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愈的(晚春)是一幅怎樣的畫面,韓愈的(晚春)是一幅怎樣的畫面?

時間 2021-10-19 09:55:19

1樓:亦夢之城

1、這是一首寫晚春景物的詩。這時,百花盛開,萬紫千紅,它們像是知道春天不久就要歸去,所以特別珍惜這美好的時光,各逞姿色,爭芳鬥豔,盡情舒展生命的機能。而那些全無才思的楊花榆莢,在春風中紛紛飄落,只曉得如雪花那樣,毫無目的地漫天飛舞。

2、全詩

草樹知春不久歸,

百般紅紫鬥芳菲。

楊花榆莢無才思,

惟解漫天作雪飛。

3、註釋

花草樹木知道春天即將歸去,都想留住春天的腳步,紛紛爭奇鬥豔。

就連那沒有美麗顏色的楊花和榆錢也不甘寂寞,隨風起舞,好像漫天飛雪。

4、作者簡介

韓愈(768~824),字退之,唐代文學家、哲學家、思想家,漢族,河南河陽(今河南省焦作孟州市)人,祖籍河南省鄧州市,世稱韓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稱韓吏部,諡號“文”,又稱韓文公,唐宋八大家之一。792年及第後,先後為節度使推官、監察御史,德宗末因上書時政之弊而被貶。唐憲宗時曾任國子博士、史館修撰、中書舍人等職。

819年(元和十四年)因諫阻憲宗奉迎佛骨被貶為潮州刺史。穆宗時歷任國子祭酒、兵部侍郎、吏部侍郎、京兆尹兼御史大夫。

2樓:乖乖的肖肖

晚春韓愈草樹知春不久歸,

百般紅紫鬥芳菲。

楊花榆莢無才思,

惟解漫天作雪飛。

[賞析]

這是一首寫晚春景物的詩。這時,百花盛開,萬紫千紅,它們像是知道春天不久就要歸去,所以特別珍惜這美好的時光,各逞姿色,爭芳鬥豔,盡情舒展生命的機能。而那些全無才思的楊花榆莢,在春風中紛紛飄落,只曉得如雪花那樣,毫無目的地漫天飛舞。

這裡,似乎只是用擬人化的手法描繪了晚春的繁麗景色,其實,它還寄寓著人們應該乘時而進,抓緊時機去創造有價值的東西這一層意思。但這裡值得一提的是,榆莢楊花雖缺乏草木的“才思”,但不因此藏拙,而為晚春增添一景,雖然不美,但盡了努力,這種精神是值得讚揚了。

這是一首描繪暮春景色的七絕。乍看來,只是寫百卉千花爭奇鬥豔的常景,但進一步品味便不難發現,詩寫得工巧奇特,別開生面。詩人不寫百花稀落、暮春凋零,卻寫草木留春而呈萬紫千紅的動人情景:

花草樹木探得春將歸去的訊息,便各自施展出渾身解數,吐豔爭芳,色彩繽紛,繁花似錦,就連那本來乏色少香的楊花、榆莢也不甘示弱,而化作雪花隨風飛舞,加入了留春的行列。詩人體物入微,發前人未得之祕,反一般詩人晚春遲暮之感,摹花草燦爛之情狀,展晚春滿目之風采。寥寥幾筆,便給人以滿眼風光、耳目一新的印象。

說這首詩平中翻新,頗富奇趣,還在於詩中擬人化手法的奇妙運用,糅人與花於一體。“草樹”本屬無情物,竟然不僅能“知”能“解”還能“鬥”,而且還有“才思”高下有無之分。想象之奇,實為詩中所罕見。

末二句尤其耐人咀嚼,讀者大可根據自己的生活體驗進行毫無羈絆的大膽想象,使人思之無窮,味之不盡。

再細加揣摩,此詩熔景與理於一爐。我們可以透過景物描寫領悟出其中的人生哲理:詩人通過“草樹”有“知”、惜春爭豔的場景描寫,反映的其實是自己對春天大好風光的珍惜之情。

面對晚春景象,詩人一反常見的惜春傷感之情,變被動感受為主觀參與,情緒樂觀向上,很有新意。你看,“楊花榆莢”不因“無才思”而藏拙,不畏“班門弄斧”之譏,為“晚春”添色。這就給人以啟示:

一個人“無才思”並不可怕,要緊的是珍惜光陰,不失時機,“春光”是不負“楊花榆莢”這樣的有心人的。(王月馥)

3樓:手機使用者

這時,百花盛開,萬紫千紅,它們像是知道春天不久就要歸去,所以特別珍惜這美好的時光,各逞姿色,爭芳鬥豔,盡情舒展生命的機能。而那些全無才思的楊花榆莢,在春風中紛紛飄落,只曉得如雪花那樣,毫無目的地漫天飛舞。

4樓:稗官雕龍

這是一首描繪暮春景色的七絕。乍看來,只是寫百卉千花爭奇鬥豔的常景,但進一步品味便不難發現,詩寫得工巧奇特,別開生面。詩人不寫百花稀落、暮春凋零,卻寫草木留春而呈萬紫千紅的動人情景:

花草樹木探得春將歸去的訊息,便各自施展出渾身解數,吐豔爭芳,色彩繽紛,繁花似錦,就連那本來乏色少香的楊花、榆莢也不甘示弱,而化作雪花隨風飛舞,加入了留春的行列。詩人體物入微,發前人未得之祕,反一般詩人晚春遲暮之感,摹花草燦爛之情狀,展晚春滿目之風采。寥寥幾筆,便給人以滿眼風光、耳目一新的印象。

韓愈的《晚春》是一幅怎樣的畫面哪?請你想象用自己的語言寫下來。

5樓:楓默琳洛糣

晚春韓愈草樹知春不久歸,

百般紅紫鬥芳菲。

楊花榆莢無才思,

惟解漫天作雪飛。

[賞析]這是一首寫晚春景物的詩。這時,百花盛開,萬紫千紅,它們像是知道春天不久就要歸去,所以特別珍惜這美好的時光,各逞姿色,爭芳鬥豔,盡情舒展生命的機能。而那些全無才思的楊花榆莢,在春風中紛紛飄落,只曉得如雪花那樣,毫無目的地漫天飛舞。

這裡,似乎只是用擬人化的手法描繪了晚春的繁麗景色,其實,它還寄寓著人們應該乘時而進,抓緊時機去創造有價值的東西這一層意思。但這裡值得一提的是,榆莢楊花雖缺乏草木的“才思”,但不因此藏拙,而為晚春增添一景,雖然不美,但盡了努力,這種精神是值得讚揚了。

這是一首描繪暮春景色的七絕。乍看來,只是寫百卉千花爭奇鬥豔的常景,但進一步品味便不難發現,詩寫得工巧奇特,別開生面。詩人不寫百花稀落、暮春凋零,卻寫草木留春而呈萬紫千紅的動人情景:

花草樹木探得春將歸去的訊息,便各自施展出渾身解數,吐豔爭芳,色彩繽紛,繁花似錦,就連那本來乏色少香的楊花、榆莢也不甘示弱,而化作雪花隨風飛舞,加入了留春的行列。詩人體物入微,發前人未得之祕,反一般詩人晚春遲暮之感,摹花草燦爛之情狀,展晚春滿目之風采。寥寥幾筆,便給人以滿眼風光、耳目一新的印象。

說這首詩平中翻新,頗富奇趣,還在於詩中擬人化手法的奇妙運用,糅人與花於一體。“草樹”本屬無情物,竟然不僅能“知”能“解”還能“鬥”,而且還有“才思”高下有無之分。想象之奇,實為詩中所罕見。

末二句尤其耐人咀嚼,讀者大可根據自己的生活體驗進行毫無羈絆的大膽想象,使人思之無窮,味之不盡。

再細加揣摩,此詩熔景與理於一爐。我們可以透過景物描寫領悟出其中的人生哲理:詩人通過“草樹”有“知”、惜春爭豔的場景描寫,反映的其實是自己對春天大好風光的珍惜之情。

面對晚春景象,詩人一反常見的惜春傷感之情,變被動感受為主觀參與,情緒樂觀向上,很有新意。你看,“楊花榆莢”不因“無才思”而藏拙,不畏“班門弄斧”之譏,為“晚春”添色。這就給人以啟示:

一個人“無才思”並不可怕,要緊的是珍惜光陰,不失時機,“春光”是不負“楊花榆莢”這樣的有心人的。

唐代詩人韓愈的《晚春》描繪了一幅怎樣的情景

獨自倚花紅 唐代詩人韓愈的 晚春 描繪了一副暮春百卉千花爭奇鬥豔的情景。晚春唐代 韓愈 草樹知春不久歸,百般紅紫鬥芳菲。草樹 一作 草木 楊花榆莢無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飛。1 譯文及註釋 1 譯文 花草樹木知道春天即將歸去,都想留住春天的腳步,紛紛爭奇鬥豔。就連那沒有美麗顏色的楊花和榆錢也不甘寂寞,隨...

《晚春》(唐韓愈)的賞析

賞析 這是一首描寫暮春的詩。這個時節百花盛開,萬紫千紅,花木像是知道春將歸去,所以特別珍惜這最後的美好時光,爭芳鬥豔,盡情舒展生命的本色。連那些 無才思 的楊花榆莢,也都在紛紛飄落,如雪花般盡情飛舞。在詩人筆下,花草樹木彷彿都有情思,有個性,成了精靈。面對即將離去的春天,無論是華麗的歌唱,還是樸實的...

關山月這首詩描繪了一幅怎樣的畫面

李白的 關山月 描繪了一幅清冷蒼茫的月夜圖,將關山邊塞風光和戍邊將士思鄉情懷融入月夜高樓,表達了詩人對徵人的關切和嚮往和平的思想感情.此詩氣勢博大,意境深遠,讀來哀婉淒涼而又雄渾悲壯.詩人將戰士的思鄉 家人的思親融於廣闊蒼茫的景色裡,使得景因情而怨,情因景更傷.李白用廣闊蒼茫 深沉磅礴的圖景抒發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