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匿名使用者
在這段中,孫子強調的是一個字:謀。要達到的最高境界應該是「不戰而屈人之兵」,也就是經常說的不戰而勝。
謀功篇中提到了謀攻的幾個層次,分別為伐謀(用計策),伐交(通過外交手段),其次伐兵(在遠離城池的地方打仗),其下攻城(圍城)。攻城之法,為不得已。(因為攻城是成本最高的一種打仗方式)。
所以孫子認為,打仗也應該儘可能以最小的投入得到最大的產出。歷史上很多以少勝多或不戰而勝的戰役都是有記載,希望對你有用。
2樓:匿名使用者
謀攻敵國的最高明用兵原則是:不戰而屈人之兵,善者之善也。強調的是一個全字。
必以全爭於天下,故兵不頓而利可全,此謀攻之法也。在這裡,全是目的,不戰而屈人之兵是手段(具體手段主要是伐謀,伐交), 以下是全文。
謀攻第三
孫子曰:
夫用兵之法,全國為上,破國次之;全軍為上,破軍次之;全旅為上,破旅次之;全卒為上,破卒次之;全伍為上,破伍次之。
是故百戰百勝,非善之善也;不戰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故上兵伐謀,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攻城之法,為不得已。
修櫓□①□②,具器械,三月而後成;距堙,又三月而後已。將不勝其忿而蟻附之,殺士卒三分之一,而城不拔者,此攻之災也。故善用兵者,屈人之兵而非戰也,拔人之城而非攻也,毀人之國而非久也,必以全爭於天下,故兵不頓而利可全,此謀攻之法也。
故用兵之法,十則圍之,五則攻之,倍則分之,敵則能戰之,少則能逃之,不若則能避之。故小敵之堅,大敵之擒也。
夫將者,國之輔也。輔周則國必強,輔隙則國必弱。故君之所以患于軍者三:
不知軍之不可以進而謂之進,不知軍之不可以退而謂之退,是謂縻軍;不知三軍之事而同三軍之政,則軍士惑矣;不知三軍之權而同三軍之任,則軍士疑矣。三軍既惑且疑,則諸侯之難至矣。是謂亂軍引勝。
故知勝有五:知可以戰與不可以戰者勝,識眾寡之用者勝,上下同欲者勝,以虞待不虞者勝,將能而君不御者勝。此五者,知勝之道也。
故曰:知己知彼,百戰不貽;不知彼而知己,一勝一負;不知彼不知己,每戰必敗。
3樓:兵法大師
不戰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強調一個「全」字。全勝。
《孫子兵法謀攻》中的詞類活用現象
一 下列句中的詞類活用的字詞 1 凡用兵之法,全國為上,破國次之 全 形容詞作使動詞,使.完整 破 形容詞作使動詞,使.殘破 2 不戰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屈 動詞使動用法,使 屈服 3 將不勝其忿而蟻附之 蟻 名詞作狀語,像螞蟻一樣 4 毀人之國而非久也 久 形容詞作動詞,長久作戰 5 必以全爭...
孫子兵法的四大原則,孫子謀攻篇提出的四大謀略原則是什麼
孫子兵法 提出的四項原則 孫子兵法 裡面的一些思想就是我們在今天要成就大事都用得上的。第一,料事要準。就是對戰略形勢的 要有前瞻性,要有多種方案的選擇。流行歌曲裡面有一句唱道,我不知自己在夢遊,到下一個路口,是向左還是右,有誰來為我參謀。用 孫子兵法 的說法就是戰場總是撲朔迷離 難以把握的,這時戰略...
孫子兵法和三十六計的區別,孫子兵法十三篇和三十六計的區別?
封詩喬朝雨 孫子兵法 全書就是要 那讓人能 立於不敗之地 的用兵之道。這種格局裡的道性就是那能遏制對方的道理,並能讓自己的道理舒展的能力。涉及的是真實意義上的軍爭,也就是可競爭的雙方都有贏的可能性的生死搏鬥,並非如斬上將如探囊取物一般的形勢。它的要義在於揭示能夠使眾多計策發揮出來的事態和境界。三十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