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為五戒十善,佛教中的五戒十善

時間 2021-08-30 09:18:35

1樓:匿名使用者

這是學佛的幾個層次,主要有三歸、五戒、十善、四攝、六度。

1、三皈,是進入佛門的第一步,佛法僧稱為三寶,是佛**學習和景仰、依止的物件。不受三皈依的人,不能稱為佛教徒,它是信教和不信教的界線。

2、五戒十善是自修階段,三皈後就應依佛法的教導,受持五戒以修身,防止過失和不犯錯誤,使自己身心有了規範,向善的方向發展。十善是在五戒的基礎上再擴大深入,是推已及人的過程,由消極的自利,走向積極的利他方面。

3、四攝六度專以利人度生為目的,一切都為利益他人考慮,不計較個人財產得失,生命安危,此是佛教的精神實質所在,修學的人,雖是凡夫,亦稱菩薩。(叫初發心菩薩)利他實在也包含自利,在修學過程,改變了自私習氣,擴大了心量,磨鍊了志氣,以救度眾生苦難為己任,歷久功深,必然成佛。

具體到五戒十善應該是:五戒:戒殺、盜、淫、妄語、飲酒。

十善:第

一、不殺生而行放生、救生、護生。

第二、不偷盜而行施捨。

第三、不邪淫而修梵(清淨)行。

第四、不妄言而說老實話。

第五、不綺語而說質直語。

第六、不兩舌而說調解語。

第七、不惡口而說柔軟語。

第八、不貪而修不淨觀。

第九,不嗔而修慈悲觀。

第十,不痴而修因緣觀。

2樓:園覺自在

戒是不要做壞事,殺盜淫妄酒,十善是要做好事。這些都是累積我們的福德,培養善根的方法。

3樓:釋門敬儀

一、不殺生 二、不偷盜 三、不邪淫 四、不妄語 五、不飲酒 這就是五戒

十善為 :身三,是指不殺,不盜,不淫

口四,即不兩舌、不惡口、不妄言、不綺語

意三,即不貪、不嗔、不痴

佛教中的五戒十善

4樓:

是一樣的。貪慾就是貪,嗔恚就是嗔,邪見即是愚痴,痴。

五戒: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語、不飲酒。

十善: 十種的善業,即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語、不兩舌、不惡口、不綺語、不貪、不嗔、不痴。

五戒十善是人天福報的因。持五戒行十善到上上品,命終可生天。做到中上品,來世能得人身。

南無阿彌陀佛

5樓:京東

五戒出《增壹阿含經》

〔一、不殺戒〕,謂人若於彼眾生,妄加殺害,而奪其命,死墮惡道;或生人中,亦壽命短促。若不作是事,名不殺戒。

〔二、不偷盜戒〕,謂人若於有主物不與而竊取之,死墮惡道;或生人中,亦受貧乏報。若不作是事,名不偷盜戒。

〔三、不邪淫戒〕,謂人若淫泆無度,好犯他人妻妾,死墮惡道;或生人中,妻妾亦不貞良。若不作是事,名不邪淫戒。

〔四、不妄語戒〕,謂人若妄造虛言,隱覆實事,誑惑眾聽,死墮惡道;或生人中,亦口氣臭惡,為人所憎。若不作是事,名不妄語戒。

〔五、不飲酒戒〕,謂人若飲酒則縱逸狂悖,昏亂愚痴,無有智慧。若不飲者,是名不飲酒戒。

[編輯本段]五戒配五常五行

出《仁王經疏》

〔一、不殺配仁〕,慈愛好生曰仁,五行之木亦主於仁,仁則不殺,故以不殺配仁也。

〔二、不盜配智〕,邪正明瞭曰智,五行之水亦主於智,智則不盜,故以不盜配智也。

〔三、不邪淫配義〕,制事合宜曰義,五行之金亦主於義,義則不邪淫,故以不邪淫配義也。

〔四、不妄語配信〕,真實不欺曰信,五行之土亦主於信,信則不妄語,故以不妄語配信也。

〔五、不飲酒配禮〕,處事有則曰禮,五行之火亦主於禮,禮則防於過失,故以不飲酒配禮也。

持十善戒行者中,上品者與中品者由其功德,得生於天上,下品者能王於人中 。

[編輯本段]十善

十善: 十種的善業,即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語、不兩舌、不惡口、不綺語、不貪、不嗔、不痴。

善即順理之義。謂行此十法,皆順理故。然有二種:一者止,二者行。止,則止息己惡,不惱於他;行,則修行勝德,利安一切也。

〔一、不殺生〕,不殺生者,謂不害一切物命,即是止殺之善。既不殺已,當行放生之善也。

〔二、不偷盜〕,不偷盜者,謂不竊取他人財物,即是止盜之善。既不盜已,當行佈施之善也。

〔三、不邪淫〕,不邪淫者,謂不行邪淫慾事,即是止淫之善。既不邪淫,當行清淨梵行之善也。

〔四、不妄語〕,不妄語者,謂不起虛言,誑惑他人,即是止妄語之善。既不妄語,當行實語之善也。

〔五、不兩舌〕,不兩舌者,謂不向兩邊,說是談非,令他鬥諍,即是止兩舌之善。既不兩舌,當行和合利益之善也。

〔六、不惡口〕,不惡口者,謂不發粗獷惡言,罵辱他人,即是止惡口之善。既不惡口,當行柔和軟語之善也。

〔七、不綺語〕,不綺語者,謂不莊飾華麗之言,令人樂聞,即是止綺語之善。既不綺語,當行質直正言之善也。

〔八、不貪慾〕,不貪慾者,謂不貪著情慾塵境,即是止貪之善。既不貪慾,當行清淨梵行之善也。

〔九、不嗔恚〕,不嗔恚者,謂不生忿怒之心,嗔恨於人,即是止嗔之善。既不嗔恚,當行慈忍之善也。

〔十、不邪見〕,不邪見者,謂不偏邪異見,執非為是,即是止邪見之善。既不邪見,當行正信正見之善也。

[編輯本段]引佛經

五戒: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語、不飲酒。

佛教認為,這類不道德的行為應該嚴格禁止,所以稱為五戒。

十善:是在五戒的基礎上建立的,約身、口、意三業分成十種。反之,稱為十惡。

身業有三種:不殺、不盜、不邪淫;

口業有四種:不妄語欺騙、不是非兩舌、不惡口傷人、不說無益綺語;

意業有三種:不貪、不嗔、不愚痴。

6樓:大通山王

松贊干布時期,大臣吞彌桑布扎最初翻譯的幾部佛經中有一部名為《十善經》,主要講解佛教“十戒”(或稱“十善法”)。“十戒”的內容包括“身三”,即不殺、不盜、不淫;“口四”、即不兩舌、不惡口、不妄言、不綺語;“意三”、即不貪、不嗔、不痴。身、口、意代表了行為、語言和思想。

“十戒”源於“五戒”,而又與“五戒”側重不同。“五戒”側重於止惡,而“十戒”側重於行善。由“十戒”而來的“十善”即以不淨觀離貪慾,以慈悲觀離嗔恚,以因緣觀離愚痴,以誠實語離妄語,以和合語離兩舌,以愛語離惡口,以質直語離綺語,以救生離殺生,以佈施離偷盜,以淨行離邪淫。

“五戒十善”是佛教倫理道德的基礎。以佛教的觀點,守“五戒十善”可確保投生人天善趣,免墮三途,即使今生不能解脫,來生仍可繼續修持。

五戒是做人的準則,是完善人格的基礎。

五戒者:

一、不殺生

二、不偷盜

三、不邪淫

四、不妄語

五、不飲酒

五戒出《增壹阿含經》

〔一、不殺戒〕,謂人若於彼眾生,妄加殺害,而奪其命,死墮惡道;或生人中,亦壽命短促。若不作是事,名不殺戒。

〔二、不偷盜戒〕,謂人若於有主物不與而竊取之,死墮惡道;或生人中,亦受貧乏報。若不作是事,名不偷盜戒。

〔三、不邪淫戒〕,謂人若淫泆無度,好犯他人妻妾,死墮惡道;或生人中,妻妾亦不貞良。若不作是事,名不邪淫戒。

〔四、不妄語戒〕,謂人若妄造虛言,隱覆實事,誑惑眾聽,死墮惡道;或生人中,亦口氣臭惡,為人所憎。若不作是事,名不妄語戒。

〔五、不飲酒戒〕,謂人若飲酒則縱逸狂悖,昏亂愚痴,無有智慧。若不飲者,是名不飲酒戒。

[編輯本段]五戒配五常五行

出《仁王經疏》

〔一、不殺配仁〕,慈愛好生曰仁,五行之木亦主於仁,仁則不殺,故以不殺配仁也。

〔二、不盜配智〕,邪正明瞭曰智,五行之水亦主於智,智則不盜,故以不盜配智也。

〔三、不邪淫配義〕,制事合宜曰義,五行之金亦主於義,義則不邪淫,故以不邪淫配義也。

〔四、不妄語配信〕,真實不欺曰信,五行之土亦主於信,信則不妄語,故以不妄語配信也。

〔五、不飲酒配禮〕,處事有則曰禮,五行之火亦主於禮,禮則防於過失,故以不飲酒配禮也。

持十善戒行者中,上品者與中品者由其功德,得生於天上,下品者能王於人中 。

[編輯本段]十善

十善: 十種的善業,即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語、不兩舌、不惡口、不綺語、不貪、不嗔、不痴。

善即順理之義。謂行此十法,皆順理故。然有二種:一者止,二者行。止,則止息己惡,不惱於他;行,則修行勝德,利安一切也。

〔一、不殺生〕,不殺生者,謂不害一切物命,即是止殺之善。既不殺已,當行放生之善也。

〔二、不偷盜〕,不偷盜者,謂不竊取他人財物,即是止盜之善。既不盜已,當行佈施之善也。

〔三、不邪淫〕,不邪淫者,謂不行邪淫慾事,即是止淫之善。既不邪淫,當行清淨梵行之善也。

〔四、不妄語〕,不妄語者,謂不起虛言,誑惑他人,即是止妄語之善。既不妄語,當行實語之善也。

〔五、不兩舌〕,不兩舌者,謂不向兩邊,說是談非,令他鬥諍,即是止兩舌之善。既不兩舌,當行和合利益之善也。

〔六、不惡口〕,不惡口者,謂不發粗獷惡言,罵辱他人,即是止惡口之善。既不惡口,當行柔和軟語之善也。

〔七、不綺語〕,不綺語者,謂不莊飾華麗之言,令人樂聞,即是止綺語之善。既不綺語,當行質直正言之善也。

〔八、不貪慾〕,不貪慾者,謂不貪著情慾塵境,即是止貪之善。既不貪慾,當行清淨梵行之善也。

〔九、不嗔恚〕,不嗔恚者,謂不生忿怒之心,嗔恨於人,即是止嗔之善。既不嗔恚,當行慈忍之善也。

〔十、不邪見〕,不邪見者,謂不偏邪異見,執非為是,即是止邪見之善。既不邪見,當行正信正見之善也。

[編輯本段]引佛經

五戒: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語、不飲酒。

佛教認為,這類不道德的行為應該嚴格禁止,所以稱為五戒。

十善:是在五戒的基礎上建立的,約身、口、意三業分成十種。反之,稱為十惡。

身業有三種:不殺、不盜、不邪淫;

口業有四種:不妄語欺騙、不是非兩舌、不惡口傷人、不說無益綺語;

意業有三種:不貪、不嗔、不愚痴。

7樓:匿名使用者

十善: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語、不兩舌、不惡口、不綺語、不貪慾、不嗔恚、不邪見

十善: 十種的善業,即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語、不兩舌、不惡口、不綺語、不貪、不嗔、不痴

這就是十善 你看著有區別嗎?

你說的五戒也是對的

8樓:匿名使用者

見《勸君請修佛》第三十四期 對業障之具體解釋後面有附:

一、五戒內容:

1、不殺生

2、不偷盜

3、不邪淫

4、不妄語

5、不酗酒

二、十善內容:

1、不殺生 6、不惡口2、不偷盜 7、不綺語3、不邪淫 8、不貪慾4、不妄語 9、不嗔恚5、不兩舌 10、不邪見

受三皈依,不受五戒,但按五戒十善修持,請問可以嗎

潛川如斯 可以的。但是效果不一樣,而且沒有受戒就不擁有戒體,這在修行的過程中效果大大不同。區別有 1 未受五戒,那麼只有在對境時才產生功德,譬如,不殺生,你看見一隻狗狗要被人宰殺,趕緊救下它並放生,那麼這一刻你是有功德的 也就是對境的功德 但其他時候你沒有功德。但若你受了五戒哪怕一戒不殺生,即使你沒...

五戒中戒淫邪指的是,佛教五戒淫戒詳解 什麼是邪淫

九毒日 切忌行淫 要命!九毒日,農曆五月初 五 初六 初 七 十五 十 六 十七以及二 五 二六 二七,此九天為 天地交泰九毒日 及 十四為天地交泰日.以上一共十天。農曆五月俗稱毒月,其中更有九天傷身損氣耗精元的日子,就是古代所謂的 九毒日 端午正是九毒日之首,也因此這一天有許多喝雄黃酒 插艾草 等...

三皈五戒十善是什麼?受持後有什麼作用

三皈依也做皈依三寶 一皈依佛。二皈依法。三皈依僧。第一皈依佛,教主釋迦牟尼佛是悟道的覺者,為修行者的導師,皈依釋迦牟尼佛,也就皈依了十方一切諸佛。第二皈依法,佛為了度眾生得解脫,設種種的次第法門,等於學校的學制一樣,所謂人道守五戒 天道修十善 聲聞修四諦 緣覺修十二因緣 菩薩修六波羅蜜。眾生修習這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