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木葉緋緋
「敦煌」一詞,最早見於《史記·大宛列傳》中張騫給漢武帝的報告,說「始月氏居敦煌、祁連間」,公元前111年,漢朝正式設敦煌郡。古代人一般用漢語字面意義來解釋「敦煌」地名,如東漢應邵注《漢書》中說「敦,大也,煌,盛也。」唐朝李吉甫編的《元和郡縣圖志》進一步發揮道:
「敦,大也。以其廣開西域,故以盛名。」但現代大多數學者認為「敦煌」的詞源不是漢語。
一般認為,《山海經》中記載的「敦薨」即是敦煌最早的稱呼,而「敦薨」或敦煌是當地少數民族語言的漢語音譯,至於是哪個民族,則是眾說紛紜。日本學者藤田豐八考證說,敦煌可能是都貨羅(tokhara)譯音,而都貨羅也就是當時居住在敦煌、祁連間的月氏人[1] ;中國學者岑仲勉認為敦煌的詞源是「桃花石」(taugas)[2] ;王宗維認為「敦薨」或敦煌為「吐火羅」的音譯,並推斷敦煌為吐火羅人居住的故地[3] ;李得賢則認為敦煌為古羌人語言「朵航」(義為誦經地或誦經處)的對音。[4] 總之,「敦煌」地名的詞源為漢朝以前的當地少數民族語言之漢譯,這點應是沒有疑問的。
敦煌的發展歷史
2樓:百度文庫精選
內容來自使用者:鱷魚
敦煌的歷史沿革
隋朝之前
敦煌有悠久的歷史,燦爛的文化。早在原始社會末期,中原部落戰爭失敗後被遷徙到河西的三苗人在這裡繁衍生息。他們以狩獵為主,開始掌握了原始的農業生產技術。
夏、商、周時,敦煌屬古瓜州的範圍,有三苗的後裔,當時叫羌戎族的在此地遊牧定居。敦煌地區發現遊牧民族留下的許多巖畫。
戰國和秦時,敦煌一帶居住著大月氏、烏孫人和塞種人。後大月氏強盛,兼併了原來的羌戎。戰國末期,大月氏人趕走烏孫人、塞種人,獨佔敦煌直到秦末漢初。
西漢初年,匈奴人入侵河西,兩次挫敗月氏,迫使月氏人西遷徙於兩河流域(錫爾河、阿姆河)。整個河西走廊為匈奴領地。漢武帝繼位後,於建元二年(前138年),首次派遣張騫出使西域,聯絡月氏、烏孫夾擊匈奴。
漢元鼎二年(前115年),張騫二次出使西域,開通了通往西域的絲綢之路。
漢武帝於元狩二年在河西設定了酒泉郡和武威郡。漢元鼎六年(前111年),又將酒泉、武威二郡分別拆置敦煌、張掖兩郡。又從令居(今永登)經敦煌直至鹽澤(今羅布泊)修築了長城和烽燧,並設定了陽關、玉門關,保證了絲綢之路的暢通。
敦煌成為中西交通的"咽喉鎖鑰"。當時的敦煌疆域遼闊,統管六縣。西至龍勒陽關,東到淵泉(今玉門市以西),北達伊吾(今哈密市),南連西羌(今青海柴達木)。
北魏滅了北涼,統一了北方,佔據了河西。這個時期,敦煌比較安定,百姓安居樂業,佛教隨之盛行。北魏的人在莫高窟開鑿洞窟清康熙後期,
3樓:匿名使用者
敦煌,一個神聖的名字。
敦煌是多種文化融匯與撞擊的交叉點,中國、印度、希臘、伊斯蘭文化在這裡相遇。
敦煌是藝術的殿堂。那些公元4至11世紀的壁畫與雕塑,帶給人們極具震撼力的藝術感受。敦煌又是文獻的寶庫。
在這數以萬計的赤軸黃卷中,蘊藏著豐富的文獻資源,漢文、古藏文、回鶻文、于闐文、龜茲文、粟 特文、梵文,文種繁多;內容涉及政治、經濟、軍事、哲學、宗教、文學、民族、民俗、語言、歷史、科技等廣泛領域。
2023年農曆5月26日,一個值得記住的日子,在敦煌莫高窟發現了這個藏經洞,那些古代文獻赫然堆滿整個窟室。由此,產生了一門世界性的學科--"敦煌學"。
2023年,敦煌藏經洞劫餘文獻運藏京師圖書館(今國家圖書館前身)。而今,藏經洞發現已經整整一百年了,中國國家圖書館作為世界上收藏敦煌遺書最多的單位,以其豐富的館藏,為敦煌學的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
中國國家圖書館和中國敦煌吐魯番學會舉辦的紀念敦煌藏經洞發現一百週年專題文獻展覽,旨在揭示敦煌遺書的流散歷史,展示敦煌遺書的風采及內涵,介紹敦煌遺書的保護與研究現狀。這對於弘揚中華民族文化,推動世界文化的交流與融合,促進敦煌學的研究;對於有效保護和充分利用敦煌文化遺產,帶動我國西部地區文化事業發展,以及激發社會公眾的愛國熱情和民族自豪感,有著重要的歷史意義和現實意義。
敦煌是全人類的敦煌。敦煌在中國,敦煌學在世界。
4樓:匿名使用者
敦煌是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它是絲綢之路河西道、羌中道(青海道)、西域南、北道交匯處的大邊關要塞。從敦煌東北行過安西,為通向中原的河西大道;西出陽關,沿絲路西域南道與新疆的若羌縣相連;西北行出玉門關,沿西域北道可通往哈密和羅布泊;敦煌南行經阿克塞哈薩克族自治縣,逾阿爾金山,則直達青海省的格爾木。
敦煌歷經了漢風唐雨的洗禮,文化燦爛,古蹟遍佈,有莫高窟、榆林窟、西千佛洞等主要景觀。莫高窟又名敦煌石窟,素有"東方藝術明珠"之稱,是中國現存規模最大的石窟,保留了十個朝代、歷經千年的洞窟492個,壁畫45000多平方米,彩塑2000多座。題材多取自佛教故事,也有反映當時的民俗、耕織、狩獵、婚喪、節日歡樂等的壁畫。
這些壁畫彩塑技藝精湛無雙,被公認為是"人類文明的曙光"、世界佛教藝術的寶庫。
敦煌的自然風光同樣毫不遜色:沙漠奇觀鳴沙山和月牙泉,澄黃的沙山和清澈的泉水相互依存,延續千年不變,景色奇異迷人;陽關及玉門關雖只餘下斷壁殘垣,置身其間,卻仍能隱隱感受到邊關的鐵馬金戈之氣,使人不得不慨嘆歷史的沉重和蒼涼。
詞最早出現在什麼時候?在什麼時候發展到了鼎盛時期? 等答案寫作業呢
5樓:時光中的課代表
詞最早出現在唐代,宋代達到極盛。
敦煌卷子是在什麼時候被發現的?
"中國"一詞是什麼時候出現的?
6樓:a劍舞狂沙
華夏族人稱其四境民族為蠻、夷、戎、狄,而自稱為「中國」。「中國」一詞最早見於周代文獻,後來隨著所指物件不同而有不同的含義。大致說來,有以下六種概念:
一是指京師(首都)而言,如《詩經·民勞》注:「中國,京師也」。二是指天子直接統治的地區,如諸葛亮對孫權說:
「若能以吳越之眾與中國抗衡,不如早與之絕」。三是指中原地區,如《史記·東越列傳》:「東甌請舉國徒中國」。
四是指國內、內地,如《史記·武帝本紀》:「天下名山八,而三在蠻夷,五在中國」。五是指諸夏族居住的地區,如《論語集解》:
「諸夏,中國也」。六是指華夏或漢族建立的國家,《史記》、《漢書》經常出現這樣的稱謂。所以自漢代開始,人們常常把漢族建立的中原王朝稱為「中國」。
正因為如此,當少數民族入主中原後,便以「中國」自居,如鮮卑人建立的北魏自稱「中國」,將南朝叫作「島夷」;而同時漢族建立的南朝雖然遷離了中原,仍以「中國」自居,稱北朝為「索虜」、北魏為「魏虜」。又如在宋代,遼與北宋、金與南宋彼此都自稱「中國」,且互不承認對方是「中國」。
**一詞是什麼時候出現的?
"中國"一詞最早出現在什麼時候
7樓:w晴天去看海
中國一詞至遲出現在西周初年,最早的證據,是2023年在陝西雞賈村出土的一口「何尊」(尊為古代祭器,用青銅製成)上的銘文。
由於《尚書》中不少內容是出於後人的追記,又經過很多人的整理甚至篡改,往往被弄得真假參半。有了何尊銘文這件物證,《梓材》上的話就完全得到了證實。可見在周武王和他的兒子周成王時的確已經使用「中國」一詞了。
8樓:匿名使用者
應該是西周,所謂居天地之中者曰中國,最早指西周京畿地區,後演變為黃河流域黃河中下游的中原地區,中國以外則稱為四夷,所謂「天子有道,守在四夷」。
中國一詞最早見於西周初年的青銅器「何尊」銘文中的「餘其宅茲中國,自之闢民」,同時又以「華夏」、「中華」、「中夏」、「中原」、「諸夏」、「諸華」、「神州」、「九州」、「海內」等的代稱出現。
9樓:我的航拍之路
中國一詞最早出現在這裡!
10樓:曾經滄海難為涗
中國一詞最早見於西周初年的青銅器「何尊」銘文中的「餘其宅茲中國,自之闢民」
敦煌這個詞是什麼意思,敦煌一詞什麼時候出現的
楚沈費珊 敦煌這個詞是藏語,敦是 敦巴 意為祖師 也就是敦巴釋迦牟尼 煌是 觀 意為寺廟或者殿的意思,敦煌也就是釋迦牟尼之殿的意思 敦煌這個詞是什麼意思? 敦煌這個詞是藏語,敦是 敦巴 意為祖師 也就是敦巴釋迦牟尼 煌是 觀 意為寺廟或者殿的意思,敦煌也就是釋迦牟尼之殿的意思 簡單來說敦大也,煌盛也...
科學一詞最早出現於什麼時候, 科學 一詞的由來
封狼居胥 中文的 科學 一詞第一次出現是在 時期。科學一詞,英文為science,源於拉丁文的scio,後來又演變為scientin,最後成了今天的寫法,其本意是 知識 學問 日本著名科學啟蒙大師福澤瑜吉把 science 譯為 科學 但關於中國第一個使用 科學 一詞的人是誰一直存在爭議,目前流傳比...
「情商」一詞在什麼時候出現的,情商一詞產生於哪個世紀
1987年吐基思 比思利在 門撒雜誌 上發表了一篇文章,其中用到 情商 即 eq,用來衡量情緒智慧的商數 這個術語。1988年,心理學家bar on第一個使用 eq 這個名詞,並編制了世界上第一個標準化的情緒智力量表,根據他的定義,eq還包括了那些能影響我們去適應環境的情緒以及社交能力。 情感智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