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小兒辯日中,兩個兒童看到的現象,可以用那些物理知識來解釋

時間 2021-09-20 01:36:42

1樓:匿名使用者

中午的氣溫較早晨高,是否此時的太陽較早晨離我們近些呢?也不是。主要原因是早晨太陽斜射大地,中午太陽直射大地。在相同的時間、相等的面積裡,直射比斜射熱量高。同時

,在夜裡,太陽照射到地面上的熱度消散了,所以早上感到涼快;中午,太陽的熱度照射到地面上,所以感到熱。溫度的涼與熱,並不能說明太陽距離地面的遠與近。

你看的時候會有視覺的錯覺,就像坐火車看起來是樹在動其實是火車動一樣早晨和中午的太陽距離地球的遠近是一樣的。為什麼早晨的太陽看起來較中午時大呢?這是視覺的差誤、

錯覺。同一個物體,放在比它大的物體群中顯得小,而放在比它小的物體群中顯得大。同樣道理,早晨的太陽,從地平線上升起來的背襯是樹木、房屋及遠山和一小角天空,在這

樣的比較下,此時太陽顯得大。而中午太陽高高升起,廣闊無垠的天空是背襯,此時太陽就顯得小了。其次,同一物體白色的比黑色的顯得大些,這種物理現象叫做「光滲作用」

。當太陽初升時,背景是黑沉沉的天空,太陽格外明亮;中午時,背景是萬里藍天,太陽與其亮度反差不大,就顯得小些。

2樓:亦絲

太陽日出時人們看太陽總把大地作參照物或樹就顯得太陽大,而中午時太陽旁邊是藍天,藍天就做了參照物太陽就顯得小.

3樓:匿名使用者

太多了 想幾個就可以了

《兩小兒辯日》中 兩個小孩提出的問題你能用科學的知識來解答嗎?

4樓:lhy劍襲

我們看白色圖形比看同樣大小的黑色圖形要大些。這在物理學上叫「光滲作用」。當太陽初升時,四周天空是暗沉沉的,因而太陽顯得明亮,而在中午時,四周天空都很明亮,相對之下,太陽與背襯的亮度差沒有那樣懸殊,這也是使我們看起來太陽在早晨比中午時大些的原因。

總之,在早晨和中午太陽離我們的距離是一樣的,所以其大小也是相同的,而看起來早晨的太陽比中午時大些是因為眼睛的錯覺。

5樓:匿名使用者

孔子東遊,見兩小兒辯鬥。問其故。

第一句不需要科學知識解釋

一兒曰:「我以日始出時去人近,而日中時遠也。」

闡明觀點.a小孩認為日出的時候離他近.中午變遠一兒以日初遠,而日中時近也。

闡明觀點.b小孩觀點和a相反

一兒曰:「日初出大如車蓋,及日中則如盤盂,此不為遠者小而近者大乎?」

我們看白色圖形比看同樣大小的黑色圖形要大些。這在物理學上叫「光滲作用」。當太陽初升時,四周天空是暗沉沉的,因而太陽顯得明亮,而在中午時,四周天空都很明亮,相對之下,太陽與背襯的亮度差沒有那樣懸殊,這也是使我們看起來太陽在早晨比中午時大些的原因。

總之,在早晨和中午太陽離我們的距離是一樣的,所以其大小也是相同的,而看起來早晨的太陽比中午時大些是因為眼睛的錯覺。

一兒曰:「日初出滄滄涼涼,及其日中如探湯,此不為近者熱而遠者涼乎?」

這就比較簡單了.因為早上光射到地面有一個夾角.同樣的光能**更大的面積.而中午夾角接近90度.射在同一面積上的功率就增大了很多

孔子不能決也。

現在你可以"決"了嗎

6樓:匿名使用者

太陽在遠處看小的象...,在遠處看小的象...。

兩小兒辯日知識問答

7樓:匿名使用者

兩小兒辯日參考譯文

孔子東遊,見兩小兒辯鬥

(1),問其故(2)。

一兒曰:「我以(3)日始出時去(4)人近,而日中(5)時遠也。」一兒以日初出遠,而日中時近也。

一兒曰:「日初出大如車蓋(6),及(7)日中,則(8)如盤盂(9),此不為(10)遠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兒曰:「日初出滄滄涼涼(11),及其日中如探湯(12),此不為近者熱而遠者涼乎?」

孔子不能決(13)也。兩小兒笑曰:「孰(14)為汝(15)多知乎?」

(1)辯鬥:辯論,爭論。

(2)故:原因,緣故。

(3)以:以為,認為。

(4)去:離。

(5)日中:中午。

(6)車蓋:古時車上的篷蓋,像雨傘一樣,呈圓形。

(7)及:到了。

(8)則:就。

(9)盂:一種裝酒食的敞口器具。

(10)為:是。

(11)滄滄涼涼:陰陰冷冷,天氣涼爽的樣子。

(12)探湯:把手伸到熱水裡去。意思是天氣很熱。

(13)決:裁決,判斷。

(14)孰:誰,哪個。

(15)汝:你。

《兩小兒辯日》寫作特點:

1、語言簡潔,事中見理。

2、善於運用比喻。如寫兩小兒論辯「太陽遠近」這一現象的時候,一方從視覺出發,用兩個比喻「如車蓋」、「如盤盂」,具體說明太陽形狀的大小,結合「日初」和「日中」,就把結論的理由說清了;一方從感覺出發,以「如探湯」作比,結合「日初」和「日中」來說,也把理由說清了。由於作者善於用比喻,語言生動形象,頗有說服力,極易被人們理解和接受。

《兩小兒辯日》參考譯文:

孔子到東方遊歷,途中看見兩個小孩在爭論。就問他們在辯論什麼。

一個小孩說:「我認為太陽剛出來時距離人近,而正午時距離人遠。」另一個小孩卻認為太陽剛出來時離人遠,而正午時離人近。

前一個小孩說:「太陽剛出來時大得像車上的篷蓋,等到正午時就像盤子碗口那樣小, 這不正是遠的顯得小而近的顯得大嗎?」

另一個小孩說:「太陽剛出來時清清涼涼,等到正午時就熱得像把手伸進熱水裡一樣,這不正是近的就覺得熱,遠的就覺得涼嗎?」

孔子聽了,不能判斷誰是誰非。兩個小孩嘲笑說:「誰說你多智慧呢?」

有關《兩小兒辯日》中的科學知識。

早晨和中午的太陽距離地球的遠近是一樣的。為什麼早晨的太陽看起來較中午時大呢?這是視覺的差誤、錯覺。

同一個物體,放在比它大的物體群中顯得小,而放在比它小的物體群中顯得大。同樣道理,早晨的太陽,從地平線上升起來的背襯是樹木、房屋及遠山和一小角天空,在這樣的比較下,此時太陽顯得大。而中午太陽高高升起,廣闊無垠的天空是背襯,此時太陽就顯得小了。

其次,同一物體白色的比黑色的顯得大些,這種物理現象叫做「光滲作用」。當太陽初升時,背景是黑沉沉的天空,太陽格外明亮;中午時,背景是萬里藍天,太陽與其亮度反差不大,就顯得小些。

中午的氣溫較早晨高,是否此時的太陽較早晨離我們近些呢?也不是。主要原因是早晨太陽斜射大地,中午太陽直射大地。

在相同的時間、相等的面積裡,直射比斜射熱量高。同時,在夜裡,太陽照射到地面上的熱度消散了,所以早上感到涼快;中午,太陽的熱度照射到地面上,所以感到熱。溫度的涼與熱,並不能說明太陽距離地面的遠與近。

8樓:匿名使用者

孔子東遊,見兩小兒辯鬥(1),問其故(2)。

一兒曰:「我以(3)日始出時去(4)人近,而日中(5)時遠也。」一兒以日初出遠,而日中時近也。

一兒曰:「日初出大如車蓋(6),及(7)日中,則(8)如盤盂(9),此不為(10)遠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兒曰:「日初出滄滄涼涼(11),及其日中如探湯(12),此不為近者熱而遠者涼乎?」

孔子不能決(13)也。兩小兒笑曰:「孰(14)為汝(15)多知乎?」

(1)辯鬥:辯論,爭論。

(2)故:原因,緣故。

(3)以:以為,認為。

(4)去:離。

(5)日中:中午。

(6)車蓋:古時車上的篷蓋,像雨傘一樣,呈圓形。

(7)及:到了。

(8)則:就。

(9)盂:一種裝酒食的敞口器具。

(10)為:是。

(11)滄滄涼涼:陰陰冷冷,天氣涼爽的樣子。

(12)探湯:把手伸到熱水裡去。意思是天氣很熱。

(13)決:裁決,判斷。

(14)孰:誰,哪個。

(15)汝:你。

《兩小兒辯日》寫作特點:

1、語言簡潔,事中見理。

2、善於運用比喻。如寫兩小兒論辯「太陽遠近」這一現象的時候,一方從視覺出發,用兩個比喻「如車蓋」、「如盤盂」,具體說明太陽形狀的大小,結合「日初」和「日中」,就把結論的理由說清了;一方從感覺出發,以「如探湯」作比,結合「日初」和「日中」來說,也把理由說清了。由於作者善於用比喻,語言生動形象,頗有說服力,極易被人們理解和接受。

《兩小兒辯日》參考譯文:

孔子到東方遊歷,途中看見兩個小孩在爭論。就問他們在辯論什麼。

一個小孩說:「我認為太陽剛出來時距離人近,而正午時距離人遠。」另一個小孩卻認為太陽剛出來時離人遠,而正午時離人近。

前一個小孩說:「太陽剛出來時大得像車上的篷蓋,等到正午時就像盤子碗口那樣小, 這不正是遠的顯得小而近的顯得大嗎?」

另一個小孩說:「太陽剛出來時清清涼涼,等到正午時就熱得像把手伸進熱水裡一樣,這不正是近的就覺得熱,遠的就覺得涼嗎?」

孔子聽了,不能判斷誰是誰非。兩個小孩嘲笑說:「誰說你多智慧呢?」

9樓:★翰林☆學士

呵呵! 中午的近 清晨因為人們不自覺的就把地面上的物體當作參照物 所以太陽看起來比較大!

我們所處的北半球在夏季時,日地距離1.5億千米;冬季時,日地距離稍短一些,約為1.47億千米。

但這是日地距離在半年裡的變化。而在一天裡,從早上到中午,地球在公轉軌道上的位置變化很小。因此,早上的日地距離和中午的日地距離幾乎是完全一樣的。

那麼,為什麼早上看到的太陽比中午看到的要大呢?這是因為早上太陽在地平線上,周圍有一些山、樹、房屋作為襯托,在這些較小的物體襯托下,太陽就顯得大一些;而中午太陽以廣闊的天空為背景,太陽就顯得小了。可以做一個實驗:

把兩個同樣大小的物體,一個放在較小的物體中間,另一個放在較大的物體中間,這時就會感覺前一個物體比後一個大。

既然中午和早上太陽離我們幾乎一樣遠,為什麼中午的太陽使人們感受到熱,而早上太陽卻使人感受到沒有中午的太陽熱呢?這是因為早上太陽光斜射地面,光線分散,單位面積的地面上得到的太陽光熱少;而且早上太陽光到達地面以前,在大氣中穿過的距離長,被大氣削弱得多,所以我們感受到早上太陽光是微弱的;到了中午,太陽升得最高,陽光照射角度在一日中最大,這時,射到地面的陽光集中,單位面積的地面上得到的太陽光熱就多,而且太陽光到達地面以前,在大氣層中穿過的距離比較短,被大氣削弱得少,所以我們在中午感受到太陽光強,這就更使人感受到中午比早晨熱多了

10樓:單白的女生

兩人有對有不對。

地球繞日公轉軌道是一個接近正圓的橢圓,太陽位於橢圓軌道的一個焦點上,這樣在一年內、乃至在一天內,日地距離都在不停的變化之中。

每年1月初,地球位於繞日公轉軌道的近日點,日地距離達到最小值,約為1.471億千米。

每年7月初,地球位於繞日公轉軌道的遠日點,日地距離達到最大值,約為1.521億千米。

跟日地平均距離(1.496億千米)相比,日地距離在一年之內的變化差值(0.05億千米)幾乎可以忽略不計。那麼在一天內,日地距離的變化更是微不足道了。

如果非要把早晨和中午的日地距離作以比較的話,有人會認為中午的太陽會更近一些, 理由是,早晨太陽從地平線方向照過來,比中午的太陽遠了一個地球半徑的距離。

這種說法對不對呢,我們來分析一下。

從上面的資料可知,從1月份到7月份,半年的時間裡,日地距離變化幅度達到500萬千米(1.521億千米減去1.471億千米),每天內的變化值為2.

7萬千米,從早晨到中午大約6小時,為四分之一日,日地距離變化值約為6868千米,這個值已大於地球的半徑。

如果地球正在向近日點運動,從早晨到中午,一方面確實近了一個地球半徑左右的距離(6300多千米),另一方面經過四分之一日,日地距離也近了6868千米,兩者疊加,中午離太陽更近了。

但如果地球正在向遠日點運動,從早晨到中午,一方面從地球到太陽也近了一個地球半徑左右的距離(6300多千米),可是另一方面經過四分之一日,日地距離卻遠了6868千米,兩者疊加,中午離太陽就更遠了。

因此到底是中午離太陽近,還是早晨離太陽近,就要看是哪一段時間了。

有關《兩小兒辯日》中的科學問題,有關《兩小兒辯日》中的一個科學問題

早晨和中午的太陽距離地球的遠近是一樣的。為什麼早晨的太陽看起來較中午時大呢?這是視覺的差誤 錯覺。同一個物體,放在比它大的物體群中顯得小,而放在比它小的物體群中顯得大。主要原因是早晨太陽斜射大地,中午太陽直射大地。在相同的時間 相等的面積裡,直射比斜射熱量高。同時,在夜裡,太陽照射到地面上的熱度消散...

《兩小兒辯日》中誰對誰錯,《兩小兒辯日》誰對誰錯

6年級的兩小兒辯日中兩人說的都不對.地球離太陽的距離和人離太陽的距離有不同,但可以忽略不計 也就是說可以認為是相同的 兩人都有道理,以當時的科學水平,是無可回答的,第二問簡單早晨和傍晚的太陽看起來又大又圓,而中午的太陽看起來要小一些,那末,在一天之內,是中午的太陽離我們近,還是早晨和傍晚的太陽離我們...

兩小兒辯日中如何看待孔子說的絕不

首先糾正一下 原文是 孔子不能決也。1.對儒家代表人物孔子的嘲諷 2.肯定少年兒童好學多思 3.看問題要克服片面性 4.說明學無止境和勇於探索的精神 本文一共4個寓意 我告訴你譯文 你自己想想。孔子到東方去遊學,途中看見兩個小孩在爭論,孔子詢問他倆爭論的原因。一個小孩說 我認為太陽剛出來時距離人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