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舊城南憶往
解釋:《呂氏春秋·察傳》:“ 魯哀公問於孔子曰:‘樂正 夔 ,一足,信乎?’ 孔子 曰:‘昔者舜欲以樂傳教於天下,乃令重黎舉夔於草莽之中而進之, 舜以為樂正。
夔於是正六律,和五聲,以通八風,而天下大服。 重黎又欲益求於人, 舜曰:“……若夔者一而足矣。”故曰夔 一足,非一足也。’”後因以“夔一足”表示有真才者一人即足。
譯文:哀公問孔子:“我聽說夔一隻腳,可信嗎?”(孔子)說:“夔,是個人,怎麼會一隻腳?
他沒有什麼特殊的地方,就只是精通聲律(**)。堯說:‘有夔一個人就足夠了。’指派他當了樂正。因此有學識的
人說:‘夔有一足夠,不是一隻腳啊。’”
出處:出自戰國時期呂不韋的《呂氏春秋·察傳》。
《呂氏春秋》是在秦國丞相呂不韋主持下,集合門客們編撰的一部黃老道家名著。成書於秦始皇統一中國前夕。此書以儒家學說為主幹,以道家理論為基礎,以名、法、墨、農、兵、陰陽家思想學說為素材,熔諸子百家學說於一爐,閃爍著博大精深的智慧之光。
呂不韋想以此作為大秦統後的意識形態。但後來執政的秦始皇卻選擇了法家思想,使包括道家在內的諸子百家全部受挫。《呂氏春秋》集先秦道家之大成,是戰國末期道家的代表作, 全書共分二十六卷,一百六十篇,二十餘萬字 。
《呂氏春秋》作為十二紀、八覽、六論,注重博採眾家學說,以道家思想為主體兼採陰陽、儒墨、名法、兵農諸家學說而貫通完成的一部著作。但主要的宗旨屬於道家。
所以《漢書·藝文志》等將其列入雜家。高誘說《呂氏春秋》“此書所尚,以道德為標的,以無為為綱紀” ,這說明最早的註釋者早已點明《呂氏春秋》以道家為主導思想之特徵。
2樓:肖先生十分甜
夔有一足
哀公問於孔子曰:“吾聞夔一足,信乎?”曰:
“夔,人也何故一足?彼其無他異,而獨通於聲。”堯曰:
“‘夔一而足矣。’使為樂正。”故君子曰:
“夔有一足。非一足也。”
中文名夔有一足朝代唐
性質名詞
記載孔子
註釋①夔:我國見諸記載最早的**家,以精通**著稱
②樂正:古代官名,負責**事務地位的**
③為:作;擔任
譯文魯公問孔子說:“我聽說夔這個人只有一隻腳,這是真的嗎?”孔子回答說:
“夔是個人,怎麼會一隻腳?這個人沒有什麼不同的地方,就只是精通音律。堯說:
‘有夔一個人就足夠了。’使他當了樂正(官名)。因此對有學識的人給以很高的評價說:
‘有像夔這樣一個人就足夠了。’不是隻有一隻腳啊。”
但實際上,“夔”在《山海經》中就是一隻足的怪獸而已,而到了《書·舜典》裡,才變成了舜的樂官。孔子對於夔的解釋,雖然從歷史的角度看未必真有其事,但能看得出儒家把神話歷史化的高妙。[1]
思想意義
凡是聽到傳聞,都必須深透審察,對於人都必須用理進行檢驗。
相關史料記載
《神魔誌異·靈獸篇》記載:上古奇獸,狀如青牛,三足無角,吼聲如雷。久居深海,三千年乃一出世,出世則風雨起,雷電作,世謂之雷神坐騎。
更多的古籍中則說夔是蛇狀怪物。“夔,神魅也,如龍一足。”(《說文解字》)“夔,一足,踔而行。
”(《六帖》)在商晚期和西周時期青銅器的裝飾上,夔龍紋是主要紋飾之一,形象多為張口、卷尾的長條形,外形與青銅器飾面的結構線相適合,以直線為主,弧線為輔,具有古拙的美感。青銅器上的龍紋常被稱為夔紋和夔龍紋,自宋代以來的著錄中,在青銅器上凡是表現一足的、類似爬蟲的物象都稱之為夔,這是引用了古籍中“夔一足”的記載。其實,一足的動物是雙足動物的側面寫形,故不採用夔紋一詞,稱為夔龍紋或龍紋。
糾錯參考資料
[1] 袁珂.中國神話傳說——從盤古到秦始皇.世界圖書出版社.2012:10-11
3樓:
檢視全部5個回答
我來答我來答 檢視全部5個回答
小松部落格
lv.18 推薦於 2017-11-26
夔一足韓非
哀公問於孔子曰:“吾聞夔(讀音kui二聲,人名)一足,信乎?”曰:“夔,人也,何故一足?彼其無他異,
而獨通於聲。堯曰:‘夔一而足矣。’使為樂正(官名)。故君子曰:‘夔有一足,非一足也。’”
翻譯:(魯國的國君)哀公問孔子:“我聽說夔一隻腳,可信嗎?”(孔子)說:“夔,是個人,怎麼會一隻腳?
他沒有什麼特殊的地方,就只是精通聲律(**)。堯說:‘有夔一個人就足夠了。’指派他當了樂正。因此有學識的
人說:‘夔有一足夠,不是一隻腳啊。’”
感:斷章取義的確笑話百出。凡事沒弄清原委就妄下結論,可能會出**煩的。288
4樓:墨松煙
凡聞言必熟論,其於人必驗之以理。魯哀公問於孔子曰:“樂正夔一足,信乎?
”孔子曰:“昔者舜欲以樂傳教於天下,乃令重黎舉夔於草莽之中而進之,舜以為樂正。夔於是正六律,和五聲,以通八風。
而天下大服。重黎又欲益求人,舜曰:“夫樂,天地之精也,得失之節也。
故唯聖人為能和樂之本也。夔能和之,以平天下,若夔者一而足矣’。故曰‘夔一足’,非‘一足’也。
”譯文凡是聽到傳聞,都必須深透審察,對於人都必須用理進行檢驗。魯哀公問孔子說:“樂正夔只有一隻腳,真的嗎?
”孔子說:“從前舜想用**向天下老百姓傳播教化,就讓重黎從民間舉薦了夔而且起用了他,舜任命他做樂正。夔於是校正六律,諧和五聲,用來調和陰陽之氣。
因而天下歸順。重黎還想多找些象夔這樣的人,舜說:‘**是天地間的精華,國家治亂的關鍵。
只有聖人才能做到和諧,而和諧是**的根本。夔能調和音律,從而使天下安定,象夔這樣的人一個就夠了。’所以說‘一個夔就足夠了’,不是‘夔只有一隻足’。
察傳《呂氏春秋》
5樓:仍瑋
哀公問孔子:“我聽說夔一隻腳,可信嗎?”(孔子)說:“夔,是個人,怎麼會一隻腳?
他沒有什麼特殊的地方,就只是精通聲律(**)。堯說:‘有夔一個人就足夠了。’指派他當了樂正。因此有學識的
人說:‘夔有一足夠,不是一隻腳啊。’”
6樓:匿名使用者
哀公問於孔子曰:“吾聞夔(讀音kui二聲,人名)一足,信乎?”曰:“夔,人也,何故一足?彼其無他異,
而獨通於聲。堯曰:‘夔一而足矣。’使為樂正(官名)。故君子曰:‘夔有一足,非一足也。’”
其實是這個意思,哀公問孔子:“我聽說夔只有一條腿,確實是這樣嗎?”孔子說:
“夔是一個人,因為什麼會只有一隻腳呢?他沒有其他的異常的地方,只是特別通曉音律,堯說:‘這樣的人一個就夠了。
’於是任命他為樂正。因此君子說:‘夔有一個就夠了,而不是他只有一條腿的意思。’”
7樓:冰糕
在古代神話中,就是“夔一足”,反映了古代神話幻想的特點,但是神話的神祕,卻被以孔子為代表的儒家輕視、曲解、改造,這是由於個人的觀點不同,畢竟“子不語怪、力、亂、神”
8樓:小松部落格
夔一足韓非 哀公問於孔子曰:“吾聞夔(讀音kui二聲,人名)一足,信乎?”曰:“夔,人也,何故一足?彼其無他異,
而獨通於聲。堯曰:‘夔一而足矣。’使為樂正(官名)。故君子曰:‘夔有一足,非一足也。’”
翻譯:(魯國的國君)哀公問孔子:“我聽說夔一隻腳,可信嗎?”(孔子)說:“夔,是個人,怎麼會一隻腳?
他沒有什麼特殊的地方,就只是精通聲律(**)。堯說:‘有夔一個人就足夠了。’指派他當了樂正。因此有學識的
人說:‘夔有一足夠,不是一隻腳啊。’”
感:斷章取義的確笑話百出。凡事沒弄清原委就妄下結論,可能會出**煩的。
9樓:尼古拉斯凱
《夔一足》的解釋,譯文...《夔一足》的解釋,譯文
最佳答案
夔一足韓非 哀公問於孔子曰:“吾聞夔(讀音kui二聲,人名)一足,信乎?”曰:“夔,人也,何故一足?彼其無他異,
而獨通於聲。堯曰:‘夔一而足矣。’使為樂正(官名)。故君子曰:‘夔有一足,非一足也。’”
翻譯:(魯國的國君)哀公問孔子:“我聽說夔一隻腳,可信嗎?”(孔子)說:“夔,是個人,怎麼會一隻腳?
他沒有什麼特殊的地方,就只是精通聲律(**)。堯說:‘有夔一個人就足夠了。’指派他當了樂正。因此有學識的
人說:‘夔有一足夠,不是一隻腳啊。’”
感:斷章取義的確笑話百出。凡事沒弄清原委就妄下結論,可能會出**煩的。
故曰"夔一足",非"一足"也什麼意思
10樓:小談說劇
所以說“一個夔就足夠了”,不是“夔只有一隻足”。
出處:秦國呂不韋的門客《呂氏春秋·察傳》
原文節選:重黎又欲益求人,舜曰:“夫樂,天地之精也,得失之節也。故唯聖人為能和樂之本也。夔能和之,以平天下,若夔者一而足矣。故曰‘夔一足’,非‘一足’也。”
譯文:重黎還想多找些象夔這樣的人,舜說:“**是天地間的精華,國家治亂的關鍵。
只有聖人才能做到和諧,而和諧是**的根本。夔能調和音律,從而使天下安定,象夔這樣的人一個就夠了。所以說‘一個夔就足夠了',不是'夔只有一隻足'。
”
11樓:鳳雪舞天
出處原文:魯哀公問於孔子曰:“樂正夔一足,信乎?
”孔子曰:“昔者舜欲以樂傳教於天下,乃令重黎舉夔於草莽之中而進之,夔於是正六律,和五聲,以通八風,而天下服。重黎又欲益求人,舜曰:
“夫樂,天地之精也,得失節也,故唯聖人為能和。和,樂之本也,夔能和之,以平天下。若夔者一而足矣。
”故曰夔一足,非一足也。”
譯文:魯公問孔子說:“我聽說夔這個人只有一隻腳,這是真的嗎?
”孔子回答說:“夔是個人,怎麼會一隻腳?這個人沒有什麼不同的地方,就只是精通音律。
舜說:‘有夔一個人就足夠了。’指派他當了樂正(官名)。
因此對有學識的人的作用給以很高的評價說:‘有像夔這樣一個人就足夠了。’不是隻有一隻腳啊。
”但實際上,“夔”在《山海經》中就是一隻足的怪獸而已,而到了《書·堯典》裡,才變成了舜的樂官。孔子對於夔的解釋,雖然從歷史的角度看未必真有其事,但能看得出儒家把神話歷史化的高妙。
類似成語以訛傳訛的意思。
12樓:璐璐
願意就是關於燮一足的問題,孔子解釋說,說對方讀了破句,也就是說像燮這樣的賢臣,有一個就足以治理國家了。
13樓:奇蹟再現愛好者和英雄聯盟創始人
周哦哈哦日系咯哦提累嗎鵝絨哦科集啊徹底聽
求<呂氏春秋·夔一足>翻譯
14樓:匿名使用者
凡是聽到傳聞,來都必須自深透審察,對於人都必須用理進行檢驗。魯哀公問孔子說:“樂正夔只有一隻腳,真的嗎?
”孔子說:“從前舜想用**向天下老百姓傳播教化,就讓重黎從民間舉薦了夔而且起用了他,舜任命他做樂正。夔於是校正六律,諧和五聲,用來調和陰陽之氣。
因而天下歸順。重黎還想多找些象夔這樣的人,舜說:‘**是天地間的精華,國家治亂的關鍵。
只有聖人才能做到和諧,而和諧是**的根本。夔能調和音律,從而使天下安定,象夔這樣的人一個就夠了。’所以說‘一個夔就足夠了’,不是‘夔只有一隻足’。
”宋國有個姓丁的人,家裡沒有水井,需要出門去打水,經常派一人在外專管打水。等到他家打了水井,他告訴別人說:“我家打水井得到一個人。
”有人聽了就去傳播:“丁家挖井挖到了一個人。”都城的人人紛紛傳說這件事,被宋君聽到了。
宋君派人向姓丁的問明情況,姓丁的答道,“得到一個人使用,並非在井內挖到了一個活人。”象這樣聽信傳聞,不如不聽。
故曰 夔一足 ,非 一足 也什麼意思
小談說劇 所以說 一個夔就足夠了 不是 夔只有一隻足 出處 秦國呂不韋的門客 呂氏春秋 察傳 原文節選 重黎又欲益求人,舜曰 夫樂,天地之精也,得失之節也。故唯聖人為能和樂之本也。夔能和之,以平天下,若夔者一而足矣。故曰 夔一足 非 一足 也。譯文 重黎還想多找些象夔這樣的人,舜說 是天地間的精華,...
鄭人買履一文的字詞解釋和譯文
舊城南憶往 字詞解釋 鄭 鄭國,且 將要。欲 將要,想要。者 定語後置,怎麼樣 的人。先 首先,事先。度 du 衡量。動詞,用尺子度量的意思。而 順承連詞,意為然後。譯文 從前有一個鄭國人,想去買一雙新鞋子,於是事先量了自己的腳的尺碼,然後把量好的尺碼放在自己的座位上。到了集市,卻忘了帶上尺碼。挑好...
田父得玉的譯文,字詞解釋,田父得玉 原文 譯文
魏國有個在田野耕種的老農夫,拾得一塊直徑一尺的寶玉,但他不識寶,便把此事告訴鄰居。鄰居暗中盤算要把寶玉弄到手,欺騙農夫說 這是塊鬼怪石頭,收藏起來,對家庭不吉利,不如把它再放回原處。老農夫雖心中疑懼,還是把它搬回家裡,放在房廊下。當夜寶玉通明,照亮了整間屋子。老農夫全家驚恐萬狀,又把發生的事告訴鄰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