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裡的已是什麼意思,以在古文中是什麼意思

時間 2021-07-20 16:58:12

1樓:小符學姐

古文裡的「已」的意思:

1、停止

2、完成,完畢

3、**

4、已經 ——表示動作變化達到的程度

5、以前 。

6、罷了,算了 。

7、太 ——表示程度

8、又 ——表示行為的頻率

9、最終,終歸

10、已而,然後

擴充套件資料:

詩句引用:

1、庭中始為籬,為牆。——明· 歸有光《項脊軒志》

翻譯:庭院中間開始時是籬笆,現在已經是牆了。

2、周子居常雲:「吾時月不見 黃叔度,則鄙吝之心復生矣。」——《世說新語》

翻譯:假如我有一段時間不見黃叔度,那我粗鄙吝嗇的心思就萌生了。

3、死而湮沒不足道者,亦眾矣。——明· 張溥《五人墓碑記》

翻譯:死後埋沒不值得稱道的人,也多了。

4、北向不能得日,日過午昏。——明· 歸有光《項脊軒志》

翻譯:項脊軒又朝北面,不能得到陽光,每天一過中午就已經顯得昏暗。

5、無大康,職思其居。——《詩·唐風》

翻譯:不可享福,本職得承擔。

6、大風、攣踠、瘻癘——唐· 柳宗元《捕蛇者說》

翻譯:**大風、攣踠、瘻、癘(等重病)。

2樓:帥帥的大鍋

①只;僅;唯獨 .《陳情表》:以劉日薄西山,氣息奄奄.」《木蘭詩》:「不聞爺孃喚女聲,聞黃河流水鳴濺濺 .」《〈指南錄〉後序》:欲求死,不復顧利害.」

②只管;儘管.《孔雀東南飛》:「卿~暫還家,吾今且報府.」

③ 副》不過;只是.《賣油翁》:「無他,手熟爾.」《採草藥》:二月草已芽,八月苗正枯,採掇者易辯識耳.」

④徒然;白白地.《漢書?食貨志》:「民欲祭祀喪紀而無用者,錢府以所人工商之貢~賒之.」《漢書?匃奴傳》:「何~遠走,亡匿於幕北寒苦無水草之地為?.」

⑤ 連》只要.《失街亭》:「與汝一萬兵,去此城屯紮,街亭危.可引兵救之」

3樓:匿名使用者

1、動詞:停止,完畢。例: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2、副詞:已經。

3、語氣詞,同「矣」。例:夫神農以前,吾不知已。(史記貨殖列傳)4、同「以」,例:自董卓已來。(三國志隆中對)

以在古文中是什麼意思 ? 30

4樓:原來是知恩

1、用;使用。

戰國屈原《涉江》:「忠不必用兮,賢不必以。」

忠心的人啊,不被重用,賢明的人求進身也難成功。

2、做。

先秦《子路、曾晳、冉有、公西華侍坐》:「如或知爾,則何以哉?」

假如有人瞭解你們,那麼(你們)打算做些什麼事情呢?

3、認為。

戰國時代《鄒忌諷齊王納諫》:「皆以美於徐公。」

都認為我比徐公美。

4、表示動作行為所用或所憑藉的工具、方法,可視情況譯為「拿」、「用」、「憑」、「把」等。

西漢司馬遷《廉頗藺相如列傳》:「願以十五城請易璧。」

表示願意用十五座城邑請求交換和氏璧。

5、起提賓作用,可譯為「把」。

西漢司馬遷《廉頗藺相如列傳》:「秦亦不以城予趙,趙亦終不予秦璧。」

秦國也沒有把城邑給趙國,趙國也始終沒有把璧給秦國。

6、表示動作行為產生的原因,可譯為「因為」、「由於」等。

西漢司馬遷《廉頗藺相如列傳》:「且以強秦之故逆強秦之歡,不可。」

而且在強大的秦國的緣故觸犯強大秦國的歡心,不可。

7、表示動作行為發生的時間、地點,可譯為「在」、「從」。

東漢班固《蘇武傳》:「武以始元六年春至京師。」

以武始元六年春到京城。

8、表示動作、行為的物件,用法同「與」,可譯為「和」、「跟」;有時可譯為「率領、帶領」。

西漢《戰國策·周策》:「天下有變,王割漢中以楚和。」

天下有變,王割讓漢中一帶和楚求和。

9、表示並列或遞進關係,可譯為「而」、「又」、「並且」等,也可省去。

北宋王安石《遊褒禪山記》:「夫夷以近,則遊者眾;險以遠,則至者少。」

平坦而又近,那游泳的人很多;危險遠去,那麼來的少。

10、表示承接關係,「以」前的動作行為,往往是後一動作行為的手段和方式,可譯為「而」,也可省去。

北宋王安石《遊褒禪山記》:「予與四人擁火以入。」

我與四個人打著火把進去。

11、表示因果關係,常用在表原因的分句前,可譯為「因為」、「由於」。

西漢司馬遷《廉頗藺相如列傳》:「吾所以為此者,以先國家之急而後私仇也。」

我之所以這樣做,是以國家之急為先而以私仇為後啊。

12、表修飾和被修飾關係。

北宋陶淵明《歸去來辭》:「木欣欣以向榮,泉涓涓而始流。」

樹木蓬勃而像先前一樣茂盛,泉小而像當初一樣流著。

13、表目的關係,可譯為「而」「來」「用來」等。

唐代韓愈《師說》:「作《師說》以貽之。」

作《師說》來贈給他。

14、表示時間、方位、數量的界限或範圍,用法同現代漢語。

東漢范曄《張衡傳》:「自王侯以下,莫不逾侈。」

從王侯以下,沒有不超過奢侈。

15、表示在敘述某件事時又轉到另一件事上,可譯為「至於」。

《柳毅傳》:「然自約其心者,達君之冤,餘無及也。以言慎勿相避者,偶然耳,豈有意哉!」

然而,從約他心的,表達你的冤屈,我沒有想到的。以說千萬不要互相躲避的,是偶然的原因罷了,難道有意義嗎!

16、通「已」。已經。

《陳涉世家》:「座買魚烹食,得魚腹中書,固以怪之矣。」

座買魚煮食,吃到魚肚子中的字條,本來已經感到這事奇怪了。

17、通「已」。停止。

《齊桓晉文之事》:「無以,則王乎?」

不停止,那您呢?

18、只是。

《馮諼客孟嘗君》:「君家所寡有者,以義耳。」

你家中所缺少的,只是義罷了。

【以往】以後。

【以為】認為。使……成為。把……當作。作為;用作。

「以」今義:

1、用,拿,把,將:以一當十。以苦為樂。以身作則。

2、依然,順,按照:以時啟閉。物以類聚。

3、因為:勿以善小而不為。譯:不因為善事小而不作為

4、在,於(指時日):「子厚以元和十四年十一月八日卒,年四十七」。譯:子厚在元和十四年十一月八日卒,年齡僅四十七歲。

5、目的在於:以待時機。以儆效尤。

6、文言連詞,與「而」用法相同:夢寐以求。

7、用在方位詞前,表明時間、方位、方向或數量的界限:以前。以內。

8、用在動詞後,類似詞的字尾:可以。得以。

9、古同「已」,已經。

10、太,甚:不以急乎?譯:不太急了嗎?

11、及,連及:富以其鄰。譯:連及鄰居都富裕起來。

5樓:婷迷土兵

1,量詞。古代長度單位,八尺為一尋。

2,動詞。

(1)尋找,《桃花源記》:尋向所志,遂迷,不復得路。

(2)**,《抱朴子.嘉盾》:蓋尋微以知著,原始以見終。

3,介詞。順著,沿著,《汴岸曉行》「驢僕劍裝輕,尋河早早行」。

4,副詞。不久。《桃花源記》未果,尋病終。

《古漢語常用字字典》

6樓:匿名使用者

1.用,舉用。《論語.

為證》「視其所以。」 2.認為,以為。

《戰國策。趙策》:「老以媼為長安君計短也.

」 3.緣故,因由。;丕《與吳質書》:

「古人思秉燭夜遊,良有以也。」.....

7樓:匿名使用者

◎ 尋尋 xún

〈名〉(會意。從工口,從又(彐)寸。本義:八尺為尋) 中國古代的一種長度單位,八尺為尋 [a measure of length]

尋,繹理也。——《說文》。度人之兩臂為尋,八尺也。

尋,長也。周官之法,度廣為尋。——《方言一》

是尋是尺。——《詩·魯頌·閟宮》。傳:「八尺曰尋。」

舒肘知尋。——《大戴禮記·主言》

度尋舒兩肱也。——《小爾雅》

蹄間三尋。——《史記·張儀傳》。索隱:

「七尺曰尋。按,程氏瑤田雲,度廣曰尋,度深曰仞。皆伸兩臂為度。

度廣則身平臂直,而適得八尺;度深則身側臂曲,而僅得七尺。其說精巧,尋仞皆以兩臂度之,故仞亦或言八尺,尋亦或言七尺也。」

爭尋常以盡其民。——《左傳·成公十二年》

無尋尺之祿。——《國語·晉語》

千尋鐵鎖沉江底。——《三國演義》

深逾尋丈。——[英]赫胥黎著、 嚴復譯《天演論》

詞性變化

◎ 尋尋 xún

〈動〉(1) 尋找 [look of;search;seek]

遠尋師學。——《後漢書·列女傳》

尋向所志。——晉· 陶淵明《桃花源記》

尋視其側。——《徐霞客遊記·遊黃山記》

尋其方面。——《後漢書·張衡傳》

(2) 又如:尋事(找岔子;招惹);尋門路不著(託人情找不著門路);尋瑕索瘢(尋找缺陷);尋疵責人(喻故意挑剔毛病,指責他人);尋孔討氣(找岔子生氣);尋宿兒(投宿)

(3) **;研究;推求 [study;rearch;inquire into]

一一皆可尋其源。——蘇軾《王維吳道子畫》

(4) 又如:尋事(尋思;考慮);尋朱數墨(只知道背誦文句,不明白道理);尋省(推求省察)

(5) 用 [use]

尋,用也。——《小爾雅》

日尋干戈。——《左傳·昭公元年》

將尋斧柯。——《孔子家語·觀周》

尋網求食,利在昏夜:此蜘蛛也。——《三國演義》

三年將尋師焉。——《左傳·僖公五年》

(6) 又如:尋戈(動用兵力);尋斧(用斧);尋師(用兵)

(7) 繼續 [continue]

及武侯死後,夫人尋逝,臨終遺教,惟以忠孝勉其子 瞻。——《三國演義》

有利必有害,有損必有益,相糾相尋,至於無盡。——譚嗣同《思篇》

(8) 又如:尋復(相繼);尋聲(隨聲);尋續(相繼,連續)

(9) 討伐,派兵去鎮壓 [send armed forces to suppress]

夫三軍之所尋,將蠻夷戎狄之驕逸不虔,於是乎致武。——《國語·周語》

(10) 追逐 [pursue]

乃有迅羽輕足,尋景追括。——漢· 張衡《西京賦》

(11) 又如:尋行逐隊(會合在一起);尋邏(巡查警戒);尋蹤(跟蹤捕捉)

(12) 通「燖」。用熱水脫毛 [hot-water depilate]

必尋盟若可尋也。亦可寒也。——《左傳·哀公十二年》

聘而言盟者,尋舊盟也。——《公羊傳·成公三年》

◎ 尋尋 xún

〈副〉(1) 經常,時常 [often]。如:尋常外(不尋常);尋嘗(平時);尋俗(尋常,平時)

(2) 頃刻,不久 [in a short instant;soon;after a little]

未果,尋病終。——晉· 陶淵明《桃花源記》

尋移刑部。——清· 張廷玉《明史》

帝尋被執。——清· 邵長蘅《青門剩稿》

尋遣丞請還。——《玉臺新詠·古詩為焦仲卿妻作》

◎ 尋 xún

〈介〉(1) 沿著,順著 [along]

紹遂尋山北行。——《後漢書》

輕舟泛月尋溪轉,疑是山陰雪後來。—— 唐· 李白《東魯門泛舟》

(2) 又如:尋村轉疃(走村串巷)

「適」在古文中是什麼意思,「適」在古文中是什麼意思就是在蒲松齡的

小阿蠻 適適 sh 動 1 形聲。從辵 chu 啻 ch 聲。本義 往,到 2 同本義 go 適,之也。說文 段曰 往自發動言之,適自所到言之。十一月,沛公引兵之 薛。漢書 高帝紀 輟耕之壟上。史記 陳涉世家 適,往也。爾雅 民不適攸居。書 盤庚 爰其適歸。詩 小雅 四月 適彼樂土。詩 魏風 碩鼠 ...

嘗古文中什麼意思,材在古文中是什麼意思

文學嘗試 一 動詞 1 本義 辨別滋味,品嚐。示例 臣先嚐之。禮記 曲禮 臣子我先來品嚐。2 嘗試。示例 嘗,試也。小爾雅 嘗是試的意思。3 經歷。示例 險阻艱難,備嘗之矣。春秋 左丘明 左傳 僖公十八年 艱苦困難,多次經歷過了。二 副詞 曾經 示例 仲永生五年,未嘗識書具,忽啼求之。宋 王安石 傷...

古文中“業”是什麼意思,材在古文中是什麼意思

文化傳承的源與流 業 1 象形字。從丵 zhu 從巾叢生草。巾象版。本義 古時樂器架子橫木上的大版,刻如鋸齒狀,用來懸掛鐘磬。引申義 版 大版。古代覆在懸掛鍾 鼓等樂器架橫木上的裝飾物,刻如鋸齒形,塗以白色。業,大版也。所以覆縣鐘鼓之栒,捷業如鋸齒,以白畫之。從丵,象其鉏鋙相承也。說文 有瞽有瞽,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