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中國的詩詞歌賦有很多寫悲 寫愁

時間 2022-03-02 18:50:24

1樓:匿名使用者

我們現在的人擁有這麼好的生活條件,都不能擁有一個美好的心境,更不用說古代的人了,他們身處的環境十分的危險,甚至說十分的悽慘。他們沒有辦法掌握自己的一生,他們能不能成功取決於君主們他們能不能夠實現與人生的目標,取決於當時的那些執政者,他們的一生都在被別人牢牢的把握,只有詩詞是屬於他們自己的,他們可以在詩歌的世界中肆意的徜徉,抒發自己內心的所思所感,以及內心的苦楚。這就是中國的詩詞歌賦中有很多寫悲,寫愁緒的原因他們借這個東西來抒發自己內心。

2樓:兔兔**答疑

因為很多詩人都是把自己的所感所想寫進詩詞裡呀,這很正常的,就像現代很多作者也喜歡寫傷感類的文學呀,而且比較有市場。

3樓:難掩的喜

因為古代的社會有時候很不穩定,詩人們都會比較悲傷,戰火不斷的時候,懷才不遇的時候,就會寫很多這種悲傷,憂愁的詩。

4樓:方悅愛

我覺得很有可能是因為那些報國無門當是又憂國憂民的詩人,更有時間和精力放在詩歌上面。如果他的工作很繁忙的話,一般難以擁有大量的時間去專研詩歌。而且悲情憂愁的情緒更容易調動人們的心理波動。

更容易讓人有感而發,促進人們把心中所思所想寫下來。

5樓:餵食小分隊

文人有點小情緒,所以愁多,愁多詩寫的就來勁。

6樓:熄了燈的流星

為什麼全世界的詩歌都是寫悲,寫愁?

200高分,苦求,中國古文化裡表現多愁善感的詩詞歌賦!有賞析的最好!說的最全的,分就是你!

7樓:酷似一雙狐狸眼

人生若只如初見

這句話出自納蘭性德《木蘭辭 擬古決絕詞柬友》

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

等閒變卻故人心,卻道故人心易變。

驪山語罷清宵半,夜雨霖鈴終不怨。

何如薄倖錦衣郎,比翼連枝當日願。

該詩被收錄於《飲水詞》

8樓:笑看蒼生與鬼神

陸游《江城子》:

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千里孤墳、無處話淒涼。縱使相逢應不識、塵滿面,鬢如霜。

夜來幽夢忽還鄉。小軒窗,正梳妝。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料得年年斷腸處,明月夜,短松岡。

這是一首悼亡詞,是為悼念妻子王弗去世十週年而作。生死闊別,本詞的時間跨度達二十年。上闋寫死別十年,一直對亡妻銘記在心,但亡妻若能見到自己,也會認不出來,因我過於衰老。

於是由悼亡到自傷,哀婉淒涼。「塵滿面」道盡十年輾轉塵世,歷盡坎坷和創傷。下闋記夢,兼寫生前死後。

「小軒窗,正梳妝」,既是十年夫妻生活的回憶,又是夢境。「相顧無言」二句,狀寫今日失意、哀苦無處訴的情懷。具體真實, 生動傳神。

全篇採用白描手法,樸素自素,字字句句流露出深沉的感情。

個人認為是見過的最好的詞,不喜歡李清照那樣的婉約派,一個人的詩詞反映出作者的精神領域以及文學境界,這首詞沒有什麼矯揉造作的情感,每什麼華麗的辭藻,短短几句簡單的描述,讓人深切的體會到作者的情感,所以我覺得很好

9樓:來自恆星

李清照《聲聲慢·尋尋覓覓》- -

尋尋覓覓,冷冷清清,悽悽慘慘慼戚。乍暖還寒時候,最難將息。三杯兩盞淡酒,怎敵他曉來風急?雁過也,正傷心,卻是舊時相識。

滿地黃花堆積,憔悴損,如今有誰堪摘?守著窗兒獨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

宋欽宗靖康二年(公元一一二七年)夏五月,徽宗、欽宗二帝被俘,北宋亡。李清照夫婿趙明誠於是年三月,奔母喪南下金陵。秋八月,李清照南下,載書十五車,前來會合。

明誠家在青州,有書冊十餘屋,因兵變被焚,家破國亡,不幸至此。建炎三年(公元一一二九年)八月,趙明誠因病去世,時清照四十六歲。金兵入侵浙東、浙西,清照把丈夫安葬以後,追隨流亡中的朝廷由建康(今南京市)到浙東,飽嘗流離顛沛之苦。

避難奔走,所有庋藏喪失殆盡。

紹興二年(公元一一三二年),清照再嫁張汝舟,遇人不淑,旋即離異。清照無兒女,晚年孑然一身,寄人籬下,孤寂而死。

亡國之恨,喪夫之哀,孀居之苦,凝集心頭,無法排遣,她和著血淚寫下了千古絕唱的《聲聲慢》。

《聲聲慢》詞,就是李清照身經上述國破、家亡、夫死、遇人不淑等不幸遭遇,以及顛沛流離、孤苦無告的反映。全詞透過殘秋景象層層的描述,以表現作者離亂的苦楚,和憂患餘生的悲哀。通篇純用白描,層層鋪寫,滿紙嗚咽。

詞評家評為「千古創格」、「絕世奇文」,堪稱抒情寫意的佳作。總結前人研究.

李清照 《醉花陰》

薄霧濃愁永雲晝,瑞腦消金獸。

佳節又重陽,玉枕紗廚,半夜涼初透。

東籬把酒黃昏後,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消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

這首詞是作者婚後所作,抒發的是重陽佳節思念丈夫的心情。傳說清照將此詞寄給趙明誠後,惹得明誠比試之心大起,遂三夜未眼,作詞數闋,然終未勝過清照的這首《醉花陰》。

李清照《武陵春》

風住塵香花已盡,日晚倦梳頭。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語淚先流。

聞說雙溪春尚好,也擬泛輕舟。只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

這首詞是宋高宗紹興五年(1135)作者避難浙江金華時所作。當年她是五十三歲。那時,她已處於國破家亡之中,親愛的丈夫死了,珍藏的文物大半散失了,自己也流離異鄉,無依無靠,所以詞情極其悲苦。

李清照 《一剪梅·紅藕香殘玉簟秋》

紅藕香殘玉簟秋。輕解羅裳,獨上蘭舟。雲中誰寄錦書來?雁字回時,月滿西樓。

花自飄零水自流,一種相思,兩處閒愁。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

這首詞在黃升《花菴詞選》中題作「別愁」,是趙明誠出外求學後,李清照抒寫她思念丈夫的心情的。伊世珍《琅嬛記》說:「易安結褵未久,明誠即負笈遠遊。

易安殊不忍別,覓錦帕書《一剪梅》詞以送之。」最近,電影《李清照》沿襲了伊世珍之說,當趙明誠踏上徵船出行時,歌曲就唱出《一剪梅》的「輕解羅裳,獨上蘭舟」。

李清照《如夢令·昨夜雨疏風驟》

昨夜雨疏風驟。濃睡不消殘酒。試問卷簾人,卻道「海棠依舊」。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

李清照《漁家傲》

天接雲濤連曉霧,

星河欲轉千帆舞;

彷佛夢魂歸帝所,

聞天語,殷勤問我歸何處。

我報路長嗟日暮,

學詩漫有驚人句;

九萬里風鵬正舉,

風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唐詩宋詞中寫「愁」的詩句有哪些?

10樓:尤溪尤溪哦

唐詩宋詞中寫「愁」的詩句有很多,主要的詩人詞人有:李白、杜甫、杜牧、白居易、李煜、李清照等。

在這裡列舉一下主要的常見詩詞:

白髮三千丈,緣愁似個長——唐.李白《秋浦歌》

冠蓋滿京華,斯人獨憔悴——唐.杜甫《夢李白》

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消愁愁更愁——唐.李白《宣州謝眺樓做官別校書叔雲》

十年一覺揚州夢,贏得青樓薄倖名——唐.杜牧《遣懷》

苦恨年年壓金線,為他人作嫁衣裳——唐.秦韜玉《貧女》

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唐.陳子昂《登幽州臺歌》

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唐.李商隱《錦瑟》

天長地久有時盡,此恨綿綿無絕期——唐.白居易《長恨歌》

別有幽愁暗恨生,此時無聲勝有聲——唐.白居易《琵琶行》

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唐.王之煥《涼州詞》

莫道不消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宋.李清照《醉花陰》

尋尋覓覓,冷冷清清,悽悽慘慘慼戚——宋.李清照《聲聲慢》

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宋.李清照《一剪梅》

少年不識愁滋味,愛上層樓.愛上層樓,為賦新詞強說愁——宋.辛棄疾《醜奴兒.書博山道中壁》

人到愁來無處會,不關情處總傷心——宋.黃庭堅《和陳君儀讀太真外傳》

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闌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問君能有幾多愁,恰是一江春水向東流。 ——《虞美人》李煜

中國古代詩詞歌賦是否過時討論,為什麼?

11樓:匿名使用者

根據不可能過時,經典永流傳,歷久而彌新。只有那些沒有文化積澱的東西,才能曇花一現,比如抖音上那些網紅的作品,以及一些網路**,影視劇,等等。

誰有最悲情的詩詞歌賦

12樓:love々夕夏

【唐詩宋詞】【詞句摘錄】 個人覺得好的 —v—http://hi.baidu.

【唐詩宋詞】【整詩摘錄】 個人覺得好的 —v—http://hi.baidu.

【唐詩宋詞】【整詩摘錄2】 個人覺得好的 —v—http://hi.baidu.

13樓:匿名使用者

多看看宋詞吧,李清照等名家的詞……

14樓:嘶騎征塵

太多了光紅樓夢裡林黛玉的都不少 最經典的是葬花吟、秋窗風雨兮、題帕三絕等

還有李煜的 也挺悲的 畢竟是個亡國的皇帝 又有詩才 所以晚年寫了很多詩都挺悲涼的

有關現在詩詞中反映端午節的詩詞歌賦有哪些

七 律.端午 老 舍端午偏逢風雨狂,村童仍著舊衣裳 相邀情重攜蓑笠,敢為泥深戀草堂 有客同心當骨肉,無錢買酒賣文章 當年此會魚三尺,不似今朝豆味香 端午的由來是為了紀念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而形成的民間習俗,進而演變成國家紀念節日。我從中選一首關於端午紀念大詩人屈原的詩供你參考 端午節 詩 貴穀子 五月...

壓偶韻的詩詞歌賦有哪些,韻腳為u的詩句有哪些?

1 近試上張籍水部 近試上張水部 閨意獻張水部 唐代 朱慶餘。洞房昨夜停紅燭,待曉堂前拜舅姑。妝罷低聲問夫婿,畫眉深淺入時無。譯文 洞房裡昨夜花燭徹夜通明,等待拂曉拜公婆討個好評。打扮好了輕輕問丈夫一聲 我的眉畫得濃淡可合時興?2 元日 宋代 王安石。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千門萬戶曈曈日,...

中國古代詩詞在韻律上的用法,為什麼很多中國古代詩歌不符合韻律???

詩詞創作要重視藝術性,並重幾個方面,其中之一就是 韻律 要講究字詞的搭配 音調的和諧,在這些方面,古人有許多精闢的論述,這裡就不引經據典了 有 詩品 詞品 曲品 等一套叢書,有興趣的朋友不妨一閱 談到詩詞的韻律,大致包括三個方面的內容 一是平仄,由南北朝時期的沈約等首先提出,在盛唐以後的格律詩中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