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徐啦啦
⒈《如夢令·常記溪亭日暮》
[宋] 李清照
常記溪亭日暮。沈醉不知歸路。興盡晚回舟,誤入藕花深處。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
譯文:應是常常想起一次郊遊,一玩就到日暮時分,沉醉在其中不想回家。一直玩到沒了興致才乘舟返回,卻迷途進入藕花池的深處。
怎麼出去呢?怎麼出去呢?嘰喳聲驚叫聲划船聲驚起了一灘鳴鷺。
⒉《如夢令·昨夜雨疏風驟》
宋 · 李清照
昨夜雨疏風驟,濃睡不消殘酒。試問卷簾人,卻道海棠依舊。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
譯文:昨天夜裡雨點雖然稀疏,但是風卻勁吹不停。我酣睡一夜,然而醒來之後依然覺得還有一點酒意沒有消盡。
於是就問正在捲簾的侍女,外面的情況如何,她說海棠花依然和昨天一樣。你可知道,你可知道,這個時節應該是綠葉繁茂,紅花凋零了。
⒊《如夢令·春景》
宋 · 秦觀
鶯嘴啄花紅溜,燕尾點波綠皺。指冷玉笙寒,吹徹小梅春透。依舊,依舊,人與綠楊俱瘦。
譯文:黃鶯用嘴銜過的花更加紅潤,燕子用尾點掃的水波泛起綠色的漣漪。天寒手冷,玉笙冰涼,但吹笙的人卻亢奮地吹起《小梅花》曲子,聲音巨集亮悠揚, 響徹天空,聽者都感到激越、雄渾,春意盎然。
這樣吹吠下去,這樣吹吠下去,一定會讓人和綠楊都會變得瀟灑清秀。
⒋《如夢令·正是轆轤金井》
清代:納蘭性德
正是轆轤金井,滿砌落花紅冷。驀地一相逢,心事眼波難定。誰省,誰省。從此簟紋燈影。
譯文:
天亮了,井臺上響起了轆轤聲。一夜風雨,滿階落花,凋零中透出一絲冷意。在這樣一個晨,“我”和她驀然相逢。
“我”對她一見鍾情,卻難以明瞭她迷離的眼波背後暗藏的心事。誰能明白?誰能明白呢?
從此以後,無論是在簟席上輾轉反側、孤枕難眠之時,還是獨對孤燈、輾轉徘徊之際,我都會想念她。
⒌《如夢令·燕子幾曾歸去》
[宋] 辛棄疾
燕子幾曾歸去。只在翠巖深處。重到畫樑間,誰與舊巢為主。深許。深許。聞道鳳凰來住。
譯文:開頭兩句寫燕歸。燕子春向北來,秋復南返,看似歸去,其實幾曾歸去,只是到綠色山岩深處尋幽訪勝去了。
唐僧拾得詩說:“少年學書劍,叱馭到荊州。聞伐匈奴盡,婆娑無處遊。
歸來翠巖下,席草玩清流。”
2樓:匿名使用者
如夢令·有寄 宋·蘇軾
為向東坡傳語,人在玉堂深處。別後有誰來,雪壓小橋無路。歸去,歸去。江上一犁春雨。
白話譯文
請代我,向東坡舊鄰問候,就說我,羈絆在玉堂深處。問東坡:自從我走以後,又有誰來過?是否雪壓小橋,這斷了來路?我將歸去啊,我將歸去,徜徉東坡,沐浴催耕的春雨。
如夢令·常記溪亭日暮 宋·李清照
常記溪亭日暮,沉醉不知歸路。興盡晚回舟,誤入藕花深處。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
白話譯文
還記得那次在溪邊亭中游玩日色已暮,沉迷在優美的景色中忘記了回家的路。盡興以後大家乘著夜色趕快掉轉船頭,卻不料走錯了路小船划進了藕花深處。怎麼出去呢?
怎麼出去呢?嘰喳聲驚叫聲划船聲驚起了一灘鳴鷺。
如夢令,詞牌名。又名《憶仙姿》、《宴桃源》。五代時後唐莊宗李存勗創作。《清真集》入“中呂調”。三十三字,五仄韻,一疊韻。
擴充套件資料
文學賞析
首二句“為向東坡傳語,人玉堂深處”,以明快的語言,交待他“玉堂(翰林院)深處”,向黃州東坡表達思念之情,引起下文。這兩句的語氣,十分親切。蘇軾心目中,黃州東坡,儼然是他的第二故鄉,所以思念之意才如此殷切。
次二句“別後有誰來?雪壓小橋無路”,是“傳語”的內容,是蘇軾對別後黃州東坡的冷清荒涼景象的揣想。先設一問以避免平直。
有此一問,便曳生姿,並能引出下文。“雪壓小橋無路”,仍承上句帶有問意,似乎是說:別後有沒有人來?
是雪壓住了小橋,路不通嗎?以景語曲折表達之,既富於形象性,委婉深曲。是與否之間,都表現了對別後黃州東坡的無限關心。
作為豪放派代表詞人,蘇軾頗多氣勢磅礴之作;但他一生中也有很多淡雅清秀的詞作,顯示了東坡創作風格的多樣性。這首《如夢令》便代表了蘇軾創作清淡的一面,詞中不設奇險之語,清新淡雅而自然。
名家評價
清·賙濟《介存齋論詞雜著》:人賞東坡粗豪,吾賞東坡韶秀。
李清照(1084~約1151),宋代女詞人。號易安居士,齊州章丘(今屬山東)人。早期生活優裕,與夫趙明誠共同致力於書畫金石的蒐集整理。
金兵入據中原,流寓南方,明誠病死,境遇孤苦。
名家點評
現代王仲聞《李清照集校注》卷一:此首別見楊金本《草堂詩餘》’前集捲上,誤作蘇軾詞;《詞林萬選》卷四,誤作無名氏詞,注“或作李易安。”(《詞林萬選》所注或作某某,殆為毛晉所加,非楊慎原文。
)又見《匯選歷代名賢詞府全集》卷一、《唐詞紀》卷五、《古今詞話·詞辨》捲上、《歷代詩餘》卷一百十二引《古今詞話》,俱誤作呂洞賓詞。
現代唐圭璋《百家唐宋詞新話》:李清照《如夢令》第一句雲“常記溪亭日暮”,“常”字顯然為“嘗”字之誤。四部叢刊本《樂府雅詞》原為抄本。
並非善本,其誤抄“嘗”為“常”、自是意中事,幸宋陳景沂《全芳備祖》卷十一荷花門內引此詞正作“嘗記”,可以糾正《樂府雅詞》之誤,由此亦可知《全芳備祖》之可貴。
3樓:搞怪一樂
水垢何曾相受。細看兩俱無有。——《如夢令·水垢何曾相受》
宋代:蘇軾
譯文:水和汙垢什麼時候在一起共存過。仔細看來兩個都有又好像兩個都沒有。
創作背景
這首詞寫於元豐七年(1084)十二月十八日蘇軾調任汝州的途中,時蘇軾在泗州(今江蘇省盱眙縣境內)。蘇軾當年49歲,這一年是他的人生走向高峰的轉折年。
作者在調任途中,當時應該是已意識到自己將被神宗皇帝重新起用了。
4樓:涼涼的涼麵
1.c興盡晚回舟,誤入藕花深處。——《如夢令·常記溪亭日暮》宋代:李清照
譯文:興盡之後很晚才往回划船,卻不小心進入了荷花深處。
2.昨夜雨疏風驟,濃睡不消殘酒。——《如夢令·昨夜雨疏風驟》宋代:李清照
譯文:昨天夜裡雨點雖然稀疏,但是風卻勁吹不停,我酣睡一夜,然而醒來之後依然覺得還有一點酒意沒有消盡。
3.鶯嘴啄花紅溜,燕尾點波綠皺。——《如夢令·春景》宋代:秦觀
譯文:黃鶯用嘴銜過的花更加紅潤,燕子用尾點掃的水波泛起綠色的漣漪。
4.水垢何曾相受。細看兩俱無有。——《如夢令·水垢何曾相受》宋代:蘇軾
譯文:水和汙垢什麼時候在一起共存過。仔細看來兩個都有又好像兩個都沒有。
5.驀地一相逢,心事眼波難定。——《如夢令·正是轆轤金井》清代:納蘭性德
譯文:在這樣一個清晨,“我”和她驀然相逢。“我”對她一見鍾情,卻難以明瞭她迷離的眼波背後暗藏的心事。
擴充套件資料
如夢令,詞牌名。又名“憶仙姿”“宴桃源”“無夢令”等。以李存勗《憶仙姿·曾宴桃源深洞》為正體,單調三十三字,七句五仄一疊韻。
另有三十三字六仄韻,三十三字四仄韻一疊韻,三十三字五平韻一疊韻,以及六十六字五仄韻一疊韻的變體。代表作有李清照《如夢令·常記溪亭日暮》等。
5樓:喜歡有愛**
《如夢令》
李清照常記溪亭日暮,
沉醉不知歸路。
興盡晚回舟,
誤入藕花深處。
爭渡,爭渡,
驚起一灘鷗鷺。
《如夢令》
李清照昨夜雨疏風驟,
濃睡不消殘酒。
試問卷簾人,
卻道海棠依舊。
知否?知否?
應是綠肥紅瘦。
《如夢令》
蘇軾為向東坡傳語,
人在玉堂深處。
別後有誰來?
雪壓小橋無路。
歸去,歸去,
江上一犁春雨。
6樓:遲日風
如夢令 李清照
昨夜雨疏風驟,濃睡不消殘酒。
試問卷簾人,卻道“海棠依舊”。
“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
譯文昨夜雨點稀疏,晚風急猛,我雖然睡了一夜,仍有餘醉未消。試問卷簾的侍女:海棠花怎麼樣?她說海棠花依然如舊。知道嗎?知道嗎?應是綠葉繁茂,紅花凋零。
如夢令 李清照
常記溪亭日暮,沉醉不知歸路。
興盡晚回舟,誤入藕花深處。
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
譯文 依舊記得經常出遊溪亭,一玩就到傍晚,但是喝醉而忘記回去的路。乘舟返回時,迷路進入藕花池的深處。怎樣才能劃出去,拼命地划著找路,卻驚起了一灘的鷗鷺。
7樓:週週亮晶晶
如夢令(其一)
宋李清照
常記溪亭日暮,沉醉不知歸路。
興盡晚回舟,誤入藕花深處。
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
如夢令(其二)
宋 李清照
昨夜雨疏風驟,濃睡不消殘酒。
試問卷簾人,卻道海棠依舊。
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1]
8樓:羽木蔚
李清照——《如夢令》
【年代】:宋
【作者】:李清照——《如夢令》
【內容】:
常記溪亭日暮,沉醉不知歸路,
興盡晚回舟,誤入藕花深處。
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
如夢令·昨夜雨疏風驟 ·李清照
昨夜雨疏風驟。濃睡不消殘酒。試問卷簾人,卻道“海棠依舊”。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
這首小令,有人物,有場景,還有對白,充分顯示了宋詞的語言表現力和詞人的才華。
“昨夜雨疏風驟”指的是昨宵雨狂風猛。疏,正寫疏放疏狂,而非通常的稀疏義。當此芳春,名花正好,偏那風雨就來逼迫了,心緒如潮,不得入睡,只有借酒消愁。
酒吃得多了,覺也睡得濃了。結果一覺醒來,天已大亮。但昨夜之心情,卻已然如隔在胸,所以一起身便要詢問意中懸懸之事。
於是,她急問收拾房屋,啟戶捲簾的侍女:海棠花怎麼樣了?侍女看了一看,笑回道:
“還不錯,一夜風雨,海棠一點兒沒變!”女主人聽了,嗔嘆道;“傻丫頭,你可知道那海棠花叢已是紅的見少,綠的見多了嗎!?”
這句對白寫出了詩畫所不能道,寫出了傷春易春的閨中人複雜的神情口吻,可謂“傳神之筆。
作者以“濃睡”、“殘酒”搭橋,寫出了白夜至晨的時間變化和心理演變。然後一個“捲簾”,點破日曙天明,巧妙得當。然而,問卷簾之人,卻一字不提所問何事,只於答話中透露出謎底。
真是絕妙工巧,不著痕跡。詞人為花而喜,為花而悲、為花而醉、為花而嗔,實則是傷春惜春,以花自喻,慨嘆自己的青春易逝。
9樓:匿名使用者
昨夜雨疏風驟,濃睡不消殘酒。試問卷簾人,卻道海棠依舊。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
10樓:茗苧
如夢令①常記溪亭日暮
②常記③溪亭④日暮,沉醉不知歸路。興盡晚回舟,誤入藕花⑤深處。爭渡,爭渡⑥,驚起一灘鷗鷺⑦。
如夢令的詩句意思
11樓:遲日風
如夢令 李清照
昨夜雨疏風驟,濃睡不消殘酒。
試問卷簾人,卻道“海棠依舊”。
“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
譯文昨夜雨點稀疏,晚風急猛,我雖然睡了一夜,仍有餘醉未消。試問卷簾的侍女:海棠花怎麼樣?她說海棠花依然如舊。知道嗎?知道嗎?應是綠葉繁茂,紅花凋零。
如夢令 李清照
常記溪亭日暮,沉醉不知歸路。
興盡晚回舟,誤入藕花深處。
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
譯文 依舊記得經常出遊溪亭,一玩就到傍晚,但是喝醉而忘記回去的路。乘舟返回時,迷路進入藕花池的深處。怎樣才能劃出去,拼命地划著找路,卻驚起了一灘的鷗鷺。
《如夢令》的詩意,《如夢令》的詩意
鄭乃 每當夏天來臨,我就想起原來經常去遊玩的溪亭。迎著涼爽的風,我獨個兒慢悠悠地划著小船,來到溪亭觀賞遊玩,碧綠的荷葉上,還有幾滴晶瑩剔透的水珠,彷彿是閃閃的寶石。在碩大的荷葉中,時常還藏著幾多嬌嫩的荷花,淡淡的粉紅中還帶著潔白,就像一位純潔的少女。湖面時而水平如鏡,時而泛起漣漪,時而水花四濺。魚兒...
李清照的《如夢令》,李清照《如夢令》
註釋 溪亭 臨水的亭臺。沈 同 沉 爭 同 怎 賞析 這是一首憶昔詞。寥寥數語,似乎是隨意而出,卻又惜墨如金,句句含有深意。開頭兩句,寫沉醉興奮之情。接著寫 興盡 歸家,又 誤入 荷塘深處,別有天地,更令 連。最後一句,純潔天真,言盡而意不盡。現存李清照 如夢令 詞有兩首,都是記遊賞之作,都寫了酒醉...
如夢令原創,原創詩詞,如夢令
經常記起在溪邊的亭子游玩直到太陽落山的時候,迷醉那種快樂而不知道回來的路。遊興滿足了,天黑往回划船,但是卻錯誤地划進了蓮花塘的深處。怎樣劃出去,怎樣劃出去,搶著劃呀,驚得這滿灘的白鷗和白鷺,都飛起來了。這個是意思,選我 編輯本段 李清照作品 如夢令 南宋 李清照 常記溪亭日暮 沉醉不知歸路。興盡晚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