瀑布聯句這首詩的藝術特色,1瀑布聯句說說禪師和李枕的詩句各表達了什麼志向?有什麼共同處? 2談談這首詩的藝術特色

時間 2021-09-12 05:02:16

1樓:匿名使用者

瀑布聯句

千巖萬壑不辭勞, 遠看方知出處高。(唐·香嚴閒禪師)

溪澗豈能留得住, 終歸大海作波濤。(唐·李忱)

哲理評述  1、艱難曲折的生活和道路最能磨鍊人的意志和品格,增長人的知識和才幹。

2、具有高遠志向的人,決不會滿足於現狀,陶醉於已取得的成績,必定要繼續努力,決心幹出一番大事業來,方足遂願。這足以啟示和勉勵人們:要棄燕雀之小志,而效鴻鵠以高翔。

字句淺釋  解題:唐宣宗曾經遁跡山林為僧。有一次與香嚴閒禪師同行。

禪師說他吟誦瀑布得到一聯詩,但後面的接不上了。宣宗願意續成。於是禪師說出前兩句,宣宗續出後兩句,合成了一首氣勢磅礴、富於激情的千古名詩。

聯句:兩人或多人共作一詩,依次出句,相聯成篇,可以一人出一句、兩句或多句。這種方式很難寫出佳作。

壑:溝,山溝。 澗:

兩山之間的溪流。   太平天國南王馮雲山素嫻詩文,曾書瀑布詩“穿山透石不辭勞,到底方知出處高”云云,以賦壯懷。他的詩就是由這一首唐詩改易數字而成。

此詩中瀑布形象充分人格化,寫得有氣魄,為馮雲山激賞不是偶然的。   此詩的首句是瀑布的溯源。在深山之中,有無數不為人知的涓涓細流,騰石注澗,逐漸彙集為巨大山泉,在經歷“千巖萬壑”的艱險後,它終於到達崖前,“一落千丈”,形成壯觀的瀑布。

此句抓住瀑布形成的曲折過程,賦予無生命之物以活生生的性格。“不辭勞”三字有強烈擬人化色彩,充溢著讚美之情,可與《孟子》中一段名言共讀:“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

”艱難能錘鍊偉大的人格。此句似乎隱含這樣的哲理。   近看巨大的瀑布,砅崖轉石,跳珠倒濺,令人有“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之感,卻又不能窺見其“出處”。

惟有從遠處望去,“遙看瀑布掛前川”時,才知道它來自雲煙繚繞的峰頂。第二句著重表現瀑布氣象的高遠,寓有人的凌雲壯志,又含有慧眼識英雄的意味。“出處高”則取勢遠,暗逗後文“終歸大海”之意。

  寫瀑布經歷不凡和氣象高遠,刻畫出其性格最突出的特徵,同時醞足豪情,為後兩句充分蓄勢。第三句忽然說到“溪澗”,照應第一句的“千巖萬壑”,在詩情上是小小的迴旋。當山泉在巖壑中奔流,會有重重阻撓,似乎勸它留步,“何必奔衝下山去,更添波浪向人間”(白居易《白雲泉》)。

然而小小溪澗式的安樂並不能使它滿足,它心向大海,不斷開闢前程。惟其如此,它才能化為崖前瀑布,而且最終要東歸大海。由於第三句的迴旋,末句更有沖決的力量。

“豈能”與“終歸”前後呼應,表現出一往無前的信心和決心。“作波濤”三字語極形象,令人如睹恣肆浩瀚、白浪如山的海濤景象。從“留”、“歸”等字可以體味結尾兩句仍是人格化的,使人聯想到棄燕雀之小志、慕鴻鵠以高翔的豪情壯懷。

瀑布的性格至此得到完成。

意義  此詩的作者是一位皇帝和一位僧侶。據《庚溪詩話》,“唐宣宗微時,以武宗忌之,遁跡為僧。一日遊方,遇黃檗禪師(按:

據《佛祖統紀》應為香嚴閒禪師。因宣宗上廬山時黃檗在海昌,不可能聯句)同行,因觀瀑布。黃檗曰:

‘我詠此得一聯,而下韻不接。’宣宗曰:‘當為續成之。

’(以下聯句從略)其後宣宗竟踐位,志先見於此詩矣。”可見,禪師作前兩句,有暗射宣宗當時處境用意;宣宗續後兩句,則寄寓不甘落寞、思有作為的情懷。這樣一首託物言志的詩,描繪了沖決一切、氣勢磅礴的瀑布的藝術形象,富有激情,讀來使人激奮,受到鼓舞,故也竟能為農民革命領袖馮雲山所喜愛。

藝術形象往往大於作者思想,這也是一個顯例。

2樓:針秋靈裔彩

樓主您好:

很高興回答您的問題!

藝術特色如下:

1、情、景、理融為一體.議論使景物具有精妙的哲理內涵,寫景使哲理呈現生動可感的形象而抒情又成了文章的內在脈絡三者融為一體相得益彰。第一段描寫月夜江景:

“清風徐來,水波不興,月出於東山之上,俳徊於斗牛之間”。如畫的美景引發蘇子感情的抒發,使他充滿了歡娛之情。同時,為後文議論說理進行了一個形象的鋪墊。

第二段寫客的議論由蕭聲引發人生哀嘆,抒寫人生苦悶,“託遺垧於悲風”作者虛無消極的人生觀藉助於“風”這一具體現實景物表達了出來.三段寫蘇子反駁,起首用了:“客亦知夫水與月乎?

”一句來個針鋒相對,隨之以水月作譬深入淺出說明了事物具有變與不變兩重性道理。表現了作者對人生熱愛,以江上之清風山間之明月代表自然界美好的事物。通過水月景物描寫過渡到說理,創造出一種情,景,理結合充滿詩情畫意而又蘊含人生哲理的藝術境界。

【僅供參考,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1瀑布聯句說說禪師和李枕的詩句各表達了什麼志向?有什麼共同處? 2談談這首詩的藝術特色

3樓:匿名使用者

1、 詩以言志,說說禪師和李忱(唐宣宗)的詩句各表達了什麼志向?有什麼共同之處?

答:香詩表達了堅韌不拔、志向遠大的胸懷。李詩表達了排除萬難、勇往直前的堅定信念。二者語意貫通,表達了一種積極向上的信念和敢於進取的勇氣。

2、 請談談這首詩歌的藝術特色。

答:整首詩歌採用了託物言志(象徵)的手法,借寫瀑布的“不辭勞”、“出處高”表現詩人堅韌不拔、志向遠大的胸懷;借寫瀑布的“豈能留得住”、“終歸大海”表現詩人排除萬難、勇往直前的堅定信念。

閱讀下面的詩歌,完成題。瀑布聯句(香嚴閒禪師 李忱)千巖萬壑不辭勞,遠看方知出處高。(香嚴閒禪師)溪

4樓:情緒控

小題1:香詩表達了堅韌不拔、志向遠大的胸懷。2分。

李詩表達了排除萬難、勇往直前的堅定信念。2分。二者語意貫通,都表達了一種積極向上的信念和敢於進取的勇氣。

2分。小題2:整首詩歌採用了託物言志(象徵)的手法。2分。

借寫瀑布的“不辭勞”、“出處高”表現詩人堅韌不拔、志向遠大的胸懷 ;2分。借寫瀑布的“豈能留得住 ”、“ 終歸大海 ”表現詩人排除萬難、勇往直前的堅定信念。1分。

小題1:

試題分析:本詩雖為兩人共同創作,但託物言志,渾然天成。“出處高”“終歸大海”即為作者的志向所在。綜合這兩個方面解答本題就不難了。

點評:本題選材很好,一首詩,兩個作者,一個主旨。拓展了學生的知識面,但本題的第二問“有什麼共同之處”指向不清,考生可能有無從下手之感。

小題2:

試題分析:本詩託物言志的手法是很明顯的,所以答題時應將物轉化**,將詠物之語轉化為人的志向。“出處高”“豈能留得住 ”、“ 終歸大海 ”“作波濤”都是寫人的遠大志向。

點評:本詩“託物言志”表達技巧是很明顯的,估計會有考生答“對比”,所以本題可以用於引導學生區分託物言志和對比這兩種手法。“託物言志”是針對全文,對比是針對區域性。

詩歌的藝術手法有哪些

5樓:橙子不怕晒

詩歌的藝術手法主要包括抒情方式,表達技巧和修辭手法三種。抒情方式分直接抒情和間接抒情,間接抒情又分借景抒情,託物言志,懷古傷今,即事抒懷。描寫方式有正面描寫和側面描寫,有白描,烘托,渲染。

寫景詩常用表達技巧有虛實結合,動靜結合,以樂襯哀,上下結合。六藝是賦、比、興、風、雅、頌。

表達方式,記敘,描寫,抒情,議論,鋪陳等。表現手法:起興、聯想、烘托、襯托(正襯或反襯)、抑揚、照應、正側、象徵、對比、對照、由實入虛、虛實結合、運用典故、化用、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寓情於景、情景交融、託物言志、借古諷今、化動為靜、動靜結合、以小見大、開門見山、含蓄蘊藉等。

修辭:比喻、借代、誇張、對偶、對比、比擬、排比、設問、反問。

詩歌,有著中華人民千百年的歷史,在文學上有著崇高的地位。詩能夠自成一格,也能與其他藝術相結合,如詩劇、聖詩、歌詞或散文詩,文字配上**則稱為歌。詩歌是一種主情的文學體裁,它以抒情的方式,高度凝練,集中地反映社會生活,用豐富的想象、富有節奏感、韻律美的語言和分行排列的形式來抒發思想情感。

詩歌是有節奏、有韻律並富有感**彩的一種語言藝術形式,也是世界上最古老、最基本的文學形式。

6樓:清茶半盞

1、表達方式:

詩詞中主要運用敘述、描述、議論、 抒情四種表達方式,這其中描寫、抒情是考查的重點.描寫方式有動靜結合、虛實結合等的不同;抒情方式有(抒情方式 主要有直接抒情和間接抒情兩種方式.)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寓情於景、情景交融情景相生 情因景生 以景襯情 融情入景 一切景語皆情語等.

2、結構形式:

詩歌的結構形式,常見的首尾照應,開門見山、層層深入,先總後分,先景後情、卒章顯志,過渡、鋪墊、伏筆等.

3、修辭手法:

主要的修辭手法有:"對偶""比喻""擬人""借代""誇張""排比""反覆""象徵"寄寓 寄託等,

4、寫作技巧:

寫作技巧包括:賦比興、襯托、對比、渲染、卒章顯志、畫龍點睛、以小見大、欲揚先抑、聯想想象、語序倒置等。

7樓:留下一片林

詩歌藝術手法,又叫表達技巧,包括三個方面:

1、表達方式:記敘、描寫(虛實、動靜)、抒情、議論、鋪陳等。

2、表現手法:起興、聯想、烘托、襯托(正襯或反襯)、抑揚、照應、正側、象徵、對比、對照、由實入虛、虛實結合、運用典故、化用、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寓情於景、情景交融、託物言志、借古諷今、化動為靜、動靜結合、以小見大、開門見山、含蓄蘊藉等。。

3、修辭:比喻、借代、誇張、對偶、對比、比擬、排比、設問、反問。

8樓:小威

詩歌的藝術手法分很多種,比如說她會去韓旭啊啊,比如說是誇張的手法呀,有很多的

9樓:house小可愛

1、表達方式: 詩詞中主要運用敘述、描述、議論、 抒情四種表達方式,這其中描寫、抒情是考查的重點。描寫方式有動靜結合、虛實結合等的不同;抒情方式有(抒情方式 主要有直接抒情和間接抒情兩種方式。

)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寓情於景、情景交融情景相生 情因景生 以景襯情 融情入景 一切景語皆情語等。

2、結構形式: 詩歌的結構形式,常見的首尾照應,開門見山、層層深入,先總後分,先景後情、卒章顯志,過渡、鋪墊、伏筆等。

3、修辭手法: 主要的修辭手法有:"對偶""比喻""擬人""借代""誇張""排比""反覆""象徵"寄寓 寄託等,

4、寫作技巧: 寫作技巧包括:賦比興、襯托、對比、渲染、卒章顯志、畫龍點睛、以小見大、欲揚先抑、聯想想象、語序倒置等。

瀑布聯句 描繪了一個怎樣的藝術形象

10樓:enjoy小桔

這首詩描繪了雄偉壯觀而最終歷盡坎坷奔向大海的瀑布形象富有

內激情,讀來使人激容奮,倍受鼓舞。 並以此來比喻對社會、對人生的思考∶─個人絕不可滿足於現狀,而是應該志存高遠,充滿信心,不畏艱難險阻,不懈地追求,努力實現人生的目標與價值。

望廬山瀑布這首詩,望廬山瀑布,這首詩是怎麼寫的

唐 李白 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註釋 1 廬山 我國名山之一,在今江西省九江市北部的鄱陽湖盆地,九江市廬山區境內。2 香爐 即香爐峰,在廬山西北,因形狀像香爐且山上籠罩煙雲而得名。3 紫煙 指日光照射的雲霧水氣呈現出紫色的雲霧水氣。4 川 河流,這裡指瀑布。...

望廬山瀑布這首詩的詩句,《望廬山瀑布》古詩

打假武士 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香爐峰在陽光的照射下生起紫色煙霞,遠遠望見瀑布似白色絹綢懸掛在山前。高崖上飛騰直落的瀑布好像有幾千尺,讓人恍惚以為銀河從天上瀉落到人間。望廬山瀑布 古詩 萬家小公舉 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

形容廬山的瀑布的詩句,李白形容廬山瀑布的詩句

標題含有廬山瀑布的詩 1 湖口望廬山瀑布水 唐 張九齡 萬丈紅泉落,迢迢半紫氛。奔流下雜樹,灑落出雲天。日照虹霓似,天清.2 望廬山瀑布 唐 李白 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3 遊廬山山陽七詠 開先瀑布 宋 蘇轍 山上流泉自作溪,行逢石缺瀉虹霓。定知雲外波瀾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