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匿名使用者
引用一篇
為避免被惡人利用來阻礙道行,故不貼出處。
失道而後德(4)
四、皮與毛:道德仁義的親密關係
「故失道而後失德,失德而後失仁,失仁而後失義,失義而後失禮。」
這四句,《老子》帛書和通行本都沒有每句「而後」後面的「失」字,筆者是根據韓非
子在其「解老篇」中的引文補訂的。差了這4個「失」字,這四句的意思離原意就已是「失之千里」了。
坊間眾多注家將這四句串解為:大道喪失以後才有德行,德行喪失以後才有仁愛,仁愛喪失以後才有正義,正義喪失以後才有禮節。通行本《老子》裡,河上公對此有注云:
言道衰而德化生也;言德衰而仁愛現也;言仁衰而分義明也;言義衰而施禮聘,行玉帛。這就是對著訛脫的文字想當然了。
我們在前面已經提到,老子並不反對仁義禮,而且講過「孔德之容,唯道是從」,講的就是德以道生,道以德彰。德和道是兩個緊密相連的概念,怎麼可能會有這樣相互牴牾的表述:「大道喪失之後才有德行,德行喪失之後才有仁愛……」。
當然,道、德、仁、義、禮,有其環環相扣的緊密關係。按韓非子的說法就是:「道者,德之功。
功有實而實有光;仁者,德之光。光有澤而澤有事;義者,仁之事。事有禮而禮有文;禮者,義之文。
」翻譯成白話就是:德,就是道的功效;功效有一定的實際內容,而實際內容帶有一定的思想光彩;仁,就是德的光彩。光彩有一定的色澤,可色澤也反映出一定的事情;義,就是關於仁的事情。
辦事有一定的禮節,而禮節也有一定的規章;禮,就是義的規章制度。
所以,老子說,失去了道以後,也就失去了德;失去了德以後,也就失去了仁;失去了仁以後,也就失去了義;失去了義以後,也就失去了禮。
有個成語叫「皮之不存,毛將附焉」。大意講是皮都沒有了,毛往**依附呢?比喻事物失去了藉以生存的基礎,就不能存在。
我們可以以此類推:道是德的「皮」,德是仁的「皮」,仁是義的「皮」,義是禮的「皮」。道都沒有了,德往**依附呢?
德沒有了,仁往**依附呢?仁沒有了,義往**依附呢?義沒有了,禮往**依附呢?
「夫失禮者,忠信之泊也,而亂之首也」。
通行本這一句作「夫禮者,忠信之薄,而亂之首」,非常不好理解。一般的人都把它視為下一句「前識者,道之華也,而愚之首也」的對文。但很難解釋清楚。
「前識者」與「禮」不成對應,「道之華」與「忠信之泊」也不成對應。按坊間的翻譯,「禮是內心忠誠淡薄的表現,也是禍亂的開端」,這與我們慣常對「禮」的定義、印象是很有偏差的。「禮者,所以貌情也。
」「禮者,外節之所以諭內也。」如果硬要將禮解釋成「內心忠誠淡薄的表現」,那這樣的禮,只能是虛偽的禮。
筆者在清人魏源的《老子本義》一書中查到此句的一個註解。魏源引汪仲伊雲:「夫」字單以虛詞發端,老子無此句法。
上下篇但云「夫唯」,不單雲「夫」也。「夫」乃「失」之誤。「失禮者」四句,與「前識」句對文見義,於上文「失仁」、「失義」,亦意脈相通。
魏源感嘆道,「汪君言是也」。
發現「夫」為「失」的誤植後,此句語義就豁然開朗了。失去了禮以後,忠和信就日以衰薄了。成為禍亂的開端。
「前識者,道之華也,而愚之首也。」
上一句語義搞清楚了,這一句也就好解釋了。「前識者」並非眾多注家所言的「先知先覺者,有先見之明者」。而是前面所言的「失德」、「失仁」、「失義」、「失禮」,這些都是失去了道之實(樸實),處道之華(浮華),也是愚昧的開端。
「是以大丈夫居其厚而不居其泊,居其實而不居其華。故去彼取此。」
有人說「大丈夫」之「大」,在此謂其智之大也。筆者認為,大丈夫一語,應是老子的有感而發,做人要厚道啊。老子云:
智慧很高的人,立身於淳厚而不立身於輕薄,立身於樸實而不立身於浮華。這樣的高人懂得捨去那輕薄和浮華,擁抱這淳厚與樸實。
當然,這樣的高人也就是上德之人,可以臻至無為而無不為的境界。這樣的高人,對於吾輩而言,那是高山仰止,景行行止。高,實在是高啊。
2樓:請你多看我一眼
沒有意思,就是不同的字而已,這是一個標準
仁義禮智信,忠孝廉悌忍是什麼意思?
3樓:_深__藍
「仁義禮智信忠孝悌節恕勇讓」指的是儒家思想的核心。
1、仁:中國古代一種含義極廣的道德範疇。本指人與人之間相互親愛。
孔子把「仁」作為最高的道德原則、道德標準和道德境界。他第一個把整體的道德規範集於一體,形成了以「仁」為核心的倫理思想結構。
2、義本指公正、合理而應當做的。孔子最早提出了「義」。孟子則進一步闡棕了「義」。他認為「信」和「果」都必須以「義」為前提。
3、禮是中國古代社會準則和道德規範。春秋時的政治家子產最先把「禮」當作人們行為的規範。
4、智即智慧、聰明,有才能,有智謀。孔子認為,有智慧的人才能認識到「仁」對他有利,才能去實行「仁」。
5、信是儒家的倫理範疇。意為誠實,講信用,不虛偽。「信」既是儒家實現「仁」這個道德原則的重要條件之一,又是其道德修養的內容之一。
6、忠是儒家的道德規範。孔子所說的「忠」,是指和別人的一種關係,盡力幫助別人叫做「忠」。「忠」又特指忠君。對長輩能盡孝道也是「忠」。
7、孝儒家的倫理範疇。主要指敬奉父母、善事父母。儒家認為孝是各種道德中最根本的。
孝是維護封建宗法等級制在家庭關係中的表現,在長期的封建社會中,「孝」一直視為最高的美德,束縛了人們的思想。
8、悌是儒家的倫理範疇,指敬愛兄長,順從兄長。常與「孝」並列,稱為「孝悌」。儒家非常重視「孝悌」,把它看作是實行「仁」的根本條件。
9、廉是指當政之要在於興一方,為政之要在於敢創新,治政之道在於求民安,施政之本在於潔自身。
10、恕是中國古代的倫理道德觀念。「恕」要求推己及人,自己不想做的事,不強加給別人。在孔子的有關倫理學說中,「忠」與「恕」是並列的。
因「恕」而得「忠」,為「忠」以行「恕」。「忠恕」是實行「仁」的方法,是「仁」的內容。
1、「仁義禮智信忠孝悌節恕勇讓」是以「仁」為核心的倫理思想結構,它包括孝、弟(悌)、忠、恕、禮、知、勇、恭、寬、信、敏、惠等內容。其中孝悌是仁的基礎,是仁學思想體系的基本支柱之一。他提出要為「仁」的實現而獻身,即「殺身以成仁」的觀點,對後世產生很大的影響。
2、「仁義禮智信」為儒家「五常」,孔子提出「仁、義、禮」,孟子延伸為「仁、義、禮、智」,董仲舒擴充為「仁、義、禮、智、信」,後稱「五常」。這「五常」貫穿於中華倫理的發展中,他與五行說「金木水火土」,古人創作的「梅花篆字」梅報五福(平安、健康、幸福、快樂、長壽)成為中國價值體系中的最核心因素。
4樓:流量的你
仁:中國古代一種含義極廣的道德範疇。本指人與人之間相互親愛。
義:本指公正、合理而應當做的。
禮:中國古代社會準則和道德規範。戰國末和漢初的儒家對「禮」作了系統的論述,主張用禮來調節人的情慾,使之合乎儒家的道德規範。
智:即智慧、聰明,有才能,有智謀。
信:儒家的倫理範疇。意為誠實,講信用,不虛偽。「信」既是儒家實現「仁」這個道德原則的重要條件之一,又是其道德修養的內容之一。
忠:儒家的道德規範。孔子所說的「忠」,是指和別人的一種關係,盡力幫助別人叫做「忠」。「忠」又特指忠君。對長輩能盡孝道也是「忠」。
孝:儒家的倫理範疇。主要指敬奉父母、善事父母。
儒家認為孝是各種道德中最根本的。孝是維護封建宗法等級制在家庭關係中的表現,在長期的封建社會中,「孝」一直視為最高的美德,束縛了人們的思想。
悌:儒家的倫理範疇,指敬愛兄長,順從兄長。常與「孝」並列,稱為「孝悌」。
節:氣節和節操。1、社會指一個人在政治上、道德上的堅定性。
對內,氣節表示對一定的政治制度、政治理想和道德理想的堅定信仰。對外,氣節則指在國家和民族遭到外敵侵犯時,能挺身而出,以國家民族利益為重,堅持鬥爭。2、又稱「貞節」。
為封建時代約束婦女的道德規範。即要求婦女謹守閨門,不與男子接觸,婚後要「從一而終」,夫死不得再嫁,要為丈夫終身守節,甚至殉夫。
恕:中國古代的倫理道德觀念。「恕」要求推己及人,自己不想做的事,不強加給別人。乎。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勇:儒家的倫理範疇。指果斷、勇敢。
讓:指謙讓、禮讓。對人的謙讓是中華民族的一種傳統美德。
5樓:山裡有隻大狗熊
仁:是指人與人之間互相愛護,仁者愛人是也。(悲天憫人的生活態度,對待人和其他事物的方式。)
義:公正,合理,禮義廉恥四維之一。(遵循正義的生活道路。)
禮:禮者體也,也就是說禮是為人處事的根本,做人的一個根本。(維持整個儒家社會的基本信條,是維繫社會的規則形式,必須遵守,相當於程式法。)
智:即智慧。(能夠在明辨是非基礎上趨利避害的判斷力。)
信:即誠信,信譽。(對承諾的遵行和高度尊重。)
忠:即忠心,盡力做好本分之事。(對上位者奉獻自己身心的行為。)
孝:孝順,針對長輩。(對父母有孝心盡孝道。)
悌:尊敬兄長,兄弟和睦。(對兄弟姐妹的寬容愛護和尊敬。)
廉:為人清廉。
忍:即忍耐。(對逆境和不順的忍讓和等待。)
「仁義禮智信忠孝悌節恕勇讓」指的是儒家思想的核心。
仁是中國古代一種含義極廣的道德範疇。本指人與人之間相互親愛。孔子把「仁」作為最高的道德原則、道德標準和道德境界。
他第一個把整體的道德規範集於一體,形成了以「仁」為核心的倫理思想結構,它包括孝、弟(悌)、忠、恕、禮、知、勇、恭、寬、信、敏、惠等內容。其中孝悌是仁的基礎,是仁學思想體系的基本支柱之一。
他提出要為「仁」的實現而獻身,即「殺身以成仁」的觀點,對後世產生很大的影響。
6樓:夜來晎上
仁是孔子所推最高道德標準,儒家的倫理思想。後面的義禮智信,忠孝廉悌是其內容。仁本身就包孝、弟(悌)、忠、恕、禮、知、勇、恭、寬、信、敏、惠等做人道德標準。
其中孝悌為其基礎。禮是仁的外在表現形式,可以這麼說,仁是核心,禮是仁的表現。你所問的問題的字面意思是,仁,是指人與人之間互相愛護,仁者愛人是也。
義,公正,合理,禮義廉恥四維之一。禮,禮者體也,也就是說禮是為人處事的根本,做人的一個根本。智,即智慧。
信,即誠信,信譽。忠,即忠心,盡力做好本分之事。孝,孝順,針對長輩。
悌,尊敬兄長,兄弟和睦。廉,為人清廉。忍,即忍耐。
什麼叫仁義理智信,仁義禮智信是什麼意思?
滄滄水泱 是仁義禮智信吧,儒家的五常。孔子 仁 義 禮 孟子 仁 義 禮 智 董仲舒 仁 義 禮 智 信 後稱 五常 這 五常 貫穿於中華倫理的發展中,成為中國價值體系中的最核心因素。孔子將 仁義禮 組成一個系統 仁者人 愛人 也,親.親為大 義者宜也,尊賢為大 親.親之殺,尊賢之等,禮所生焉。仁以...
仁義禮智信溫良恭儉讓是什麼意思, 溫良恭儉讓,禮義仁智信 什麼意思
五常 指 仁 義 禮 智 信 的五常之道,五常 在封建社會中是做人的起碼道德準則此為倫理原則,用以處理與諧和作為個體存在的人與人之間的關係,組建社會。依五常之倫理原則處之,則能直接溝通 通則去其間隔,相互感應和和洽。所以五常之道實是一切社會成員間理性的溝通原則 感通原則 諧和原則。五常 仁義禮智信 ...
為什麼中國自古以來便推崇「仁 義 禮 智 信 恕 忠 孝 悌
這個是中國古代一種含義極廣的道德範疇。並不是單指儒家的思想和內容,事實上它在中國古代是一種自我約束和約束他人的道德體系一樣的存在,相當於現在的規章制度,不具有法律效益,只不過古代的人們把這個看的比律法還要重要就是了。仁 孔子把 仁 作為最高的道德原則 道德標準和道德境界。他第一個把整體的道德規範集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