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老鄭學環評
您說的是陸九淵吧?
陸九淵(1139年-1192年),字子靜,號象山,江西撫州市金溪縣陸坊青田村人,是南宋時與朱熹雙峰對峙的理學大師、哲學家、教育家,在歷史上有深遠影響,其理學又稱「心學」,提出「心即理」、「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之說,後為明代王陽明繼承發展,形成了哲學史上著名的「陸王學派」。
宋代陸九淵
2樓:新左右
陸九淵(1139年3月26日—1193年1月18日),字子靜,?>撫州金溪(今江西省金溪縣)人,南宋哲學家、**,陸王心學的代表人物。因書齋名「存」,世稱存齋先生。
又因講學於象山書院,被稱為「象山先生」,學者常稱其為「陸象山」。
為學患無疑,疑則有進。——宋·陸九淵《語錄下》
譯文:學習最怕沒有疑問,有疑問學習就能有進步。
解析:這是有關學習態度方面的問題。作者認為學習中要不斷提出疑問,帶著疑問學,必有長進。
這個觀點是對的。因為,有疑問,就說明有不懂之處,知識掌握有缺陷,也說明有解決疑問的要求,有不斷學習的願望。通過請教和攻讀,疑問解決了,學習必然有提高,知識必然不斷增進。
如果沒有疑問,也從不想提出疑問,這就說明學習處於了停滯狀態,從而就不會有提高。這對為學者,是乙個大敵。為學者要牢記「疑則有進」。
3樓:小雅
宋代著名學者陸九淵說:「為學患無疑,疑則有進,小疑小進,大疑大進。」學生在學習中沒有問題就沒有興趣,沒有思維,沒有創新。
問題是學生探索奧秘的動力,問題能激發其進取創新的慾望,有助於對學生創新精神、創新個性品質的培養。所以西方學者德加默有「提問得好即教得好」的看法。
南宋陸九淵的心學認識
4樓:遜蒂宜然譾研
陸學直接於孟子的「萬物皆備於我」的「心學」,認為「人心至靈,此理至明;人皆具有心,心皆具是理」;「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宇宙內事是己分內事,己分內事是宇宙內事」。他認為人們的心和理都是天賦的,永恆不變的,仁義禮智信等封建道德也是人的天性所固有的,不是外鑠的。學的目的就在於窮此理,盡此心。
人難免受物慾的矇蔽,受了矇蔽,心就不靈,理就不明,必須通過師友講學,切磋琢磨,鞭策自己,以恢復心的本然。修養功夫在於求諸內,存心養心。具體方法是切己體察,求其放心,明義利之辨。
自稱這種方法為「簡易功夫」,是「立乎其大者」,是「知本」,是「明本心」。至於讀書,則最重視 《大學》、《中庸》、《論語》 和《孟子》,要求聯絡日用事物諷詠自得,反對習註疏章句之學,場屋之文,以謀求利祿。
陸象山是宋明兩代主觀唯心主義「心學」的開山祖。陸九淵之學,學者一般認為是家傳。而家學其實只是創造了這一學說形成的氛圍和條件。
對於陸氏心學,陸九淵曾自稱是「因讀《孟子》而自得之」(《語錄》下),以為孔子之後其學「自曾子傳之子思,子思傳之孟子,乃得其傳者」(卷一《與李省幹》)。陸九淵對於伊洛淵源,也不否認自己思想與他們的聯絡,他曾說:「韓退之言:
軻死不得其傳。』固不敢誣後世無賢者,然直是至伊洛諸公,得千載不傳之學。但草創未為光明,到今日若不大段光明,更幹當甚事?
《語錄》下)他以為「伊洛」雖得儒家正統,但二程子之學只是理學的草創階段,有待於「我」來進一步發明。陸九淵的這些說法自然包含著理學的道統觀念及自詡為承擔道統的意識,卻也說明了乙個事實,即陸氏心學與孟子思想及伊洛淵源的關係。陸九淵思想是自得於孟子,但他是受孟子思想的啟發,用孟子「先立乎其大」、「心之官則思」,以及「求放心」等命題,來闡發二程理學中「心性」的層面,使理學的本體論更偏於主觀,而與道德踐履的思想趨於邏輯上的統一的。
這也就是他在理學中的理論貢獻。
5樓:網友
陸九淵提出心理合一的觀點,認為「人皆有是心,心皆具是理,心即理也」,宣稱「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道德修養不必向外探求,只需反省內心即可獲得天理。
6樓:網友
心無外物,心既是理。每個人都是心的使用工具,用心便能成事。團結便是心的方向。就是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
什麼是哲學家
哲學家是指在哲學領域,理論成體系,為人們認識現象及事物的意義樹立完整的世界觀 價值觀的人,即是哲學領域有建樹有體系的人。通過理解什麼是文學家,更容易理解什麼是哲學家。哲學與文學側重兩個方面,哲學側重完整的秩序屬於抽象,文學側重故事情節跌宕起伏,人物性格多樣性屬於具象。文學家好理解,就是寫了故事書 傳...
哲學家是屬於科學家嗎 哲學家有哪些
關於哲學家的說法樓主已經舉出了一些條件,我們不妨這樣看,把所有的 家 字去掉,就成了哲學 科學 思想 理論,其中科學包含理論和思想 此思想指科學思想 而哲學包含了思想,當然也包含了理論 哲學理論 也就是說哲學家和思想家不是平行的。在我個人看來思想只是一種概念名稱,哲學是一門學科,同樣理論也是一種概念...
老子是哲學家嗎,中國最偉大的哲學家是老子嗎
現今有很多人不承認中國哲學,其實中國哲學與西方哲學走著完全不同的路線,現在竟然有中國人問道家創始人老子是否是哲學家這一問題,真是可悲 老莊之學雖不景氣,卻也是中國哲學 中國傳統文化的精華,現在初中高中學他們的文章很少,學了也只是簡單的字面解釋,更多內涵我也是上了大學之後才學到的。 我國古代著名的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