》六章翻譯
3樓:我的真誠心
本篇共包括30章。其中著名文句有:「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質勝文則野,文勝質則史,文質彬彬,然後君子」;「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vk 樂之者」;「敬鬼神而遠之」;「己欲立而立人,已欲達而達人。
本篇裡有數章談到顏回,孔子對他的評價甚高。此外,本篇還涉及到「中庸之道」、「恕」的學說、「文質」思想,同時,還包括如何培養「仁德」的一些主張。
4樓:網友
論語六則原文及翻譯。
1、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翻譯】孔子說:「學了並時常溫習它,不也高興嗎?有同門師兄弟從遠方來,不也快樂嗎?人家不瞭解(我),(我)卻不怨恨,不也是道德上有修養的人嗎?」
2、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翻譯】孔子說:「溫習舊的知識便能有新的理解和體會,可以憑(這個)做老師了」。
3、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翻譯】孔子說:「只學習卻不思考,就會感到迷惑不解,只思考但不學習就會陷入困境。」
4、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翻譯】孔子說:「對於學習,知道怎麼學習的人,不如愛好學習的人;愛好學習的人,又不如以學習為樂趣的人。」比喻學習知識或本領,知道它的人不如愛好它的人接受得快,愛好它的人不如以此為樂的人接受得快。
5、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翻譯】孔子說:「幾個人在一起走,一定有我的老師在其中;選取他們好的東西加以學習、,他們(身上)不好的東西(自己身上如果有,就)加以改正。」
6、子曰:「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
翻譯】孔子說:「我十五歲就有志於做學問;三十歲能自立於世;四十歲能通達事理;五十歲的時候我懂得自然的規律和命運;六十歲時對各種言論能辨別是非真假,也能聽之泰然;七十歲能隨心所欲,卻不逾越法度規矩。」
論語十則教案,論語十二章教案
樓上的都說了好多。如果是教案的話還是找點事蹟來吧。論語十則導學案 課前預習 一 明確預習目標。1 掌握常用的文言實詞,能用現代漢語翻譯課文。2 能流暢地朗讀 背誦課文。二 預習問題。1 孔子名 字 時期的魯國人,是我國古代偉大的 家,家,是 家學派創始人。2 論語 是 家學派經典著作之一,內容是記錄...
根據論語十二則編個對聯,關於論語十二章的對聯請幫找答案
上聯 朝聞道夕死可矣 下聯 今而後吾知免夫。上聯語出 論語 里仁 意思是 早上明白知曉了真理,要我當晚死去也可以。下聯語出 論語 泰伯 意思是 從今以後,我才曉得自己的身體會免於毀傷了。仁義禮智信乃成事之本 溫良恭儉讓是立身之需 關於論語十二章的對聯請幫找答案 三省吾身能正己 溫故知新可為師 學而常...
初一《論語》十二章翻譯,七年級上冊語文《論語十二章》的原文和翻譯 新版
第一則 為人處事 子曰 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 y n 不亦君子乎?學而 孔子說 學了知識然後按一定時間去複習,不也很愉快的嗎?有志同道合的人從遠方來,不也是很開心的嗎?別人不瞭解我,我卻不生氣,不也是君子嗎?重點字詞解釋 1 子 中國古代對於有地位 有學問的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