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匿名使用者
古代宰相和狀元的區別大了。。。宰相是**大官。狀元只是科舉第一名連官都不是。。。
宰相是中國古代最高行政長官的通稱。"宰"的意思是主宰,商朝時為管理家務和奴隸之官;周朝有執掌國政的太宰,也有掌貴族家務的家宰、掌管一邑的邑宰,實已為官的通稱。相,本為相禮之人,字義有輔佐之意。
宰相聯稱,始見於《韓非子·顯學》,但只有遼代以其為正式官名,其它各代所指官名與職權廣狹則不同,而且名目繁多。通常和丞相是一個概念。
科舉考試以名列第一者為"元",鄉試第一稱解元,會試第一稱會元。殿試第一稱狀元。
2樓:君子大象
宰相是朝廷重臣,相當於現在的總理。而狀元是殿試第一名,還沒有當官。朝廷會給狀元安排官職,也許n年後現在這位狀元會是以後的宰相。宰相是狀元郎的前輩。。。
為什麼古代許多具有狀元之才的人最終都沒有當上宰相?
3樓:買黃瓜
狀元之才也就是四書五經學的好儒學理論紮實。
宰相之才是要儒法兼修的,儒是套在外頭忽悠人用的,裡子可是法家思想。所謂外儒內法是也。
諸葛亮 張居正等千古名相都是如此。
所以狀元之才要想當宰相還是多歷練歷練吧,甚至因為學儒學學的迂腐的,反而離宰相之才越來越遠。
4樓:柳七容若本兄弟
您好!這個我覺得關鍵要看當時皇帝是否昏庸以及政治是否清明,官場是否黑暗。
寒門宰相在武則天時期是存在的。當然,在南宋政治黑暗的時候就是以權壓人了。所以狀元之才還要看機遇。必要的時候需曲意逢迎,巴結權臣…
5樓:匿名使用者
宰相是皇親國戚,那是內定。狀元不是皇親國戚,考試選拔人才。封建政權不會由外姓擔任要職的。
進士跟狀元的區別
6樓:
進士的第一名為狀元。
封建科舉制下,鄉試第一名為解元,禮部主持的會試第一名為會元,皇帝親自主持的殿試,所取第一甲為“賜進士及第”,第二甲為“賜進士出身”,第三甲為“同進士出身”。
第一甲只取三名,第一名為狀元,第二名稱“榜眼”,第三名稱“探花”。
7樓:史記國風
古代的秀才,進士,狀元,究竟有什麼區別?“含金量”大有不同!
8樓:home心香一葉
全國統一進行招收公務員的考試,最終被錄取的就叫進士,進士中的第一名就叫狀元,第二名叫榜眼,第三名叫探花。也就是說,進士是一群人,狀元榜眼探花是這群人中的佼佼者。後來人們用“狀元榜眼探花”分指在比賽中的獲得第
一、第二、第三的選手
9樓:射天羿
殿試第一名稱為狀元,第二名叫榜眼,第三名叫談話,餘下通過殿試的人叫進士。
10樓:孫海嬌
考試中入選的叫進士,進士中第一名叫做狀元
歷史上有狀元升任宰相的嗎,有沒有出名的
11樓:匿名使用者
明朝之前不是很清楚,明朝是有的,但不是宰相而是內閣學士,作用類似於宰相,如解縉、李春芳、申時行等人就是狀元,後出任內閣學士!
古代的狀元是不是每三年就會出一個啊?
12樓:賀顯華老師
宋代是我國科舉考試走向正規化、制度化的朝代。就進士考試而言,宋初大抵沿襲隋唐五代專的做法,幾乎屬
每年都要舉行一次,只是錄取人數很少,且不舉行殿試。自太祖開寶六年(973年)宋準榜開始確立殿試及唱名制度,到淳化三年(992年)孫何榜時採用糊名考試的辦法,科考制度遂逐步完善。英宗治平四年(2023年),又確立了3年一次會試,並嚴格執行,這一制度一直延續到南宋滅亡。
科舉考試是封建帝王選拔人才的重要手段,但這一制度一開始就有失公允。宋初在沒有殿試時,一般情況下一切程式均由禮部主持,最後只是將結果告知太祖趙匡胤。自有殿試以來,每科狀元的確定,也並非公平競爭的結果,有的只是取決於皇帝的一人的意志或者說是迎合了當權者的政治需要,這在宋代科舉制度產生、發展與完善的過程中都有所反映。
13樓:匿名使用者
不是一定的,每3年一次大比是出一個狀元,不過有的時候會因為各種原因推遲大比的時間。還有各朝都會不定期的開恩科,來選拔人才,這個考中的和定期的科舉差不多。
14樓:大邵一世
一般情況是會試三年一次(也就是進士考試),會試后皇帝殿試的進士的第一名就是狀元。但有時列外,比如有時皇帝和太后壽誕而有恩科。
15樓:幻世來客
稱過皇帝的人數都比狀元多,加上軍閥地區的偽狀元,也才有500多位,都是歷史上的牛人。
有記載狀元宰相有多少
16樓:日出崖山夜未央
據《狀元史話》和《中國曆代宰相志》兩本書統計,全國共有596個狀元,其中共有14個三元狀元,官做到宰相的僅有45人,佔全部所知狀元的7.55%
古代的「狀元」和「探花的區別,古代 狀元 榜眼 探花 服裝有什麼區別
殿試 是科舉制最高階別的考試,皇帝在殿廷上,對會試錄取的貢士親自策問,以定甲第。錄取分為三甲 一甲三名,賜 進士及第 的稱號。第一名稱狀元 鼎元 第二名稱榜眼,第三名稱探花。狀元 狀元 1.科舉時代稱殿試第一名為狀元.唐 制,舉人赴京應禮部試者皆須投狀,因稱居首者為狀頭,故有狀元之稱.五代 王定保 ...
在古代通房丫頭和陪嫁丫頭,區別為什麼這麼大
rrieor嘉嘉 封建制度下地主 官宦的二房太太稱作姨娘,其地位 名分都遠不及比原配夫人,在家聽從夫人的吩咐,時常受到管束。姨娘不僅地位卑微,並且其學識往往淺薄,所倚靠是其青春貌美和丈夫的寵幸,為了兒子和自己光明的將來,貫與正室夫人 長公子明爭暗鬥。那時候姨娘和夫人基本都裹著小腳,很難從事重體力勞動...
古代文言文成性別為什麼,古代為什麼「男女有別」?
小寶妻不可欺 或許因為古代的時候社會男女地位不平等,所以需要區分? 文以立仁 古代文言文與性別有何關係?這個結論是 來的?古代為什麼 男女有別 一方面是封建迷信,一方面是傳統造成,另一方面,也是最重要的!如下 古代的經濟背景 經濟 絕大多數來自於男子古代的教育背景 女子不可上學,古代教師亦為男子古代...