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亦彼也,彼亦是也,莊子說「是亦彼也,彼亦是也。」是什麼意思啊 ?

時間 2021-08-30 10:56:44

1樓:**星座

原文出自《莊子.內篇》「是亦彼也,彼亦是也。彼亦一是非,此亦一是非,果且有彼是乎哉?」

翻譯如下:

「這也是那,那也是這,那也是一個是或者不是,這也是一個是或者不是,當真有這或者那是或者不是同是這樣的嗎?

莊子把辯證法絕對化,認為事物之間不應當分彼此。比如這個與那個:站在這個的立場上看那個是那個;站在那個的立場上看那個就是這個。

比如生死:他認為生也是死(這一個世界的生),死也是生(另一個世界的生),他曾經說過,彭祖(傳說活了八百歲)與妖折的孩子都是一生,沒有什麼區別。莊子肯定矛盾的普遍性,否認矛盾的特殊性,把辯證法極端化了。

老子說道生一,一生二。莊子則反之,二合一,一歸道。

相對主義(relativism),是一種認為觀點沒有絕對的對與錯,只有因立場不同、條件差異而相互對立的哲學學說。該學說主要應用在涉及道德準則的場合,因為在相對的思維模式下,價值觀和倫理學只能發揮有限的作用。

相對主義有多種不同的形式,取決於爭議的程度。相對主義的實質是:一個概念有確定的形象概念(即可以用數字表示),但沒有確定的抽象概念(即不能用確定的數字表示),那麼此概念就是相對概念。

像這樣的概念就沒有絕對的對與錯,只能根據抽象概念的大小來相對的判斷對與錯。值得注意的是,相對主義主張成立的隱含前提建立在它絕對適用於所有事物上,既否定普遍有效真理的存在卻又主張自己是普遍有效的真理。

2樓:匿名使用者

相對主義(relativism),是一種形而上學、唯心主義的哲學學說。它的主要特徵是片面地誇大絕對運動而否認相對靜止,抹煞其確定的規定性,取消事物之間的界限,從而根本否定事物的客觀存在。在認識論方面,相對主義誇大人們的認識的相對性,把相對和絕對完全割裂開來,否認相對中有絕對,否認客觀的是非標準。

相對主義是詭辯論的認識基礎,它把一切都看作是相對的、主觀的、任意的,取消了真理和謬誤的客觀標準,為顛倒黑白,混淆是非大開方便之門,成為進行詭辯的最應手的工具。

相對主義的代表人物有中國戰國時期的莊子、古希臘的克拉底魯、19世紀奧地利的馬赫等。

這句話裡 是 指這個 彼 指那個

意思是 這(個事物)就是那(個事物) 那個也就是這個就是前面說的

相對主義否認事物的之間界限

比如莊子說

方生方死 方死方生

認為生死沒有差別

這是我們的哲學所要批判的

3樓:匿名使用者

這不是相對主義觀點。說他是相對主義,那是不懂西哲更不懂莊子。是對西哲和莊子的侮辱。

莊子說「是亦彼也,彼亦是也。」是什麼意思啊 ?

4樓:諸葛凝絲

不要太神祕bai,莊子的這句話

du是相對主義。意思zhi:這個也是dao那個,那個也是這個版。莊子把辯證法權

絕對化,認為事物之間不應當分彼此。比如這個與那個:站在這個的立場上看那個是那個;站在那個的立場上看那個就是這個。

比如生死:他認為生也是死(這一個世界的生),死也是生(另一個世界的生),他曾經說過,彭祖(傳說活了八百歲)與妖折的孩子都是一生,沒有什麼區別。莊子肯定矛盾的普遍性,否認矛盾的特殊性,把辯證法極端化了。

老子說道生一,一生二。莊子則反之,二合一,一歸道。

是亦彼也,彼亦是也,彼亦一是非,此亦一是非什麼意思

5樓:強殺主公

沒有純粹的「此」,沒有單一的「彼」,彼此是相生相存的。這種情況下與那種情況下的是非標準不一。即沒有客觀的是非標準

莊子說「是亦彼也,彼亦是也.」是什麼意思

6樓:沐雨蕭蕭

莊子說「是亦彼也,彼亦是也。」是什麼意思啊 ?

意思:這個也是那個,那個也是這個。

莊子的這句話是相對主義。

是亦彼也,彼亦是也,彼亦一是非,此亦一是非是什麼意思

7樓:冷侃娛文

彼,那的意思。是,這的意思。這(個事物)就是那(個事物) 那個也就是這個。

這種情況這種情況下與那種情況下的是非標準不一。

8樓:鄧洪軍老師

【原文】彼亦一是非,此亦一是非。

【譯文】事物的那一面同樣存在是與非,事物的這一面也同樣存在正與誤。

莊子說:「是亦彼也,彼亦是也」。這個命題的哲學思想是什麼?

9樓:

莊子說:「是亦彼也,彼亦是也」。1、從馬克思主義哲學觀點來看,莊子的觀點陷入了相對主義的泥沼。

簡單的說就是抹煞了事物之間確定的規定性,取消事物之間的界限,從而根本否定了事物的客觀存在(我不知道你問這個問題的目的是什麼,如果是單純做馬哲題的話,無疑這就是答案;但是,我個人並不太同意馬哲的觀點)。2、莊子此觀點體現了他的齊物論思想。在莊子看來,是非之爭缺乏判斷的客觀標準。

價值在不同的主體之間顯然不同,無法統一,即「俱不能相知也」。不同主體都有其獨有的價值觀念,哪一個才是正確的呢?莊子之所以齊是非,原因還在於在是非之爭中,總伴著情感的無謂糾葛,世界還是這個世界,沒有改變什麼,而我們卻忽喜忽怒,不亦悲哉?

「名實未虧,而喜怒為用,亦因是也。是以聖人和之以是非,而休乎天均,是之為兩行。」去哀樂之情、無得失之患,方可至真逍遙之境地。

而齊物就是人們為了追求他們自己所認為的最**值,甚至可以陷入犧牲自己生命之大惑之中。君子殉名,小人殉利,在殘生損性上沒有本質的區別。《秋水》篇雲:

「以道觀之,物無貴賤;以物觀之,自貴而相賤;以俗觀之,貴賤不在己。」外在之名相皆乃虛幻,要用心去看穿這一層障礙,才能達到萬物齊一的境界。不可太在乎外在名相,「呼我牛也而謂之牛,呼我馬也而謂之馬」(《天道》)。

當人與物融為一體,便可體會到「道」的存在,與萬化同遊。(就我個人觀點而言,我非常喜歡莊子的哲學,在我窮困潦倒的時候,是莊子告訴我「總有路可走」;就而今的哲學趨勢而言,莊子的哲學,就是存在主義哲學,莊子就是中國古代偉大的存在主義大師。)3、單純從字面意思而言,就是「這也是那,那也是這」。

不管是偉人、還是乞丐;不管是細菌、還是參天大樹。以道觀之,都是一樣的。正如英國大哲學家羅素先生在《西方哲學史.

緒論》中所說的:人是不是天文學家所看到的那種樣子,是由不純粹的碳和水化合成的一塊微小的東西,無能地在一個渺小而又不重要的行星上爬行著呢?還是他是哈姆雷特所看到的那種樣子呢?

也許他同時是兩者嗎?有沒有一種生活方式是高貴的,而另一種是卑賤的呢?還是一切的生活方式全屬虛幻無謂呢?

假如有一種生活方式是高貴的,它所包含的內容又是什麼?我們又如何能夠實現它呢?善,為了能夠值得受人尊重,就必須是永恆的嗎?

(以前寫了太多的哲學**,早已疲倦。存乎心中,自己體悟吧!希望自己打了這麼多的字,對你的問題能有用。)

他既不知己也不知彼,首鋼外教為何會水土不服

在cba常規賽第18輪比賽中,北京首鋼隊101 118不敵老對手廣東隊,吞下了近5輪聯賽的第4場敗仗。而在本輪聯賽結束後,北京首鋼隊僅取得6勝10負的戰績,排名積分榜第13位,尚處在季後賽的門檻之外。上賽季北京首鋼隊打入了聯賽四強,休賽期又接連引進了範子銘 李慕豪等強援,本來被視為新賽季競爭總冠軍的...

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這段話是成語什麼出處

成語 魚與熊掌不可得兼 出自孟子 魚我所欲也 本意不是說二者必然不可兼得,而是強調當如果不能兼得的時候,我們應當如何取捨。其中也有好的東西不要擁有太多,不然就體現不出其價值所在,就像一山不能容二虎,金字塔頂上永遠是最稀少珍貴的,意在提醒人們在面對取捨時應該如何抉擇。原文 魚我所欲也 孟子 魚,我所欲...

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這段話是成語什麼的出處

魚我所欲也 是中國春秋戰國時代的一篇古文。選自 孟子 告子上 作者是孟子。孟子,春秋戰國人,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散文家。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魚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捨生而取義者也。孟子用人們生活中熟知的具體事物打了一個比方 魚是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