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邦聯中華
《嶗山道士》裡的秀才王七,是一個富家子弟,過著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生活,卻不發奮讀書,天天幻想著能夠學到成仙之術。
當他來到嶗山之後,師傅讓他每天上山砍柴,「過月餘,手足重繭不堪其苦,因有歸志。」於是就央求師傅,教會了他「穿牆術」,他高高興興的回到家中,得意洋洋的向妻子吹噓自己的本領,早就把師傅的囑咐:「歸宜潔持,否則不驗」的教誨拋到了九霄無外,按照師傅教給他的方法,使勁朝牆壁衝過去,結果頭上被撞了一個雞蛋大的包,他坐在地上大罵師傅沒有良心。
我卻覺得他不能穿牆而過,並不是因為法術失靈了,而是因為他給那堵牆穿上了兩件「防彈背心」,使那堵普普通通的牆變成了一道堅固無比的銅牆鐵壁。
第一件:就是他沒有吃苦耐勞的精神,學習沒有恆心,導致半途而廢。比起《西遊記》裡的孫悟空還差十萬八千里,孫悟空雖然是一隻石猴,學藝的時候,也曾經漂洋過海,經歷了數十年,來到祖師的仙山,勤勤懇懇的聽師傅講經論道,掃地鋤園,尋柴燃火,挑水運漿,過了七年,才從祖師那裡學到了七十二變和筋斗雲的功夫。
第二件:是他驕傲自大,得意忘形。就像我們平時考試,為什麼難題經過思考會得出答案,而簡單的題卻往往容易出錯呢?
這就是驕傲這個絆腳石在搗亂。孫悟空也犯了同樣的錯誤,隨隨便便的在師兄弟面前炫耀自己的本領,受到了祖師嚴厲的教訓:「我教你這些功夫,不是讓你在人前賣弄的!
」並且毫不留情地把他趕回了花果山。
「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荀子在《勸學篇》裡這樣告訴我們,千里之途是靠一步一步走出來的,如果沒有一步一步的積累,就不會到達千里之外,不積累涓涓細流,就無法匯成波濤洶湧的大海。無論做什麼事情,都要腳踏實地,不畏艱難,一步一個腳印地往前走,才能實現自己心中的理想。
同時也要記住這句話:智慧是寶石,如果用謙虛鑲邊,就會更加絢爛多彩!
2樓:匿名使用者
落後就要捱打,愚昧就要受騙。王道士的做法在後人看來十分可恨,恨不得扒了他的皮。但在當時的社會環境下,人們大多愚昧無知,如果換一個人,也許這樣的悲劇還是會上演。
中國人有寶卻不識寶,只識得幾枚銀元,在窮困潦倒的中國,若有人要用幾枚銀元換取對自己一無所用的?廢紙?,那當然是來者不拒的。
道士塔讀後感300字。王道士的做法也正符合了一個落後民族的作風。我想作者不只是對遺失文物感到惋惜,而且還對當時社會的昏暗感到心痛。
人性的麻木,自私的表現,只用內心的無知,竟把國家文物以極低之價賣於外人,國恥當前,我們好恨!恨王道士的淺薄,恨當時眾人的淺薄。恨!恨!恨!
就算說出一千一萬個恨,也不能讓時光逆流,也挽回不了國寶的流失,不過只是抒發內心的那份悲哀和那些傷痛。因為他太卑微、太渺小、太無知、太愚昧。他不能理解人們對他的憤怒。
想到此,我不禁顫抖了,我被當時人們的麻木給震驚,被中國的那道民族之傷口所震驚!
道士塔讀後感300字(三)
中國的腐敗是中國被壓迫的根本原因,為一時的衝動動擺心靈的根基。道士塔讀後感300字。敦煌文物的丟失不能全部歸於王道士,我想封建的封鎖才是根中的蛀蟲,我想用心靈的雙手解開封鎖,壓碎黑暗,阻止文物的流失。
翅膀只要失去藍天的呼喚就會在地上退化,護甲只要離開戰爭的號聲就會在空氣中腐蝕,眼睛只要失去了光明的刺激就會在黑暗中失活,只有現在的我仍保持心中的?寧靜?才可不再?
沉淪?。
道士塔讀後感300字(四)
文中作者引用了中國青年寫給火燒圓明園的額爾金勳爵的幾行詩句:我好恨,恨我沒早生一個世紀,是我能與你對視著站立,陰森幽暗的古堡,晨光微露的曠野,要麼我拾起你剩下的手套,要麼你接住我甩過去的劍,要麼你我各乘一馬,遠離天遮天的帥旗,離開如雲的戰陣,決勝負於城下。()一句句深入人心的話,無不表達出後人們對前人的痛惜。
每一個歷史文化悲劇,都讓我們中國失去了許多隻屬於我們中華文明的光環,也讓我們後人明白一個國家的文化要想永遠流傳下去,就應該用最率真的態度對待歷史留下的一切。
數學讀後感,數學讀後感
0527雨 讀了 數學符號史 給我了許多啟示!人類最早用來計數的工具是手指和腳趾,但它們只能表示20以內的數字。當數目很多時,大多數的原始人就用小石子來記數。漸漸地,人們又發明了打繩結來記數的方法,或者在獸皮 樹木 石頭上刻畫記數。中國古代是用木 竹或骨頭製成的小棍來記數,稱為算籌。這些記數方法和記...
讀後感作文,讀後感 作文
一 讀後感的概念 讀後感的概念有兩重含義 一是真實的 不受任何約束的讀後感,二是一種作文的體裁,考試時要接受各種條件的約束。下面這篇讀後感,就接近於第一種讀後 感。寫這種讀後感,主要是給自己看的,一定要真實,有什麼感想 當然感想應當有意義,值得一寫 就寫什麼感想,與心得筆記不同,它要來寫,儘量像一篇...
將《勞山道士》一課改寫成白話文故事
海邊有一座嶗山,住著一位仙人,人們都叫他嶗山道士。據說嶗山道士會許多凡人不會的法術。距嶗山幾百里路外的縣城裡,有個人叫王七的人。王七從小就非常羨慕法術,聽說嶗山道士會許多法術,於是辭別家人,到嶗山去尋仙。王七來到嶗山,見到道士,交談中,王七覺得那道士非常有本領,就懇求收他做徒弟。道士打量他一番說 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