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鸚鵡螺濤濤
語言和字都是我們表達的一種模式,促進人類進步的手段,本來就是日常使用的,和膚淺有什麼關係呢。
2樓:匿名使用者
境與象 袁行霈
意境是指詩人的主觀情意與客觀物境互相交融而形成的,足以使讀者沉浸其中的想象世界。但是,所謂主觀情意與客觀物境的交融,不能簡單地理解為情景交融或意境相加。情景交融,這四個字本沒有什麼不好,也許因為用濫了,反給人以膚淺的感覺。
我所說的「主觀情意」,不只是「情」,而是包括了思想、感情、志趣、個性等許多因素。所以我有時索性用「情志」這個提法。我所謂「物境」也不等於「景」,「景」只是「物境」的一種,這是常識,無須贅言。
至於意境相加則是一種很膚淺的說法,任何一部辭典,也不會把「交融」解釋為「相加」。意與境交融之後所生成的這個「意境」是一個新的生命,不明白這一點,就很難討論關於意境的其他問題了。
這裡還有一個境和象的關係問題。劉禹錫所謂「境生於象外」常被人引用和發揮。然而,只要從中國古典詩的實際出發(而不是作概念的演繹),自己欣賞詩的心理活動來考察這個問題,就不難發現,境和象的關係並不這樣簡單,對劉禹錫這句話的發揮也未必符合他的原意。
若論境與象的關係,首先應當承認境生於象,沒有象就沒有境。劉禹錫雖然說「境生於象外」,但也不否認這一點。細讀其《董氏武陵集紀》全文,其中有一段話稱讚董侹的詩:
「心源為爐,筆端為炭,鍛鍊元本,雕礱形,糾紛舛錯,逐意奔走。」可見劉禹錫也十分重視象的攝取與加工。
可是,境生於象只說到了問題的一個方面,還有另一個方面就是境超乎象。由象生成的境,並不是一個個象的和,而是一種新的質。意境超出於具體的象之上,也就超越了具體的時間與空間,而有了更大的,更多的想象餘地。
由象到境,猶如從地面飛昇到天空。人站在地上,被周圍的東西包圍著、壅塞著,所看到的是一些具體的景物。一旦翱翔於廣袤的天空,就能看到超越於具體景物的一片氣象。
杜甫登上高高的慈恩寺塔,「俯視但一氣,焉能辨皇州」,借用這兩句詩可以說明超乎象而進入境的情況。沒有大地就沒有飛昇的起點,但不飛離地面也不能進入意境。善於讀詩和鑑賞詩的人都有類似的體驗,讀詩進入意境的時候,自己的心好像長上了翅膀,地飛翔於一個超越時空的無涯無涘的世界之中。
所謂境超乎象,並不意味著意境的形成必須藉助意象的比喻、象徵、暗示作用。的確,英美意象派所講的意象多指那些具有比喻、象徵、暗示作用的藝術形象,中國古典詩中的鬆、菊、香草、美人,庶幾近之。但中國一向對意象的理解卻不限於此,那種具有比喻、象徵、暗示作用的意象也不很普遍。
只要是熟悉中國詩的人都知道,意境的形成不一定要靠比喻、象徵和暗示。諸如:「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
」「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紛紛暮雪下轅門,風掣紅旗凍不翻。
」「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樓船夜雪瓜州渡,鐵馬秋風大散關。
」以上這些最見意境的詩句都不是靠比喻、象徵、暗示形成的,把英美意象派所講的意象硬搬過來套在中國傳統詩的意境上,總顯得不那麼合身。
總之,境與象的關係全面而確切的表述應該是:境生於象而超乎象。意象是形成意境的材料,意境是意象組合之後的昇華。
意象好比細微的水珠,意境則是飄浮於天上的雲。雲是由水珠聚集而成的,但水珠一旦凝聚為雲,則有了雲的千姿百態。那飄忽的、變幻的、色彩斑斕、千姿百態的雲,它的魅力恰如詩的意境。
這恐怕是每一個善於讀詩,可以與之談詩的人都會有的體驗。
(選自《學術文化隨筆詩學篇——意與境》,本文有刪改)
用醇基燃料效果好不好?有沒有什麼缺點
好,環保,熱效率高,缺點是熱值稍微低點,耗量大。醇基燃料的主要原料粗甲醇,醇基燃料是為當今民有燃料發展的一大熱點,這種技術的推廣已引起國家有關部委的高度重視。我國的醇基燃料目前主要還是用於灶具,但是目前我國醇基燃料及灶具發展存在不少問題,例如燃料配方複雜,沒有執行統一的標準,燃料中大量摻水和一些有害...
因為我沒有什麼朋友,現在身體還不太舒服,感覺快要得抑鬱症了,我該怎麼辦呢
安小萱的 建議你多出去走走,和朋友逛街,得抑鬱症的人總是想著別人對她不好,自己會胡思亂想,可以多和開朗幽默的人一起玩,抑鬱症的人心態調整不過來會導致自殺的,環境也能影響一個人的情緒,祝福你早日走出黑暗的世界 我得了抑鬱症,怎樣才能自救 365陽光溫暖 我曾經也抑鬱症過,自己努力走出來了。如果你相信我...
我有過玩得很好的朋友但是沒有什麼兄弟,因為從小就不喜歡和別人說話,也有瘋癲的性格現在19了,還是不
長撒的故事 白羊座的吧?呵呵我也這樣 性子直得罪人 不太愛交流!我也很無奈! 人和人之間的交往百分之90都是帶有目的的。這個社會很現實,你也應該與時俱進,口中多些朋友又有何妨,這年代真心換命的兄弟我還真不信有,反正我也沒遇到過 l煜小萱 朋友還是要有的,不能幫你什麼最起碼煩心的時候有個說話的人,敞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